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戒律|十善业对商业伦理道德的作用 返回

戒律|十善业对商业伦理道德的作用

五论论文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9-11-27

文|释圆荷


在这个商业和科技高速发展、人性道德备受考验的年代里,我们是否还需要道德?是否还需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佛陀留下来的珍贵的慈悲观和教法证法,是否能让我们变得更好一些。这篇论文主要探讨戒律及其中的十善业能否运用到日常商业管理及商业伦理道德上,为此而作出一些思考及探索。


关键词:戒律;十善业;不偷盗;商业;道德


01

何为戒律——那是佛陀送给我们的智慧

说起戒律,世间人一般会认为这是一种束缚自由的清规戒律。其实戒律还有一个更优雅的名字:“学处”,意为“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依靠这些学处变得更健康更美好,生活也会变得有条不紊。如果我们向往一个没有伤害的世界,那更是要好好研究佛陀送给我们的智慧。


希阿荣博上师曾经说过: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尽量按照戒律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它保护我们不被自己伤害,让我们学会跟这个世界友好地相处,它一路不离不弃地守护着,直至走向光明。


米拉日巴尊者曾指出:“调伏内心的烦恼、远离堕罪过患就是戒律。”内心如果烦恼炽盛,缺少宁静,怎么可能看到这世界的真实情况,甚至连最简单的生活琐事人际关系都不能正确处理。我们行走在这个时代——热闹、冷漠、繁华、无助,如果什么都不思考的确可以就这样走下去,但这样真的好吗?或许还能有些改变呢?


戒律主要包括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三戒论里主要讲述这三乘戒律。三乘戒律中,别解脱戒是基础,犹如万丈高楼的地基一样,所以也有“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如动静之大地”等的比喻和教证。那么我们看看别解脱戒中有关在家人可受的皈依戒、八关斋戒和居士五戒,以及出家人受的沙弥沙弥尼戒、正学女戒和比丘比丘尼戒,这些戒律的基础是十善业道,也是佛陀送给我们的十条保护措施,十善业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语、不两舌、不绮语、不贪心、不害心、不邪见。十善业道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只要做到这十种善业,就基本上能做到“不伤害”,基本上能断除相续中粗大的恶业,基本上可以算得上一个好人,基本上能以正常的三观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基本上走上修行的正途。


那么,十善业只是能规整我们自己的人生吗?它对家庭和社会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吗?在复杂的商业社会里,它能帮助我们面对更多复杂的情况吗?下文会对此作出一些探讨和思考。


02

当今商业的现状及思考

在如今科技高速飞越的商业化时代,三大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爆发出了各种问题。无论是毒奶粉事件还是今年的疫苗事件,无不是与民众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存相关联的大事件。小到瓜果蔬菜不是催熟剂就是农药,有机农产品都成了奢侈品;餐饮业建立在动物屠宰的基础上,一边是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许多动物已经濒临绝种,一边是各种畸形鸡鸭、假劣肉食引发各种疾病;全球最大轮胎企业——米其林公司在华投资的米其林回力股份有限公司因环保违规,于2007年1月10日被国家环保总局点名批评责令其限期改正;各处旅游景点大肆开发,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等等。在高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的发展成为当今商业的一大现状。


以上摘录了一些这段时间比较明显的恶劣现状来分析问题,当然不排除社会上还有很多正能量,还有很多用良心去经营的企业。也是因为还有这些中流砥柱,我们还算能健康正常地运作下去。


商业是互通有无的行为,通常被以为是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但是这种活动却有可能对客户、消费者或自然界形成危害,进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开展。如果一个企业仅仅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很有可能突破道德底线。在事后仅仅是靠法律给出制裁和处罚,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恶性循环。没有伦理和道德的商业环境下,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冒充伪劣、霸王条款、吃回扣、联络骗局会堂而皇之地成为一种营销手段。这个时代信任危机的产生,尔虞我诈的冷漠不是没有原因的。


因此,要改变商业的现状,将商业引入良性的发展,商业伦理与道德的建立就成为一种必要。而当下我们的商业伦理道德如何建立还需要持续探索。


03

十善业对商业与伦理道德建立的积极作用

1

从疫苗事件来看十善业的积极作用

1. 疫苗事件背景

2017年11月,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各一批次,共计65万余支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被食药监总局责令企业查明流向,并要求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产品。


