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残酷才是青春》第七章(10~12)|索吉达堪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動物樂傳心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残酷才是青春》
索达吉堪布
第七章 10~12
07七
谁会爱尽天下人佛陀不是神,也不是造物主。他只是揭示了万法的规律,让我们去照做。假如不照做,也不是佛陀在惩罚你,而是规律在惩罚你,就像不怕火便会被烧伤一样。
护法远在天边,近在心中
一个人的行为若非常圆满、纵然没有天天求护法,他们也会恒时赐予保护。
佛教认为,一切护法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非常清净,所作所为非常如法,护法自然十分高兴。
所以,我们应扫除贪、嗔、痴等不清净的念头,以及表里不一等不如法的行为,陈设各种"善法"的供品,如此,护法神必定恒常庇护,不离左右。
有些人常问∶"我今天没给护法供大苹果,他会不会不高兴,以后不再理我了?""我出门时供护法不方便,若不供的话,他们会不会不高兴就惩罚我?"
绝对不会!护法不像我们人一样嫉妒心强——关系好时天天供养,偶尔一次不供养,就马上反目成仇。其实,供养一瓶饮料、一点苹果,这些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有的话,是一种缘起,但也并不是必须有。只要你的心是利益众生,不管哪个护法,肯定都会履行自己的诺言。
《藏密佛教史》中的秋吉旺修,是位了不起的伏藏大师,他的儿子也是个伏藏大师。但他的儿子为了提高名声、巩固事业,着力希求一些猛咒。
后来,秋吉旺修告诉他∶"只要你有利益他众之心,不用念一些咒语,护法天尊也会自然降临。因为他们都曾承诺过∶哪里有利益众生的人,必定会去帮助他。"
上师如意宝也曾讲过∶"一个人的行为若非常圆满,纵然没有天天求护法,他们也会恒时赐予保护。"
犹如美丽的海岛,不需要发出喧嚣来邀请,海鸥就会自然聚集;
或如芬芳的鲜花,无论盛开于何处,蜜蜂都会纷然而至。
同样,只要我们身心清净如法,护法一定会鼎力相助!
信佛对自己会有损害吗
有人问我,皈依是不是一种速信,这对自己会不会有什么损害?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
什么是皈依呢?即皈依三宝——佛、法、僧,这是佛教的基本行为,也是佛教徒入门的标志。
所谓的佛,假如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只是人们在脑海中虚构的,那皈依他肯定不合理。但事实上,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当时的印度,即现在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中,确确实实降生过。这个遗址,199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就是说,全世界对此是共同承认的。
佛陀降生以后成为王子,后舍弃王位出家,苦行六年,在印度金刚座成佛,之后到鹿野苑初转法轮,一生中传法49年,开演了八万四千法门,并于81岁示现涅槃,这是公认的一段历史。就像是老子、孔子等历史人物一样,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也曾实实在在地出现过。而且,他所宣说的佛法,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其实,"佛"是梵语,意为觉悟者。不管我们是什么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一种觉悟。皈依佛的意思,就是要依止觉悟者,如同世间人依止老师一样。
法,指佛陀所揭示的真理,可以让人们离苦得乐。这种真理以文字的形式存在,叫经、律、论三藏;若在人的内心现前,就叫戒、定、慧三学。
我们有了戒,才能生定;有了定,才能生慧。若想获得觉悟,这三者是不可缺少的。
那么,"戒"是什么呢?通俗地说,就是行为规范,用来规范人的言行举止。有些人一听到"戒"就有点害怕,觉得佛教的条条框框特别多。其实不仅仅是佛教,就算是小学、中学、大学,学生们要守的校规也不少,乃至任何一个正规的团体,都有必须遵守的许多纪律。
其次是"定"。做任何一件事,如果心不稳定,一直处于浮躁、散乱的状态中,那什么都做不成。我们不管是学习、工作,心都需要安定下来。
最后是"慧"。有了行为规范,心也定了,才能产生取舍的智慧。否则,不知取舍、不会辨别,所作所为就是颠倒的。
所以,佛法的戒、定、慧三学,涵摄了人类智慧的精华。这一点,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也是异口同声承认的。比如,爱因斯坦说过∶"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德国哲学家尼采也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积极的宗教。"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僧,是追随佛陀足迹,修学真理、追求觉悟的人。如果想获得觉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依止这样的同行助伴。
可见,皈依佛、法、僧这三者,无论从逻辑上论证,还是从道理上分析,都是可以接受的。一个人如果皈依三宝、信仰三宝,对自己绝不会有任何损害。
凭什么说佛教是真理
佛法是非常甚深的,想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把它研究得特别清楚,这也不太现实。不过,即使你只明白了一点点,也会对今后的生活和人生,有非常明显的指导作用。
印度著名学者德雪达波曾说∶"我既不偏执佛陀,也不嗔恨淡黄仙人等外道,谁具有符合事实的真理,我就认定谁为导师。"
对于每个人来说,希求真理也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既不贪执自方,也不诋毁他方,而是以客观的事实,判断什么才最值得追求。
既然如此,那我们该如何观察佛教呢?又凭什么说佛教就是真理呢?
这一点,印度伟大的佛学家圣天论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教言。他在《中观四百论》中讲过∶"若于佛所说,深事以生疑,可依无相空,而生决定信。"这一句话非常重要!
意思是说,佛陀所讲的看不见、摸不到的许多现象,比如前世后世、六道轮回、业因果,假如你觉得无法理解,或无法直接证明,这个时候,不妨先研究一下佛教的般若思想。若是通达了般若空性,你就会明白,能抉择如此甚深境界的,肯定不是一般人,应该是具有超胜智慧的智者。以此对佛陀生起信心,进而愿意通过修行去体证佛陀所讲的其他神秘道理。
其实,佛教如果是真理,就根本不怕被观察。伽利略说过∶"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想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和证明了它。"
佛陀也曾说∶"你们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不要因为我是佛陀,就以恭敬心接受我的佛法,而应像十六次提炼黄金一样,用你最深细的智慧,对我的教言进行观察。如果它讲得合理,你可以接受∶如果不合理,就可以放弃。"
所以,不管是佛陀宣说的哪个道理,般若空性也好、业因果也好,我们都应该用智慧去观察它,用逻辑去推敲它,而不能盲目地信奉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鹅仔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