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不二法门品 (四)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传讲时间:2019年4月30日
仁波切开示
仁波切开示:
我们继续讲《维摩诘经》,现在讲到了不二法门。
今天的传承昨天已经念完了。
下礼拜的课与这礼拜的课一样,这段时间一直讲到六月底。从六月底到七月底之间,我的课应该没有。
从七月底开始又继续讲。
这是上半年的课程安排。
现在,马上五一了。那么五月底,《维摩诘经》也好,其他个别的课,中间大约一个月左右没有课。大家要安排自己的行程,买机票,提前说,可以节省一点钱。
在一个月当中,去散乱、修行、闭关、禅定、赚钱……都可以。
下半年暂时不说。
现在正在讲三十一位菩萨的教言。其中,前面讲了二十五位菩萨,第二十六位菩萨的观点。
仁波切宣讲妙法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二十六位菩萨叫华严菩萨,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象鲜花一样庄严世界。菩萨给整个世界带来美妙 和庄严。
菩萨说:从我起,有二法的话,为二法。前面说有我和我所的二法。这里是说,从我执开始,我执产生,则有了二法。有了我,肯定对我的执著。有了我的执著,则有了能取的执著,然后就有了所取,或者我的心识、房屋,由我引起的烦恼、业力等,都会产生。
所以我产生,有攀缘、所缘、缘取,这叫二法。
如果见到我的实相者——无我,则通达无我,则不起因我所观的所有二法。所以没有我执和萨迦耶见、染污意识和分别 念……
如果没有我的意识,这个人真正入于不二不法门。从不起我执的角度讲,入不二法门。
有的经典说,我心即佛性。我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什么时候见到了我的本性,那么佛性或者如来藏的本性就见到了,就没有因我引起的各种烦恼痛苦和形形色色的世界。
最根本的源泉就是我。
当下通达 无我有一定的困难,但毕竟在学习大乘的无二法门,那么对我们以往的我见,能否断掉、减少。
我看到佛教徒,有时特别优秀,和其他团体比较起来,有无我的精神、利他的精神 、无私的精神 。非常好。但有时候,佛教徒有点放任、自由。
因为我们知道,其他任何团体,可能都有跟自己的利益……企业也好部门也好,与利益挂钩,奖惩分明,如果不如法,在名声和地位上都有损害 。
虽然有的人不愿意呆在一个范畴中,但他非常聪明,知道如果越了界限,对自己可能不利。但佛教团体,包括一些发心人员,好多是免费、自愿的志愿者,这时,你原来的习气,原来的相续中的烦恼,没有一种自动性的控制力。
如果没有这种控制力,人在任何环境中,都会释放本有的难以改变的习气。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些人之间不合。其他公司为什么不这样呢?因为他们明白,如果和谁都不合,可能无法呆下去,有这种危险性。
所以佛教徒相比,有自觉的免费的自愿的发心,很好。但不好的是,没有一个外在的约束。
象世间与自己利益挂钩,如果不……呆的空间没有了。虽然心里有许多烦恼痛苦和抱怨,但不愿意在外面倾诉。
所以佛教徒,要么不做这些发心。如果做的话,要时时刻刻放下我执。完全放下不可能,但假装也可以的,不要和什么人都合不笼。
有藏地的说法”牛角放在口袋里“,因为牛角的形状不同,放在一起不是很……(整齐)。
所以应该尽量降下我执。
另一方面,可能有些敏感,新媒体 培养出来的结果 。这种敏感的人,也是非常痛苦。
第三方面,可能我们有过多的心胸狭窄,因为心狭窄,则什么也无法包容。
我们的眼睛,特别不能容纳哪怕一个小小的微尘。心胸狭窄的人,经常小题大作,对自他都带来不宁静。这是非常不好的。
还有一个,可能平时自己在闻思中成长的,没有接触各种人的经验。其实世间有各种各样的人。一接触”哇,这都是坏人“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接触的欧美的人,其实也有烦恼,但不是大声吵架,声音低一点,不高兴时那种眼神特别奇怪 。
我去了非洲,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与偏僻处的动物没有什么……但也有是非和抱怨。
除了极乐世界外,我们的世界有各种烦恼和痛苦。
总之,我们佛教徒要给别人带来快乐,不要这里不合,那里不合。有一种特别不好的现象,可能是习气,几个人中会发展成好几个团体。可能管理者没有经验的原因,发心者的习气导致吧,我们有时佛教的团体,看起来也有特殊的情况。
以后,不管几个人,两个人以上,不止是口头上,要发自内心地,好好地和谐地。如果和这个过不去,那个过不去,再过十年二十年应该会后悔的。
我和同学就是这样,以前觉得有烦恼,有自相的强烈的烦恼,现在看特别可笑和无知。
不管东南西北的哪里的佛教徒,该做的闻思修行有意义的意见提不出来,说别人的过失……这种佛教团体非常糟糕,无法利益众生。
