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看似普通的生活 返回

看似普通的生活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1-12-01




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佛法是重视心

心里面有不就行了

你们佛教徒又何必天天磕头念佛

这么在意形式

跟大家一起平常生活

心里面有佛不是也挺好的吗



你能不能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就那么坐着,呆几分钟?试试看。

通常,没有经过禅修训练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哪怕只是几分钟。

管住身体,管住心,谈何容易

有些高僧大德示现与众不同的行为,但他有他的证悟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揣测。

以前,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把衣钵交付给三祖后,混迹于酒肆屠门、花街柳巷,到处乱跑,比济公和尚还有过之。有人不解,问他:你是禅门宗师,怎么到那种地方去?大师讲了一句话:“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你看他是在喝酒吃肉,他实际是在做什么,你哪里知道

若真要学慧可大师,那么应该完完整整、从头到尾地学,他怎么一步一步修过来的,你也怎么修。

大师早年是声名远扬的大学者,后来又打坐八年,学问修养好,禅定功夫好,已经是不简单,但他仍然觉得没有入道,便去求教于达摩祖师,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达摩祖师硬是不理,说:佛法是旷劫精勤得来的无上大法,岂是在雪中站几天就能求到的?慧可大师一听,挥刀把手臂给砍了下来。

这种求法的热忱和性格的果毅,不是后世人所能想象。大师依止达摩祖师多年,精勤修持,终得衣钵成为禅宗传到中国后的第二代祖师。


我们不要只看到公案故事里的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却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们为求法、学法曾经怎样地千锤百炼、舍生忘死。

至于“跟大家一起平常生活,心里有佛”,是挺好,不过要相信因果,断恶行善,否则心里有佛只是空话


——希阿荣博堪布









禅宗说行住坐卧、衣食住行皆是禅
是不是只要正常生活就是禅宗了
看其他宗派
有人一天到晚就是念佛
还有三步一叩九步一拜的去朝山
那么累干嘛,折腾自己




如果按你所说的正常生活就是禅,那满世界的人岂不都是明心见性的了?

显然不是这样。

以为禅宗是不教而得,或者只一味在行为言语上作癫狂放浪、圆滑讥讽之状,皆是对禅宗的误解

禅宗行人应该怎样,看看禅门历代祖师的榜样,就可知。

自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宗在印度递传二十八代,祖师多为三藏大师,经、律、论,无所不通,戒、定、慧,更是堪为人天师表。

初祖迦叶尊者,在佛陀的诸大弟子中,头陀第一。头陀行即苦行。

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在南朝时把禅宗带到中国,传法慧可大师,以《楞伽经》印心。后代代相传,至黄梅五祖、曹溪六祖,以《金刚经》印心。明心见性,是要符证于教典的。

把自己的修证一一比照《楞伽经》《金刚经》中所讲境界,看是否符合。



六祖以下,花开五枝,大德辈出,人才济济,禅门宗风到此时别开生面,虽与以往大为不同,而见地超越、当下直指、传佛心印者无异。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公案故事,最为后世人津津乐道,但我们要知道公案中的师父也好,弟子也好,都不是寻常人物,而且弟子大多用功多年,根机已经成熟,只等明师最后那一点拨,即于当下契入本性。

我们读公案,看到的往往只是那一点拨,犹如戏剧的最高潮,而之前经年累月的修持,之后经年累月的涵养,故事里没说,读者也不知道,还以为任是什么人,一拍脑门子就能开悟,何其轻松。

到宋代,宗门大匠们立辟狂禅、口头禅、未证谓证等弊端,提倡理事并行。后代宗师也多兢尚修持,居山闭关打七等成为禅门中人的日常行持。

六祖大师曾说禅门以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这是判断是禅非禅的试金石

成就者们看似和普通人一样地过生活,不同的是他识得本性,衣食住行、行住坐卧间,他随时能做到无妄想念真如而普通人不行

至于别人磕头也好,念佛也好,只要肯在心地上用功,都是殊途同归,不要妄加非议。

——希阿荣博堪布



《透过佛法看世界》点击这里来听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