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新年七日谈》| 远行的亲人 返回

《新年七日谈》| 远行的亲人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3-01-25

亲人

《 新 年 七 日 谈 》

远行

-THE FIFTH-


陪伴和帮助挚爱的人带着尊严和希望走过此段生命的最后一程,是我们能为他人和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这个过程对于离去的人和留下来的人来说,都可以是一个深度的净化、提升过程的一部分。

第一反应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这是正常的,但不要任由自己被痛苦、惊恐淹没。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提起心力,想到和依循佛陀的教言、上师的心要,帮助即将离世的人、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亲友面对无常。

内心的痛苦惊慌可以成为一种助缘,帮你更好地与临终者连接。

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痛苦、无助、惊惧、迷惑,你知道,临终者所经历的同样这一切比你强烈、尖锐无数倍。由此你能想象到他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局面,也能理解他的很多话语、行为以及对很多事情的反应。

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是进入临终阶段,可以提供支持、关怀,为临终做准备?

我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一直抗拒、否认死亡临近的事实,直到最后再也无法回避的时候,但往往那时已经错过了太多能够提供帮助的机会。

死亡不会因为你拒绝就不降临。另一方面,拒绝又是人之常情,求生是人的本能,渴求生存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把生和死对立起来,认为求生就不能考虑死的问题,为死亡做准备就是放弃求生,就会招致不祥、增加寿障。


实际上,生和死是一体的,互为镜像,都是生命续流的组成部分


人一生的所作所为所想决定了死时的模样,而死时的情状也反映生的质量。

很难设立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把生死绝对分隔开,在那个时间点之前可以不用考虑死的事,而从那个时间点开始才需要为死亡做准备。

中阴教法中有关于在临终中阴、法性中阴、投生中阴各阶段如何修持以获得解脱的具体指引。

很多修行人一生会反复熟悉、观修。他们在临终之时,会尽量请自己的上师做中阴引导,没有条件的话,也会请密乘戒律清净的金刚道友,或是戒律清净的密乘修学者,在身边为自己念诵《中阴闻教得度》,提醒他们修行的法要。

不管是哪种情况,修行人可以说一生都在为死亡做准备。

对于没有什么修行基础、没有机会接触中阴教法、对死亡过程一无所知的人,我们仍然可以为他念诵《一刹那成佛捷径》、阿弥陀佛圣号等,并在很多方面给予关怀,帮助他更安全地走过生命中最大的险境。

尽量帮助减少病人身体上的痛苦。有机会,多与病人作情感上的交流,让他感受到被爱、被关心,让他知道自己不是独自在面对,让他知道他对你很重要

如果他有什么尚未完成的心愿、放心不下的事、需要化解的心结……努力帮他完成,或者让他放心:家人亲友会帮他处理好那些事、照顾好他牵挂的人。

有时,你需要做的只是慈悲而专注地倾听让他讲话。在这样的倾述中,很多情绪会得到释放、安顿,病人也有机会回顾、反思。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疗愈和觉醒的源泉。

我们曾经历过多少痛苦、伤害,但现在回头看,那些伤痛都去哪里了?并没有人在我们的心上做一个手术,把那些伤痛拿掉,再把我们的心缝补好。

是心本身的无限的自愈、开放能力,疗愈了伤痛,宽恕了仇怨,平复了激荡,澄清了疑惑

如果我们对自己内心的巨大潜力有所了解,就会相信其他人的内心深处同样有着这种力量。我们要努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力量的源泉



在照料病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祈祷、观想,比平时更加专注地修持,从内心汲取力量,获得启发。

如果你不能先启发自己,使自己处于比较清明、开放、坚定的状态中,那么是很难启发面前的病人的。

人越是走到生命的最后越敏感,本能地会被精神层面的东西吸引,想得到精神上的关怀。

你要祈祷三宝加持你生起慈悲心,为病人承担痛苦惊惧,并真诚地将自己心中因修持而来的虔敬信仰之力、宁静开放之力、深度的安详笃定传递给病人。

如果你能劝说病人和你一起修持,念佛持咒,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病人身边,默默地为他祈祷、修持,即使他不知道,也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帮助

佛经上说,人在诚心念佛念经的时候,身光由旬,身体放出的光可以照亮周围很大的空间,方圆多少里的众生都能得到安慰加持

在病人身边,或是每次探视病人时,你也可以如前文所说为他作净化观修。观想佛在病人的上方,明亮清凉的佛光净化病人所有的业障,病人得到彻底净化后,融入佛光之中。



如果病人的寿数未尽,这种观修可以帮助净化和治疗;如果寿数已尽,回天无力,这种观修的同时念诵佛号,可以帮助病人安然地离世。

不必总是为“亲友是否能挺过去”这个问题感到疑惑而不知如何是好,似乎他若能好转的话,你有一套解决办法;他如果挺不过去的话,你又有另一套解决办法,只是你不知道到底会出现哪种情况,所以迟迟不确定该做什么。

不要浪费时间犹豫不决,现在能做的就尽力去做。

你可以凭借自己稳定的修持之力反复为病人作净化观修,也可以做其他很多事,比如上供下施、放生、供灯、刻玛尼石、做经幡、请僧众念经回向等,帮助遣除病人的寿障,如果他必然要离去,你所做的这些将护持他踏上后面的旅程

