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课堂笔记(02)
《楞严经》
有此经的地方,就有正法住世。
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索达吉堪布 传讲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学习《楞严经》,正式学习之前,想说一两件事情。
一、现在我们听经的人比较多,然后也有一些各个不同的,应该是不同教派的,有很多佛教徒,也可能有不有信仰的人。不管怎么样,一起学习很好。我们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宗教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学习非常重要。
因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都会有进步。如果没有学习,我们的智慧和大悲心都会停留。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必要。
同时,在学习和修行中,要有和睦相处的观念 。因为有各个教派,各个不同的上师,不同的同户,如果一直有排斥、矛盾,互相诽谤,这样的话,我们的团体、群体都不安宁。尤其我们学习大乘佛教的团体,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与大家有一种爱和悲心来相处,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有时去一些其他宗教或教派的教徒接触时,一直有矛盾重重,对整个教派都生不起信心。从个人来讲,相处要简单,不要有矛盾和复杂。
因为人这个动物比较复杂,有智慧有能力能干,如果能制造矛盾,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制造出来。所以学佛以后,要简单化。不管有无信仰,要特别柔和地与人对待。不要相续粗暴地,这样的修行人,不管你天上能飞,转到大海最深处,我不赞叹。个人与谁都合不拢,不管在哪个群体,都是非常可怕 的。
二、平时有一些,包括不管在学院还是在外面,希望有一些事情 不要扩大化。什么给别人,有时候提到经济政治,复杂化,这样的话,个人也是逃不出来。
藏地有一种说法,把别人扔到河里,结果 自己掉到河里淹死。不管是个别也好,身边的人也好,显出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有个别的佛教徒和出家人有很多世间的习气,善事非常差,做恶事有恶行,要尽量断掉,不然个人也会带来痛苦,你想害别人,可能反射过来,也许害己害人,有时可能只害自己不能害别人。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最少要断除害人之心。这很重要。
个别的佛教徒,说是佛教徒,实际行为是极端 过激的,不管是当面和背后,要以佛作证,不作有愧的事情 ,这一点很重要。
三、现在的佛教徒,从某种意义上,福报 、人才、能力各方面很有与以往不同的进步,就跟以前不同。因为现在的佛教群体,各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多,这一点不是自赞毁他。其他宗教可能也是。
个别的出家人不需要名闻利养,世间八法舍掉很好。在家人不一定要象出家人一样,什么都不顾忌,这样的话,在人类社会中,可能会掉到最后。
所以世间的在家居士信徒,应该赚钱的赚钱,该工作的工作,该修行的修行。
要有双重身份,既要对信仰负责,又要对家人负责。目前佛教徒福报很大的,个别不行。做慈善也好,对别人带来利益,就业……做出很多事情 来,我觉得很重要。
作为佛教团体,财力、智力、实力没有,对别人有领导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也是有困难的。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除了出家人以圣者七财为主,但出家人要引导 在家人,做对社会和人类有意义的事情要参与。因我们是大乘佛教。
所以从总体上看,现在的佛教徒,积资净障还是蔓扎罗的原因,不知道,大多数佛教徒,因为社会的经济不平安因素越来越多,但佛教徒家庭越来越和谐,经济越来越增上,相貌等各方面,包括现在的年轻化,还有很多水平比较高的人研究佛学。各方面比较好,应该不断努力。
