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如果没有证悟,生与死都是痛苦;但只要拥有证悟的智慧,生与死都没有痛苦且可以度化众生 返回

如果没有证悟,生与死都是痛苦;但只要拥有证悟的智慧,生与死都没有痛苦且可以度化众生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2-01-31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悟性

获得已连载合集


 *注:因为某些不可控的原因,暂时不能上传视频了,大家只能听音频,请理解,且听且珍惜!


所以,“念念之中,俱不妄想”,意思就是说,每一个念头都是证悟了空性,证悟了自己心的本性的话,生也没关系,也很好。为什么呢?生就是有余涅槃,没有什么好讨厌的。死也不需要讨厌,为什么呢?


死入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一种忍辱。我们讲忍辱的时候,其中一个忍辱是无生法忍,为什么有“忍”这个字呢?我们没有证悟的人,绝大多数的凡夫,对缘起性空这些都承受不了,很多人不能理解。如果能够接受、能够承认,就叫作忍。因为他对空性没有不理解与恐惧。


有些人听到了空性、无我就恐惧。他没有恐惧,他能够接受,所以叫作忍。无生法忍,无生就是不生不灭的空性。这就是说,死就是进入了无生法忍。这个也非常接近密宗讲的内容。


密法里面讲,人死了以后,中阴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在这个中间的一段时间当中,我们所有的念头,包括阿赖耶识全部会停止的。这个时候剩下的是什么呢?剩下的就是心的本性。就像空中没有乌云的时候,那剩下的不就是蓝天吗?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法界,也就是禅宗讲的法身。



如果有一定的修行,之前修过中阴修法的人,这个时候,他就可以融入到当时他看到的法界当中,直接就成佛了。这个叫作什么呢?叫死入无生法忍。


这个也非常像密法的修法,密法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它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方法。所以死有什么好讨厌的呢?死不就是进入无生无灭的法身吗?然后生也没有什么好讨厌的,不就是一个有余的涅槃吗?死也好,生也好,只要证悟了以后,都没有问题的。


死,进入了法界;生,就是有余的涅槃。两个都是非常好的,前提条件是一定要这一生当中证悟。如果没证悟的话,理论上我们知道死入无生法忍,但是实际上到时候自己是做不到的。没有证悟的话,也没有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我们刚才举例讲的是佛陀,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是证悟了禅宗或者是证悟了大圆满的人,他虽然还没有到达十地菩萨的境界,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一个有余的涅槃。为什么呢?



尤其是修大圆满的人,他现在还没有成佛,这个身体也在。但是,中阴的时候,他直接就进入了中阴时候的光明。中阴的光明叫作母光明,实际上,禅宗讲的这个本来面目就叫作母光明。


那么他直接进入了本来面目,然后在本来面目当中再也不会生起妄念,直接在中阴的时候就成佛了,这个在密法里面叫作法身的破瓦。破瓦就是我们超度时修的破瓦。所以,在密法里面,这都是有具体的方法,都是非常非常深奥的。


如果我们不从密法的层面去讲的话,显宗可以这样讲,人死了以后就可以成佛,成了佛就是进入了无生死的法界当中。所以一旦证悟了以后,生死怎么都好,都没有关系。


如果不证悟,生死任何一个都是很痛苦的。只要能够拥有证悟的智慧,那么生死都无所谓,生也可以,死也可以,任何时候都可以修行,可以度化众生,自己也没有这种生死的痛苦。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要争取证悟,特别重要。


好,这一个段落讲完了,下面是另外一个内容。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色,大家也知道,跟平时我们理解的色不一样,佛教里面的色是指物质。我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有颜色、有形状的,各种各样的这些物质,就叫作色。“不染于色”,什么叫作染呢?染就是我们看到了某一种物质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去执著这个物质。


比如说我们看到一朵花,然后我们的心立即就去执著这一朵花。执著了以后,开始就有欲望、贪心或者是嗔,这些都会出来的,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识,眼识就是视觉,视觉它本身也带有微弱的贪。比如说眼睛,对很刺眼的东西,它不想看;或者某些适合视觉的东西,眼睛就不想离开。


比如说,我们的心里知道,要看别的或者不想看,但是视觉它本身有一点点不想离开。有些时候心要看某一个东西,但是视觉因为过度的刺激、各种原因它不想看。当然,视觉它没有那么明显的想或不想,实际上这些都是我们意识的活动。


视觉不会有这样明显的活动,但是它也有一点微弱的贪。所以,视觉的贪和意识的贪,对看到任何一个东西都染上了。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何谓有余涅槃?

大乘佛教徒不应该讨厌生死

为什么中阴是非常好的解脱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