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这杯心灵的咖啡
下面我讲一下具体的禅修方法,主要分身体的坐姿和心里的观想方法。
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中有二十多种坐姿,但我们一般以佛陀在印度金刚座成道时的坐姿为主,这种坐姿也叫“毗卢七法坐”。有修行经验的人对此比较清楚,没有修行过的人则不一定。所以,我在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姿。
毗卢七法坐分七个部分。第一步,双脚作金刚跏趺坐。本来金刚跏趺坐需要双盘或者单盘,但我看很多人的裤子比较紧,盘腿比较困难,所以今天大家也可以选择散盘。第二步,双手结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拇指接触但不要翘起来,放于脐下。如果大家不清楚什么是定印,可以看一下释迦牟尼佛像的手势。第三步,脊椎要挺直,不能前后左右地动来动去,也不要弯弯曲曲,保持安住。第四步,双肩不要绷得太紧,也不要耸肩,应该稍微放松,就像佛像的双肩一样。第五步,脖颈稍微向前倾。第六步,眼睛沿着鼻尖直视前面的虚空。如果心容易散乱的话,闭上眼睛也可以;如果心不散乱,就保持眼睛睁开,但不要睁得太大,以半闭的方式直视前面的虚空。第七步,舌头顶住上颚。以上就是毗卢七法坐的要点。
下面讲解心安住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每当心散乱的时候,就让心再次专注于一处;另一种方法就是观察——我的心到底在哪里?所谓的“我”到底在哪里?
我们先用第一种安住的方法,在正念中或者在明清当中安住。如果感觉昏沉,就让心清醒过来;如果感觉散乱,就把心拉回到所专注的对象上,再次安住。总而言之,身体不要动,心也尽量不要动,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一直安住。这就是初学者的一种禅修方法。
我们让心安住下来,一起禅修几分钟。因为集体共修的功德和加持力非常大,大家专注禅修的话,很有可能会有人有所觉悟。
禅修时应该让心安住在其本来面目中。大家反观自心,看看心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样的。你的心可以安住在空性或者光明中,或者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不可言说的状态当中,那如如不动的部分叫做寂止,最后你真正认识的部分就叫胜观。
我们用心来观察自心,当心安住在心性当中时,如果彻底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无为法的状态,那就是诸前辈祖师诸大德所称的“开悟”。当我们真正彻底地认识自心的本性,那再也不会有任何烦恼能扰乱它。
请大家好好地安住,我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祈请传承上师为在座的所有人加持,帮助大家早日开悟。
(堪布念传承上师祈祷文……)
安住在正念、正觉当中时,什么声音都不要管,身心都安住在如如不动的状态中。
如果你们觉得有点困,也可以稍微动一动,如果脚痛,也可以稍微揉一揉。脚痛、身体痛也是很好的,痛还是要不断地参。一般来讲,很多修行人可以坐一整天,甚至连续坐一两个月,我们才坐一两个小时,应该可以坚持。散乱的时候,坐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痛,现在行持善法,才坐了一会儿就痛得不行。(众笑)
这杯咖啡澄清了“我”的误会
接下来,我们用第二种安住的方法,观察《金刚经》中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为什么过去、现在、未来的心不可得呢?因为刚刚参禅时的心已经灭了,一点都没剩下,所以“过去心不可得”;当下的念头是一刹那接一刹那,哪怕是一秒钟也可以被分成无数份,所以“现在心不可得”;而未来的心还没有产生,所以“未来心不可得”。由此可见,我们的“心”根本不存在。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是“过去身体不可得,现在身体不可得,未来身体不可得。”这就是通过观察来抉择无我和空性,这个推理很尖锐,同时也非常重要。
大家在安住的时候,身体和眼睛都不要动,在内心思维、观察,看看“我”到底存在不存在,“心”到底存在不存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领悟空性的意义。
看样子大家都非常喜欢安住在心性当中,但我们不得不出定。出定的时候,大家可以搓一搓手。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盛开的心灵之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