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39 | 太精彩:心识的层次与业的奥秘
传讲时间:2015. 3. 30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下面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现在是讲业因果。
我们平时学的业有善业和恶业。很多人觉得,如果说因果报应是业的显现,那么业又怎么会跟人的身体和心一起“待着”呢?大家通过这次学习业的所依——业是依靠什么,就会知道业其实是依靠我们的心。
关于心,上堂课已经讲了:欲界众生的心,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种次第的融入方法;同样,白天醒来的时候,八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或称染污意识)、六根识——也会次第起现。
通过这次学习《大圆满心性休息》,我相信很多人会很清楚地认识到:“哦,原来我们的心识是这样的!”
我看过很多心理学书籍,包括东方心理学、西方心理学、古希腊心理学。但是始终感觉,佛教分析得尤为透彻。因为它的分析方法可以涵盖所有心理现象的分类,同时,它也更进一步地揭示了深层次的一些道理。
比如说,西方哲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潜意识”,可能很多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但是在潜意识理论中,根本没有讲到阿赖耶那么深层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心识当中比较隐藏的、今生的习气,被称为潜意识。除此之外,前世的道理它一概没有涉及,后世的道理也没有涉及,而且今生的心识当中,阿赖耶乃至光明的心识也都根本没有讲到。
所以我们在分析业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心识具有什么样的层次。
我们大多数人可以感觉到的心识是六识。依靠光波、声波等外境能产生眼识(我们的眼睛虽然看不见细微的微尘等,但能看见粗大的物质)、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再依靠忆念而产生意识。在佛教当中讲,这六识是比较外层的、非常粗略的心识。
再深一层是染污意识。这个染污意识是指,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我”的执著——我今天去听课、我今天去吃饭、我早上醒过来了、我晚上睡觉……这是在五根识基础上进一步的执著。
五根识之后会产生意识。意识是分析五根识所缘的识——眼睛看到的是红色,耳朵听到的是妙音……这是作为“判断者”的意识。
意识再进一步深化叫染污意识。
染污意识再进一步深化,当所有意识都慢慢消失的时候,是深层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遍于所有识的一种明清、无分别的意识——这个一定要承认,否则,分析五根识是他体还是一体的时候就很麻烦。
阿赖耶识的本体是阿赖耶,它是很深层的一种心识。但是不承认阿赖耶也不行,因为当我们完全处于酣睡、昏迷或者入定状态时,五根识、我执、粗大的意识全都没有,只有一种非常细微的意识。
这个细微的意识根据众生的类别而不同。比如我们人,基本上处于欲界粗大的意识状态中,不可能经常入定。但是,色界和无色界众生由于前世的业力,有些经常处在阿赖耶当中,有些经常处在阿赖耶识当中。
不管身体如何变化,这种识是不变的。比如人死的时候,粗大的意识都已经融入了,呼吸、脉搏也停止了,心脏也无法跳动了。但是此时,我们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意识,它储存了今生的所有习气。最后身体虽然烧坏了,但是阿赖耶识的深层——没有色蕴、只有受想行识四蕴组成的中阴身,就像梦中的身体一样,经过中阴又转世到其他地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前一世乃至无数世的习气和业力而来到这个世界。
“阿赖耶”的意思是没有活动的状态。不管在中阴阶段、睡梦中,还是平常活动的时候——此时有一些粗大的分别念,虽然意识会有不同的状态,但阿赖耶一直稳固地伴随着意识。
我们现在又在这个世界上住一段时间,最后又把身体放在这里,又带着今生积在深层阿赖耶上的很多善业和恶业而离开。之后,我们有可能变成一个旁生,又变成一个人……这样的意识就在轮回当中一直流转着。
知道了这些,我们不得不想:我确实不是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界的——就像现在唯物论所说的那样,人就只有一世。如果是那样的话,为什么同父同母的两个孩子,性格、智慧、苦乐等会有很多不同?其实,人间的的确确有很多无法想象的业力在出现。
如果承认佛教当中很深层的阿赖耶等意识的状态,就会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不可退转的信心。同时自己也会知道,原来生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人死如灯灭”。人死之时,身体虽然像灯灭一样没有了,但是意识又带着今世所有的善业和恶业,经由中阴而投胎,就像晚上睡了一觉,明早又醒过来了一样。