根据2018年7月22日报道,李克强总理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在此事件上不难看出,疫苗事件不仅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企业诚信的缺失,更是突破了道德底线。由此可见,虽然有法律的监督但治标不治本,企业道德与伦理的建立很有必要。


从一些社会问题上也可以看出要建立企业的道德伦理,单单依靠法律是不行的,而戒律恰恰可以弥补法制外的缺陷。因为戒律不仅仅要修正行为上的恶行,还要从心上去安立,既要严守行为上的他律,还要恪守自律,不但要把事做好,还要把人做好。


2. “不偷盗”可以为企业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佛陀为我们制定的最基础的十条保护措施中,前三条是制止以身体来作恶,杀、盗、淫这三条,不只是对我们自己有极大的伤害,最重要是对其他生命有不可回转的伤害,所以佛陀首先让我们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淫。其中讲到偷盗这个行为,直接损害到其他生命最宝贵也是最执著的财物,所以不只是十善道,就算是社会最基础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也是不会鼓励人们去偷盗的。如果大家都能坚信最基础的因果观念,了知偷盗这个行为不只是给别人带来极度的痛苦,而且对自己的今生来世也是有很不好的影响,那些社会上很多不健康的现状就会减少了。哪怕是不了解因果轮回,一个正常积极向上的人的心底里,谁也不希望做小偷,谁也不希望为了钱而违背良心,谁也不希望整天偷偷摸摸地活着。但问题是现在人人都向钱看了,君子之道一点也不值钱了,问题关键点出在哪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贪心太重?还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出了问题?还能改变吗?


2018年长春生物疫苗造假事件轰动全国,刷爆朋友圈,引起无数家长的恐慌。疫苗原本是挽救人类生命的东西,但却因为造假反而成了危胁生命的隐患,如此巨大的反差,足以引起社会和企业的反思。


此事件从十善业的角度来分析,掌权之人以势力强取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无论是地皮、车辆、税收、收取贿赂等。企业家利用手中权力以利润为目的管理分派员工生产、销售假疫苗,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如果掌权人有不偷盗这条戒律的约束,那么这一切将会避免。甚至说,企业家有一点世俗中的因果观念,也不至于做出如此违背良心的事情。比如在商业贸易中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是隐瞒产品质量,明知是假冒伪劣产品却以优质产品卖给顾客,实际上就等于已经盗取了对方的财物。企业家和企业若具有这方面的意识,那么一切都会防患于未然。


改变或许并不是很容易,但也不是不能改变。佛陀给我们传授戒律,教导我们在不伤害众生的基础上慈爱众生,从自身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影响整个世界。这或许是很长远的计划,或许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但以灯传灯,明明不灭,重点还是落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课题上。


2

十善业对商业社会常性问题上的对治

1. “不偷盗”的应用

在《律上分》中偷盗共有六种,现就其中四种进行分析:

(1)以势力强取。如房地产公司强制拆迁,支付拆迁费用不合理。

(2)诈骗财物。此条应运到商业可以在贸易中合法买卖,不以次充好,保证质量,不造假,不冒牌,不做假帐损害国家利益。诈骗究其原因,还是个人及企业都没有以道德作为标准,贪字当头,唯利是图。必须从发心上进行改变,以戒律规范作为自律的道德准绳。

(3)该支付的财物不予支付。在不偷盗的这条中所涉及的面也相当广泛,公交车上逃票、邮信夹带钱、不交住宿费和饮食费等,在商企业中有因个人目的使用单位和集体的物品,包括电脑、复印机等,也包括偷税漏税、拖欠工资等。


现在做假帐偷税漏税几乎是企业的通病,在戒律中过失非常大,因为等于偷盗全国民众的财产。其实在税收上国家有一套严格的税收制度,但是防不胜防。通常企业偷税漏税的手段不易查出,如利用税目、税率、税收优惠、多列支出、扩大产品材料成本等各种手段偷税。究其原因,还是个人及企业都没有以道德作为标准,贪字当头,唯利是图。


偷税漏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拖欠工资也是令社会国家民众头疼的问题。2003年10月 24日,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农民熊德明告诉在重庆考察的温家宝总理,自己的丈夫被拖欠工资2240元,在总理的帮助下他们迅速讨回了工资。由此,欠薪问题似乎一夜之间浮出了水面。之后一系列的文件出台,国家也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但拖欠工资现象还是不能杜绝,每年年底都会重复上演讨薪潮。


