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苯教应秉持什么态度?——《中观庄严论解说》69(视频音频讲记)
讲记视频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壬一、分析有法
▪ 壬二、分析真因
🔺 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 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 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 壬三、阐明喻理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 壬一、建立离实一
🔺 癸一、破周遍之实一
🔺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子一、破实一之外境
🔸子二(破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
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
辰一、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
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
卯二、破外道之观点
▪ 壬二、建立离实多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一、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有些人妄下断言说“苯教与宁玛派一模一样”。
实际上, 法语等相同之处倒也有许多, 但他们是根据苯教的需要而抄袭的, 又怎么能与宁玛派等量齐观呢? 】
现在很多人都宣称
宁玛巴和苯教没有什么差别,
这种观点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为苯教只是借用佛教的很多名词来创立了自己的宗派,比如宁玛巴所说的本来清净、任运自成、明点等修法,他们只是对佛教显宗密宗的很多名词作了一些修改,然后运用到了自宗观点之上,因此,怎么能与宁玛巴等量齐观呢?这根本是不合理的。
【譬如说,在印度, 与内教的声闻宗派对立称呼的名言派, 还有缘觉、唯识、事续、行续、瑜伽父续、母续、无二续都有一个对立称呼的宗派,达十种之多。藏地也不例外,佛教的《中观》、《般若》、《戒律》、《俱舍》及密宗的一切论典与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橛金刚等诸本尊,以及绝地火、大手印、大圆满等等,在苯教中都有如法炮制的一个仿造品。】
这种情况不仅在藏地存在,
在印度也曾经出现过,
比如与内教声闻宗对立称呼的名言派、
与缘觉乘相对称呼的享受派、
与唯识相对称呼的细微派、
与事续派相对称呼的明智派、
与行续派相对称呼的明行派、
与瑜伽父续派相对称呼的明变派、
与瑜伽母续相对称呼的禁行派、
与无二瑜伽续相对称呼的胜得派……。
而在藏地,佛教的中观、般若、戒律、俱舍及密宗的一切论典,还有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橛金刚等本尊,以及绝地火、大手印、大圆满等等,在苯教中都有如法炮制的一个仿造品;佛教认为寂静主尊即是释迦牟尼佛,他们则承许为辛饶本师。
实际上,苯教徒所说的辛饶本师与释迦牟尼佛的外相一模一样,只不过他的心间有一个吉祥旋。我们以前去五台山的时候,在很多佛像的胸前也看到了吉祥旋,也叫做吉祥卍字。有人认为这是苯教的佛像,都不敢磕头,也有这种情况。
【这些原本无有、倏然出现的遍计所执无量无边,对此又怎么能一一破尽呢?】
不仅仅是苯教,在当今世界上,很多人依靠自己的分别邪念,在某一个宗教的基础上臆造和发明了各种宗派学说。
对于这些说法,
我们没有必要一一遮破,
破也是破不完的,
但是,依靠麦彭仁波切
此处宣讲的观点,
大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应该学会取舍,
尤其作为一个修行人,
应该清楚如何对待其他宗教、
如何保护佛教和自己的修行。
我们的一生虽然很短暂,
但在短暂的一生当中
会遇到很多坎坷的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不被他夺、
独立自主的智慧进行抉择。
这一点,我觉得每一个修行人
都应该铭刻于心。
【然而,苯教中依靠祈福、密咒等所出现的暂时利益也可能是佛菩萨的事业与幻化展示的,因为一切如来佛子善巧方便的行境不可思议之故,就像遍行魔王说法的奇迹一样。】
然而,苯教当中的一些招财、打卦以及各种各样赞颂的仪轨等,暂时来讲也对人们具有很多的利益,包括麦彭仁波切所作的一些招财仪轨、《文殊占筮法》等也是引用了苯教的个别名词。
因此,我们并不是完全排斥苯教这一宗派,从见修行果上,宁玛巴坚持自宗的独到见解等,但从暂时的祈福或者赞颂、供护法等方面,也可以以苯教的仪轨来行持,因为诸佛菩萨的加持和事业是不可思议的,就像文殊菩萨为了调化裸体外道而显现为遍行魔王说法一样,依靠这种方式也是可以利益众生的。
【即便如此,但是这些苯教徒最好能虔诚皈依佛教的本师与清净的教法,或者,如若能独立自主地秉持自己的本教,则与佛教的诸位智士展开辩论,一决胜负,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虽然如此,麦彭仁波切
