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八万四千问》三十六 | 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返回

有声读物|《八万四千问》三十六 | 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八万四千问》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01


所有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包括亲人朋友的死亡和我们自己的死亡。对世俗人而言,死亡是件不太吉利的事,大家一般都避免谈论它。但是藏传佛教对死亡却有很多讨论,甚至有专门的修行方法。仁波切可否谈谈,藏传佛教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对于死亡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态度?死亡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讨论那些确定要发生的事总是很重要的。当人们隐藏确定要发生的事的那一刻起,有些事情就错得离谱了。或许在新年或者某个人的生日那天你不愿意讨论死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死亡被视为一件不幸的事。然而它之所以被视为不幸,部分是因为我们不想失去自己拥有的,另外很大一部分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回避谈论这种确定要发生的事、同时也是在回避不为自己所知的事。


我亲眼看见,那些平时就思考死亡、并知道死亡来临时如何把握的人,和那些装作没有死亡这回事的人——我指的是那些不想面对死亡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多么大的区别。我曾有位香港朋友,是位年迈的女士。有一次,在我母亲的葬礼后,我去到香港。通常她会来见我,或者我去看她,但是这次都没有,因为我刚参加完一个葬礼,这对她来讲是不吉祥的。


即便我们或许没有对临终和死亡的深入了解,但哪怕仅仅讨论一下死亡必将发生的确定性、却不知何时会发生的不确定性,也能带给我们很多觉知。我打赌,我们的态度会有所不同,甚至我们购物、盖房子乃至规划自己生活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这样的觉知会对经济产生一点影响,因为积攒钱财准备永远活着真的没有意义,那实在是不会发生。那么,如果有多余的钱,你或许就知道可以花在哪里。我甚至不是在说建塔或者去闭关,而是去非洲或者澳大利亚看日落之类。有很多事情我们能做却不去做,因为我们都准备活很久。我们所有人都认为真正的生活几年后才会开始。


只要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的教育都是为活着而做准备。前面你问到过幼儿园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我认为死亡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教给孩子们的最大课题之一。



有的人抱着这样的态度——知道死后发生的事又有什么意义?某种程度上,我们的确不知道死后发生的事,因为没有人死了以后又回来告诉我们。我们所做的准备有很多是为了一些我们想象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但假如这些都不发生,将会怎样?但是,同样地,如果佛法所教授的一切,特别是金刚乘关于中阴的教授,都确实是真的,那将会怎样?如果当你的身体和心识分开时,心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那又会将怎样?


这有点儿像我们习惯穿着鞋子四处走动,但突然之间你不再有鞋了,只能光着脚走到隔壁的杂货店——你会有不同的感受。突然间,你的心识变得赤裸,你不再能使用眼、耳、鼻、舌和身体,更不用说鞋子和车子了,所以那时你的心识会有可能是全新的、不同的感受和知觉。死亡的体验是如此新奇,而且你无法去那边短暂访间后再次回到安全地带,因为已经没什么“地带”了一你已经离开了身体。这种新的体验可能令人恐惧,除非你已经获得了一些信息。这像是晚上去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那里几乎没有平坦的路,而且也没有路灯。你不知道该期待什么,这是最让人恐惧的。



02


死亡是怎样一个过程?修行者和普通人死亡时的经历有什么不同?死亡对于修行者意味着什么?


有很大区别。如果你是个好的修行人,你会对死亡有很充分的认识,或许不一定正确,但多少总有些认识。如果你不是修行人,对于死亡也没有任何认识,而生命中第一次,你被迫要去一个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你准备好了吗?


在死亡过程中发生什么完全取决于不同的情况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以及你有多少准备,换句话说,也就是你有多少关于死亡的认识。死亡不可避免地是生命的很大一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当你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有所准备,至少准备好放下俗事,放下你的计划、抱负、目标、担忧与争执。如果你不相信有来世,那么基本上你就像一滴水蒸发了一样,或许就没什么好想的。但是如果你死后依然继续—不是你的身体,而是你的意识继续存在,那么让自己有所准备就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识习惯于善良、慈悲、有创造性、清醒和理智的状态。当然,如果你追寻某种精神之道,你可以影响自己的心识,让它更具精神性。对修行者来说,死亡像一种提醒,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对不修行的人来说,死亡是我们拒绝承认的、忌讳的事情。所以,为死亡做好准备是好的,那样我们会生活得更加完整。




03


藏传佛教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修行方法来为死亡做好准备?


某种程度上,不仅金刚乘,所有乘乃至佛陀的所有教法从来都不是为我们今世生活的舒适与成功而设计的,而是都旨在超越今世一如有可能当然在今世就获得证悟,但如果不行,至少在未来世。特别是金刚乘里面有一种叫“中阴”的教法,系统地教授在死亡的过程中如何实证真理,如何不被幻象和错觉所迷惑。



04


这些方法修行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说我们已经为死亡做好了准备,或者说就能确信自己在死亡时可以有所控制?


当我们不再有遗憾,或者感觉到已经为死亡做好了准备的时候。实际上,为来世做好准备是很重要的。


当一个人不太执着于诸如赞扬、批评、得或失这类事情,当一个人不会因为被忽视而感到太多困扰,也不会因为受到关注而过于激动,当一个人无需付出什么努力便可以忆念佛法僧、上师以及教法的各个方面,那就表明这个人在死亡的时候会有一点儿把握。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一起阅读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