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命运真的存在吗?能改变吗? 返回

命运真的存在吗?能改变吗?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18-03-15

本期话题

 命运真的存在吗?能否被改变?

 堪布,您有过自卑吗?遇到负面情绪您如何调节?

 心理焦虑现象普遍吗?有了焦虑情绪该如何解决?


莘莘学子篇 第6期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追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在《慧灯·问道》第二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莘莘学子篇 第7期《赐予我力量吧,打败消极小怪兽!》

 我很努力却没有成就,内心很沮丧怎么办?

 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很自卑,怎么办?

 如何调整被小事儿影响的心情?

 应该如何树立自己的三观?

 如何在父母面前呈现真实的自我?

 人生目标应该理想一些还是要现实一些?

 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


推 荐 观 看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  第1期

更潮更酷更前沿,我想要这样的佛教!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  第2期

太忙太累太彷徨,这青春到底怎么了?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  第3期

慈诚罗珠堪布告诉你  什么是爱情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  第4期

爸妈,想说爱你不容易…… 

·《慧灯·问道》第二季  莘莘学子  第5期

迷茫的青春谁做主?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请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决了很多与大学生相关的问题,这期节目,接着请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尊敬的嘉宾慈诚罗珠堪布!




观众1:堪布您好!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我想问一下,真的有命运存在吗?我们的命运,比如说寿命或者是感情,真的能被改变吗?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有没有命运?答案是有的,但并不是我们民间说的,某一个人的命运中什么都是注定的,没办法改变,开心得接受,不开心也得接受。不是这样。


佛教讲的命运,主要跟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有关系。有些人生下来时身体就非常健康,物质财富等各方面都具足,不需要费太多的劲;而有些人生下来时身体就不健康,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人也许会说这是巧合,或者是什么客观因素导致的。但是客观因素同等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佛教认为,任何一个事情的发生都有两个因:一个叫作远因,就是比较早期时候的所作所为;一个叫作近因,即我们现在、当下的因,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客观的因素。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重大事情就是由这两个原因来决定的。


如果从近因,也就是从客观因素的角度来讲,所有的条件我们都具备,应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却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它的远因,比较远的、比较早期时候的因影响了现在的结果。准确地说,就是佛教讲的善恶因果。这个善恶因果就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所以即便客观因素我们都有,但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佛教认为这个跟过去的业有关,在佛教里面就叫作命运。但这个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过去我做错了什么事导致现在的不顺利,我现在就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这样就可以改变我过去的命运。并不像我们民间说的,命运注定没有办法改。不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多多去增进善缘。


堪布对,这是佛教的命运观。还有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出生时候的星座,以及我们平时讲的风水……这些也是我们看不见的因果。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东西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但这些确实是存在的。佛教认为这些也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但主要的还是善恶因果,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佛教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人生,然后努力学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去学习佛陀的这些教言,然后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这是我们的目标。


堪布:很多人对佛教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觉得佛教逃避现实,或者很消极。但其实根本不是。佛教教我们的是什么呢?它不是教我们逃避现实,生老病死的问题是没有办法逃避的,至少释迦牟尼佛懂这个道理。


在没办法逃避的情况下,你得选择一个面对的方法。同样一件事对一个乐观主义者和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影响完全不一样。对他们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客观的因素,因为客观上都是一样的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他们的心态,也就是主观这方面。我们很多人平时都忽略了主观方面,大家都认为物质是非常实在的,主观的精神部分是可以忽略的。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价值永远都没办法否定。但精神也有同样的价值,我们也应该重视它。如果我们的心态上有负面的东西,那么看问题也会很负面,对事情的影响也非常不利。


所以佛教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而是教我们怎么样去面对现实。要面对现实,你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心,内心强大了以后,发生什么事情都没关系,你用这个强大的内心去面对,一切都没问题、都能够过得去。佛教讲的是这个,但我们很多人不太了解,我们认为佛教在讲逃避现实的方法,其实不是。


还有一个,佛教平时讲人生痛苦讲得比较多,幸福生活讲得少。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佛教很消极。但其实不是,佛教就是鼓励我们,让我们必须要知道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的痛苦。这个讲或者不讲都是存在的,但必须要让我们知道、明白。明白了以后,我们就会去想解决的方法。其实我们生活当中所有的这些问题、痛苦,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我们平时稍微顺利的时候,都不去想这些;等这些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却只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样就会导致问题更加严重。佛教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早一点做准备。如果做好准备,这些生活当中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对人生的态度是非常积极、乐观的,它认为问题是有的,但可以解决。


主持人:其实佛教一直以来都主张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然后才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是我们内心强大的一个作用。


堪布: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感恩您的精彩解答。今天除了提问现场的大学生以外,我们还做了一次室外的街访。大家可以通过大屏幕看一下短片当中大学生们的问题。


(播放视频)


主持人:通过这个短片,其实能看到大家不同的状态,有的人非常乐观,有一种阿Q精神在里面。想请问堪布,您有过自卑的时候吗?