很多人都说:“阿赖耶识比较深,我已经退下来了。”我也知道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退下来。如果我讲比较简单的话题,比如工作、如何赚钱、如何发财、如何谈朋友等,可能听课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经堂里面可能都坐不下了,但我不会讲这些。
那天刚开始讲阿赖耶的时候,经堂里面坐得特别挤,从今天开始可能慢慢不会那么挤了。但是我们不需要很多人,只要有个别的人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心是什么样,轮回是什么样,我们活着的时候业是依靠什么而存在等问题,就可以了。
认识到这些以后,有智慧的人不得不承认,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确都是带着业而来的,最后离开的时候也要带着善业和恶业而去,因此很多财富不一定用得上。
有些人特别喜欢钱,但是你死的时候,钱再多也是存在银行里面,没办法带走。有些人还来不及说出银行卡密码就已经死了,最后银行就发财了。所以,在阿赖耶上面存一些善根,应该是更加有智慧的选择。
戊七、各自分类:
如前所说,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众生,有些我们眼睛确实看不到,但是依靠佛教的教义应该承认其存在。在欲界上面有色界,色界有一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学过《俱舍》等阿毗达磨及其它小乘经典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世界的状况。
“色界自识四禅定,住于阿赖耶识中,”在色界禅定中的天人经常处于阿赖耶识当中,因为他们有一种明清的识。
在《俱舍论》当中讲,四禅有不同的状态,第一禅有寻和伺——粗大执著的“寻”和细微耽著的“伺察”,第二禅有喜和乐,第三禅有出息和入息。这些都属于禅定的八种过患。到了四禅,这些过患都没有了,完全处于一种光明的境界当中。
禅定的八种过患,即寻、伺、苦、乐、忧、喜、出息、入息等八种能动乱禅定之灾患。
“偶生取境细微识,多时等持中安住。”我第一天也讲了《如意宝藏论》中的相关道理,其实这里也讲了。
这里说,色界天人是在阿赖耶识当中安住,偶尔产生一些意识。禅天的天人享受天界的光明,除了净居天以外,大多数都是凡夫位。他们经常处于非常细微的意识当中,不像我们有粗大的分别念和烦恼——贪心特别大、嗔恨心特别大,有时候邪见也特别重。一般来讲,色界天人没有这样粗大的意识,只有细微的意识,大多数时间处于禅定当中。
我们有些道友也是,很多时间都在睡觉,晚上要睡八九个小时。他们也像天人一样,大多数时间都是入于“三摩地”。我相信他们不是烦恼的昏睡,应该是入于一种“光明境界”。
其实禅定当中一定要有智慧。《亲友书》中也说,无有智慧的禅定或者无有禅定的智慧都是不究竟的;而既有智慧也有禅定的话,轮回的大海就会像蹄迹中的水滴一样很快干涸——这样修行的人很快会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
《亲友书》:“当知无慧无禅定,无有禅定亦无慧,何者定慧兼有之,轮回海成蹄迹水。”
所以,我们学习禅定的时候,一定要带着智慧,否则光是处于阿赖耶识的光明界中是无法解脱的。有些人的修行可能经常处于一种特别明清的状态中。有些道友特别喜欢修明清的状态,但是这个明清的状态,如果没有好好分析的话,很有可能是阿赖耶识的状态。这样修修修,最后会变成什么呢?就是四禅天。所以这也是不究竟的一种修行,一定要注意。
以上讲了色界的道理,下面讲无色界。
戊八、无色界心依四名蕴之理:
“无色界之自地识,即是阿赖耶自性,”这里讲到无色界,实际上,无色界众生处于一个很细微的意识状态当中,即无色界自地的意识,它是阿赖耶的自性。大家都知道,阿赖耶连明清也没有,是一种不动摇的、非常深层的意识状态。那时既没有呼吸,也没有心跳。
“受想行识四名蕴,”因为无色界的众生有受想行识四蕴,这四蕴依靠一种意识的身体,也叫做意生身,就像我们梦中的身体一样。在梦中,我们的肉身放在这里,而意识的身体有时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
昨天晚上,我的意识的身体就跑到了很远的地方,也接触了很多死人、活人。我遇到了一个很多年前认识的老头子,还跟他说话。早上醒来我有点害怕:“我是不是要死了?”后来想肯定不是。
所以有时候,我们这个意识出去以后可能会经历各种事情,这是意识身体。
“空无边等之四处,住于一缘寂止中。”无色界可以分为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总共有四种处。这四种处都是住于一缘的寂止状态当中。
按照《大毗婆沙论》所说:“空无边处二万劫寿,识无边处四万劫寿,无所有处六万劫寿,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劫寿。”他们安住的时间特别长,一直处于一缘的状态。“一缘”就是什么外在的执著都没有,处在一种禅定的状态当中。
“心相续依极细微,”他们的心相续依靠一个非常细微的意识,不像我们现在非常粗大的受想行识,他们连肉身都是没有的。
像这样的道理,现代科学等很多知识都根本没有涉及。
“一缘寂止劫不醒,亦未播下善种子。”因此,无色界众生在一缘状态中很长时间不醒,也没有种下善根的机会。而且,因为他们处于一种愚痴的状态,所以还会增长愚痴。
