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8课-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18课-法师辅导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修前行,何为达标


1、何为达标

力争在心相续中生起和《大圆满前行》里的法义完全相同的境界。不管生起什么境界,如果用《大圆满前行》来做印证,都可以对得上——前行法本里面所讲的状态和自己的心修完之后的状态完全一样,这就是真实的达标。


2、不达标怎么办

在没有达标之前需要不断串习。如果没有了解清楚就要了解清楚,了解清楚之后还要不断训练,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心达到和前行法本中所描绘的状态无二无别的境界。


3、别灰心,能达到的

(1)从世俗角度来讲

心完全具有可塑性,本身没有决定性,给它什么因缘就朝这方面发展。给它烦恼、轮回的因缘或情绪不好的东西它就会变成那样;给它世间贤善人品的教育或传统的教育,心就会变成这种状态;如果给以佛法调心的窍诀,比如说出离心、菩提心的教言等因缘,它也会随着这些因缘而改变。

(2)从究竟角度来讲

心本具功德,所有障碍都是假立的,属于虚妄的分别念。


(二)忏悔有多重要


1、坐等罪业成熟是什么结果

如果没有做忏悔、没有提前做对治,坐等罪业成熟,随着死亡的到来,会遇到很多麻烦、痛苦(即便不死亡,在人间中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违缘痛苦),这都是坐等罪业因缘成熟的自然结果。


2、忏悔的必要性

(1)重恶业会把我们的心带往恶趣

如果没有在死亡到来之前把相续中比较重的罪业清净或者减弱,随着死亡的到来这些罪业就会成熟,就会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该去的地方。如果是很重的罪业就会把我们的心识带到恶趣中去。

(2)相续中有障碍则修行境界不现前

为了让内心生起修法的感觉、境界和状态,也必须要通过每天念修金刚萨埵,把障碍、障垢清净掉。若在修行过程中长时间生不起觉受,或观修很长时间没有动静,就应该针对性地做一些“积资净障”,即积累资粮,多做一些培福德的修法;做一些百字明的针对性的忏悔。


3、金刚萨埵修法的功德

(1)金刚萨埵修法既是净障的法门,也是可以直接和金刚萨埵相应之后现前自性金刚萨埵——实相的一个修法。这关键取决于见解,如果有很深的密宗见解,就会变成一个很深的修法。

(2)从本质上讲,我们的本性与金刚萨埵无二无别,显现上我们是有垢障的凡夫。我们现在血肉之躯的外壳,还有内心中的种种分别念、凡夫的情绪和妄执,都叫做客尘,它是覆盖在本性金刚萨埵上的垢染而已,通过金刚萨埵的法门就可以把它清净掉。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百字明之功德


1、原文

如果一心专注所缘境、不掺杂庸俗的话语一次性地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那么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所失毁的戒律一定会得以清净,这是上师金刚萨埵亲口允诺的。《无垢忏悔续》中也说:“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倘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便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不会堕入三恶趣。任何一位瑜伽行者如果能发誓念诵,不但此人今生会被三世诸佛视为胜妙长子而加以护佑,而且命终之后也无疑会成为诸佛的长子。”此外,进入密宗金刚乘之门以后,无论失毁了根本誓言还是支分誓言,如果每天观想金刚萨埵而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就叫做加持堕罪,也就是说,堕罪所产生的异熟果不会越来越增长。如果念诵十万遍百字明,则可彻底清净一切堕罪。如《庄严藏续》中说:如果念诵十万遍百字明,那么一切堕罪都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此续中云:“妙观白莲月垫上,上师金刚萨埵尊,依百字明之仪轨,倘若念诵二十一,即将加持堕罪等,使其不复得增长,诸成就者所宣说,故当恒时而修持,倘若已诵十万遍,必成清净之本性。”


2、如法念诵一百零八遍之功德

(1)何为如法念诵(要无疑达成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全部功德之念诵要求)

