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生净土积善根
带障犹滞莲胎内
跏趺而坐随即生
同具真大丈夫相
唯愿往生极乐国
行者先前为了到达极乐世界,修积各种善根,这些善根上带有疑虑的障碍;以及没有发大乘心、唯求自了得声闻灭法的障碍,这样带着障碍往生,要在七年或者五百年当中关闭在莲花的胎中,但是他们认为这是花园、天宫,没有大小便,然而成了见佛的障碍。等到障碍尽的时候,导师阿弥陀佛的大悲之光照触到莲花上,莲花开启,由此最初入于大乘,将在那个身所依上成就佛果。第二种情况,对于佛的无障碍智已经没有疑惑,而且属于大乘种性,这种行者在莲花里跏趺而坐,随即莲花开放就见到阿弥陀佛,听闻圣法。这两种都是具足大丈夫相和随形好的圆满寿命。像这样认识,一切往生者都将得到如佛相好的色身,起大希求心:唯愿生到具足安乐的妙土!
两步发愿:一、思惟极乐圣众都获得圆满色身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
这里要认识两个方面:(一)有障无障往生的因果情形;(二)花开后都同等具足圆满色身。为生净土积善根
带障犹滞莲胎内
有障、无障的共同点都是愿生极乐世界,为此修积诸多善根。有障是指修善时有两种障碍,即疑惑障和下劣障,疑惑障就是对于佛的无障碍智等心里疑惑不信;下劣障指发不起大乘心,处在小乘只求自了的发心障碍中。在果上出现的情形,会五百年关在莲花胎中,花没法开,在这里面像处在天宫园苑当中,但是由于因上的障碍出现果上的障碍,表现在不见佛、不广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这种也叫“胎生”。到了过失尽时,导师阿弥陀佛大悲之光照触到莲花上,当时花就开了,从中出来到阿弥陀佛跟前闻法,这样就最初入于大乘。无障指因上对于佛的无障碍智断除疑惑,具大乘种性,作各种善根时至心回向。这种情况就是在七宝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当时就花开见佛,听佛说法,当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圆满具足身相、光明等等。无论有障无障,在花开的时候,都同样地具足如佛般的大丈夫相,也就是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作严饰的圆满色身,具足圆满的寿命。
这里要看到弥陀本愿大愿普度的殊胜。虽然还有疑障、小乘障,但只要具有基本的信愿,愿求往生、积善、回向,都能被摄持到净土,先在莲花里作一段净化,净除了过失以后花开,同样给予如佛般相好的色身。从中可见,只是时间上有一些早晚,毕竟自身上有障碍,在缘起律上也没法花开见佛,但是都慈悲摄受;而且净了障以后,都同等地给予佛身相好,同等地引导圆满成佛。这样就明白,反正我们希求往生,就一定会成佛,怀着这种信念发生大的求往生的心愿。再者,相好色身的赋予,并非修得而是报得。通常需要多劫修习,种植圆满的因,才会出现各种相好;然而这里由弥陀本愿他力加被,只要花一开,当时就得到圆满的色身、相好、光明、寿命、功德,一时间具足,可见本法是顿教法门。这样为了顿时就圆具佛身相好,此生命终唯一求生极乐世界。而且,见到了这样的两种往生情形后,要取乎其上,也就是愿我在这一生尽量地断除疑惑障和小乘障,多发大乘心,多学习经教,消除对佛殊胜智慧怀疑的障碍,像这样能一往生就花开见佛、听佛说法、证得无生。这样子发起“命终一往生就花开见佛”的愿心。声缘菩萨天人相
普皆利根得法忍
游行虚空无邪堕
常得见佛闻圣法
唯愿往生极乐国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眷属会众,有声闻、缘觉、菩萨、天和人五种色相的表现,但实际上,得阿弥陀佛本愿神力的加被,净除障碍而现见真谛后,所有的圣众都转成大乘利根,证得无生法忍。这些圣众以神变的力量游行虚空,由此能无碍往游十方佛刹,再者,他们都已是不堕邪道和劣道、获得不退转的菩萨勇识,以这个原因,常得面见诸佛,常得听闻正法,常得成熟众生,诸如此等的功德海全数自在显发,因此,为了登地、无余开发自性功德,唯愿命终往生极乐净土。
两步发愿:一、思惟净土圣众同得登地、同归一乘、显发万德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思惟净土圣众同得登地、同归一乘、显发万德而引生定解
