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贤劫经(五)一個菩薩要如何進入一切的界? 返回

贤劫经(五)一個菩薩要如何進入一切的界?

動物樂傳心 2023-04-03

LOVE

贤劫经


[仁波切繼續開示]

剛才講到哪里了?第十個嗎?下一個—第十二個問題有點複雜,這個是在講【dhātu】——要素或者我們平常講的界(世界的界),一個菩薩要如何進入一切的界?


梵文【dhātu】這個字含義非常的豐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名相。要素,在阿比達摩【Abhidharma】當中對此有非常多的討論,但是我瞭解在場有很多初學者,所以只是跟大家稍微概述一下。


現在我在講話,我在跟這邊很多人講話,記得之前說的嗎?每一個人,儘管我只是說兩個字,也會有界的改變,所以通常當我們在講話的時候,我們只是假裝或者說強迫自己相信,說真的我們是在有交流有溝通,但其實經常是各說各話,各自理解。


我經常會說:我們只能希望能夠有不成功的誤解。不成功的錯誤交流,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幸運的,假如說我們的錯誤的交流是不成功的,這時候我們就要覺得這是一種福德,這是很幸運,很有福報的事情。


但是這些菩薩他們瞭解這個「界」,他們瞭解在當下這10萬人,這每一個人他們的「界」是什麼樣的情況?或者說他們的構成是什麼樣的?在印度人他們早上會散步,就是為了能夠改變他們的構造吧,算是他們的心情。


為了真的能夠契合於聞法者的心情,其實不只是開始,就只像是我在這邊換我的口罩,如果我是一個非常有善巧的菩薩,我會知道要在什麼時候要晃多久等等,它就能夠產生某種效用。


如果你真的仔細的觀看你的生活,經常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就是突如其來的沒有特定的原因的,有個人就會讓你非常受到激勵,或者是有的人就會突然讓你覺得很厭惡,基本上就是你的要素,你的界或者說你的體質心情構造成的一些差別。


所以一個菩薩要怎麼樣學會瞭解這些所有種種不同的「界」?其實都是很重要的教育,像是哈佛斯丹佛這些地方的人需要學習這些,這樣就不會有戰爭了。否則的話就是一堆的不是成功的交流。對通常發生的狀況是我說一些東西,然後你聽到了,你做了一些解讀,然後你就相信說那就是我說的,所以你聽到的東西是你覺得你認為我說的,就只是這樣而已,如果你真的仔細思維,其實是非常讓人沮喪的一件事情,因為大家會想到是我們花了這麼多的精力在所謂的交流上面,但實際狀況卻沒有真正的在交流 。


還有下一個,事實上第十三個我並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我沒有辦法跟他大家吹噓什麼。如何追尋、如何詢問,不讓其他人摧毀你的自信,摧毀你的真實真正的存在,就是怎麼樣讓其他的狀況不會動搖,摧毀你的自信的存在。



第十四個問題是 , 抱歉,我好像花了很多的時間,問題都還沒講完,比如說要去講回答了。第十四個問題:一個菩薩怎麼樣學會所有佛的佛土的所有細節,而且不只是瞭解這些,而且還要進入他們?每一個佛土的每一個細節。


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那些一直在講悲心的人,大家真的要好好的留意下這個問題,總是在講佛教是悲心的、慈悲的、非暴力的,所以大家聽聽下麵這個大乘的講法。菩薩要如何利益有情眾生,但是同時又從不把他們看作是有情眾生?這非常的重要。因為很多時候當我們在講到悲心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講某種階層架構,好像是某一些精英,精英是有悲心的人,然後悲心的對象,就是那些非常可憐的對象,我們通常會有那樣的階級想法。



然後第十六個問題是一個菩薩要如何不住於任何的見地,一個菩薩要如何談論涅槃卻不住於涅槃這樣子的概念中?一個菩薩要如何行止,像是菩薩入於菩薩道,但同時又是出離於菩薩心靈、菩薩的目的。


第17個問題是出現的喜王菩薩所詢問的剛剛講的17個問題,然後佛就給了回答。首先是很長的讚歎,對菩薩(提問的菩薩)。這個問題就已經講述了他自己的答案了。總之佛的回答是,他講到這個非常的三摩地,我們講一切法本三摩地,是在講一切現象的根本的三摩地。然後佛又講了很長講說如果你有這樣的三摩地,那17個問題就會完全沒有問題了。


不止如此,如果菩薩有這樣的三摩地,菩薩本身,這非常有意思的。通常我們會講六度(六波羅蜜),在這裏在(《賢劫經》當中),佛講了121個波羅蜜,菩薩能有這樣的三摩地就能夠圓滿所有的波羅蜜,而且菩薩也能夠證得84,000不同的三摩地,84個不同的陀羅尼,菩薩會學會非常精通如何利益有情,但是卻又不受限於這些利生的事業中。


這個回答是有17段,然後是在最後一段的時候,有個非常大的廣說在這部佛經,就成了這部佛經了。所以在那部分裏面就說到,於是菩薩能夠很快的證得證悟,或者說證得不涅槃,然後又提出了更多的問題。


然後佛又講到,過去曾經有這樣一個國王(一個轉輪聖王),他有1000個孩子,他們全都在未來成為佛,對,1000個小孩,1002個小孩,然後就給了這1000位佛名號,不只是這千佛的名號而已,而且還包括他們來自何處、來自哪個國家、他們是怎麼樣成長的、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他們的父親、母親、孩子、 侍者、弟子,還有他們追隨者的數量、他們的壽命、他們宣講的佛法住世多長時間?他們涅槃之後有多少舍利出現?有的只有一顆舍利,還有包括這些舍利的大小等等的一切,所以很長的敘述就是這個佛經的一大部分。


所以請大家讀這部佛經,非常的美妙。這個時候我英愛要說我非常的有福報,能夠有這樣子的劫,這樣子的要素,所以當我讀這些佛的名號的時候,當我讀到某某佛的時候,讀到說某某佛出生於【巴爪】這個城市當中,它具有像是比如說一英里的光明。


他的名字是學者,有學者,他有4萬個比丘,或者說過一陣子之後它有7萬比丘等等。當你讀這些名單的時候,事實上非常的感動人,當然你需要帶著我之前講的這樣的背景來閱讀,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示現,像是一個遊戲一樣,記得嗎?之前講過的劫的時長,那個聖母峰的一個很長的時長和一瞬間,如果你能夠以那樣的方式來思維的話,會是非常令人享受的閱讀。所以我請大家要閱讀這部佛經,總之在最後 ,這位菩薩又再次的提問,問說因為這些佛他們一開始是如何發起那一念心想要利一切有情呢?事實上初始發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相關的,因為像是我們當然我們愛我們自己的兄弟姐妹,可能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國家,或者愛一個街上在哭的小孩。可能因為他的娃娃壞了,你很容易有這樣子的同理心,會能夠理解他的情況。


但是我在講的不是那樣,我在講是沒有任何原因的,你就突然覺感覺非常的有慈心,而且你完全不要求任何代價的,因為通常你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是有些特別的像是價格標籤一樣,是會有想要交換什麼的,但是這邊是沒有這樣子的狀況。而且這樣子的它是以各種不同形式出現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