因为就是没有通达空性的意义。好象除了我之外,看不惯。就象洞里的世界就是它的所见,。它周围的多维空间都没法看到。就象我们不会想到过去未来现在,也不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自他交换、换位思考 ,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别人是与我对着干的,别人是不合理——这种我执下的判断 ,所有的都会错。
所以学习的话,先学习不二法门。当然不二法门很高,但学习起来很舒服。但学完了有没有二法呢?在路上有人碰一下,二法就直接来了。下课就变成有二法了,这个主要的根源,就是我执引起的。
确实无始来的习气很难推翻。但至少学习了大乘佛法后,工作上心情上有一点点进步也是可以的。不然刚开始学习时脾气还不错,但越听法脾气越糟糕,那么我传法是不成功的,你们听法也是不成功的。
有时候法本是一面镜子,要照一照,是越来越黑还是越来越白,还是不黑不白,象无为法一样的?就象二十年前来到喇荣山沟里,越听越让人觉得这个人是傲慢还是愚痴……所以能调伏是最重要的。心要净化,心要调柔, 这才是最根本的。什么事情想得开,什么事情 能接受,各种无常的现实能接受,就是学佛的相。
有的人把树种在石头上,马上长起来了,这是真正的神通……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二十七位菩萨叫德藏菩萨,他的功德证悟、断障的、报恩的功德,这样的菩萨。
顗曰:德藏者,三谛之藏,含藏万行,用此为名。
他说:所有的所得相为二法。有所得法,有所相法。所得是内在的我,相法是外在的所缘相。
有的注释说,有所攀缘,有所所缘。反正有外在的所取相,为二法。
“如果无所得,我不存在,则其所取的相也没有,则无取舍。无有取无有舍。如果是无取者,则为入于真正的不二法门。
所以得和取很重要。
有一部经《净印法门经》
若法无所得 彼即无分别
佛及诸佛法 一切法皆然
没有所得的话,没有分别 。因为所得没有,怎么去缘?怎么取?怎么分别 呢?世出世间的一切万法都是一样的,从本体上观察 ,没有得。如果没有得,则取也是没有的。
通达这样的无取无舍者,或者无得无相者,就是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二十八位菩萨叫月上菩萨,就象月亮在虚空中,它的月影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水器中自然现前。同样,月上菩萨的功德智慧,可以显现于每一个众生的水器中。能相应众生的一个月上菩萨。就象月亮一样的菩萨。
顗曰:“月上”者,如月团圆于天上,分形散影于下水。此菩萨上照三谛之理圆,下应十界之心水,故名“月上”。
他说:“闇与明为二。”黑暗也好,白天的光明也好,这二者是有二法的。从心识上讲,内在的无明黑暗也好,对着它的智慧的光明日轮,二者有二法。
但真正观察 ,既没有暗,也没有明。这时无有二法。
为什么呢?“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五蕴中有一个受和一个想。一般出家人和在家人对想比较重视,但如果在入禅定时,快乐痛苦的受也没有,所有粗大细微的相也没有,就是非常细微的灭尽定。这时明和暗是没有。这里也有解释为二乘的灭尽定。
实际 一切法相也是如此,世间中一切法,也没有明和暗。明和暗在本体上没有。一个注释中讲:了本真义,则无明暗。所以一切万法也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入于这样的明和暗,无有平等,这样的人也是入于不二法门。
有我们现实生活中,明和暗是有的,但真正入于大乘,明和暗、无明和智慧,黑和白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二元对立的法都是平等的。
当我们真正通达 了万法的平等性,我们就可以了达。
从道理上推,完全可以推得过去。包括一切西方的学者,可能直接让他们讲安住于不二,就象大圆满的直指法,他们不一定能接受。因为他们从小喜欢逻辑和推理,到底明和暗能不能变成无二呢?确实是可以的。虽然现在的感官上是相违的,但从《中观根本慧论》上推,照这种推理的方式,明的本体和暗的本体完全是可以平等的。
学过中观的道友应该完全清楚。中观有一品有这个比喻。(上师提问,道友在回答)
”灯中自无暗, 住处亦无暗。 破暗乃名照, 无暗则无照。“
我们讲《中观根本慧论》是哪一年?(04到05年),过得这么快?本来想再讲一遍,现在也没办法。(道友鼓掌)
《中观根本慧论》,本来想讲个《显炬论》但前面难懂……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二十九位菩萨叫宝印手菩萨,他应该手持宝印。宝印是印持实相。万法的实相印持的话,无法改变。
这位菩萨,就象金刚手菩萨,手印有伏一切邪众。他的印持无法超越。