这里要从三个方面开启极乐圣众同归一乘的定解:(一)同归的会众;(二)同归的原因;(三)同归的状况。在《无量寿经》里出现极乐圣众的三乘五相,也就是声闻相、缘觉相、菩萨相、天相和人相。这些外在的表相,实际由前生习性的偏重点、修道的程度等来作区分,如同前颂所说,往生者有有障无障的差别、发心大小的差别、德行圆满欠缺的差别。也就是有一些能发起大心,有些发不起大心,有些能深信佛的不可思议智慧,有些则疑惑不信,又如,有些前生修习小乘四谛的习性重等等,因此,往生净土受前生因素的影响,也有各种表现的差异,以此将阿弥陀佛教下的眷属会众划分为五种相。弥陀愿海称为“一乘大誓愿海”,发愿的主旨是要建立极为胜妙的刹土,极大的加持力将所有往生的圣凡众生全数纳入一乘,普皆成佛,这就是大愿的归结处。以弥陀本愿的神力,众生虽然暂时有那些差别的相,但是这个神力加持下去,就能净除上面所说的疑惑障、小乘下劣障等等;或者无数的江河湖海的水流入到大海同成一味那样,所有十方世界各种的圣凡众生,一旦入了弥陀大愿海的加持之下,全数转为同样的如佛般的色身,如佛般的智慧、神通等等。那么这里关键点上,就是大愿神力加持到刚才五相所摄的无数种类的众生的心上,净除根本的障碍后,都能见到法界真谛。以见了本性的原因,所有的净土法众都归入一乘,因为就只有这一乘,再没有别的东西。这是由于如来藏是平等的,本性是平等的,一旦现见了真谛都同归一乘。(三) 同归的状况 分二:1.同得文殊智;2.同成普贤行在阿弥陀佛大愿神力的加被下,即使是再钝根者,也全数转为利根,所以,一旦花开见佛以后,全数都是大乘利根,而且证得了无生法忍。“无生”是空性的异名,“忍”就是忍可于空性中不再动摇,也就是全数开发了根本的智慧,证到了空性。这里是指得了根本,由此会出现广大的开发。游行虚空无邪堕
这里前句指广大开发普贤行的原因,后句讲开发普贤行的代表性的状况。一旦证得无生法忍,先是境界广大开发,心量广大开发,以这个原因就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从而出现广大的上供下化的普贤行海。圣众内在开发的情况,先是证无生法忍的同时,就开启了广大的大乘五种神通。“游行虚空”是一个代表,指神足通,这时境界极其广大,能够无碍地游行到十方的刹海当中。再者心量开发,就是得不退转,不再堕到颠倒的道当中。这里一个“邪”字作代表,其实包括堕入世间的邪道,小乘的下劣之道或狭小之道或偏曲之道,也就是证了无生法忍,明白法界真谛的缘故,心不会再落到这些地方。如同汉传佛教蕅益大师所说的,得到圆证三不退,具体即是:一、位不退,不堕生死;二、行不退,不落小乘;三、念不退,念念流入一切种智海。由于证得无生法忍作为根本,绝对不可能落入到世间颠倒的执我、执法的邪道当中;已经成了大乘利根,不可能只求一己解脱;再者,明见法界真谛,念念流入一切种智海,意思就是,在心量开发上,绝对不可能堕到颠倒当中。以这个为原因,当然就广行普贤行海,也就是一刹那入到无数世界当中,在无数的佛前礼拜、供养、听法,就像这样作为根源,就有所谓的常得见佛、常闻圣法。这是一个代表,完成佛道有上下两个方向,上以信心与十方诸佛相合,下以悲心普遍拔济苦难众生。就像这样,实际上是由于得了根本智,证了空性,然后以此发展出普贤大行,与十方三宝贯通无碍,这样子普行上供下化的普贤行海,自在地圆成,显发无量的功德海。由于一经往生就悟无生、见本性、入不退转地,从此境界大开,无碍入十方佛土,与三宝融贯无碍,普行上供下化的普贤行海,以这个原因,十方世界有无数的大行菩萨、小行菩萨发愿往生。以这个世界来说,自从开启了净土教法以后,印度、汉地、藏地很多的大菩萨、大祖师、开悟者都希求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因为弥陀神力加持,能迅速开发、迅速圆成、迅速成佛的原因。举例而言,宣说《华严经》的海会上,普贤菩萨以身作则,率领华藏海众一致导归极乐世界来完成普贤行愿。《普贤行愿品》说:“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以上由思惟认识到,这条殊胜的大道能使我们迅速地开悟、见性、登地,从而入到广大开发、无余圆满普贤行愿的境地,这样心里就开始有一个非常大的心愿:此生命终我一定要生到极乐世界!像这样,心里就开始结成往生的大愿,逐渐地凝聚成一个愿力,就是想:我这一生唯愿往生极乐净土!
