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179课 * CC+笔记 返回

《入行论广解》179课 * CC+笔记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本课科判坐标



本课总义归摄


🔹前文中有实宗意图以心境相互观待——“境的实有由心证明,心的实有由境证明”来安立万法实有,中观宗一针见血点出“相互观待的法暂时假立为有究竟是空的”,遮破了对方的理由。现在学习的大科判“宣说能害”是中观宗从因、果、体三个角度分别以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和大缘起因来遮破万法实有的观点。其中金刚屑因是通过观察万法产生的方式,最后建立真实中万法无有出生,从而遮破实有。本课首先破斥了顺世外道认为的万法无因生的观点。其次破斥了常因的错误观点,如万法由常有的大自在天所生的观点,有诸多漏洞。核心内容如下:

1. 遮破万法无因产生:

①顺世外道简介:无因生观点的主要代表是顺世外道。他们以一正理、三比喻、四相来安立自宗。他们认为前生后世没有现量见到,所以不存在;万法是自然产生并非人工所造,所以是无因产生。

②遮破对方的观点:

A. 比量角度:顺世外道立宗时宣称只许现量,不许比量,但其建立”没有前生后世”却是以推理方式成立的,这本身就运用了比量。再说如果现量见不到就不存在,那身体的内脏、过去的祖先都没有见过,但却不能否认。

B. 现量角度:从世间现量看到,显现都有能生的因,不可能是无因生。例如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苗芽,种子质量不好苗芽也受影响。如《释量论》云:“若此有彼生,若此变彼变,说此是彼因,此于彼亦有。”这种此有彼有,此变彼变的关系在一切时间法中都存在。

C. 顺世外道以“因上没有果相的差别”为由否定因果:对方认为因中见不到果,所以果并非从因中产生,因此万法是无因而生。例如西瓜的根茎果等部分形象都有差别,但它种子上却没有这些差别相,因此不可能是从种子中生出来的。

D. 中观宗的驳斥:

a. 因上不必有相的差异:因上能见到果,则因和果相同变成一体。这样就没有能生、所生,也不能成立因果关系。

b. 因上有功能的差异:作为种子的因虽然没有果位相上的差别,但是因有能生功能的差别,以隐秘的方式存在。

E. 因上功能的差异也来自于前因:观待于前面的因,种子中能生果的能力也是一种果。

F. 一因不能生多果:

a. 顺世外道驳斥:如果因能生出果上的差别相,为什么只能产生同类的果呢?

b. 中观宗回答:

·这也是往昔业力的缘故。同类因只能生同类果是世俗中无欺的准则,谁也不能改变。

·如果诸法能无因而生,那应该是恒常有或者恒常无,世俗中无有任何规律。

2. 遮破万法常因生:本论中常因分为三种,大自在天,恒常存在的微尘,数论外道所许的主物。本课破斥的对象是大自在天。

①大自在天简介:胜论派和吠陀派将大自在天作为圣尊,认为他是万法的生因,有清静、应供、常有、唯一、万法的作者这五种特征。

②中观宗的遮破:

A. 对方说创造万物的大自在天可以叫地水火风四大种。中观宗驳斥道:那何必再起一个名字叫自在天呢?(详见颂词3)

B. 自在天和四大种法相不同:四大种是无情法、不净、不被恭敬且不是唯一、常有,和大自在天法相不符合。(详见颂词4)

C. 大自在天不是虚空(虚空无有动摇,而万法的作者有),也不是前面所破的神我。如果说是不可思议的对境,那说是作者又有什么意义呢?(详见颂词5)


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颂词1)




世人亦能见,一切能生因,

如莲根茎等,差别前因生。




颂词1-1

消文释义

无因生不合理,因为世人也能看见,一切果皆有能生之因。如莲花之根茎等种种差别,也由其不同之前因所生。


颂词1-2

本颂重点

1. 破诸法实有,为什么首先破诸法产生?众生执着的对境是有为法,有为法指诸多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法,有为法的法相即是生、(衰)、住、灭,如果从产生的角度来观察,有为法是不存在的,如果不生,则没有住、灭,进而可以说明万法不是实有的。

2.  顺世外道的观点:见本课总义。

3. 世俗中的因果的规律是怎样的?如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所说:若此有彼生,若此变彼变,说此是彼因,此于彼亦有任何一个法,只要有此法,就能生彼法;此法发生变化时,彼法也随之变化,就说此法是彼法的因。这种“此有彼生、此变彼变”的情形,在彼荆棘的尖锐、莲花的茎、叶等上也同样具有。比如:有荆棘的种子,才生尖锐的荆棘;荆棘的种子被烧焦或者没有得到水的滋润等,荆棘就不生或变得弱小等。所以荆棘也是种子、水土等因缘所生,并非无因自然而生。因此有恶业,一定会成熟痛苦的果报,如果通过忏悔得以清净,果报就不会成熟。

