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迷梦 >> 【安忍】多个角度,分析思维,串习修持。
返回
【安忍】多个角度,分析思维,串习修持。


(1)只生一次嗔恨心,就足以将千劫中所积累的供养佛陀、布施众生、严谨持戒等所有福德摧毁无余。(2)没有哪种罪过像嗔恨那么恶毒,也没有一种修持像安忍那么难行。所以应当以种种正理、方便,努力修持安忍。(3)如果一个人内心执持着嗔恚热恼,那么他的心意得不到宁静,身心的喜乐很难生起,而且会心烦气躁,坐卧不安。

(1)他人强硬地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或是阻挠我想做的事情,遇到这些生长嗔恼的因缘后,嗔恨心便会盛发起来,毁灭自己和他人。(2)所以我应尽全力,彻底断除滋养嗔敌的“粮食”(即不乐意),因为这个怨敌除了伤害我外,再不会有其他的事了。(3)无论遭遇到任何逆境违缘,都不要扰乱欢喜的心境,因为忧恼心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失坏许多有益的善行。(4)如果事情还可以补救,为什么不保持欢喜心呢?如果事情已无法可施,生气忧恼又有什么益处呢?

(1)在轮回之中,产生安乐的因何其稀少,而导致痛苦的因缘极其繁多。然而没有痛苦就不会生起出离心,因此,自心应坚毅地安忍痛苦!(2)伤害和痛苦对坚忍的修行人有许多益处,它能助长厌离心,除掉骄矜傲慢,悲愍陷于生死苦海中的众生,羞于作恶、乐于行善。

(1)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胆、涎病等,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生呢?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2)如同人们虽然不希望患病,但业感疾病仍会生起;同样,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但是在业缘逼迫下烦恼仍然会涌现出来。(3)内心虽然不想生起嗔恨,但人们仍然自然地嗔恼起来。内心虽然没有去作意生起嗔恼,但嗔恼同样还是习惯地自动生起。(4)所有的大小过失,各种各样的轻重罪恶,它们都是因缘而生,完全没有自主的力量。

(5)那些聚合在一起引生嗔恼的众多因缘,没有“要生嗔恨”的动机;而因缘所生的嗔等烦恼,也没有“我已产生”之类的主体执著念。(6)因此一切法都是由于他缘聚合而生,并非独立自主自成。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该嗔恨这一切如幻如化的人事了。(7)因此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的时候,我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如遇安乐般去承受。(8)如果痛苦不是缘生,而可以自主地取舍,那么世间的人们都是厌恶痛苦的,以此而一切有情应该都没有痛苦才对,但事实却相反。

(1)有时候,一些人因为自己不小心,为尖锐的刀刺等物戳伤;一些人为了求女色、财富,忧恼伤心乃至不思饮食,(2)另外有些人则自缢、跳崖、吞毒药和有害的食物,以种种非福业的罪行,残害损伤自己的身体。(3)人们对自己的身命极为爱惜,如果受到强烈烦恼的驱使,尚能自杀摧毁,更何况是对他人的身体,怎么会丝毫不伤损呢?(4)因此,对于伤害我的人,内心应怀慈愍;即使生不起悲心,亦不能对他生嗔恨心。

(1)如果伤害他人是愚昧世人的本性,那么嗔恨他们便毫无道理,如同被火烧伤者憎恶灼烧性质的火一样不应理。(2)如果过错只是偶然产生的,有情的本性仁慈而贤善,那么嗔恨他们也不合理,就像天空偶起云烟,而不应嗔恚。(3)被棍杖所伤的这个人不要去嗔恨使用棍棒的这个人,因为使用棍棒的这个人他也是被嗔恨所驱使的缘故,如果要嗔恨的话“理应憎其嗔”,那么应该对他的烦恼产生嗔恨心才对。

(1)从前,我对有情曾作过类似的伤害,因此,曾经伤害过有情的我,按因果规律应当受到同样的伤害。(2)愚笨的人虽然不想受苦,却偏爱造作导致痛苦的恶因,既然现在为往昔的罪业而受害苦,那么凭什么憎恨别人呢?(3)譬如地狱中的执刑狱卒,以及其他恐怖的剑叶树林等刑罚,既然都是自己的恶业所化现,那么堕入地狱受苦者应该憎恨谁呢?(4)从前到底造了什么的恶业,以致现在受到他人的伤害呢?既然一切都根源于业力,我凭什么嗔恨作害者呢?(5)如是体悟了解这个道理后,就应该以慈悲心与他人互相对待。因此,我也应安忍一切伤害,一心一意去做各种利生的福善事业。

(1)一方出于愚痴而伤害他人,另一方则因愚痴而对之起嗔恨,这两种人之中,哪一个没有过错?谁是有过错而应受责怪的呢?(2)由于自业的宿业引发,使他人前来毁损伤害我,如果损害者因此而堕入地狱,那样岂不是我害了他!(3)藉着他人的伤害而修习安忍,能使我消除很多罪业,然而他人却由于我的宿业引发而造罪,以致堕落地狱,长久受苦。(4)如此则是我导致他人受到损害,而他人反而在饶益我,那么粗暴无理的心啊,你为什么还要去憎恨别人呢?