顗曰:“宝印手”者,实相之宝印,即权、实二智,名为“印手”。
他说:“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不喜欢世间,世间中喜欢出离。小乘就是这样,愿意在寂灭的地方,不喜欢世间杂乱,各种分别念。
有二法。因为不喜欢世间法,喜欢寂静的涅槃。
这种二法,如果 按大乘空性通达了不住涅槃和轮回的话,不厌烦世间,也不落于涅槃的边,则无有二法。
因为他有二法,不厌离轮回,也不希求涅槃。
为什么呢?如果有束缚,则有解脱 。如果没有束缚,哪有解脱 呢?如果没有解脱 与束缚,则真正入于不二法门。
主要讲对轮回的厌离和对涅槃的欢喜 ,都是边。
当然作为初学者,修行的顺缘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大菩萨的行径来讲,也是一种歧途。
我看到吉藏大师的注疏中,用了一个比喻,华严经云:生死非杂乱,云何而厌?涅盘非寂静,云何而乐。
可能有些译本不同,但大德们引用得很好。
我们接触一些人,”哇,太复杂了!我想一个人,在静静的地方,好好关门闭关,念念心咒看看大圆满的法,好好希求自我的解脱法,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对于菩萨来说,没有什么令他讨厌的事,真正能利益众生的话,哪里都可以去。甚至地狱饿鬼都可以去,人间就更不用说了。
涅槃只是一种执著而已。远离轮回对他来讲是很大的歧途,不应该希求。
从另一方面讲,束缚和解脱 都是不成立的。龙猛菩萨也说了,缚者无有解,不缚也不解。如果缚是有解者,缚解则亦是。
缚者无有解 无缚亦无解
缚时有解者 缚解则一时
原因是什么呢?束缚和解脱 说是可以说,但它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呢?义理观察 ,如果没有解脱 ,则无有束缚。如果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 ,从第三方面说,如果捆起来了,解开,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如此,则解脱 与束缚在同一时间中相违 的法产生,这是在所知万法中不可能的。如同黑暗 和光明同时,也不可能一样的。
中论中,龙猛菩萨有这样的说法。以尖锐 的理论来观察 。
所以对轮回和涅槃可以说不取舍。
《中论》中说:轮回无有生,涅槃无有灭。
只是现相中的说法而已,其实二者的生灭也是不成立的。
我们对法义和般若空性结合起来可能理解比较容易。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三十位菩萨叫珠顶王菩萨,他有如意珠的顶饰。也不一定吧,但他可以满足众生的所愿。
他说:“正道邪道为二。”八正道,正定正念……为正道,邪定邪念……为邪道。
真正的本体中,是邪 还是正,没有可以分的。如果离开了邪 和正二者,是真正入于不二法门的。
所以我们的正和邪 ,在名言中有没有?当然有。实际到达 一定境界时,正和邪 是没有的。
以前在禅宗一个公案中,禅师在僧人的课诵中有一个悟道偈:
断除妄想重增病 趋向真如亦是邪
当他刚听到以为是错。僧人说,这是非常深的教言,禅师到处云游,非常认真地思维。将之贴在墙上。
有一次在供斋时,完全通达 其中的意义,正和邪 在本质上不分,完全无二无别。
在《六祖坛经》中有:邪正俱不余,
所以讲到坛经和不二法门,是有点高。对于刚刚入于海拔四千米的藏地者,有点高反,迷糊的。刚听到的人可能有点高反,慢慢适应之后,可能会正常起来,不会有缺氧的情况吧。
所以我们可能要注意,不然有些人,喜欢是好高骛远的,但经常产生邪见。有点矛盾是正常的。因为分别 念对万法真相知道得非常少,就算对于身体的微尘数量 也知之甚少,所以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当过博士……假名对你沾染了很多傲慢。如果没有文凭,反而可能在很快的时间证悟。
有些分别 念特别重的,我是什么企业出来的,我是什么大学出来的……高高在上的意念,是会直接障碍我们证悟实相的智慧。
所以正邪是平等的, 希望大家接受。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第三十一位菩萨叫乐实菩萨,对实相的法非常喜欢。
他说:“实不实为二。”实有的法和不是实有的法是二法,但如果真正见到了实有的实相时,不见实相,见到也就是没有见到实相。
”唯见是最殊胜的见。“无所见是殊胜的实相,非实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观待而安立的。
为什么呢?“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凡夫的肉眼,不全面,佛和菩萨的慧眼,是有整体性的。
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也没有见到实有的东西,也不是没有见到。这就是入于不二法门。
