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师开示】名声和荣誉到底能带来什么利益呢?(附殊胜日提醒)
殊
胜
日
2017年10月11日,藏历火鸡年(具贤月)八月廿一, 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地藏王菩萨节日,作何善恶成亿倍。燃灯佛圣诞(汉传,农历八月二十二)
受赞享荣耀,
非福非长寿,
非力非免疫,
非令身安乐。
世间上的人非常执著赞美和荣誉,“人活着应流芳百世”、“名乃天禄”等这些说法,充分体现了名声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威望,这些人可谓殚精竭虑、不择手段。而大乘行人对名声的态度,则是不破不立,一个人若有智慧、有能力、有利他心,名声自会像玛拉雅檀香的香味般遍于十方,任谁也无法阻挡。但若有人无端加害,令自己的名声扫地,为此生嗔也不应理。
不管从因明、中观哪个角度讲,名声和荣誉虚无缥缈,根本不存在任何实义,它到底能带来什么利益呢?名声如果能带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追求名声也未尝不可,但实际上你再有名声,最后离开人间时,延长半天的寿命也不可能。现在的那些明星歌星,生前虽然风光无限,但死时也跟平常人一样,名声起不到丝毫作用,无法增加自己的福德寿命。那名声能否让你身强力壮、无病健康,带来身心上的安乐呢?也不可能。除了一些虚妄执著之外,它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故为了名声而绞尽脑汁,整天苦思冥想,完全是一种愚痴之举。其实树大招风,没有名声最好,修行人理当默默无闻。
有些人可能想:“为了弘法利生,我必须要有名声,不然我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怎么像高僧大德那样广度众生呢?”那也不一定。如果你真的有慈悲功德,威力的光芒自然会普照十方,我们藏族有句俗话:“纯金即使埋在地里,也会发出灿灿金光。(挖金者通过仪器探测,很容易发现哪里有金。)”高僧大德无论隐居何方,不需要宣扬自己,有缘弟众也会如蜜蜂般云集。所以,真正的名人,从来用不着自我宣传,而那些自我宣传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名人。
其实有名声也不见得是好事。以前上师如意宝讲此颂时,引用过贡塘•丹毕准美尊者的一个教言说:“名誉的雷声阵阵地响起,福报的云雾渐渐地消散。”所以,福报不太大的人,名声轰动一时之际,很可能像秋天的苍蝇一样,马上就要不行了。
然而,世间上不明此理之人,对名声的追求特别过分。有些人在单位里获得一些奖,到台上领奖时激动得直哆嗦,说话也语无伦次,好像马上要哭起来了。去年有一个宗教会议,几个出家人也是得了奖,他们领奖时特别兴奋,光光的头上一直散发着喜气。实际上作为出家人,若对名声看得过重,到底有没有看破世间,这方面也值得观察。
现在是末法时代,有些出家人很喜欢名声,经常宣扬自己,自己写传记,或找旁人写传记。很多人也叫我帮他们翻译传记,但除了一些公认的大德以外,谁的传记我都不翻译。我们佛教徒何必宣传自己呢?佛法如是的殊胜,只要宣传佛法就可以了,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帮人写传记,说他是第几世的活佛,是某某高僧大德的转世,这对众生有利还是有害,真的非常难说。我们现在需要宣扬的,就是慈悲菩提心。至于个人的宣传,好也可以,不好也可以,修行人本应舍弃今世。
我们每次放生时,经常有人发一些介绍资料,说某某上师是如何如何,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发了!至于一些神通和宣传,这是我们不搞的,的确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对人类和平、弘扬佛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医学奖,这种名声我也非常随喜。但是这一点,获奖者自己也不希求。
我们作为修行人,最好不要看重虚名。人的根性不同,以前法王如意宝也讲过,有些人贪财,有些人贪名,有些人贪感情,有些人贪地位……每个人的执著方向不相同,但这都是不好的。真正的修行人,当以佛教无我无私的精神来摄持,倘若做不到这一点,那在短暂的人生中,修行是不可能成功的。
——恭摘自索达吉堪布《入菩萨行论广解》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菩萨行愿品
每日箴言
回向是很起作用的,平时在念经、放生后,我们可以把功德回向给高僧大德,让他们长久住世。这也是遣除自身寿障的好方法。
——索达吉堪布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