大家在修行的时候也应该知道这些。有些人认为,转生到天界去应该是很好的,但实际上,转生天界也没有什么快乐的——色界天没有什么快乐,无色界更没有什么快乐。而且,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种下任何善根。而我们人间的确有种下善根的机会,所以很多前辈大德说,人身比天人的身体更重要。
《观无量寿经》中也说过,在人间守持一天斋戒的功德,在天界等其他界的一百年中也无法获得,而我们有这样的机会。《不退转经》中也讲,在别的清净刹土当中,用千百万年所积累的资粮,欲界众生用一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增长这种善根。
《不退转经》:佛言:“于此世界二十亿那由他劫修诸善根,不如娑婆世界于一食顷与诸般若波罗蜜相应,令一众生归依三宝受持五戒,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使发无上菩提道意。甚难于彼二十亿那由他者,况复有能劝人出家赞叹功德,广为说法令出三界,作如是教逮得己利,修集善法入诸禅定。何以故?此诸众生,多为烦恼之所浊乱。”
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一方面我们处在娑婆世界中,“苦才是人生”,人生中还是苦比较多。我看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每天统计一下自己的心态是苦多还是乐多,可能大多数都是苦多一点。
如果我们做个作业,统计你一个月当中的心态,每天是高兴多、痛苦多,还是无记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痛苦多一点。因为很多人的生活当中,好像不如意的事比较多。古人也是这样讲的,但是现在好像更加明显,这个也不开心,那个也不开心,即使因为有些事情而开心,但很快就感受不到了。
因此,一方面,人生确实苦比较多,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厌离心;但是另一方面,只要我们愿意行持善法,还是会有非常好的机会。
在座的各位,获得这样难得人身的时候,应该尽量地行持一些善法。前段时间我也跟大家讲过,每一个佛教徒,无论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至少平时手里要拿着念珠。我在这里要规定,希望听我课的人,除了身份非常特殊的,不拿念珠也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人,希望你们手里经常拿着念珠,并不是给我看一下就可以,而是一定要长期地念着。
以前,法王如意宝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把念珠挂在耳朵上,因为法王拿的念珠一般是很小很小的,醒过来的时候就马上拿下来念,一直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是也希望大家,一是经常行持善法——拿念珠等;二是很多在家居士可以受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受自己能受的戒律,你不一定要出家。
出家的话,可能你没有想到,出家还需要很多手续,也有很多戒律和约束。这样的话,自己应该先受持一些在家的戒律。同时,应该把每天的修学变成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样的人生非常有意义,否则我们活在人间尽管做了很多事情,结果有些却不是种下善根的因,这样就太可惜了。
总之希望大家想一想,我们如果转生天界会是什么样?色界天经常处于一种光明当中,但是不会造善业,没有受别解脱戒等的机会;如果转生到无色界,也没有什么希望,你看“亦未播下善种子”,他们在八万劫当中连种下善根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在人间活了几十年、一百年,好像也没有种下善根,反而造了很多业;最后离开人间的时候,带着阿赖耶上的很多恶业就转生到后世去了。到了后世,你前世所造的很多恶种子一定会成熟的。
有些人这辈子没有造什么罪,但的确因为前世积累的福报不够,今生很多事情都无法成办;有些人今生虽然没有造什么善业,但是以前世的福报,即生当中什么都成办了。所以我有时候想,这些不一定是他们努力的结果。
比如很多人喜欢钱,特别羡慕比尔·盖茨、马云,但他们有钱肯定不仅是今生努力的结果。我看过他们的很多传记,其实他们那样的勤奋很多人都在付出,甚至还超过他们的努力和智慧,但就是做不出来,只有他们个别人做出来了,这也的确是前世的一种因。
所以,你们这次学《心性休息》要明白,业是怎样在阿赖耶上存在的。阿赖耶的深层有很多业的习气,就像一些资料拷在U盘里面,U盘可以带到别的地方去,而电脑不用带走;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业在阿赖耶的“小U盘”上被带走,而“电脑”这种东西就可以扔到尸陀林里面。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很确切,但是个别初学者也可以暂时这样考虑一下。
颂词背诵打卡
色界自识四禅定,住于阿赖耶识中,
偶生取境细微识,多时等持中安住。
无色界之自地识,即是阿赖耶自性,
空无边等之四处,住于一缘寂止中。
心相续依极细微,受想行识四名蕴,
一缘寂止劫不醒,亦未播下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