这也是从某种方面看,现在的各地的佛教的人才应该是在整个社会的群体中,还是上层人物是非常多的。
所以我们应该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人身是很短暂 的,活在世间也是难以确定的,对社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这是提前跟大家讲一下,总的来讲,因为汉地的很多佛教徒、信众,对学习藏传佛教,也是越来越多,同时我们要学习南传和汉传佛教,这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和智慧,都有智慧和慈悲的滋润,所以不要有排斥的眼光,而且我们对所有的宗教和其他的知识,都要好学。这也是很重要的。
尤其将来,每一个人要有研究,尤其学习比较好一点的,这样的人,我想每个人,或者部分的人研究楞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中观,历史,高僧大德的,现在西方的学校,研究有一些它的经济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接一个研究的项目得到一定的研究款项,这也有原因。
有条件的人,一生专研一部经典,同时,在心态和行为上,经常要观察 自身,作为一个修行人,是很有意义的。
最近讲的法,相当于密法一样的,人生中遇到这些法,不容易 ,得到这些法之后,我自己认为,即使离开人间也没有遗憾。大家应该有欢喜心来接受。
昨天我讲楞严经时,观察 了一下缘起。有时准有时不准。汉地的楞严经,还要兴盛。藏地和其他国家,也许不是那么理想,可能一般般吧。
我想将来藏地的传承不一定那么……但是汉地有一定的缘起吧。
昨天我们抽考的两个道友,汉文讲得,最后感动得哭了,很好,也是因缘。
英文翻译得有点紧张 ,我看到以前的英文的遍地开花,也变成了汉文,当然韩国语日语也在保留。
我也在半信半疑,但也是奇妙 的,不敢说不信。
昨天前面念诵时,喇荣也出现了一些彩虹,一方面夏天有彩虹没有什么的,到处都有。另一方面,昨天是雨前彩虹,龙声滚滚。这些是什么呢?
也许不是什么,也许是代表着什么。
不管怎么样,代表着什么……我想和大家看一下。
(大家热烈鼓掌)
我认为不是什么,他们非常要给大家看一下,我也不拒绝。
因为一方面,我们讲楞严经,开头出现也很好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执著这些。有的人经常看相,前世是什么后世是什么……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说别人。头脑 简单的人才会相信。
我们这个时代,看到什么彩虹,云,大家特别信仰这些。真正的内在的彩虹、内在的光明不信的话,也是佛教徒的遗憾。
楞严经也是这样的,某些缘起也可以代表一些。当年法王去鹿野苑时,出现了特别好的云彩,来学院奠基时也是一样,法王说,依此缘起,喇荣的讲经说法,可能会延续一段赶时间。
我们后来观察 了一下,当然与法王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大家不要着相,楞严经最大的魔就是着相,还没有学就着相就有点可怕 。
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心。我们心的本来面目如来藏,如来藏有时讲的时候深奥,难以通达 ,所以后来很多学者,尤其学术界难以接受,比如常我……觉得佛教承认一切是空的,怎么会有生我?名词上真的这样的话,宝性论中直接讲常乐我净,学者们可能更害怕。
系统 地学习之后,才知道佛教没有依止任何上师得到有一定的困难。
昨天说了,前辈的高僧大德特别重视,从唐朝时《楞严经》翻译以来,明朝元朝特别多。有一个学者统计,有127本,尤其是藕益大师,在明代特别重视, 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圆瑛大师等,都非常倡导学《楞严经》。
我看到明代短短几年,特别多的高僧大德涌现。现在有是有,但讲经说法,前辈的教言继续弘扬的人越来越少了。
作为后学者,在各个地方,一定要想办法弘扬正法。
有一些寺院的法师和住持,有一些讲经说法办佛学院。但有一些整天讨论可不可以进佛协,办寺院。寺院越多越好,有地位也可以,对弘法的方便方法,但不能最重视的是这些事情