堪布:刚才短片里有些人的回答,我觉得我也有,但不是长期有。


主持人:曾经有过?


堪布:对,偶尔也会有自卑。有一次,我从印度尼西亚的Djakarta飞到另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晚上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因为航空管制,飞机就在城市上空盘旋了一会。往下看这个城市的时候,真的是一望无际,就像一个灯火的海洋。着陆了以后,我想这么大的城市里,这么多的人当中,我能帮助的可能只是万分之一,甚至可能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感到特别自卑。有这样的时候,但不是长期有,过一会儿就又没有了。


主持人:那您如何调节呢?


堪布: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主要用佛教的方法来调节。比如说打坐,或是转变我的观念和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根据我的经验,通过这些方法去化解问题,是非常有效果的。任何一个问题产生后,当我感到特别不舒服、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好好坐下来深入去思考,或者用一下佛教的方法,那么一下子就可以化解了。


主持人:就通了。


堪布:对,通了!真的是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闭着气,呼吸特别困难的时候,突然畅通了一样。


主持人: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您是佛教的老师,所以您选择用佛教的方法来调节。但其实很多人通过世俗的方法,也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堪布:有,像刚才视频里提到的,比如说出去运动、听音乐、看看蓝天,如果你在海边的话,就看看海……这些都有帮助,挺好的。另外,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就跟朋友聊聊天。当然这个时候一定要找比较开朗、正面的朋友。




观众2:堪布您好!我想知道,当今时代焦虑、烦躁的这种情绪,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吗?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焦躁的情绪?或者有什么简单的修行方法,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呢?


堪布: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尤其是比较顶尖的高校,或者在企业里比较普遍。为什么?你过去在家乡可能是学校里面顶尖的、第一名的人,或者是排在前面的人,但现在来到了北大、清华等一线高校,或者是国外的一些高等学校,像你这样的人特别多,甚至超过你的人也特别多。但你从来都没有这种被超越的感受,一直认为自己是第一,不会有人排在你前面。而现在有这么多的人都排在你前面,在顶尖的梯队当中自己根本就排不上,这样你就会开始焦虑。而出现焦虑后,因为得不到一个解决方法,又开始烦躁,烦躁持续就导致了抑郁。


这种情况非常多,哈佛大学40%多的学生都有抑郁症,或是曾经有抑郁症。所以我想,越是比较高端的学校或企业,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出现焦虑烦躁的情况也越普遍;而在比较基础的领域中,这个就不是很普遍。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严重的。2016年的《人民日报》曾报道,现在中国13亿人中,患有各种各样精神疾病的已经超过了1亿,意思就是说每13个人当中就有1个,实际上还有可能更多。为什么呢?因为精神上有问题的这些人需要去找医生,通过医生的确诊才能知道自己有精神上的问题。但有很多人根本就没去找医生,像这种数据是没办法统计的,所以实际的数字可能更多。


现在从全球的角度来讲,癌症、艾滋病、抑郁症是全球杀手级别的三大疾病。抑郁症也不是从天而降的,就是因为焦虑、忧郁、担忧等,慢慢形成的。抑郁症的根或者因素,都潜藏在健康的人群当中。所以现在我们精神上的问题,真的非常普遍,这是有数据的。


我记得2003年的时候,《光明日报》就曾报道,当时中国每年有20万人自杀,八成都是因为抑郁症。去年这个自杀的人数已经上升到28万。2003年,也就是十多年前,就有这么多人自杀,而且其中的八成是因为抑郁症等精神问题,那么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精神上的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调整自己心态的准备,这个真的不能忽略!


主持人:对,多多关照自己内心的情绪,有效地控制它。


堪布:物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精神也同样重要,真的不能忽略。


主持人:精神崩溃了,一切物质都灰飞烟灭了。


堪布:是的,你说得非常对。物质生活要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就必须要有精神的配合。在这种情况下,物质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国外有一个实验,物质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可以,但我们所有的幸福感中只有15%才跟物质有关系, 15%以外的都跟物质没有关系。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在我们全世界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问题是:物质与幸福之间,到底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对这个问题,我们肯定说两个都需要,或者说有物质就是幸福,但其实不是这样。


主持人:它们不是直接等于的关系。所以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当遇到心理上的一些抑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去排解。比如说找自己知心的朋友去聊聊天,通过一些你觉得可以排解情绪的方式去排解一下,或者像堪布说的,去打打坐、禅修一下,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非常感谢堪布的精彩解答,也希望今天堪布的解答能解开大家心中的疑问,我们下期《慧灯·问道》再见!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第二季,给你光,向光生长。

 每周四和您一起 思考世界 阅读自己 



 • END • 



关注二维码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