远曰:眼有五种,所见各异。
一、肉眼见于彰内麁近之色,
二、天眼见于彰外细远之色,
三、法眼见于一切苦无常等生灭法数及见众生根欲性等,
四、慧眼见诸法空,
五、佛眼见法实性。
《中论》中说:
一切实非实 亦实亦非实
非实非非实 是名诸佛法
意思 是说,我们学这样的实相,有三种根基。
一、实有的法通达为无实的,就象单空,是初学者,低
二、名言中实有,胜义中非实。
三、在所证悟前,实有没有,非实有也没有,不是实有也没有,不是非实有也没有。这就是通达 的真正意义。
先破有边,再破无边,再破有无是非的边。如果特别利根,是和非是不经过也可以,直接破掉。或者按密法的根基,不用推理来破,直接依上师对自性当下直指,你通达 表示 方法,真正认识心的本来面目。依此类推,万法如此,这是很好的方法。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完了,他们问文殊师利:我们都讲完了,你的观点是什么样?(我们自己讲有点不好意思 )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你作为文殊菩萨,你觉得菩萨的不二法门到底是怎么样?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回答
藏文和其他唐译说:汝等所说,皆是二法。如果按我的说法,则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一切万法,没有言说——比如以口中声音无法言,用文字没办法说,用其他没办法表示 ,用心识无法思维。还有,你们不是一直问答吗?问答也是不存在的。从六个方面,成立所有的戏论都是没有的。
《中论》中有一句: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
他的直接方法,更进一步地说明,没有真实的言语断。文殊菩萨和其他菩萨的境界不同。你们都是二法,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无言无说,按唐译有点差别,唐译与藏文比较相同,有兴趣可以对比一下。
唐译:时,妙吉祥告诸菩萨:「汝等所言虽皆是善,如我意者,汝等此说犹名为二,若诸菩萨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表无示、离诸戏论、绝于分别,是为悟入不二法门。」
这个译法有点特别。
释论云“一切法实不实,亦实亦不实,非实非不实,诸佛于此广说第一义悉檀”【一切实一切非实,及一切实亦非实,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名诸法之实相】。
中论观法品亦用此偈【一切实不实,亦实亦不实,非实非不实,是名诸佛法】。
故知诸佛说法,无不约此四门而说。
无言不可说,自有六种。
第一、如外道长爪,亦说一切法必可破,一切执可转,一切论可坏,弹是中无所有不可说,沙门以何法诱我姊子。
第二、犊子道人第五不可说,虽在佛法学,而在一我,但不可说。
第三、三藏中亦有无言无说之门,如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故不知所云,亦是不可说。
第四、通教亦有不可说,大品云,三乘之人同共无言说第一义道断烦恼入涅盘。
第五别圆两教之中居然有此说诸教同有此门,何以得知,其相当自寻经求之。
灯曰:此三十三大菩萨之所说法门,皆大觉之经常,无生之快捷方式,或以言而言其道,或以言而遣其言,或以无言而遣其言。夫至于无言遣言,道亦至矣。
……
会而归之,殊途同辙,岂不以三十三门,门门须用其三,始则各依一门而修之,中则以无言而遣之,末则以默然而会之,无生之门,然后可得而入也。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居士:我的演讲已经完了,就象讲考班的道友,贴了好多条。你们辛苦,我也是辛苦,你们演讲的时间不长,我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你们要对我的演讲发一点慈悲,你们这样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就象本经,我只是有藏文的传承,学也没有学过,可能共同学有一点好处,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来讲。
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居士。
(有些讲考的人一直轮不到,有时候可能法师要过一段时间,对于没有轮到的一起打个卦好一点,不然那些 人的卦相太好了。否则 时间长了,他们可能不会好好看书。)
“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仁者你来说,什么是不二法门?
