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之中的魔?
如果你读佛陀的本生传、佛陀的十二行谊,在六年苦行之后,佛陀来到今天的菩提迦耶,坐在菩提树下。之后发生什么事?就在他即将成佛之际,就在他即将摧毁最后残餘的无明之时,惯犯出场了──魔罗之王,众魔之首。这是极具象徵意义的教授。如果这里有修行的人,你们应该听听这个。
当我们修持佛法,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种种障碍,比如不再鼓舞、失去虔诚、失去慈悲、甚至失去坐下来的意愿等等。事实上,这意味你即将成功,如同佛陀一样。就在他即将成佛之际,惯犯出现了。这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被雇来做这些事。
这是你必须卑鄙的时刻了,那种成佛式的卑鄙。你必须学会这么做。这在哪里?[仁波切看书]无论如何,谁来了?魔。众魔之王魔罗来了,他用尽各种手段。他派自己的女儿去诱惑佛陀,你们知道那个故事吗?但那还不是最后一役,最后一段是魔王带著五支不同的箭前来。
这五支不同的箭是……这就是我在书里要找的,但没找到——总之,它们是怀疑、散乱、渲染世间八法以及欲望之类。欲望是很重大的一项。这其实有个顺序。我觉得马鸣菩萨描述这一段的方式极其优美。
魔王瞄准佛陀的第一支箭是瞋恨,这是最容易的一支;随后是欲望,诸如此类。我想最后一支箭是怀疑或散乱,我不记得了。持续的散乱,我们就是持续地散乱着。比如,现在你正坐在椅子上,但你感觉不到自己内衣的感觉、椅子和地板的坚硬。你觉知不到。你戴著项链,但觉知不到它的重量。
我们全然地散乱,基本上如同僵尸,觉知不到任何事物。觉知不到感觉、声音,觉知不到在想什么。当敌人和你作战,他们总是最后才使出杀手鐧。他们当然得留着,那是最后一颗子弹——持续地散乱。
我想在这之前是怀疑。你们知道为何会出现怀疑吗?因为你已经成为逻辑的受害者,这就是为何会产生怀疑。你已经变为一个逻辑学家,逻辑是让你落入陷阱最有力的方式。因此,在佛法中,这些其实才是魔。
我们如何防御魔?
你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保护我们自己?如何应付魔?这是个大问题。请从头阅读《入菩萨行论》,所有的答案都在那儿了。甚至很小的细节,像是如何给要去牛津的人指出正确的方向,你不应该用手指等等──所有细节,所有方法,所有一切。
你们或许会觉得它的某些部分有点过时,但大部分却相当重要。总之寂天菩萨说,「除了调伏心,还有什么呢?调伏心的苦行是最重要的。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其他需要的呢?」我觉得这基本上已经总结了一切。
他举了许多很好的例子,例如,为了走路,你需要皮革将整个大地整平,而要得到那么多皮革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穿上鞋,那就像走在平坦的大地上。同样的,制伏所有外在的敌军是没有意义的,最好是调伏你的心……等等。不仅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佛陀的所有教授都是如此。
但既然提到这个问题,我要说,对初学者而言,止或观是很好的。是的,止和观,尤其是观。我必须提这件事。幸好我记得,但这些都是我的偏执。你们没必要太当真,但我注意到这件事。我感觉英国与上座部传承有种奇妙的联系。
这非常好,太棒了,真的。这不是外交辞令。这非常好。但我觉得这里我们应当谨慎,因为现在人们某种程度上迷恋所谓的「专注」,这种「专注」不应挟持「观」。因为「观」把我们带回到不二。没有不二,就没有观。事实上,观是如此重要。
观的训练——什么都不做——真的能带你趋近不二。只是看着,这是目前你唯一能做的。一段时间后,当你的观有所进展并且纯熟,你甚至应当超越「只是看」的修持。但目前而言,我们多数人还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
公众号推荐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