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学员分享】《二规教言论》学习感言 返回

【学员分享】《二规教言论》学习感言

17-墨尔本程军 澳大利亚佛学会 2017-10-27




《二规教言论》这部论典是麦彭仁波切针对现代众生的根器所造的一部经论。论中以简单的语言教诫世人,以佛规和人规,完善自己的行为,就是将佛教和世间的道理结合起来,打好人格的基础,圆满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


首先,论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世法既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通达,殊胜佛规及证悟,”这几句颂词。世法乃为佛法的根本,如果没有世间的高尚行为,高深的佛法境界是谈不上的。现在好高骛远、希求高深大法的人比较多,而重视人格的人比较少。但实时恰恰相反,打好贤良人格的基础,才是修行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六祖坛经》里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觉菩提,恰如求兔角。”也是讲同样的道理。


其次,是论中提到的卑劣行感受苦果,高尚行感受乐果的道理。对照自己在没有学习佛法之前,所感受的苦乐果,都是由于自己身、语、意三门的行为带来的。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时常关照自己身、语、意的行为,是不是符合论中阐述的道理,是不是符合因果法则,让自己经常保持正知正念,改变自己的心相续。


我的一个同学,在他工作的20多年里,换了10几个工作单位。总是想改变外境,简单的认为换个环境就会好,不去改变自己的内心,结果总是不断地感受苦果。跟论中对照就是智慧不足。


再次,论中还用人生之树做比喻,告诉我们建立高尚行为的十种方法和获得的两个结果。“正士高尚行为者,树根妙慧与稳重,树茎有愧不放逸,树枝正直誓坚定,树叶知恩为利他,树花信心发放施,树果安乐及声誉,此等缺一不可也。” 用的比喻很形象和也很巧妙,使我明白了高尚行为的重点和次第是什么。指导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知道如何做,才能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以及获得世出世间的功德。


最后,在加入菩提学会学习的短短的三、四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学习《离幸福很近》、《找回最初的你》,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佛法的威力和殊胜性。最大的体会是身心的幸福快乐感增加了;学习佛法的意乐增加了;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增加了。


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善友为依”,跟随善知识、跟随道友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闻思修相结合,深入系统的学习修行。堪布在论中也讲解到:“想要让自相续迅速获得两种美德,唯一的方法就是首先在善知识面前听闻这些教言,然后如理如法地反复抉择思维,认真思考之后,对论中所讲的稳重、智慧、信心等十种道理生起深信不疑的定解,进而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真正将这些教义落在实处。”堪布在这里重点的强调的闻思修的重要性。在《礼记·中庸》中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理,也是同样的意思:先听闻、次理解、后力行实践。通俗地说就是:学一句、懂一句、做一句。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这些伟大智慧的真实利益。


不仅这样,还希望能帮助和利益到更多的人。正如《华严经》所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2017/10/24

17届墨尔本地方组学员 程军

于墨尔本 


本月藏历

(向上滑动启阅)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佛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报名澳洲菩提学会加微信号:zhengtaoyua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