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非常复杂,但因为它真实又不加掩饰,所以没有吸引力。它没有魅力,因为没人喜欢听到真理,真理太不令人愉快了。佛陀说你是自己的老师,自己的救助者,没有人能救你。他的教法因人而异,他从不给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显得错综复杂。我经常对人说,如果我有权改变佛教的某些事情,我会简化佛教。我们看到太多的纪律和指导,诸如佛教徒必须穿短袜,一生至少去印度的菩提迦耶一次,必须努力使全世界的人成为佛教徒等。但实际上佛教没有那样做。有时我乘坐飞机,坐在我旁边的人会说:“噢,你是佛教徒?”我说:“是。”然后他们说:“那你一定是素食者。”嗯,他们把佛教徒与素食者、非暴力、微笑联系在一起是好的,我不能与此看法相反,所以我只能含糊地回答:“是。”当空服人员送来食物时,我不能吃肉,我必须坚持自己的矫饰。因为我拍电影,时常还有人问:“你是佛教徒,如何能拍电影呢?”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所以我想稍做讨论,因为其背后的含义相当重要。基于我的分析,会出现“你是素食者吗”或者“你如何能拍电影”这些问题,是因为佛教经常被归类为一种宗教,而宗教几乎都与伦理道德有关,不是吗?当我们谈及伦理道德,通常是指一些要遵循的规则,因此人们会问这样的问题就不奇怪了。但是东方的哲学,特别是印度哲学,重点在于智慧。在佛教里,智慧比伦理道德更重要,伦理道德是增强及巩固智慧的工具。如果不是为了智慧,所谓的伦理道德是非常危险的,它们可能使生活变得悲惨,就像只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而不吃荤一样。但是伦理道德好像在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里十分重要,佛教徒当然也相当重视道德,不过是以智慧优先。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