A. 一心专注所缘境:把金刚萨埵观好。一心专注在所缘境百字明的咒轮或金刚萨埵的形象等。

B. 不掺杂庸俗的话语:在这个过程中止语,不说其它话,一心一意念诵。

C. 一次性地念:从第一遍到最后一遍之间不间断,一次性地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

(2)每天念一百零八遍之功德

A. 清净罪障

a. 可以清净所有的罪障:这是针对一些上根利智者。如果根基没那么利,可能要多念,我们这个修法也要求计数十万遍百字明。

b. 净除分别念的罪障:如烦恼、邪见、嗔恨心都属于分别念的自性。

c. 可以清净当天的罪业。

B. 酬补一切所失之戒

a. 如果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就可以酬补一切所失的戒律。

b. “所失坏的戒律也一定可以得以清净”:这主要是从密乘誓言方面讲。念诵一百零八遍,所犯的密乘戒律就清净了,戒体也会恢复。如果失坏的是别解脱戒律,单单通过念百字明是不能完全恢复的,因为戒体恢复不了。

C. 不会堕入三恶趣

a. 前世或今世,通过无明、烦恼、种种习气等各种因缘和合之后形成业,而业又牵引着众生往上或往下,因果不断循环呈现。

b. 一旦堕入恶趣中,除了感受痛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过失就是修行佛法的相续会被中断(恶趣中无法修行),何时再接上也无从得知。

c.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无常的生命中减弱业的力量并尽快消除呢?如何赶在死亡降临或罪业成熟之前把业清净掉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金刚萨埵百字明,它是所有能够阻碍业成熟的因素里最具力的一种,念修之后不会堕入三恶趣。

D. 得诸佛护佑

“任何一位瑜伽行者如果能发誓念诵,不但此人今生会被三世诸佛视为胜妙长子而加以护佑,而且命终之后也无疑会成为诸佛的长子。”

(3)为何念诵百字明有如此大的功德

“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失毁的戒律与分别念的罪障,堪称为一切忏悔之王。

A. 金刚萨埵、百字明是佛智

无论百字明还是金刚萨埵都是实相,虽然是一尊身像、一张唐卡或一些咒语,但它本身就是实相。如果忆念、念诵、相应于这个实相,那所有和实相不符的便会自动消散。

B. 罪业是虚妄的自性

罪业是许多因缘和合产生的,也是种缘起。通过我执、无明、烦恼障种子、非理作意、对境现前、身语意的行为等很多因缘集中在一起后形成了过失、罪业。它本身是无自性的,但因缘和合时就会呈现。所有的因缘都不相应于实相,都是虚妄分别念的自性。

C. 百字明是凡夫人能够忆念、接近实相的方便

a. 如果用第六意识忆念实相,根本无法忆念。因为心识和实相,前者是分别念,后者是无分别智,通过分别念去忆念实相无法完全办到,它只是一个总相。

b. 咒语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最大、最方便、最直接的利器。它是佛菩萨、本尊直接显现出来的,能够与众生直接沟通。否则众生见不到佛菩萨智慧的自性,但是咒语却是佛菩萨直接显现出来度化众生的方便。这样排序的一百个字,在念诵每一个的时候,相续中的罪业就开始纷纷远离,这就是它不共的功效。念得越多、越投入,和实相相应的力度就越大,罪业逐渐地失去了力量,最后一定会清净的。


3、每天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之功德:加持堕罪

“进入密宗金刚乘之门以后,无论失毁了根本誓言还是支分誓言,如果每天观想金刚萨埵而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就叫做加持堕罪,也就是说,堕罪所产生的异熟果不会越来越增长。”