比如有出家,在某个地方买个地,做个项目,一直谈论这些,可能不是很重要的。
出家人的责任,就是在各地建立 道场,对人心,想尽办法调伏人心,这是出家人的责任。
所以现在我们整个国内外来看,古代很多高僧大德弘扬的经典论典,不是那么理想。民国之后,很多各个地方讲经说法的寺院学院,有是有,但影响没有象以前那样。
所以,出家的人,寺院的大德们,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弘扬正法上来。有很多大施主、善行居士,要帮助各地的高僧大德,让他们弘扬正法,支持这方面,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
当然藏地,在一段时间,因为文革,各地影响比较大。那时各寺院已经那个了,现在已经恢复了。经济等困难几乎没有。
以前很多汉地的施主,对藏地帮助很大,特别感谢,在各教派的寺院学院养老院,以后,这些方面不能间断 ,另一方面,大家一起来学习经论,弘扬正法——教法和证法。
这部《楞严经》如今来看,还是需要大家努力。希望很多人要发愿,默默在发愿,弘扬,不用举手。如果你心里真正有誓言,不会忘。
今天继续讲《楞严经》。
它的前面佛经的名称,其实名称是有必要的,没有名称,世间就变得愚昧。
《入楞伽经》:若不说于名,世间皆迷惑,为除迷惑故,是故立名言。
以前我们翻译得可能有一点差别,但实际上是这个意思 。藏地大德在解释论名时,会引用这个教证。有名称是重要的。
上根者看名称就知道内容,中根者知道大致内容,下根者能根据名称寻找法本等。
人没有名称,地没有名称,很多没有名称,就很迷惑。所以还是需要有名称。
经名有不同的,以前讲过吧,比如经的名称,有些用单独的人的题名,如《阿弥陀佛经》《维摩诘经》以人来取。有的以法来取,如《涅槃经》《般若经》,有的以比喻取,如《稻杆经》《梵王经》,有的以人和法,如《地藏本愿经》,有的以比喻取,如《如来狮吼经》,有些是法和比喻来取,如《妙法莲华经》,有的有人有法有比喻,像《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不同的取名方法。
其中《首楞严经》有人有法有比喻,有的法师从三方面来讲,当然不同的讲法都可以。
今天从题目给大家作介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唐中天竺沙门 般刺密谛译
乌苌国沙门弥 伽释迦译语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 怀迪证译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
房融笔受
名称比较长,经常喊三个字,《楞严经》,但修饰的比较多,有四五个前面的定语。
1、大佛顶
实际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楞严经》是一切乘的顶乘。就象密法是一切乘之顶,大佛顶,大,是周遍的一切,佛,佛的境界,顶,是超越一切。所以在整个世界中,无法超越它。就是我们讲的最无上密法。
或者从比喻来讲,大佛顶,毗卢遮那佛。
或者大是法,佛顶是最高无上的,无法遍计的。
就像有些 经典中讲到,如佛的佛顶一样,佛顶很难衡量。
有一个经典中说,佛在鹿野苑时,有一个印持菩萨来,他一直沿着以神通来,向上方世界,越过恒河沙数世界,还没有见到佛陀的顶。
他说,要见顶相,永不得见。
所以佛的顶很难以找到边际。
或者悉达多太子出生时有庄严的顶髻,后来隐没,成就时又出现。
所以用如来的顶表示 至高无上。
2、如来
佛的十大名相, 或者到达实相。
《大般涅槃经》: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非有为法。以是义故。名曰如来。
其实如来就是这样的实相,以这样的意义,就是如来。
3、密因
到达这样的境界,依靠秘密的因。如同我们学密法,依靠秘密的因,到达果位。这里有密因,就是先懂得了楞严经的内容就是因,修证之后就得到如来的果,就是万法的实相。
4、修证
不是依靠分别念来了解的,而是要依靠修证。
5、了义
本来法中有了义和不了义的,这里是如来的究竟了义的,直指心性的法,所以是了义的。
6、诸菩萨万行
一至十地菩萨的六度万行,自利和他利,显现和实相的菩萨的所有的行为和修行,就在这里。
从人方面来讲,就是佛菩萨的究竟密意。
7、首楞严经
真正的经名就是首楞严经。
首,是一切毕竟。
楞,坚。以一切勇猛而坚。
严,坚定,勇健。
得到这种三摩定,就非常坚固。
什么叫楞严?