禅定善巧神通智
无碍百千悉堪能
不失律仪根无乱
普知无边德海圆
唯愿往生极乐国
弥陀眷属会众在阿弥陀佛愿海神力加持下,自然圆满功德。禅定方面,于百千三昧都得到能力纯熟;善巧证得如海神通处的广大智慧开启,依此能无碍地具足百千能力;获得增上戒,自然安住戒行当中,从无失坏,以此缘故,诸根遇境无有放逸动乱的情形。以圆满三学为例,实际上如见道位普知等菩萨的无量功德,像六度、四摄、三十七菩提分法、辩才、总持、止观等,全数自然出生、自然安住、自然生长而得以圆满。依此定解,唯愿往生得佛加持、自然圆满功德的极乐妙土!
两步发愿:一、思惟由愿海神力加持,圆满开发功德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
这里要从四个方面生起认识:(一)定学;(二)慧学;(三)戒学;(四)万德。
弥陀本愿承诺,加持圣众获得种种三昧,由于得佛力加被,圣众在禅定三摩地的各种品类、级别上,都使三昧力达到纯熟。善巧神通智
由弥陀本愿神力加持,使得往生的圣众都开发极其广大的大乘神通,也就是普见十方无数世界中的粗细色法、各类声音、众生的起心动念,明见无量众生无数劫以来的宿命因缘,以及各种得道的法门等等。这样子以善巧神通智,即广阔地照见十方三世世间差别的慧眼,能广大地照见二谛的真理。《无量寿经》里说到:极乐世界的诸菩萨具足五眼,肉眼发生,能有简择;天眼出现,鉴诸佛土;法眼清净,能离诸著;慧眼通达,到于彼岸;佛眼成就,觉悟开示,生无碍慧,为他广说。由于开启了广大的智慧,从而出现了自在无碍的能力。也就是在三界中平等勤修,能调伏自身也能调伏一切有情,能使之获得殊胜三摩地,于一切法证得无所得,善能说法,言辞巧妙,勤修供养一切诸佛,摧伏有情一切烦恼,为诸如来之所悦可,而能如是,如是思惟。作是思惟时,能集能见一切诸法皆无所得,以方便智修行灭法。而且说到,具有无碍辨别的无量智力,即是善知取舍理非理趣,于理趣非理趣中都得到善巧。对于世间语言心不爱乐,对于出世经典诚信勤修。善巧寻求一切诸法,求一切法增长了知。知道诸法本来无有,实不可得,于所行处没有取舍。解脱老病,住诸功德。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勤修深法。对于甚深之法无有退转,于难解之法悉能通达,得一乘道无有疑惑,于诸佛教法不由他悟,其智宏深犹如巨海等等。这些就是已开启无量的明见诸法体性的智慧,而出现的无量无数自在无碍的能力。以见谛而自然获得增上戒,身语意三门怎么也不会有不合律仪的情况,如二地菩萨梦中也不出现下至犯一分戒的过失。以此缘故,眼耳等诸根不会有放逸于境而乱动的情况,自然调伏诸根。总之,往生净土登地后,就会具足戒德庄严。“普知”可能是指二十二根中见道位的未知当知根,以此为例,无量无边的功德海都将开发圆满。具体而言,“无边德海”指菩萨的大愿大行、六度四摄、三十七菩提分等等,“圆”指所有的这些菩萨功德,自然就会在相续中生起、安住,以及辗转增长。前一颂说到常得见佛、常能闻法为止,后面的功德海如何圆满开发在本颂显示。这要知道,我们本来具足无量恒河沙数的自性功德,只是被客尘遮蔽,没法开发。怎么通过修道来去除客尘、显发本有的妙德呢?这是一个重大的抉择问题。法门无量无数,到底怎么走呢?如果走通途,单凭自力的道路相当缓慢,因为自身处在虚妄分别当中,难以切中要害,迅速开显。如果能够主动跟阿弥陀佛的愿海联合,以信、愿、恭敬承事佛,得佛神力加被,就会迅速地无余开发,这个就是净土法门的殊胜之处。开发的程度如何呢?就像释迦如来在《无量寿经》里所说的那样,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的真实功德,全数都是这样的,如果要广说,百千万劫也没法说尽。
