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 六祖坛经》03:智慧品之二 返回

经典解读|《 六祖坛经》03:智慧品之二

HDZGGW 正觉海 2023-03-04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解释“摩诃”这个词的含义。

证悟以后,心如虚空,可以容纳任何事物。

从大般若的角度,无论认为万事万物是空还是真实,都是错误的。


下面逐一解释摩诃、般若和波罗蜜多三个词,从中可以了解《坛经》的核心智慧。


何名摩诃?摩诃者,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何名摩诃?摩诃者,是大。”什么叫做摩诃?“摩诃”,梵文maha,意思是大。


什么东西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开悟后会拥有般若智慧,心胸将不再像如今这般狭隘。现在,我们对任何事物都非常执著,没有时希望获得,拥有时又害怕失去,随时随处感到不安。而证悟以后,心如虚空,可以容纳任何事物。具体下面会展开讲。


“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种,认为万事万物实有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空性是正确的,并依此去打坐。其实这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概念,应当予以消除。


学习般若前,我们认为万事万物是真实存在的,反之则是错误的;现在恰恰相反,觉得万事万物真实存在是错误的,万事万物为空则是正确的,以为这是般若空性。如此一来,从对万事万物的执著变成了对空性的执著,等于从一种二元对立走向了另一种二元对立。



从大般若的角度,无论认为空还是真实,都是错误的。这是大般若经和中观的基本观点,从《坛经》后来的版本中也可以看到。这些版本里虽然添加了一些内容,但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意。敦煌本字数较少,了解大圆满、大手印、大般若的人,才能明白这种表达方法;如果没有密法知识,直接读敦煌本,则不太容易理解。


《坛经》其他版本中有两句话,“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清晰地阐述了第一种理解。


“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著”,即执著。不要听到我(指惠能大师)讲空性,就对空性产生执著,认为空性是对的、真实是错的。“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不要执著空性,如果认为空性是对的,依此去打坐,就叫“无记空”。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无论大圆满、大手印,还是禅宗的禅定,都要避免“若空心坐”。

不思考善,不思考恶,什么都不思考,当下的那个就是证悟。

禅宗不仅仅属于显宗,而是融合了显宗与密宗,很多观点、修法都和大圆满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