4. 如果因果是存在的,为何种子不具足果上的特征呢?比如莲花的种子只是一小粒,果上有莲花、莲茎、莲根等差别相,为何差别相不在种子(因)上存在呢?是因为相对于果,因的存在不是以现行方式存在的,否则就不需要求果了。比如我们献花的时候,如果种子上都具有花瓣、花蕊、花茎、花叶的差别相了,那我们只要献种子就行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但因若不存在,果是不能产生的。因生果只是一种缘起显现,不是实有的。


颂词1-3

知识补充

1. 顺世外道的来源:往昔阿修罗与天人作战时,由于天人本性相信因果等善法,不愿意杀害阿修罗。当时有位普巴天神认为,如果这样下去,天人恐怕会一败涂地,于是撰著了一部无有前世后世的邪论。后来此观点被蚁穴师等传播于人间,形成了所谓的顺世外道,又称顺世派、天神派、现世美等名称。

2. 顺世外道观点详解:

①一正理:

A. 前世后世肯定不存在,因为现量没有见到之故。

B. 驳斥:非未见故无——《释量论》。没有见到不能说明不存在,例如你没有见到过内脏,没有见过明天的事情,没有见过祖祖辈辈,但你承许有。现代科学中,电磁波、原子、原子核、电子、夸克等,我们肉眼看不见,但通过科学仪器可以发现。

②三比喻:

A. 无有因而产生,故前世不存在。比如草地上长出蘑菇。

a. 解释:前世后世不存在,人的出生就像蘑菇的生长,是无因生的。

b. 破斥比喻:如果是无因生,干燥的石头上也应该长出蘑菇,雪地里也应该长出蘑菇,但事实并非如此。

c. 破斥意义:众生之出生,必须依靠前世之业力,比如众生之分别心,后刹那之分别心是前刹那分别心的延续,从出生后第一刹那的分别心向前推,即可以成立有前世。又比如小孩出生即会吮母乳,也说明众生并非无因。

B. 灭后无有果,故后世不存在,如灰尘被风卷走了。人死后不存在后世,就像灰尘因为被风吹走了一样,什么也没有留下,全部消于虚空当中。

a. 破斥比喻:风和灰尘二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且风将灰尘吹向四面八方,是依靠一种推动力起作用的;灰尘被风吹走,只是现量不见,只要毁灭它的因缘没有具足,则一定会存在,器世界也相同。

b. 破斥意义:众生这一世的分别心如果没有遇到其违品——智慧之前,必定会无限延续,到此世最后一刹那,若相续中仍有俱生我执之因以及烦恼与业,并没有无我的智慧,彼定会有后世。

C. 万法无有本体,故前世后世不存在,如日升河水向下流,豌豆圆形刺尖长,孔雀翎艳等诸法,谁亦未作自性成。

③四理论:

A. 现世有理论。

a. 虽然前后世不存在,但现今世间的苦乐等却真实存在。

b. 破斥:若无有前世后世,而仍有器情之苦乐,此难成立,若无善恶业力作为因,则今世之人皆欲享乐离苦,则应皆享乐离苦,无前后世之业即能成立苦乐故。

B. 俱生理论。

a. 心识并非如同神我、主物那样从前世到后世始终不变,而是在身体形成的同时俱生。

b. 破斥:尸体也应产生心。

C. 新生理论。

a. 地水等产生识的因聚合之后,识得以重新产生,就像酒曲当中生出陶醉的能力一样。

b. 破斥:青稞加工生醉力。是具因缘的;仅能作为色法之同类生起因,色法如何聚合也无法生起心法,色、心法非同类因的缘故。若色法可生心法,则瓶子柱子等也可生起心识。

D. 非枉然理论。

a. 依靠苦行修道等无法获得解脱,如果自然死亡则会安住于唯一解脱的法界之中。

b. 破斥:一旦死亡,即归绝灭之理亦是非理的,此生若未通过修习生起无我的智慧,则依我执及业必定转入轮回,不成绝灭;若生起无我智,则断除轮回转生,亦非绝灭。

3. 顺世外道的影响:

从整个世界来看,持顺世外道的观点的人不是很多,但我们所处的有些环境,持这种观点的人是相当相当多的。(源自《中观庄严论解说》)

原因:个别国家由于教育理念的关系,持顺世外道观点的人稍微多一点(观待整体)。有些道友由于前世业力现前,他们生长的环境也是非常恶劣的(观待个体)。

顺世外道的价值观:不信仰宗教的人,往往把人间短短的几十年,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来对待,这就是现世美——短短的今生过得非常美好、非常幸福,这就是他的唯一目的,除此以外,根本没有其他目标。

过患:很多人从小就受一些教育的影响,对生死轮回、业因果半信半疑,这样的话,会给自己的解脱带来很大障碍。



(颂词2)




谁作因差别?由昔诸异因。

何故因生果?从昔因力故。




颂词2-1

消文释义

是什么造成了因的种种差别呢?是从产生此因的前因之种种差别而造成。为什么此果之因能生此果呢?是由往昔之因力而决定。


颂词2-2

本颂重点

1. 名言中具有果的差别相,这种差别相究竟由谁所造?

