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空虚怎么解决?来修行吧!
过去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我有钱,那我一切就解决了,我一定会很幸福的!如果有一天我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那我没有理由不幸福,我一定会非常幸福!
过去很多人的观念都是这样,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很多的人发财了、有钱了,有些人想用多少就有多少,已经达到了这种地步,但是这些人非常幸福吗?他像过去想像的那么开心吗?不是这样。当然心理素质好的人可能比较好一点,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这样的。
最近在国内的企业家当中做了一个调查,他们调查的结果是什么呢?认为自己比较幸福的人只有10%,另外90%的人都觉得不幸福。他们是我们社会的精英,是所谓的非常成功的人士,如果有钱真的可以幸福的话,那么他们应该是很幸福的,他们拥有很大的财富,他们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说自己不幸福。不仅是国内,全世界都是这样。
我们物质生活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我们的幸福感,自从有可靠的数据以后,从来都没有增长过,一直都在下滑,这是非常矛盾的。我们拥有的东西这么多,为什么不幸福?为什么不快乐呢?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精神上的这种空虚是非常痛苦的,比如说当一个人比较贫穷的时候,虽然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讲没有那么富裕,生活比较艰苦,但是他内心很充实,所以他在这种情况下不觉得那么空虚无聊,这种痛苦不可能让他生起抑郁症,最后导致死亡,这个不会有的。但是非常有钱的、有名的、有地位的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焦虑,然后慢慢变成了抑郁症,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当中有一个精神卫生中心,他们的调查是什么?中国目前有精神病的人已经超过了一个亿!意思就是说每十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如果这个调查结果是真实的话,那么这个非常可怕!
我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要解决呢?因为精神空虚比我们没有吃穿更加的痛苦。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还有一种希望,希望我发财,我们心中有一种希望、有一个奋斗的方向,觉得我现在没有钱、贫困,很痛苦,但是有一天我会发财的,这个时候我一定会很幸福的,所以我要去努力。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有一个目标,至少在精神上是比较充实的。
但是该有的一切都有了以后,就根本不知道要去做什么。所谓的人来自于物质的这种享受,包括世间的吃喝玩乐等所有的这些感受、这些享受离我们的感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它们是非常有诱惑、非常有吸引力的,所有我们普通人都很希望拥有这样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离我们的感官零距离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立即就不是这样,它们当下就失去了所有的魅力。
吃喝玩乐等所有东西,靠近它、拥有它的时候,立即就失去它的魅力,原来根本不是这样的;有一定的距离的时候,它们在我们的心目当中的这种向往、这种地位,跟真正拥有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拥有的时候,过去的这些魅力立即会消失。这个时候人就活得非常的空虚、非常的无聊。
物质已经有了,拥有一切,吃喝玩乐想干什么都可以,一开始通过这种感官的刺激,任何一个东西对我们来说都会比较有新鲜感,这个新鲜感它不可能永远保留,最多也就是一年、两年、半年,这样以后,它这种新鲜感一定会消失,这个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讲叫作审美疲劳。当它失去了这种新鲜感,或者当我们自己的感官审美疲劳以后,这个世界就没有任何的诱惑力,没有任何的魅力。这个时候,活在一个这样的世界当中,人非常的空虚、非常的无聊。很多有钱的人都说不想活了,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不开心,天天都是这样,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精神上的空虚。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人需要物质,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说我们不需要物质,人没有物质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但是人更需要精神上的东西,人没有精神上的东西,我们的伦理道德就没有底线。我们虽然懂很多很多的知识,但是不懂得做人;我们拥有的东西特别特别的多,但是唯一一个没有的是什么?就是没有拥有幸福。没有拥有幸福等于一切都没有。
西方哲学家也说,释迦牟尼佛也讲过,人生存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追求幸福。但是我们大乘佛教它并不是追求世间的幸福,并不是追求个人的幸福,并不是追求这一生当中的幸福。它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在追求幸福,它在追求无漏的幸福,它在追求天下所有人的幸福,它在追求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的幸福。
没有幸福的话,生命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我们修行方面没有什么的话,人的精神就会越来越空虚,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生存。为什么?生存的目标是什么?什么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很痛苦、很空虚、很无聊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修行。
这种情况下,佛学能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定可以!但是前提是什么?前提是我们要去修行,修行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修行,我们理论上懂很多很多也是没有用的。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