(1)念诵要求

A. 每天观想金刚萨埵

a. 观想金刚萨埵的仪轨很多。有些很广很长的仪轨,前面要做很多的观想,需要把每个步骤观得清清楚楚,包含迎请、供养等;有些仪轨特别长,法本几十页都是很细的观想内容,然后才开始念咒。这些仪轨虽然长、时间长些,但只要跟着词句念,基本上不会遗漏,利益很大。

b. 有些仪轨又很略,一刹那就观好了,如在无垢光尊者《大圆满》窍诀的前行部分就特别略,一刹那观金刚萨埵就开始念诵。有些人喜欢一刹那观想,但对于观想能力不是很纯熟的人,可能会在过程中遗漏一些信息,观得不那么仔细。

c. 前行里的长度是比较中等的,还有《开显解脱道》里的都属于不广不略的。

B. 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

例如早晨刚起来法本在佛堂,躺在床上要念百字明就可以选择比较方便简略的。可以一刹那间把自己观为金刚萨埵,或不观金刚萨埵只念百字明也可以。

(2)何为加持堕罪

每天至少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就是专门做堕罪加持,把相续中违犯密乘戒律支分或根本戒、菩萨戒、别解脱戒等各式各样的罪业控制住,不让它产生异熟果的能力越来越增长。

A. 罪性本身会增长

阿赖耶识是罪业存储的基础,除此外还有很多有利于罪业增长的因缘、沃土。有种说法讲阿赖耶识犹如仓库,只保存,放进去一百颗种子就保存一百颗。但它不单单是仓库的功能,即便它是仓库,也还有别的因素让罪业增长,例如做完杀生、偷盗,就相当于在阿赖耶识上种下了种子;相续中每天生起的非理作意等能让种下的业种子每天增上。

B. 善业也会增长

只要种下去,善业也一定会增长,但有时候增长得不一定像罪业那么迅猛。从原理性上讲,善业和恶业都会增长。但因为一般凡夫的容器,其内部环境更利于不好东西的生长,所以就必须专门做一些善行来阻止它增上。每天多修善法,尽量发菩提心,让相续的环境更干净,更有利于善业不断增长。

C. 善业和恶业、世间和出世间在相续中此消彼长

如果平日从早到晚给恶业的因素多,恶业就占上风,善业就受到压制,经常生起烦恼,烦恼方面就是比较自在的;如果每天从早到晚发菩提心、修善法,给善业的因缘多,善业增长得就快,恶业就受压制。

D. 死亡时业成熟的规律

a. 原则就是死亡时什么业重,什么业先成熟。因此要力争让恶业不成为重业,善业成为重业。如果死的时候善业成为重业先成熟,就可以争取生入善趣。或净土的业重先成熟,就可以往生净土。

b. 以一个人有堕入地狱的业为例说明:因为内心处于很多善业和恶业混杂的状态,恶业重,先成熟了,就会堕地狱,在地狱中通过受苦的方式把业消掉。受苦时没法修善法,所以按照有些观点,就会恶性循环,很难出来的。但从某一个侧面而言,内心中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弱的善业,当时没有来得及成熟。善业不会因为堕入恶趣而消亡,它仍会存在。当堕入地狱的恶业清净到一定程度、很多不同种类的恶业没有连续成熟时,以前的善业就会成熟。善业一旦成熟,就可以从地狱中出来,并投生善趣。现在很多世间人投生善趣后,虽然是人但不修行。过往的善业成熟后没有继续的善业,内心中以前的恶业又变成重业而成熟……

E. 加持堕罪很重要

一定要做堕罪加持,把它控制住,局限在一个范围内,不让恶业变得很重。控制住后再一次性念诵十万遍,或每天念诵一百零八遍,把罪业逐渐清洗掉。

(3)教诫念修

A. 每日念修百字明

早晨醒来后,还没有说一句闲言碎语之前,首先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养成习惯后就不难。

B. 有些修法要变成像呼吸一样自然

每天早晨起床及晚上睡觉之前的三个顶礼,早晨的二十一遍百字明等所有的修行,从少到多,最后完全变成和呼吸一样自然。


4、念诵十万遍百字明之功德

“如果念诵十万遍百字明,则可彻底清净一切堕罪。如《庄严藏续》中说:如果念诵十万遍百字明,那么一切堕罪都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

(1)念不动百字明说明更需要念百字明

很多道友修行其他加行特别快,百字明却无论怎样都念不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更加需要念诵。百字明念不动就说明罪障可能很重。

