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100) 返回

365颗钻石的约定(100)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6月25日 佛历2564年



【第100颗钻石】


མགོན་པོ་ཀླུ་སྒྲུབ་ཀྱིས།ཁ་དོན་མར་མེ་མེ་ལོང་རྒྱ།།མེ་ཤེལ་ས་བོན་སྐྱུར་དང་སྒྲས།།ཕུང་པོ་ཉིང་མཚམས་སྦྱོར་བ་ཡང་།།མི་འཕོ་བར་ཡང་མཁས་རྟོགས་བྱ།།ཞེས་གསུངས།


龙猛菩萨:

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

令蕴结生者,不迁智者知。



好书推荐

《智者入门论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译 。推荐大家购买正版阅读。


此颂位于《智者入门论》第四缘起品。

下面摘抄本品颂词的解释内容,分享读者。

第四品 缘起

【与缘相联】无明等一切烦恼均是由所缘境与内在的根等作为助伴而产生,业也是如此。


【痛苦的根源】名色等七种,是依靠内在的坚硬地界、湿润的水、暖热的火来消化食物等,呼气、吸气等的风界,无阻碍孔隙的虚空界及识界,这六界作为俱有缘而产生。

眼识是以所依眼根、所缘色、显现、无障的虚空和意乐作意五者并存而生。

同样,其余识也相应类推来理解。


如是外内的一切法各自的因缘需要样样齐全,其中任何一种不具足就不能产生;如果完整无缺,那么必定产生,这就是缘起的规律。


从无始时以来相续流转,并不存在我和自在天等任何作者,所有因并无有“我要产生这些果”的想法,一切果也不会想“我是由此所生”。


然而,因果的缘起具有【五种特点】,是哪五种特点呢?


1、种子不灭而存在的同时并非生出苗芽,而种子灭亡后才生出苗芽,因此不是常有;


2、并不是由种子泯灭相续中断中产生,种子灭亡和苗芽产生就像秤杆的高低一样不间断产生,因此不是断灭;


3、种子、苗芽从本体和作用的角度而言不是一体,因此前者不是迁移到后者中;


4、小的种子能生出大的果,为此小因成就大果;


5、诸如小麦的种子生出小麦的苗芽、善业产生安乐,是因果同类的相续或等流。


通过这五种方式来了知内外的一切因果。按照所说的“讽诵灯镜印,火晶种酸声,令蕴结生者,不迁亦当证”来理解。


如果通达了这一道理,那么就会认识到这些法仅仅是缘起的无欺显现,而不是自生、他生、共生或无因生,也不是由时间、自在天等作者创造的,命、补特伽罗、作者、我、法的本体均不存在,虚无缥缈、无有自性,从而远离分别“我以往、现在、以后如何”之边等的动念,具足无生法忍,将获得一切佛陀“无上菩提”授记。


如是【缘起十二支】,在没有断除无明之前相续流转,依靠前世之因——无明和行,产生现在的所引果识,又以烦恼爱取积累能形成后有的业,直至有之间。


后世随着业而受生于某趣,那个所依身份感受死等轮回痛苦,如此变化的那个所依身份,对于有色界的一切有情来说,也是从识至有之间产生。如果转生到无色界,那么从识至四名蕴所摄的有之间产生。


不管投生在哪里,都会产生其生和老死,又再度依靠业和烦恼牵引而受生其他世,就这样如同旋火轮和水车轮般反复流转、漂泊于三界轮回。


总体了解了连续产生的方式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几世中圆满


前世、现世和后世三世中圆满的道理如刚刚所述那样。前世阶段蕴所摄的无明,由爱取的驱使造业牵引后世的受生,从识至有之间,也产生老死,因此也有两世圆满的。

无论如何,相互依存连续产生,这叫【相续缘起】。


另外,十二个成事刹那中具足的道理:

比如以杀生为例,由无知而去操作是无明;如是造了那种业是行;生起当时的心识,当时的名色,用利刃击中六处等的触、当时自他的苦乐受,喜欢杀生而实施是爱,从中取受后面的部分,造业时的蕴是有,从中生起现在和后面分,它变异、泯灭是老死支,承许这种方式是【刹那缘起】。


如果相续缘起十二支归纳起来:

1、无明、行、识三者是能引支;名色到受之间四者是所引支;爱、取、有三者是现成支;生和老死是成就支


2、还可以归属于三种,即无明、爱、取是烦恼;行、有两者是;剩余的七支是七苦源

这三种按照次第,取名为烦恼染、业染和寿或生染,因为能使一切众生染污的缘故。

再者,按顺序也分别称为烦恼依他起、业依他起、苦依他起。三种烦恼中产生二业,从中产生七种苦源,由七种苦源中又再度生起烦恼和业,就这样持续流转。


十二支中,二业三烦恼以及所有识能摄集其余一切支的因是:无明、业、爱、识四种。

爱、取是;行、有是;识犹如种子。

业好比田地;爱如湿度;无明如同播撒和肥料。

这四种,在一切轮回趣中能形成名色的苗芽。


这些【顺次缘起】归纳起来,二业三烦恼是作为因的集谛所摄,其余七种是苦谛所摄。


从【逆次的角度】而言,凭借证悟真谛法性的智慧断除无明,去除二业三烦恼,即是道谛,七种痛苦的根源灭于真如中,为灭谛,也就是谛实义十二行相之自性。


如此缘起堪为佛陀法藏之中最珍贵最甚深的,如云:“谁依慧眼现见缘起,彼现见八圣道之自性法。是以智见通达一切所知,见佛法身。”






查看往期内容,可点击下列文字链接:

温故而知新

1、煜煜钻石,您采几颗?

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加持

3、钻石虽久远,此颗永留传

4、一直爱,不容易

5、是宝贝,不是包袱

6、不是神话,是智慧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