顗曰:语则动乱,波浪则起,默则心静,如水澄清,珠相即现。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这时维摩诘什么都不说。其实这是最高的境界。其他人说了不二法门,文殊菩萨已经否定了。又说了一大堆。这时,维摩诘居士安住于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中,这是禅宗中最高的境界,一开口就是错误的,一动念就违背了真理。世间也说“沉默是金”。有的人什么话都不说,说明他有很高的境界。有的道友到居士面前,居士让你转法轮,你什么也不说,也说明是很高的境界。
关于胁比丘的一个公案:佛六百年时,一个老比丘,学三藏精通,认为要实修,得到一定的禅定才行。所以夜不倒单,坐着。后来,他特别精进的原因,人们叫他胁比丘。后来他获阿罗汉果位。
外道马鸣到处宣布,谁能打破我的观点,我就可以在他面前皈依,头砍掉也可以。
后来在胁比丘面前辩论。比丘什么话也没有说,马鸣以为胜利,带着弟子离开。在路途中想到,可能我不一定赢了。他不说话,他可能安住在境界中,我说话可能落于戏论了。
于是回来承认输了。
胁比丘说,不砍你的头,剃头出家吧。
于是皈依,造了很多论典利益众生。
在《佛法藏》中有些不同,说胁比丘在母胎中有六十年,因为业力原因。降生时头发已经白了,一个老比丘。离开时,他把佛法交付给他的一个弟子。这个弟子与马鸣有一声辩论。后来马鸣皈依于佛教。
看《马鸣菩萨的传记》中,当时马鸣在印度中部很出名,胁比丘依神通从北印度来,马鸣当时非常猖狂,寺院的比丘们不敢敲键槌,胁比丘说没事,你们敲吧,让他来。
马鸣来了,在我的世界居然敢公开集众,约定七天后辩论。
这时国王大臣聚会,二人辩论。胁比丘说了一些世间的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等世间语言,马鸣无法回答,依此因缘,胁比丘获胜,马鸣皈依佛教。
三者稍有不同,但差别不大。总之,胁比丘获胜了,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特别老了,而是因为他不说话。
有些非佛教徒可能会觉得奇怪,罗睺罗住胎六年,胁比丘怎么会住这么久。也许会有的,就象老子出生时已经81岁了,这是很多可靠的历史 书中说的。有一个《世纪真义》唐代有名的一本书中说的。出生时81了,母亲应该很辛苦。不管是胁比丘的母亲,老子的母亲,都很不容易 。应该更要报答母恩。可能他们降生时,母亲更老了,可能要圆寂了吧,不清楚。
总之真正的实相是无可言说的。达摩祖师回印度时,一个弟子笑一笑没说什么,达摩祖师说,有的人得到皮肤,有的人得到骨头,慧可,你真正得到我的精髓。
所以在和别人辩论也好,印证自己的境界也好,可以默言无语。
可能我们会发脾气,我们都讲了,你怎么不讲呢?
但文殊师利没有这样,而是赞叹曰:“善哉!善哉!”你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门。
•肇曰:默领者,文殊其人也。为彼持言所以称善也。
•生曰:言迹尽于无言,故叹以为善矣。
•远曰:文殊叹曰总以标举,善哉善哉正是叹辞,亡言入实,显理最胜,故名为善。哉是助辞。好中之极,重言叹善。乃至无有文字语下出其善事,超言至默故曰乃至,无言即道道绝言对,是故名为真入不二。
•藏曰:净名既其默示,文殊亦应默领,但为时众生悟故,就言叹善,又显无言不伤于言,故以言叹于无言。
最高的境界,不是31位菩萨,不是文殊菩萨,而是什么话也不说。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说这样的入不二法门品时,在此大众之中,有五千个菩萨入于不二法门,获得了无生法忍。
这本已经讲完了。
•基赞曰:创入初地,名悎不二,不二之理,即真如法,证会无生,亦初得也。或任运入不入八地也,相续无生,亦八地也。
文字 | 一意
图片 | 网络,阿源
【注】红色的字为补充的教证,非仁波切原文,供您参考。
法
讯
明天(5月1日)19:30
佛陀之慈悲教言《善生经》
咱们不见不散哦~
为您提供及时的课堂笔记,愿您法喜充满!
若有错误,请您修改,向您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