《大般涅槃经》: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楞严,佛性等都是一个意思 。这个三摩定,不仅是禅定,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什么时候得到这种境界,就不被邪魔外道所摧毁。
看着有一个摩登女的故事,对魔进行抗战,或者一种境界。但其实修行者超越魔境的殊胜的窍诀。
当然按个别讲义,圆瑛大师,比较难懂。我按浅显易懂的方式作了一个介绍。
接下来,我们还要讲一下,楞严经的经。
有一个《杂阿毘昙心论》:修多罗者,凡有五义,一、出生。二、泉涌。三、显示。四、绳墨。五、结鬘。
有五种意义。
一、出生。佛经中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意义。
二、涌泉,涌之不尽,学而一直有内容。
三、显示 ,显示各种不同的意义。本来是隐藏的,依靠佛经可以显示。如我们都有如来藏,但依靠佛经指点,可以明白显示 出来,所以有显示 的意义。
四,绳墨,木工的线,依之不会堕入邪道。
五、结鬘,可以贯穿法义,如花鬘依线连在一起,胜义谛和世俗谛,贯穿在佛经中,完全可以展示 。
佛经与世间的一般论典和书,有不同的甚深的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学一部经典?一直学不完,研究不完,这一点有甚深的意义。
这是佛经的简单介绍。
下面讲一下翻译。
1、唐中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这是了不起的大菩萨,他当时在那里做主要的翻译。主译,实际是用梵语,本来是自己带来的。自己一个一个的,通达四种语言,就把内容译出来。
2、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可能与邬金国有点相同,印度的,沙门的名字叫弥伽释迦,本来般剌密谛翻译了,他可能一句一句地,前面是大概地译,他进行整理。
3、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罗浮山的南楼寺有一个沙门,叫怀迪证译。因为他精通汉语的梵语,在译宝积经时,也带去了。他帮他翻译、作证。我们藏传佛教翻译时,有一些大翻译家,主译,校对。
一般来讲,翻译有两个民族最好。
比如印度人以印度语讲出来,汉语要商量。因为两个语言要切换,要有商量,所以有必要。
一般藏地的论著,几乎是印度的班智达和藏地的罗扎瓦。
有些是前译是哪些罗扎瓦班智达,后译有哪些。版本有哪些再次校稿。
所以藏地的大藏经,基本是译者在后面有小的文字会出现。
4、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房融被贬到广州了,头衔还那么多,他作润色,因为是大文学家。最后按汉文的方式润色。因为他润色得有点不同。所以后来有些人也说,楞严经与其他的译经的风格不同。
庄子和汉文中的史记,有一些相同的运用。后来因此有一些争论。
还有一些事情 ,怀迪沙门,在前面的古本中有,后面的包括现在的高丽和大正藏中没有,莲池大师认为应该放。为什么不放,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原因是什么不知道。当时可能菩提?者在长安印,这里印完了就回去了,可能以这个理由。
离现在这么久了,当时交通不方便。当时说广州这里经常有印度的僧人。
可能怀迪是个别的译者,但有的版本没有放。
汉地有一些争论,方便时,我们可能稍微需要解说。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了。民国期间,楞严经是真是假说得多,还有缘觉经,大乘起信论,个别人挑起这些话题,造成了怀疑和不好的印象。
作为佛教徒应该谨慎。我很担心,当年谤法的人现在在哪里很难说。有的人办屠宰场,在地狱里不知道要多久,但如果谤法的人后果更不可说。
所以有信任的佛教徒,千万不要参与这些,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前面讲过了,楞严经不是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房融居士去润色不行,有的人说,武则天著书大云经是伪造的,因为房融是宰相,为了讨好武则天,所以伪造给她。
其实是不成立的。
因为大云经的一些注疏 中,武则天有授记的。有这种说法,后来542年考古发现时,之前,武则天死是公元705年,经翻译完了,12月份死了,其前已经翻译出来了。
所以,公元422年已经,应该在北凉时翻译出来了。