(2)念诵十万遍百字明的功德

A. 清净堕罪

死亡时虽然可能没有证悟,但已经通过密集的修行把罪业清净到很弱的状态中。如果罪业很弱、没有障碍,可能善业就会变成重业。此时想往生极乐世界或生善趣,都是很容易的。

B. 修法容易相应

通过长时间百字明的修行,相续中的罪业会很薄弱,这时如果观修菩提心、空性、生圆次第,或修上师瑜伽、大圆满的窍诀,也很容易相应。

C. 清净戒律

平时如果不注意犯了一些戒律,无论是居士的根本戒、斋戒,或菩萨戒,乃至于密乘戒,只要第一时间一次性地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是完全可以清净的。如果念十万遍,无始以来的罪业都可以彻底清净。


(二)入密者当常修忏悔


1、自己易出现过失故当忏悔

(1)原文

当今时代在藏族这片领域内,上师僧人包括俗家男女在内,可以说没有谁未曾受过灌顶,所以没有谁不是入了密宗之门的。趣入密乘之后,如果不守誓言势必会招致堕落地狱的下场,倘若守誓言便可以获得圆满佛果,除了这二种可能性以外别无出路,就像把蛇放在竹筒中一样。比如说,竹筒里的蛇,只能是上去或下去,再没有别的出路。《功德藏》中也说:“入密士夫之去处,恶趣佛外无三处。”分类细致、种类众多的密宗三昧耶戒又是极其难以守护的,所以阿底峡尊者也曾经说:“进入密乘时接连不断地出现过失。”既然尊者尚且如此,那么如今我们这些对治力薄弱、丧失正念、无有正知、不晓堕罪种类的人,所犯的堕罪数量毫无疑问会多如雨水,因此我们应当立下誓言:随时随地念修金刚萨埵对治这些堕罪,从今以后最起码也是做到每天不间断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这一点极为重要。

(2)密乘戒的获得方式

“当今时代在藏族这片领域内,上师僧人包括俗家男女在内,可以说没有谁未曾受过灌顶,所以没有谁不是入了密宗之门的。”

得到灌顶之后誓言在相续中已经生成。密宗的誓言不像别解脱戒、斋戒,说“此乃方便,善哉”的时候就得到了誓言,没有说这个就没有得到誓言。金刚乘没有一个专门受戒的仪式,灌顶圆满的时候誓言就有了,只要得到灌顶的同时就得到了密宗的誓言。

(3)入密者的两条出路

越往上守护的戒律越多,能够避免的过失也就越多,能够得到的功德就越大。

A. 略说

a. 别解脱戒律、菩萨律仪本身就是修行的内容,守护戒律本身就会持续性地生成很多功德利益、善根,这些善根保护自己的心不断趋向于解脱。

b. 越往上守护的戒律越多,能够避免的过失也就越多。有些戒律没有守就不会刻意避免,守的戒律少压力就不会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断除相续的罪业就少,能够得到的功德也就少,所以越往上戒律就越多。

B. 详说

a. 别解脱戒律,主要是制止身语--身体不要做、语言不要说,这样就没有犯根本戒。比如我没有说自己是圣者,只是心里想一想就不会犯根本戒。它的根本戒律的戒条比较宽松,守护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能够断除的罪业也受局限。因为比较宽松的缘故,所以有些断了、有些没有断。

b. 菩萨戒,不单单是身体,开始往心里走了,如果内心中生起了伤害众生的心念到量了,就直接犯菩萨戒了。它不是以身语为主而是以心为主,心比身体要细多了。

c. 密乘誓言:密宗的誓言其实都是修行的方法。因为密乘中的誓言每一条都是和清净的实相、清净观、净观相应,所以如果你能够守护,就相当于每天都在忆念清净的法界。如果能够把所有的细节都守清净了,身体和佛陀无二无别,语言和咒语无二无别,分别念和智慧无二无别,持续性地清净就肯定会成佛。

