宗萨钦哲仁波切 I 琉璃光
当我们说治疗,
重要的是“病”是什么意思?
基本上是一个当我们是说生病的时候,
我们的意思是说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对这些佛教徒来说呢,
大家是知道的,心是主要的,
所以要处理心的毛病,
可能是最至关重要的。
当我们说治疗的时候,
我们也需要说怎么修复?
我们不只是要针对的毛病。
“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
我想说一个故事——当“阿底峡尊者”在西藏的时候,他们相信,说阿底峡尊者经常有头痛的问题,他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弟子是“仲敦巴”。
阿底峡会问仲敦巴,将仲敦巴的手放在他的——虽然仲敦巴并不是一个按摩师,也不是治疗师,但是阿底峡尊者总会请仲敦巴去触碰阿底峡尊者的头或者手,而其他的弟子会问,有一天他们问阿底峡尊者为什么你总是找仲敦巴呢?
每当你有身体上的问题的时候,而不是去找一个正当的医生,药师或者治疗师。阿底峡尊者的答复是仲敦巴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善良的一个人。
我不知道你们任何人是否知道,说阿底峡尊者和他对于慈心的尊重?这个又有另外一个故事,阿底峡是一位非常有学识渊博的学者,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也是一位圣人。
他有很多上师,他本身有非常多的老师,他向非常多的上师学习,当他在西藏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会决定,他有时候会突然间引申他老师说过的话,每一次他念诵或者他重复或者他念这个名字Serlingpa 这位上师的名字。
在梵文,他的名字应该是【达玛格吉】。根据今天的地图,Serlingpa 应该是来自印度尼西亚斯瑞尔伯牙那个地带,每当阿底峡尊者提到Serlingpa 大师的名字的时候,他都会合掌把双掌摆在自己的头顶之上,然后眼中泛着泪水,而所有其他的上师他只是在胸前合掌,只是这样而已。
弟子们又在问为什么你会在你所有的上师之中,你会比较喜欢Serlingpa大师?他解释说因为他是从Serlingpa上师的身上学到慈心或善良的珍贵,所以阿底峡尊者他是在西藏和全世界上被受尊崇的。
跟我之前的故事相关的就是当他不舒服的时候他就会请仲敦巴去触碰他,他说并不是因为仲敦巴知道如何按摩等等,而是因为仲敦巴是非常的善良慈悲,讲这个故事我认为或这个事件它给我们很多很大的启示。
“善良”或“慈悲”
“善良”或“慈悲”
在今天的世界里,我们并不太注意这个叫“善良”或“慈悲”的东西,大家都没有什么时间来想善良或慈悲。
在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在一个被市场被消费主义炽盛的年代,善心或者慈悲并不能够为我们赚取太多的钱,并不是一个很好推销的东西。
如你所可以见到的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如你所可以见到的所有的东西现在成为就是可以卖的,可以被贩卖的东西,在藏语里面。
我们整个教育系统的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可贩卖的物品,一件商品一盘生意。
同样的,新闻其实是应该给我们,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给我们一个比较客观的信息,但是我们知道新闻现在已经是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的工具。
不仅只是新闻界,是一切的世俗的一些机构,不仅仅是他们如此,就连是修行上的系统,包括佛法包括我们的修行之道也成为一个商品。
它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贩卖的商品,它是如此的被市场所推动,它是根据我们能够得到多少利润来取决的。
立足于善心之上
立足于善心之上
所以我觉得根本上我们真的并不在乎,并不关心治疗毛病,这就是当我们有一个资本主义的心,一个消费者的心理,我们希望更多人生病,因为越多人生病,我们越能够去卖我们的药,卖我们的服务。
所以根本上我们这种对于善心或者慈悲心呢,根本上有很小的空间给我们去谈论什么善心?而这个善心如伟大的巴楚仁波切所说的——善心是最根本的基础,是所有佛教修法修行,各种佛法的实践方面的最重要的基础。
我们说悲心、菩提心、正见、正行,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基本上要立足于善心之上。
尽管如此,因为,作为一名受制于因缘的众生,尽管我们的生命已经更加方便,现在要旅行啊以前我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旅行,在现在几个钟头内就可以旅行了。
你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药物方面的信息和设施,但是也有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心理的疾病,似乎并没有减弱,反而好像相反的,反而是更强,似乎更强。
我相信我们人类不只是人类,而是作为有情的众生,我们是有同理心的。
观看我们的参照点
参照点
当我们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来作为一个例子,作为一个基础,作为一个参照点,让我们来升起一些对于同理心和善心的理解。
就是对于他人升起,对于那些其他跟我们有同样或者相似的问题的人,升起这样的同理心或慈悲心,所以对于那些在他的职业专业工作上。
比方说一些医疗工作人员,他们的生命奉献在帮助别人,从他们的病痛中痊愈的人,我要对他们说阿底峡尊者说过,善心或慈悲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说善或者慈悲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佛教跟其他人有不同的想法或者定义之处,这是佛陀说的。
你要怎么去为慈悲或善心定义呢?我们并不是在跟随一个更高的一个权威,像佛陀或上帝都告诉我们这就是善良的定义,并非如此。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自己的情绪作为作为我们的参照点,作为我们的基础,如果你不喜欢某样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痛,如果你不要一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发生的话,你也不要别人也经历的一样东西,这就是最根本的常识。
所以基本上当我们说【善】的时候,在佛教里头我们说的是【不自私】,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说的是不自私——不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目标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应该是我们佛教这个善或慈悲心的修行的根本。
因为刚才我读到的5个问题是非常好的问题,我想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请你现在重复第一个问题。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参与,
以及悉达多本愿会组织这次活动。
大家可以观看脸书和ig
来获得更多相关的活动信息。
未完待续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
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
有侵权联系后台删除。
有意参与答疑直播,请加义工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