(1)如果说,仇敌的诽谤损害等会障碍我积聚福德的善行,但是以此嗔恨仇敌也不合理。因为没有一种难行的功德能比得上安忍,那么我为什么不坚毅地忍耐呢?(2)如果我因为嗔恨烦恼粗重的过失,不能容忍敌人的伤害,那么岂不是给自己制造障碍,破坏了修持安忍这种积累福德的殊胜因缘吗?(3)没有敌害就无法修行安忍,有了怨敌的伤害才能成就安忍的福德。既然敌害是修习忍辱成就福德的因缘,怎么能说他会障碍修集福德呢?

(1)在世间修布施的对象---乞丐有很多,但是修忍辱的外缘---怨害者却很少。如果你不曾与外人结怨,别人很少会主动来伤害你。(2)因此,修忍的敌害助缘极为难得,就像出现在穷人家中的如意宝藏一样。他是能助成菩提行的良伴,所以我应该欢喜自己的仇敌。

(1)安忍功德是敌我共同成就的,所以一切修习安忍的功德果报,首先应当献给我的敌人,因为敌人是修忍的有力助缘。(2)如果说,仇敌并无助我修忍的意乐,所以他们不值得供奉。那么你也不应该供奉引导解脱的正法,因为正法也没有助你修善的意愿。(3)如果说仇敌有损害我的意乐,所以不应该供养仇敌。如果敌人也像医生对病人一样利益我,那怎会有机会修习安忍呢?(4)既然要依靠嗔害心强烈的仇敌,我们才能修成坚固的忍辱,所以仇敌是得到安忍功德的根本助因,应该像供奉正法一样去供奉。

(1)本师释迦牟尼佛说:佛和众生都是殊胜的福田。经常恭敬供养诸佛与众生的修行人,能圆满二资抵达正觉的彼岸。(2)就修行所依的助缘来说,佛和众生同等重要。如果敬重诸佛而不敬重众生,这种言教与做法是不应理的。(3)并非说众生与佛的智慧功德相等,而是由二者都有助成佛果的作用故说二者相等。恭敬有情是成佛之根本助缘,所以说众生和佛是相等的。(4)心怀慈悲去供养有情的福德无边,那是因为有情是尊贵的悲田;敬信佛陀的福德广大无边,那也是因为佛陀是尊贵的福田。(5)因众生是帮助修行人成佛的因缘,所以在这点上应承认众生与佛是相等的。然而众生的功德完全不能和诸佛的无边功德海相比。(6)每一位有情,都有引生殊胜佛法的功德,单单因这份名副其实的功德,就完全值得去供养。

(1)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因此,除了令诸佛所护念的有情欢喜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报答佛恩呢?(2)既然只有用利益众生才足以报答,为众生舍身以及入无间地狱的诸佛之恩德,那么就算我受到了众生无故的伤害,亦应当安忍无怨,广行诸善。(3)尊贵的怙主诸佛为了利乐有情,尚且不惜自身;愚痴的我,为何这么傲慢,不去像仆役一样恭敬承侍众生呢?(4)众生幸福快乐,诸佛也就会示现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因此我们使众生欢喜,诸佛也会欢喜,倘若恶意侵害有情,也就伤害了诸佛。

(5)全身上下烈火炽燃的人,纵然给他所有欲乐享受,心里也不会有快乐;同样,如果伤害众生,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诸佛生欢喜呢?(6)由于我在往昔伤害过众生,使悲愍众生的诸佛伤心难过,所有这一切罪过,我今天都发露忏悔,祈求诸佛慈悲宽恕。(7)为了让如来欢喜,我从现在起,发誓不作伤害众生的恶业,而且要积极地利益世间,哪怕众生践踏我的头顶,至死我也要安忍,令世间的怙主高兴。(8)大慈大悲的诸佛圣尊,观视众生就像自己一样。既然有情在体性上与佛无二无别,那么我们为何不敬重有情怙主呢?

(1)一个精勤致力于消灭嗔恨烦恼者,定能在今生和后世享受安乐。(2)安忍怨害、利乐众生能使如来欢喜,能成办自己的利益,也能消除世间众生的痛苦,因此我要恒常修习安忍。(3)为什么我还看不出,取悦有情产生的巨大善果呢?取悦有情,能在未来成就佛果,今生也可享受美誉等荣耀。(4)在生死轮回之中,修习安忍也能使人得到:庄严殊妙的容貌,无有病障的健康身体,美好的名誉,长寿久住和转轮圣王的无穷快乐。(5)世间再也没有比修安忍更大的功德,塑画佛像、修建三宝所依等,皆没有安忍的功德大。持戒的功德是布施的一百倍,安忍又是持戒的一百倍,依次类推。这样好好观察之后,就可以满心欢喜地来修持安忍。 对真正的大乘菩萨来讲,怨敌的损害相当难得,一旦有了这种机会,自己就应该好好把握,即使能修一刹那的安忍,也能圆满多生累劫的资粮,消除多生累劫的罪业。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