(4)密乘誓言众多,圣者都难以守护

A. 想要成就快就得高标准

a. 守别解脱戒律就看到了解脱的希望,甚至可以解脱;如果没有守别解脱戒,你所有的善行和解脱无关。但只是解脱,没有承诺只守别解脱戒就可以成佛。

b. 如果想成佛就要守菩萨戒,如果想快速成佛就要守密乘戒。但密乘戒越往上要求就越严格,因为你要求快速成佛。

c. 有些修行者选的是基本修行方案,但是脑袋里想的是要快速成佛,这是行不通的。

B. 关于阿底峡尊者的“进入密乘时接连不断地出现过失”

a. 为什么密乘戒难以守护

密乘戒很难守、细致的体现就是念念都要相应于究竟清净的实相,一切都是本尊、一切都是净土、分别念都是智慧,与此相应就很难。因为无始以来我们的分别念总是执著柱子、瓶子,从没想过这个瓶子的本性其实就是坛城,我的分别念比如贪心就是智慧。想不到这点,你这一念就没有和究竟实相相应,所以阿底峡尊者说进入密乘之后接连不断地出现过失。

b. 阿底峡尊者说的不是十四条根本戒

阿底峡尊者没有说十四条根本戒不断在犯,十四条根本戒是比较根本的、粗大的。尊者的意思是比较细微的分别念,有些念头出来的时候没有相应于清净观、等净无二见解,就出现了一些过失。

c. 跟尊者相比我们没有不每天忏悔的理由

(a)“对治力很薄弱”:智慧很少。

(b)经常“丧失正念”:没安住在善所缘中。

(c)“没有正知”:没有经常观察身语意三门。

(d)“不晓得堕罪的种类”:连堕罪的种类都不知道,当然谈不上守护了。


2、受他人影响而出现过失故当忏悔

(1)原文

如果自己已经精通了生圆次第的要诀,即使依靠正知正念明观等方法没有犯过失毁三昧耶的错误,但是,也会因为与其他失毁根本誓言的人互相交谈、接触往来,甚至共同饮用一山谷的水也会产生相对失戒、株连失戒的罪过,所以我们务必要精进忏悔、净除罪障。续部(《无说义忏续》)中说:“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以悔自过之心发露忏。”

不仅如此,就算是一位上师、高僧大德、成就者也避免不了被冒渎晦气染污上。举个例子来说,往昔卓滚朗吉日巴尊者曾在匝热地区期间,一次,由于鬼神制造违缘,将正午的太阳隐蔽不见,变成繁星闪烁的漆黑夜晚,可是尊者却无阻无碍地来到了黑红血湖畔,唱起金刚歌、跳起金刚舞,并在石头上留下足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见。虽然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但是后来因为一个破誓言的弟子来到他面前,结果染上了冒渎晦气而导致神志不清,不能言语成了哑人。此外,成就者俄坚巴也曾在道歌中说:“雪域乞人仁亲花(指其本人),仅有失戒敌可害,唯有师尊能救护。”

(2)株连失戒的状况防不胜防

A. 破誓言的人染污力很大

破誓言的人堕金刚地狱,因为他的罪业不严重也堕不了金刚地狱,所以染污力很大。

B. 株连失戒的状况防不胜防

a. 我没有犯戒、很清净,但是因为我和他交谈了、来往了或者和他饮用了一个山谷里的水等等,就沾染了过失。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很多形式,这里只是讲了三种情况,其它的可以类推有很多,这些情况我们防不胜防。

b. 就好像传染病。虽然自己饮食等方方面面都很节制,但是如果让别人传染到了,还不是需要去治疗吗?这是一样的道理。自己没有犯戒律,但受到了破戒者的染污,就要忏悔这种过失,通过忏悔做一些治疗。

C. 念诵百字明相当于修护轮

相对失戒和株连失戒是指与那些破戒的人交往,以株连的方式沾染上这些过失。在念诵百字明之前,作意把这些罪业也忏悔进去,这样的作意之后念百字明,有破戒过失的人的染污力就不能沾染自己,相当于是一个护轮一样的保护措施。

(3)株连失戒当发露忏

续部(《无说义忏续》)中说:“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以悔自过之心发露忏。”