这在敦煌的出土中有。
后来考古认为,原来大云经不是武则天造的,在前译中有,确实它到底是不是武则天难说,但有一些大施主有一些授记。
当地有一部分人认为,武则天是天女的化身,后来以女性 的形式作国王。也许是可能的,也许不是可能的。
有的人也不是说她是菩萨的化身,佛一样。但也有可能,在弘扬正法方面,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贡献。
有一些说是伪经,房融讨好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这是一方面。
还是一方面,民国的几个学者,当时特别说,此经有什么怀疑,其实主要是日本的有一个叫作,王一先恒的学者,不是次第学过,但造过一些词典。其实他没有任何考古。现在有一个旧金山的教授,有一个很好的分析。
为什么民国的学者有影响?以什么方式说楞严经……前后的道理已经翻译了。
其实很简单,派人问是不是,有一个居士说是。很简单的,不要说学术,有一些简单的道理没办法,染启超受到影响,就一传十十传北,写了一些论
真正有依据是没有的。
楞严经中驳斥了一些仙人,道教中的仙人,其实印度的佛经中也有仙人。佛陀有,五比丘也有,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印度的文化,其实仙人是非常多的。
这些学者一方面是文笔比较好,其实也没有什么,藏传佛教,前译后译,当时一定要统一规则 ,人名,地名,后面用什么词,有一些规则 ,但译者的风格和智慧不同,所以文笔完全不相同。
现在也是一样的的,大藏经翻译成不同的文字,如果翻译家有文笔,在描述时是不一样的。
包括演讲时,作讲记时,都不同,有的润色多,有的人不,如果根据这一点说是伪经,是说不过去的。
说是仙人,道……如来藏常有,说是外道 的说法,说佛教不可能,只讲空性。这说明没有真正考证。因为有一些名气,所以有影响。
时间,地点,人物,所有的讲得清清楚楚,如是这样还不相信,过了多少年,有个别人的说法相信,是可笑的事。
莲池大师说,如果有人说楞严经是伪经,是魔的化身,即使再怎么样,这种说法是不值得信任的。
佛教徒不用辩论,但自己在道理上,还应该……因为智慧不成熟 时,很容易人云亦云。
有的人对佛教不了解,有一些疑惑,容易 说是假的。
如果说是假的,要有证据,要么现量,要么比量。如果只是 某个地方相同来推,是不合理的。
比如亚里士多德,要用历史 来考证。没有用现量和比量来推知,是不一定合理的。
讲到这些道理时,大家要有一种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其实佛经的内容是很难通达的。但没有闻思过,没有系统 学习过,人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是很合理的。
我想,楞严经在一段时间中有争论,但学者应该不是恶意,是为了澄清,这种精神 是承认的。但学术至少在一个领域中,比如我要评判物理学,至少是 物理学者,不然随意评判,不一定是贡献 。
所以要至少有了解,如果以相似的理由来评判,并不一定是合理的。
所以要一起学一下。有的人像不退转的菩萨一样,完全通达 ,有的人完全没办法。有的人完全没信心,没必要宣说。有的人摇摆不定,容易 产生邪见,从道理上宣说,才会明白。
历史的前后,也是很重要的。学术的判断 和宗教不同,宗教有一定信仰,与学术的分析还是有大的差别。
有的人说大圆满没有什么,随便可以公 开。有的人说,上师心滴可以公开,我看过了,没什么要保密 的。他确实这样想的, 其实我们应该尊重文化,是什么文化,背景要了解。
自己学得怎么样,比如你要驳斥藏传佛教,要先通达 。如果要驳斥汉传佛教,也要学一下,如果一点不懂,说它颠三倒四,也是不合理的。
今天就稍微讲一下,楞严经确实是好的非常有加持的密法的经典,是灌顶部的,大正藏放在密续中,在汉地是很深的密续的窍诀。因此,我们通过学习这部经典,大家应该认识如来的密意,通达真正的楞严经的了义的精华。
今天就讲到这里。
往期课堂笔记回顾:
法讯预告
本周六(9月7日)有两堂课:
1、北京时间7:00,法师辅导《一听就懂的宝性论》;
2、北京时间19:30,仁波切传讲《论语》。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配图 | 阿源
求学足迹
一起温习上师的金刚语,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
若有错误,在此忏悔。
一心一意(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