对苯教徒建议说:
希望你们还是要虔诚地
皈依佛教本师与清净教法,
如果你们能够独立自主地
秉持自己的本教,
则应与佛教的诸位智士
展开辩论、一决胜负。
苯教也有皈依佛教的一部分人,他们将释迦牟尼佛与自己的本师同时进行供奉。法王如意宝1986年去了藏地的道孚以及墨尔多神山等很多地方,当时,很多苯教徒也是邀请法王到他们的寺院去灌顶,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或者,如果不想皈依佛教,那么,最好能够独立自主地秉持一种自己的教法,不要将佛教的理论、修法安立到自己的宗派观点上。
【对于加以观察则一无是处、仅仅欺骗一些愚者而已的这样宗派,既不应生起嗔恨,也不该生起耽著之心。】
对于这样一种宗派,
我们既不应该生起嗔恨之心,
也不应该生起耽著之心。
不论从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来讲,还是从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团结来讲,我们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问题。
【其实,在印度,内道与外道,藏地虽说无有真正的外道,但苯教与佛教,汉地所谓的和尚与道士[1]总是无独有偶,也可以说是一种缘起规律吧。因此,如果其他教派对佛教无有危害,则顺其自然,默然置之,正如《月灯经》所说:“世间他外道,心中不怀恨,于彼皆生悲,此乃初忍法。”但万万不要心生欢喜,如同恶心舍弃天人的甘露而去渴求盐水一般。】
在藏地,依靠地母十二尊等护法神的加持,外道并不是很兴盛。以前在尼泊尔和藏地交界的地方,萨迦班智达曾经与一个叫做绰杰噶瓦的外道辩论,如果萨迦班智达获胜,外道就皈依佛教;如果外道获胜,萨迦班智达则许诺要加入外道。最后萨迦班智达获得胜利,但这位外道可能心中并未服输,在带他来藏地的路上被雷击中而死,原因就是莲花生大士曾经吩咐过护法神守护藏地,不允许外道进入。依靠护法神的加持,外道在藏地始终无法兴盛起来。
虽然没有真正的外道,
但苯教与佛教也是经常针锋相对,
因为有吉祥母存在的地方,
也必定会有黑耳母存在。
汉地也是如此,东汉时期佛教刚开始传入弘扬时,也是与道士之间互相显示神变、神通等,《佛教通史》等很多历史资料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无论印度还是藏地,外道与佛教都是经常发生冲突,麦彭仁波切说:这可能也是一种缘起。
因此,如果对佛教有非常大的损害,
则应该以教理等各种方法来制止;
其他教派对佛教无有危害
就应该顺其自然,默然置之。
正如《月灯经》所说:“世间他外道,心中不怀恨,于彼皆生悲,此乃初忍法。”世间上的这些外道,对真正佛法的真理丝毫也不了知,十分可怜,因此我们的心中不应对其生起嗔恨之心而应生起悲心,这就是最初的安忍。
一位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也曾经这样说过:
有些佛教徒试图将所有的外教徒
或者不信佛教的人引入佛门,
但这是连佛陀也做不到的事情,
而且也没有这种必要,
但是,对他们生起悲心
是非常有必要的。
即使是佛陀时代,对佛教释迦牟尼佛不生信心的人也是多得数不胜数,更何况现在末法时代,又怎么可能将所有的人全部引入佛教呢?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我们对苯教、胜论外道、数论外道、顺世外道等也千万不要生起欢喜心,如此一来,就如同恶心舍弃天人的甘露而去渴求盐水一般,将殊胜的佛法如意宝舍弃而去寻求其他外道的教法,这是非常可惜可悲的。
在座各位道友即生能够遇到如此珍贵的佛法,也希望大家发誓: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也不舍弃三宝。我们一定要发这样的誓愿,在一生当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与磨难,都要将上师三宝当作如意宝一样珍惜爱护。
有些没有头脑的人,听个别人花言巧语、断章取义地说一些语言,觉得非常受用,就舍弃释迦牟尼佛,这是非常愚痴的做法。
的确,很多人在未获得不被他夺、
不随他转的智慧之前,
由于不具足稳固的见解,
始终随风飘扬,
最后将自己的见修行果全部舍弃,
这种行为非常的危险。
我们平时即使做不了
很大的善根和修法,
也应该始终以“生生世世不舍弃三宝”的坚定信心来行持。
现在有些人经常说:我现在修什么法都不成功……,总是感觉很痛苦。实际上,我们相续中如果能够真正生起皈依三宝的心和菩提心的话,这就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功德不显现也是无关紧要的。否则,在皈依三宝和菩提心方面没有任何进步的话,最后自己的修行也很容易成为泡影,这是非常可惜的。
【尤其是,凡是秉持静命菩萨的自宗、释迦佛的清净教法之人,遵照大堪布亲手盖印的旨意,切切不可喜爱苯教。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有苯教徒一致将这位亲教师视若不共戴天的仇敌。】
麦彭仁波切在此也告诉我们:凡是秉持静命菩萨的自宗、释迦佛的清净教法之人,遵照大堪布亲手盖印的旨意,切切不可喜爱苯教。正是由于静命论作出了这种严格规定,苯教徒一直对静命论师十分不满。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以上文字为个人整理,仅供参考。如有错漏,欢迎留言指正。)
○
○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