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42:正论之三十八 返回

经典解读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42:正论之三十八

HDZGGW 正觉海 2024-05-22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六根、六境、六识这十八界都不存在。

一切缘起的灭尽都不存在。



“无色声香味触法”,色法是眼识的对境;声音是耳识的对境……法是意识的对境。


“法”是什么呢?是不是指佛法呢?不是。佛教所说的“诸法”当中的“法”,是指我们心中所想的,包括物质、精神在内的所有事物。


以前有一个人听到有些僧众在念《心经》,就说:“哎呀!你们好笨噢!你们不需要说‘无眼耳鼻舌’这么多嘛!只需说一个‘无头’,不就什么都包括了吗?!既然没有头,就肯定没有眼耳鼻舌啊!”


要知道,“无眼耳鼻舌”不是有头没有头这么简单,它要表达的含义是,六种外境和六根不存在,也即十二处不存在。


“处”是什么意思呢?


“处”,也称为“入”,表示来源或产生的地方。这段话所说的,就是“十二处”的空性。


五蕴是最略的,其中不包括无为法,而只有有为法。


再广一点,就是十二处。在十二处当中,既包括有为法,也包括无为法。在前面所讲的,作为意识对境的法当中,就包括了有为无为的一切法。


更广一点的分类,就是十八界。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界”是指什么呢?“界”的梵文读音,为“达尔玛”。意思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所有物质对后面的第二刹那来说是因。比如说,这本书现在是一本书,但它却不间断地在运动生灭,每一个前面的刹那是后面一刹那的因;第二种含义,是指物质的特点。每一个物质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书有书的特点,麦克风有麦克风的特点……


“眼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十二处”当中的眼根,在“界”的分类当中,眼根就成了眼界。虽然名字有了变化,但内在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就是说,六根、六境、六识这十八界都不存在。其中的“乃至”,就包含了此中所省略的,眼界与意识界之间的其他十六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以及身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不仅无明不存在,老死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的一切缘起都不存在。不仅无明的灭尽不存在,老死的灭尽不存在,甚至从无明直至老死之间一切缘起的灭尽都不存在。


从无明直至老死,是轮回的十二缘起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其中前前是后后产生的因法,这种顺序或过程,叫做轮回的十二缘起。


既然没有无明,也不可能有无明的果法——行支,这样一来,也就不会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前前不存在,就不可能产生后后的法。这一系列的过程,叫做轮回的还灭——涅槃的十二缘起。


既然轮回和涅槃二者的缘起都不存在,都是空性,因而轮回和涅槃也不存在。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为什么菩萨的心里没有恐惧?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

推荐文章:经典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41:正论之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