A. “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

a. 何为酬补

(a)酬是酬谢,通过供养本尊的方式来酬谢,谢谢三宝、本尊给我加持,相当于酬谢。

(b)补是补缺,如果在一段时间中,因为自己犯了戒律有过失,戒律不完整了、有毁犯,就通过酬补的方式把残缺的方面补齐全。

b. 如何酬补

(a)续部中酬补是与三昧耶戒有关的。

(b)在密宗仪轨中专门有酬补的仪轨,比如荟供中专门有一项是酬补。

 (c)显宗别解脱戒律里面有诵戒,半月半月诵,密宗荟供相当于诵戒。在密宗中也是在荟供的时候(宁玛派是初十和二十五荟供),把一个阶段中,比如初十之前的或者二十六到初十之间所犯的戒律,通过仪轨清净,然后让戒体增上。从十一到二十五之间所犯的戒律,在二十五那天荟供的时候也可以清净。通过这样的仪式一起参加荟供之后,把这些该补的补齐,恢复到清净的状态,重新投入到下一轮的修行中。

c. 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

有些是因为没有守护好,造了失坏誓言的罪业。有些是因为不注意而和失坏戒律的人交往,与失戒者讲法,与非法器讲法,这些都是有过失的,要忏悔、要酬补。

B. “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

a. 修密乘的人要接触人时要很小心

(a)必须要多方打听这个人怎么样:以前有没有毁犯过密乘誓言,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和金刚上师发生过矛盾——有没有斗争、诽谤,或者和金刚上师有矛盾,如果有就不能接触。当然毁犯密乘誓言,别的方面也会有。

(b)是否真的是破誓言者必须弄清楚

破誓言要堕金刚地狱,或者会对很多修行人有染污。因此越大越严重的事情,越要调查清楚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如果他是破誓言的,必须要调查清楚,破坏了哪条誓言,具体是什么情况。有些时候看起来是,实际上并不是,或有些时候当时犯了,但是忏悔了,这些都是必须要搞清楚的。

b. 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

对这些失戒者没有警惕,很随便,没有打听就与之交往。

C. “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

a. 冒渎晦气:和前面的株连失戒是一个意思。沾染上很多晦气叫冒渎晦气,就是受到染污。

b. 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并不是只有密乘里面是这样的。在小乘的别解脱戒里面,如果有人破了别解脱的根本戒,在有些地方是不能住在僧团里的,是需要隔离的。和破根本戒的人交往也会有一些染污,只不过没有密乘戒律那么明显、那么大而已,所以可以说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

c. 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是指这些都会变成今生的违缘和来世的障碍。

(4)共修者中一个破誓言者会染污所有具誓言者

A. 在做灌顶、做大修仪轨(很多僧众集聚在一起修莲师法会、忿怒的普巴金刚法会等,都叫大修仪轨)的时候,如果行列里面有一个破誓言的人,就会染污所有的人。还有在做荟供、灌顶、法会时,如果有一个人破誓言的人,在场的人都将被他染污。所以在参加法会的时候,中间也会有一项——念百字明忏悔。因为有时没办法去辨别,如果不加入这一项的话,就等于所有的人白念了。

B. 加入这些忏悔的仪式,如果里面混进来破誓言的人,就通过这样的仪式把过患清净掉,大家也能够得到一些相应的功德。


3、密乘戒难以守护故当忏悔

(1)原文

所以说,如若失毁密宗金刚乘的三昧耶戒,罪过极其严重,并且守持也十分困难。不观察自相续认为我具足誓言而心生我慢的人,终究一事无成。正如密宗诸续部中说:“三门即使一刹那离开三坛城之本性也违越密宗誓言。”