当种种迹象表明病人已经很接近生命的终点,如果有条件,尽量让病人的身体在一段时间内不受干扰,尽可能让他的心保持平静,这一点至关重要

即使我们曾造过恶业,如果此时内心处于正面的善的状态,如虔敬、慈悲、感激,将改善后续的生命进程;如果这个时候惊慌不舍,甚至愤怒怨恨,将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有些人临终是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的,但他们可能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对周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所以不论临终者是否神智清醒,我们都要对他表示明确、积极的关怀,不要让他感觉自己在最脆弱的时刻被亲人抛弃


这时如果有条件,可以按照我在《同生极乐国》等文中写的,尽量为亲人的顺利往生创造助缘,让安详的气氛弥漫他生命的最后部分,使他能够在佛光的照耀指引下离开这个世界。


亲人离世固然是巨大的伤痛,但好在我们有三宝护持引导,每一步知道该怎么做,给即将远行的或已经离去的亲人以切实的帮助。



纵然我们没能在他生前、临终、离世的各个阶段帮助到他,也不必负疚懊恼,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故去者,也帮助我们自己在他们身后好好地活下去。


佛法使我们认识到,人生本没有山穷水尽,走到哪一步都还有办法,有离苦得乐的希望


亲人离开前无论是经历过漫长的治疗、照料,还是突然离去,你可能都会感到震惊、抗拒。


你希望这不是真的,是在梦中,等你醒来时,大家都还在,都好好的;你回避悲痛,害怕一旦承认悲痛,一切就会变成现实;你也许觉得亲人离世是你的错,自己本来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他的离世;你觉得很不公平、很无奈;你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正常的生活下去……


各种强烈的情绪想法在心里激荡。诚实地面对这些感受,容忍它们的存在。给自己时间去接受、释放丧亲之痛。


知道自己能够为逝去的亲人真正地提供帮助,是莫大的安慰


感到痛苦是很自然的事,但不要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我们还有比悲伤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要做,那就是请僧众为逝者做超度,以逝者的名义供斋、布施、放生、做各种善事,把功德回向给他。


这种帮助不只限于亲人刚刚过世后的那段时间,也不限于最近过世的亲人。



我的外祖父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外祖母在我几岁时过世。几十年来,我的母亲只要一有机会就一定会请僧众为他们超度,并不断地为他们做经幡、刻玛尼石等。


如今,母亲自己也九十多岁了,但每年仍坚持为她的父母、祖父母乃至她能想到的所有过世的亲人做超度法事。


这种做法在我的家乡是比较普遍的。家里若有人过世,全家老少会聚在一起为他念佛念经,念观音心咒或其他咒语,或是为他受持八关斋戒,为他做擦擦佛像。因为知道这样做一定会帮到逝者,所以每个参加的人都很认真、热忱。


这样和睦的气氛,对于逝者也是很大的安慰。亲友之间为财物勾心斗角,或是贪嗔怨念丛生,或是漠不关心,都是对逝者不利的。


念诵经咒,不仅仅是请出家人、修持高深的人来做的事。我们与逝者的因缘近,我们自己在慈悲心的摄持下为他虔诚观修、念诵经咒,哪怕我们只是普通的修行人,也会使他获得很大的利益。任何修持都行。


如果你平时以持名念佛为主,你可以在念佛时,把逝者作为回向的主要对境。如果你修上师瑜伽,可以观想逝者得到上师的加持,化光并腾空升起与上师的智慧心融为一体。如果你修金刚萨埵,可以观想逝者在金刚萨埵佛尊的加持下得到净化。如果你修外前行、内前行,无论你修持什么法门,都可以让逝者成为你修行的一部分。


亲人离世后,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修行,行持善法,帮助众生,这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有力帮助,也赋予他们的离世更深的意义



尽管我们按照佛陀的教导努力以积极的方式面对丧亲之痛,但抚平伤痛的过程也许仍然漫长而艰难。


悲伤会一再回来。我们要让自己有所准备


只要悲伤之中没有愧疚、懊恼、怨恨等伤害性情绪,我们可以借由悲伤所具有的温柔有力的能量直探心底的柔软开放。


让心融化在那一片广大宁静柔软开放之中。


你慢慢意识到,悲伤是多么普遍的人类情感。每个家庭都经历过丧亲之痛。你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曾经、正在并将继续被无数人感受众生之间这种连接何等牢固深厚。


亲人的离世强迫我们正视生命的脆弱,迫使我们反思该怎样生活才更有意义,也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亲人之间相聚短暂,该做的事要做,该说的话要说,该修补的伤口要修补


身边其他的亲人也和我们一样在经历痛苦。如果他们自责、愤怒、怨恨,你知道那些情绪的背后是深度的痛苦。


努力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把心中的所感所想说出来;与他们一起回忆过去,一起痛哭、怀念;请他们和你一起为逝者做善事,行持善法。


帮助他们慢慢放下嗔恨,释放痛苦,走出绝望和孤独。保护、滋养、帮助他人,也是疗愈自身伤痛的途径。


悲伤的后面是你对远行的亲人深深的爱穿越时间和空间


让这份爱照亮他的行程,也在你接下来的旅途中给你启发和温暖。


(未完待续)


希阿荣博

农历癸卯年新春之际


《新年七日谈》(一)

《新年七日谈》(二)

《新年七日谈》(三)

《新年七日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