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返回

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HDZGGW 正觉海 2024-01-12



佛教里常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不欲临。即使你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富豪、最强大国家的总统,也没办法躲得过这人生八苦。除非你明白了痛苦的根源,掌握了面对痛苦的方法,才能与痛苦彻底告别。在探究内心深处奥秘的过程中,或许你会惊喜地发现: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痛苦的来源


人的痛苦是怎么来的?若没有深入研究,很多人会从表面上去看问题,认为痛苦是因为自己没有钱、吃不饱、穿不暖,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条件不具备而造成的。其实,这些都只是痛苦的部分因素而已,但痛苦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另有原因。

每个众生都有一个先天性的执著,那就是对自己的执著,亦即我执。佛教认为,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这个执著。


放下执著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没有办法逃避。在面临这些痛苦的时候,执著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有了执著,一定会有痛苦。如何去面对它,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佛教告诉我们,想更好地去面对生老病死这些痛苦,就要放下。真正的放下,是既能在世间非常成功,甚至达到世界500强总裁的地步,同时也可以放下,放下内心的嗔恨、抱怨、过多的欲望等等。

佛教主张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也就是不要过度执著于过去与未来,要完美地活在当下。我们的痛苦和鬼神无关,和造物主无关,只是与自己的执著有关。如果放下了执著,立即就能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痛苦。


幸福的头号杀手


我们往往认为:一切痛苦,都来自于物质的匮乏。当然,在我们贫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痛苦的确来自于物质的匮乏。但更多的痛苦,却是来自于精神的空虚、不满足与欲望的无限扩展。过度的欲望,是人类的头号杀手。

欲望是如何导致压力与痛苦的呢?因为欲望可以无限膨胀,而物质给我们带来的满足和兴奋却是有限的。所以,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知足少欲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提出了佛教徒的生活原则:少欲知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也有“知足常乐”的说法。这说明,祖先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少欲知足,不是让我们去当苦行僧,更不需要春夏秋冬都不穿衣服,故意承受各种苦行。少欲,不是要放下所有的欲望,这个普通人做不到,而只是减少欲望。知足,就是对现在拥有的东西有满足感,最好能有感恩心。

若能选择少欲知足,就能腾出大量时间,去追求艺术、哲学、宗教等更好、更崇高的东西,就可以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更有意义的事情。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就可以做对全部生命有意义的事情。若能这样,则在生活水平降低的同时,生活的质量一定会提高。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痛苦,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