显而易见,(密宗金刚乘的誓言)有多么的难以守护。如果详细分类,不下十万种誓言,数量繁多,而且失毁誓言的罪过也相当严重。诚如续部中说:“金刚罗刹痛饮其心血,短寿多病失财畏怨仇,长久住于无间地狱中,极其恐怖感受难忍苦。”因此,我们必须随时随地兢兢业业观修金刚萨埵,念诵百字明,忏悔对治一切能想起或想不起所失毁的戒律、堕罪。古大德也曾经说过:初需未染罪,一旦染上罪,忏悔极关要。如果加以忏悔,那么失毁密宗誓言的罪业也可轻而易举得以清净。声闻乘中说:如若违犯一次根本堕罪,就像瓷器破碎一般无法恢复。破菩萨戒则如同珍宝用品破碎一般,比如,珍宝用品碎了,可以依靠能工巧匠得以修复。同样,依靠他缘善知识可以酬补菩萨戒;密乘戒则好似稍有凹陷的珍宝用品一样,也就是说,自己依靠本尊、密咒、等持进行忏悔完全可以清净无余。如果(违犯后)毫不迟疑立即忏悔,就容易清净,时间拖得越久,罪业会越来越增长,忏悔也有一定的难度。一旦超过了三年以上,就已经逾越了忏悔的期限,即使作忏悔也无法清净。

(2)密乘戒界限高——“三门即使一刹那离开三坛城之本性也违越密宗誓言。”

A. 何为“三门即使一刹那离开三坛城之本性也违越密宗誓言。”

a. 按照密宗的观点来讲,时时刻刻都要安住于“我的身体就是本尊坛城;我的语言就是咒语,就是本尊的自性;我的心就是智慧”这样三坛城的本性中。就是说外器世界都是清净刹土,所有的有情、看到的众生,都是清净的本尊,所有听到的声音都是属于咒语的自性。其实这就是念念相应清净的法性,相应于如来藏的本性、究竟的智慧的。这种戒律本身就是很圆满的修行,能守圆满、完全不犯,就肯定成佛。

b. 如果一刹那之间离开了,散乱了,比如认为某个声音是蝉鸣,只要生起了这样的想法,就离开了三坛城中声音坛城的本性,这就犯了密乘中很细致的戒律。因为他与即生成佛,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相应本尊和清净刹土的自性分离了。

B. 十四条根本戒没有这样细

a. 对我们来讲主要守护的是十四条根本戒。可是这些比较细微的戒律,身语意一刹那都不离开三坛城的自性,白天晚上都一样。如果能做到这个标准,能够保持这种状态,完全处在清净的状态中,一切庸俗的分别念都没有,全方位相应于实相,那么一生很快就可以成佛。

b. 有时我们觉得没有犯根本戒就好像很满足,从一个方面来讲这是好的,但是支分戒律也不能犯,根本戒律和支分戒律都圆满了,修行就会上升得很快。如果只是根本戒没有犯,支分戒不断在犯,那还是拖后腿的,会导致修行不圆满。

(3)失毁誓言的过失——“金刚罗刹痛饮其心血,短寿多病失财畏怨仇,长久住于无间地狱中,极其恐怖感受难忍苦。”

A. 金刚罗刹痛饮其心血,短寿多病失财畏怨仇。

有一种众生叫做金刚罗刹,它会不断痛饮破坏誓言者的心血。因为心血越来越少的缘故,表像上就会体现出短寿——寿命减短,多病——疾病会越来越多,失财——财富就会越来越丧失,畏冤仇——畏怖的事情越来越多,怨敌和仇人会越来越多,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会逐渐得到,吉祥的事情都会逐渐远离。这是今生中的事情。

B. 长久住于无间地狱中,极其恐怖感受难忍苦。

a. 后世是很长时间住于无间地狱中。

b. 有些观点讲,金刚地狱是在无间地狱的下面,也有说无间地狱就是金刚地狱。这里讲住无间地狱就是住于金刚地狱的意思。

c. 以前有些大德在讲密乘誓言的时候也提到过,如果不犯戒律,很快可以成就,但是如果犯了誓言没有忏悔,堕入金刚地狱,就会感受很长时间的痛苦。但是只要这个痛苦(罪业)消尽,从金刚地狱出来,马上就成佛了,也有这样的说法。我们不要走这个弯路,现在还有时间、有自在的时候,金刚萨埵的修法也掌握了,就使劲儿修行。把这些罪业全部清净,我们很快就可以获得解脱,这样是最好的。

