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5课-脉络&难点&法师辅导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DVpZjCgezP_hShyTbZ1eg
提取码:jrdg
JPG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ea80xlxR85ka4JxW5S08Q
提取码:n500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总结34种暇满自性
一、总说:八闲暇容易获得,十圆满难以具足
二、分说
(一)五种自圆满难以具足
(二)五种他圆满难以具足
三、总结:如理观察暇满自性至关重要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一、比喻
(一)略说
(二)广说
(三)必要
二、教证
展开分析
总结34种暇满自性
一、总说:八闲暇容易获得,十圆满难以具足
二、分说:
(一)五种自圆满难以具足
1、具足三圆满(不具足后两者):学佛无法成办
2、具足四圆满(不具足后两者其中之一):学佛无法成办(尤其是业际颠倒——三门造恶或希求今生)
● 别说:业际颠倒中的“希求今生”
1)反面说:
①例说:所谓高僧大德/普通信众
②劝诫:应反观自心
必要:有必要再再思维
2)正面说:
①例说:法王如意宝
②劝诫:应反观自心
3)结论:希求今生就是业际颠倒,应深思反省
(二)五种他圆满难以具足
1、具足三圆满(不具足后两者):学佛无法成办
2、表面具足五种他圆满:
1)反面说:非真实佛教徒
① 低标准:无有信心
② 高标准:无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例说:出租车司机为例
③ 结论:名相上的佛教徒不是真实佛教徒
2)正面说:真实佛教徒
① 高标准
A. 具有出离心
a. 标准:怎样才算生起出离心
b. 如何升起:通达轮回虚幻不实(例说)
c. 结论:认识轮回的本性,对世间不会生起羡慕心
B. 具有菩提心
② 低标准:
A. 略说:具有信心(正面说/反面说)
B. 详说:具有信心的表现
a. 正面说:真正皈依三宝
b. 反面说:随时舍弃三宝
C. 例说:
a. 正面说:格鲁派格西
b. 反面说:出家人/居士
3)结论:如果三者(出离心/菩提心/信心)都不具足,并非佛教徒
● 劝诫:要时刻观察自己
三、总结:如理观察暇满自性至关重要
● 劝诫:珍惜暇满人身
(一)公案:状元罗洪先出家
(二)结论:“人身难得”在汉传佛教中也特别重视
丁三、思维难得之喻
一、比喻
(一)略说
(二)广说
1、正说:盲龟遇木轭非常困难
2、具体分析:
1)理证:
① 不能否定相遇
② 但是极为困难
2)例说:
① 举例:童子亲自做试验
② 结论:人身极为难得
3)其他:
① 辨析人身:造善业的人身才极为难得
② 比喻对应:盲龟/百年出头一次/海底对应的意义
(三)必要
1、正说:了知人身难得的必要
2、例说:
1)举例:医生十分珍惜工作
2)结论:正面说/反面说
二、教证
1、盲龟遇木轭的其他教证
1)正说:《亲友书》《入行论》《正法念处经》
2)劝诫:要生起人身难得的境界
① 了知道理:依靠修行才能体会人身难得
② 如何行持:要求闭关修加行
2、人身难得的其他教证
本课难点
自以为,是佛教徒
真实的佛教徒标准很高,可以说,很多人都达不到。如果学佛是为了让事业更顺利,家庭更幸福,这不是佛教徒;如果遇到违缘立刻见风使舵投靠他处,这不是佛教徒;如果生病了认为三宝不能救护而舍弃,求爷爷告奶奶的找医生抢救,找外道续命,这也不是佛教徒。即使办了皈依证,取了法名,甚至得过灌顶,求过法,别人都夸你福报巨大,今生必定成就等等,也掩盖不了名相佛教徒的本质。
真正的佛教徒,他对轮回中的一切美好真的不希求,或者心里真正发起了让天下众生解脱的决心,并为此努力修学,最起码遇到任何困难时也绝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这些,真的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试想,一个穷孩子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有一丁点机会,跳出不可能跳出的圈子。一个凡夫,心要改变成什么样,才能跟凡夫完全不同,贴近成圣者的状态。如果每天想的都和之前没什么不同,却妄想着得到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这是拥有怎样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如此自信。
现实是残酷的,但是清醒的认识到这份残酷,在此基础上不放弃,必定好过真的以为“我很棒”这种自嗨。
生起出离心,为什么谈到了空性?
从小乘角度讲,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要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上师举了《法华经》:“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这个教证,并说这种信念并不是口头说说,而要从内心中真正发起,就像监狱里的犯人想早日脱离那种环境一样。我们在轮回中,无论是人道、天界,若能生起这样的意念,才算真正发起了出离心。
接下来,上师却没有描述轮回中有多么恐怖,多么无常令人心生厌离,而是举了一个幻化师的公案,在幻化中体会了一生的沧桑,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却忽然发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幻觉。幻化其实就是轮回本身,我们就是处在各自的幻境中体会不同的人生并执以为真实,一直为此奔波劳累,上师却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谈出离心,不说人间不值得,却用了这样一个究竟的例子呢?
轮回中所有痛苦的,不悦意的,没有一个人愿意希求,大家希求的都是美好的,喜爱的对境,并为此付出努力。真正的出离心,是看破轮回中一切美好,并真的不羡慕不追求。若想达到如此,一定要了知所谓的美好,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而已,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通达了这一点,谁会为了做个好梦而历经沧桑,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里呢?
厌离轮回和知道轮回不存在,不是一个层级上的,而后者显然更为有力。
编写师兄:定解B17 定解B1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5-定解B06-001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25课法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