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佛性的光芒,会被反射,投射出一个人,一个上师
宗萨钦哲仁波切:
上师的传承开始於金刚持或普贤王如来,老师告诉我们,金刚持或普贤王如来就是我们心的本性。也就是说当我们往上追溯这个传承,最後找到的是我们的心,也就是自己的本性。上师并不是一个全能的教父,需要崇拜及服从,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上师是自己佛性的显现。
上师从哪里来?
现在,我们来谈一下上师。这里的上师,他是谁?是不是有一家上师工厂能够向我们供应上师?那里的人他的职业就是上师,我们去到他们那里就好像去找一位律师?就像找律师一样,当你需要律师了,你就去找他,当你需要上师,你就去找一位上师,是这样吗?
为了了解上师的含义,你需要先了解佛性的含义。除非你能了解一点,哪怕只是一点,关于佛性的内涵,否则“上师”这个概念会让你很迷惑。
所以要先了解什么是佛性,我们昨天有谈到一点点,还记得吗,那个本自具足的观世音,你的真正本性就是观世音,或者当你在一刹那间流露出慈悲的那个当下,你就是观世音。观世音一直在那里,不增不减。那我们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既然(观世音)一直在哪里。他被包裹起来了,那个本具的观世音是被包裹着的。(多多注:这时候仁波切拿起了一个茶杯盖,和一块黄布。)你看,这(杯盖)就像是本具的观世音,它被各种幻相、妄想所包裹着。
但是由于我们的功德,内在本具的观世音,他的光芒有时候会泄漏出来,但很快的又消失了,被贪、嗔、痴等等的又包裹了起来。但是偶尔,还是会再次泄漏。记得那些时刻吗?毫无条件的、毫无理由的,我们会对根本不相识的人流露出真诚的感觉、理解和慈悲,那些就是佛性的泄漏。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些佛性的“泄漏”,就像是慈心与悲心,但是往往稍纵即逝。但对于我们之中一些比较幸运的人而言,某一刻的佛性泄漏,当它泄出,当它萌现时,那佛性的光芒,会被反射,投射出一个人,一个上师,上师就是那样来的。
有时候很多人,他们的蔽障之上会有更多的小孔,从这边泄漏出的光芒,投射出一个上师,从另外一个小孔呢,可能投射出的是观世音,可能是四臂的,可能是女相的,不知道,也许还骑着鱼。
然后我们就会想,啊,这就是我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就好像,你觉得那就是你的楷模。如此种种在鼓舞着你,你开始觉得,啊,这正是我所想要成为的人,我想追随他,我想皈依他,我想让他剪下一小撮我的头发,等等。
基本上,这些都是你自己佛性的反射,你是被在自己的反射所鼓舞着。如果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佛性的投射,即使你是在看着同一个上师,你也可能会想他也许是个小偷。
你知道吗,如果不是因为你的功德或者虔诚,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你可能就不会奉他为上师,而仅仅是把他当作一个陌生人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我们知道有那么多的伟大上师,我们对他们充满虔诚,但是当他们四出弘法时,有很多人都在路上见到了他们,却不能直接得到太大的利益,因为这些人他们的佛性没有泄漏。记得提婆达多吗?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跟随佛陀到每一个地方,但他从来没有喜欢过佛陀。
问:仁波切,为何上师相应法在藏传佛教中是如此重要?
仁波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简言之,首先,在密乘,上师被理解作不只是个指导者。在藏语中,我们说:上师就是教法本身。
一位伟大的萨迦上师曾说:我们心的空性层面是密的上师,心的明性层面是内的上师。这些我们都有,我们不需要寻找,每个人都有心。如果你有心,空和明的自性就在那里,这两者是密和内的上师。为了了解这点,我们需要一位外在的上师。为了见到你自己的脸,你需要一面镜子。所以外的上师就像是镜子,使你见到内的上师。一旦你了解内和密的上师,就不再需要外的上师,外的上师融入内和密的上师中。
外上师很重要。当然,这取决于你有多少时间。你是否有三大阿僧祗劫?如果有,那么也许上师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获致证悟,例如在这一生中,那么像你、我等人,半辈子已经过去了。我们当中某些人最多还有五十年活着的时间,其中一半会是在睡觉,对吗?我们只有很少的时间。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雇个人戳穿我们的自我。这就是为何外在上师很重要。
但是要小心,找到对的外在上师是非常难的。找到一位慈悲、博学、持戒的外在上师非常困难。找到一位谨言慎行的上师很难,但是甚至更困难的是找到某个具有勇气真正撼动你世界的人。因为大部分时候,弟子向上师作大供养和礼敬,然后上师让步于弟子们想要的,于是那成为一种交易,目标迷失了。上师在这里是为了要让你感到非常挫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