(4)三乘戒律的恢复

A. 三乘戒律的恢复

a. 如果是别解脱戒律,声闻乘里如果犯了一次根本堕罪,就像瓷器破碎一样无法恢复。尤其是出家的戒律,破完后就没有办法恢复。

b. 破了菩萨戒之后,可以忏悔,通过善知识重受,在《三戒论·菩萨戒品》中也讲到菩萨戒是可以重新受的。

c. 破了密乘戒律都不需要找善知识上师,通过念诵金刚萨埵、本尊、百字明密咒,安住在忏悔的等持中,相应于实相的等持当中进行忏悔,完全自己可以清净,不需要找别人帮忙。马上开始打坐,把仪轨念一遍,开始念百字明,念完了罪业就清净了。

B. 为何有如此差别

越往上见解越高,越往下见解也就越低、实执心越重,越相应于世俗谛。当时你受戒的时候,有很重的实执心,破戒之后也就很难恢复了。越往上越相应于胜义谛、见解越高,清净起来也就越快。

a. 别解脱戒律小乘的戒律,对心方面不是那么着重,戒律主要是以行为为主。

b. 菩萨戒以心为主。如果你的心贤善,外表的身语不一定犯戒律。比如心一刹那之间就可以到色达,但身体要去的话,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心比身体更加容易修复。

c. 密乘的戒律,相应于清净的见解为主,只要能够安住净观就可以清净。甚至于有些忏悔法中,只要安住于实相(究竟本性)中就不需要忏悔。究竟的实相是没有破戒、没有所谓的破誓言,如果能够安住这个,都不要做别的就可以清净。因为所有的都是安住在究竟、很清净的、等净无二的状态当中安立的缘故。

C. 密乘戒超过三年则无法清净

超过忏悔的期限再忏悔,只能够减轻一点,想彻底清净是不行的。尤其是斗争、诽谤金刚上师这一类的罪行,如果过了三年期限之后,再使劲忏悔,只能稍微有一点点的减轻。只有通过地狱、感受痛苦的方式来清净这一部分的罪业。


4、寻求利他故当忏悔

(1)原文

此外,作为凭借咒力与加持来救护他众、中止冰雹、消除瘟疫、治病救人以及使幼童健康成长等等兼顾自他二利的人们也是一样,要想具备咒力及加持,必须净除语障。而使语障清净的方法也无有比精华百字明更为殊胜的。所以,随时随地精进念诵百字明至关重要。我的至尊上师曾经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想救护他众、享用信财亡财的人首先必须净除语障,为此念诵一千万遍百字明是必不可少的。”上师的弟子中有许多已经念诵了一、两千万遍百字明,最低也都圆满念诵了二、三十万遍。

(2)要想具备咒力及加持,必须净除语障

有些人念了很长时间没有力量,这就是有语障和没语障,语障重和语障轻的加持。语言的障碍很重,虽然念咒语了,但咒语的力量被语障障蔽住,发挥不出来。如果语障很清净,念咒很容易起作用,力量就很强大。


(三)总结全品


1、原文

上师金刚萨埵是集百部于一部的自性,称为大密一部金刚萨埵。浩瀚无垠、不可思议的一切寂猛本尊也无不包括在金刚萨埵之中。因为本体观为与根本上师无二无别,所以也总集了上师瑜伽,称为珍宝总集的观修法,是极其甚深究竟的法门,正如前所说密咒当中没有超过咒王百字明的。因此,我们应当了知何处也再没有比这更深的法了。


2、大密一部金刚萨埵

百部集一叫大,因为金刚萨埵里汇集一百部的自性,所以叫大密一部金刚萨埵。


3、寂猛本尊含摄于金刚萨埵中

修一个就相当于修行一切,这也是密宗中的一个窍诀。有见解了再去修,修成一个金刚萨埵自性相当于修行一切佛菩萨的自性。


4、总集了上师瑜伽

因为在修行金刚萨埵时也会把本体观想为金刚上师无二无别,所以金刚萨埵是本尊瑜伽,也是上师瑜伽。

本尊瑜伽主要是修行本尊,和本尊相应。上师瑜伽是修行上师和上师相应。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18-定解、B08-007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