由此可见拖薪欠薪现象的严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专家分析,缺乏监管力度,还有就是企业家及包工头道德意识薄弱。每年国家都在大力整顿,但是总是不能杜绝。如果说低薪对市场经济的危害是我们迄今还比较忽略的一个问题,那么欠薪就违反了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契约精神,跌破了道德底线。可见建立道德防线的必要,只有在自律的情况下,有利他之心,才能防患这样的盗窃行为。


偷盗这种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其实是贪欲在作祟,而不偷盗的善行就是要断除这种恶习。偷盗就好比是吞食毒品,必然会产生恶果。而遵从不偷盗的善行是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公平的取舍财物,塑造公正的商业氛围,限制贪欲使其不无限膨胀,从而制止行贿受贿,吃回扣,拖欠货款和工薪这些现象,令个人能明辨善恶,为企业塑造伦理与道德。


2. 断除恶语、绮语、离间语,消除商业的恶性竞争

其中恶语、绮语和离间语一般会被归纳在小妄语中,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比如看到了说没有看到,没看到说看到了,心口不一,起欺诳心等。这属于十恶业中有关语言方面的四种恶业,在八关斋戒中是要求完全断除的,也是居士戒中妄语戒的同分,当然出家戒要求得会更严格。


(1)离间语即挑拨是非,使双方因不和而分离。宋代慈受禅师在《训行童颂》一诗中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在为人处世时,不能谈论别人的是非,如果说别人的是非,最后遭殃的还会是自己。所以,他要求弟子要少言多听,避免给自己带来祸患。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邻里之间原本应和睦相处,却常被长舌妇的东家长西家短搅得里巷不和。离间语的危患绝不能小视,最是能挑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能破坏集体的团结。在战国时,庞葱在陪着太子前往邯郸做人质前,为了防备别人中伤自己,提前给魏王打预防针讲了三人成虎的故事。当远行归来时,依然为谗言中伤,失去了魏王的信任。


以离间语搬弄是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三十六计中还有一条离间计。现在离间计已被应用到商业战中,甚至发展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破坏了商业之间的诚信体系。


(2)恶口就是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像利剑般能伤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者毫不忌讳地说别人的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诽谤、攻击、讽刺、挖苦、说话刻薄,甚至诅咒他人,使对方精神沮丧,产生痛苦,心生恐怖等行为,都属于恶口的范围。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就有缺点。人与人之间接触久了,缺点也就会暴露,因一点小矛盾以恶毒的语言去攻击别人,这样的事损人不利己。还有对身体有残疾的人,冷潮热讽,取笑做乐,非君子所为。俗话说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恶语相向发生在商业中就是令人痛恨的商业诋毁。如王老吉与加得宝案件,各种淘宝小店对同行的所谓“相互比较”,抬高自己打压别人等。


(3)绮语,通俗讲就是说毫无意义的废话。敏于事慎于言,管住嘴巴也是一种修养,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说一些对己对人有用的话。在如今互联网上各种媒体经常进行各种不实的炒作,这种看起来为不痛不痒的行为,最后却成了网络暴力,对社会造成极度不良的影响。时下比较火的抖音视频,播放不雅视频及一些庸俗言语,给社会造成极其不良影响。


3

戒律与商业管理

温家宝总理曾在“三聚氰胺”事件中说过:“企业家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要想塑造良好的商业氛围,正当的竞争,必须从企业自身抓起,既要有法律的他律也要有企业的自律。综上所述,参照戒律的标准建立企业的伦理与道德是极其合理与必要的。戒律的学处完全符合企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销售。在生产上若以戒律为企业道德的标准,生产良心产品,管理上则会利益兼顾。在以戒律为标准的前提下,人人自律将会无形中加强企业的管理力度,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有道德的企业在销售上不会出现非法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现象。


建立以戒律为标准的企业伦理与道德,既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对社会道德和经济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04

结语

戒律的意义在于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情,从而避免给自他带来伤害。当我们做到这一点后,或许也能用更适当的方式分享出去,让大家不再因为愚痴无知而受苦。其中最基础的十善业,如果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其中的好处,整个社会及商业团体都会良性循环,从而走出困境。


佛陀当年非常仔细地教我们怎样管理团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管理金钱,甚至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治病、怎样待人接物等等,这些大智慧小智慧如果能用在企业管理和商业运作上,我们这个时代会变得更美好一些,更容易一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