正如《净土信心论》比较净土与密宗的道路,都说到有瞬间登地、瞬间开显极大功德的情形,如佛一摩顶、一授记、一放光等等,可见这是极圆顿的法门,关键之处就是弥陀愿海不可思议的神力。这样以信心、恭敬来与弥陀愿海相合,不是凭自力无量劫来修道,而是刹那间就能发生无量功德。以这个缘故,不走通途尤其缓慢的路线,想一心与阿弥陀佛愿海相连,充分地得佛加持,以这样的见识,唯一愿往生极乐世界。
断集因果道谛行
已证灭谛阿罗汉
咸安慰于三脱界
大光明灌普授位
唯愿往生极乐国
相续中依止能断集因果即苦集二谛的道谛,依此力量现前灭谛的声闻独觉阿罗汉们,也以佛放光弹指安慰于大乘三解脱门界当中,之后真正连接到一切诸佛大光明灌顶上,而得以圆满上至大乘十地最后边的所有功德,这样就对于弥陀的无上神力发生定解,对于无上的极乐净土发生定解,从而祈愿:此生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两步发愿:一、思惟弥陀眷属普皆成佛而引生定解;二、依此定解发起往生大愿。这里分成三个方面来开启认识:(一)救度的对象;(二)救度的恩德;(三)救度的无上。
已证灭谛阿罗汉
修行四谛证得果位的阿罗汉们,都成了弥陀愿海救度的对象。阿罗汉由修四谛而解脱:明见轮回的果报性质为苦,来源是惑业,惑业的根源为我执,这样发生出离之心;又明知断除我执的根本在无我慧,依止无我慧为主的道谛,以求了脱生死,即是“断集因果道谛行”。依靠无我慧修道之力,止息生死轮转证得灭谛,此时得到阿罗汉果位。阿罗汉的问题是存在法我执著。也就是,虽然见到粗分的色法、心法都是虚妄的假相,却执著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是组成万法的根源,这样出现轮回和涅槃的对立见——轮回是实法、涅槃是实法,需要避开轮回住在涅槃界中,这样就耽著寂灭的方面。他们住在灭尽定中,成了救度的对象。咸安慰于三脱界
弥陀愿海悲愍阿罗汉之苦,以愿海的神力放光弹指,令阿罗汉们觉悟,入于大乘三解脱门法界而脱离法执。“三解脱门”,指空、无相、无愿,也就是因、体、果所摄的一切法都是平等的空性,并没有刹那和微尘的实法。以佛的加被使阿罗汉明悟,原来都是大平等的空性,这样就能消除轮回和涅槃的二边执著,从而与法性相合。当得到大乘见谛以后,再直接连接到一切诸佛大光明灌顶上,也就是授予佛位,圆满了上至大乘十地边际的所有功德。这里讲到,以弥陀本愿摄受声闻阿罗汉普皆成佛,为何赞叹为救度的无上?或者思惟:阿罗汉普皆成佛,对于我们应发生什么信念?通常都会看到,弥陀愿海有一条“声闻无数愿”,而且按弥陀本愿和龙树菩萨的赞叹来看,都以极乐世界声闻众多为奇,这有什么大义?回答:阿罗汉已证灭尽定,按情况来看,住在这定中没法发生大乘道的根芽;然而,阿弥陀佛的本愿不可思议的神力,竟然能把这些定中的阿罗汉全数唤醒,摄持而安慰于三解脱界中,这样以神力使他们发起无上道心。就像剧毒的鸩鸟进入水中,凡是接触到的鱼蚌都会死掉;而犀牛角触到的时候,竟然能使死者复活,这样不应生而生,所以是极为奇特。在五种不可思议当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竟然能使声闻再生无上道心,的确是不可思议中的极为不可思议。从这里就明白“无上救度”的涵义,这是赞叹弥陀愿海的神力登峰造极。回答:由于见到弥陀愿海竟然能使阿罗汉起死回生,对于这种最难处理的情况,竟然奇迹般地得到觉醒、得到解脱,迅速地连到无上佛位上,这样我们就发生了信念:阿弥陀佛的大愿海的确是一乘大誓愿海,的确是圆满地实现了一切皆成佛的所愿。这时,信心就会提升到:在整个法界里,绝对再找不到比阿弥陀佛更大的救度力量。对于无上神力发生定解后,就会顺着开启“唯一往生极乐世界,依止阿弥陀佛”的愿心。唯愿往生极乐国
这样认识到弥陀愿海的确是一乘大誓愿海,对于阿弥陀佛的无上神力发生了定解后,由此祈愿:唯愿此生命终往生极乐世界,依止阿弥陀佛!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