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
烦恼分为根本烦恼和随烦恼 ,
它是众生堕入恶趣的因,
因为其来源是我执,
其性质是恶,
其果是痛苦。
其余烦恼此类推,
如鸦者丧解脱命,
故如孔雀诸菩萨,
于如毒林众烦恼,
转醍醐入轮回林,
欣受摧毁此毒物。
前面讲,将贪欲之毒变为修道的顺缘或转为道用,是孔雀一样的菩萨,反之则为乌鸦一样的凡夫。
其余烦恼也可依此类推,比如嗔恨:作为菩萨,他有办法把嗔恨变为修道的顺缘或转为道用。大家经常说,诸佛菩萨现忿怒相,实际上这些看来极凶猛的本尊,并没有丝毫嗔恨心,只不过为调化众生如此示现而已,很多高僧大德在摄受弟子时也会采用这种方式。若是乌鸦一样的凡夫,在遇到嗔恨、傲慢等烦恼时,就会断绝解脱的命根。
因此,如孔雀一样的菩萨,对像毒林一样的众多烦恼,都能转为醍醐,而获证菩提。所以,他们才能在轮回的森林中,欣然接受并摧毁世间各种各样的毒物。
若是一般的凡夫,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事情,就会痛苦不堪、伤心无比。
而菩萨,他已通达一切万法在世俗中如梦幻泡影,在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所以得失、成败等对他来讲就无利无害。即使相续中产生嗔恨心等烦恼,也能英勇地将之转为菩提。
在他的心目中,利益众生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会示现各种寂静、忿怒等形相,以种种方便调化众生,看过诸佛菩萨传记的人都清楚。即使显现忿怒相,也不会被烦恼束缚,因为他们安住证悟空性的境界,以游舞的方式调化无量无边众生,通达密宗58尊忿怒相的甚深含义者都会了知。
因此,大家要特别谨慎自己的口和意,千万不要凭自己的分别念和愚痴的见解,揣测、评论、诽谤、污蔑他人,因为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
很多人都认为,某某上师是佛菩萨的化现,身边经常爱发脾气的人是凡夫。但很有可能,你身边经常爱发脾气的、有成见的老太婆、残疾人等,就是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他们没有显现这样脾气不好的人,你就接触不到,而这种人对你的修行恰好能起到逆增上缘的作用,所以才以这种方式来度化你。
如果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众生,在生起不清净的念头时,都能观想清净,或始终观清净心,不知该有多好!可惜的是,除了在五台山像样一点,在其他地方都很难生起清净心,反而认为肯定不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诸佛菩萨在哪里很难说。
其实,观清净心有很多好处,没有任何坏处。如果我们除了自己之外,对很多人都观想不清净,比如:这个人很差劲,那个人修行特别不好,这是个坏人,那是个恶人等,那清净心和信心就不可能增上。
这样的恶习逐渐扩张后,慢慢就会在金刚道友、法师、传承上师、前辈高僧大德身上,找出各种各样的过失;这样的话,修行就不会成功。
如果能将观不清净心的烦恼转为观清净心的醍醐,那就由乌鸦一样的凡夫变成了如孔雀一样的菩萨。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译讲
《修心利刃轮释》
友情提醒
回复"1":学会“面向未来”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