果的差别相,追究其因,没有常有的作者,也没有无常的作者,只是一种缘起规律,由往昔不同的因而来。如《解义慧剑》中:缘起生诸法,皆具依自体,住不共法相,坚硬湿热等,名言此法尔,不可否认也。世间万法全部依靠自己的因缘而生,外器世界的树木、花草,内情世界的轮回以及起心动念等都是依靠各种因缘产生,不依靠因缘而产生或存在的法,绝对没有。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现有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皆具有依各自之本体分别安住的不共法相,比如:地的法相是坚硬,水的法相是潮湿,火的法相是暖热,风的法相是动摇,虚空的法相是无阻碍等。诸如此类名言谛的法性规律,就是有实法的自然规律,谁也没办法推翻。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道理,外道认为是上帝、梵天、帝释天所造,就容易被邪见迷惑。

2. 了知因生果的道理,有什么更深的意义?

名言中的自然规律,有简单和深奥两类,简单的,如地火水风的法相。更深奥的,是善的本体永远给人们带来安乐,恶的本体永远给人们带来痛苦等,也是更重要的。杀生、抽烟、喝酒、造恶业必然引生不快乐的果,磕头、念经、行持善法必然引生快乐的果。

3. 若说有一法不观待因缘,则有恒常有或恒常无的过失。这个怎么理解?

恒常有的过失:因为如果对方认为法无有因而产生,如果自本体一旦出现,未来不可能消失,因为它不观待任何因而存在,成了可以永远存在的法,也就是说成了恒常的法。从时间上观察,比如夏天的鲜花,到了冬天也应该存在,而且是永久存在,永远不会凋谢了。从地点上观察,南方生长的水果,在北方也应该生长了。但这些都与现量不符合。

恒常无的过失:假如不观待任何因,因为不存在因,这个法永远都没有某种力量来支持它存在了,就成了恒常无的过失。

4. 为什么说顺世外道的见解是很低劣、最可怕、最有害的?

顺世外道不承认前世后世,认为万法无有前因后果,可是世间即便是普通的农民,都知道春天播下种子,经过精心耕耘,秋天就可以收获庄稼,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如果认为没有因果、不信善恶,平时就会无恶不作,最终害了自己。持这样的见解,也会害了他人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一世,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为了快乐而不择手段,根本不顾长远的利益。现在社会伦理道德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见解有误。



(颂词3)




自在天是因,何为自在天?

若谓许大种,何必唯执名?




颂词3-1

消文释义

如果许自在天是创造世间之因,那么什么是自在天呢?如果说四大种即是,那又何必执著自在天的虚名呢?


颂词3-2

本颂重点

如何避免趋入外道:凡夫的心是不稳固的,而外道虽不具有佛教甚深的见解,但具有一些与佛教相似的行为,因此具有欺惑性。如果我们没有定解,就容易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惑,从而将佛教的理念完全舍弃,然后趋入他们的宗教。我们一定要对佛教的见解有所了解(闻思的重要,通过闻思生起定解),还要经常在心里发愿,从内心中发起对三宝的皈依之心,并且要励力祈祷上师。



(颂词4)




无心大种众,非常亦非天,

不净众所践,定非自在天。




颂词4-1

消文释义

无有心识的地水等大种数目众多,非常有,也不是天神,而是被践踏的,是不净法,所以它们绝不是常恒独一应供的大自在天。


颂词4-2

本颂重点

四大种的特点:大种是指地火水风。通过方方面面观察,大自在天根本不是四大种。

1. 它是无情法,而对方认为的大自在天应该是有思维,有发心的。

2. 它数目众多,而对方所认为的大自在天是唯一的。

3. 它总在变化,而对方认为的大自在天是常法。

4. 它常被众生践踏,而对方认为的大自在天是应供处。

5. 它是不净的,而对方认为的大自在是清净的。



(颂词5)




彼天非虚空,非我前已破,

若谓非思议,说彼有何义?




颂词5-1

消文释义

此外,自在天不是虚空,也不是我,这一点如前已破。如果说自在天是不可思议的,那么说他是作者又有何用呢?既然不能了知他,那又凭什么说此等是他生出呢?


颂词5-2

本颂重点

大自在天也不是虚空(因为虚空无有动摇,而万物的造作肯定需要动摇)大自在天也不是神我,前面已经遮破了神我。

如果说大自在天是不可思议的,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说了知,你们怎能了知他具足五种特征以及他的作用?如果说不了知,你们称之为作者有何意义?)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回顾

《入行论广解》178课 * CC+笔记

《入行论广解》177课 * CC+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