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94 * 笔记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94 * 笔记



本课脉络






👆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了知贪执的过患,应从现在开始放下一切,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 思维并理解无常四边的意义。



本课难点





  • 要从内心真正放下贪执、认识到空性的意义,而非口中说说。

  • 将断除贪执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修行和生活中。



本课脉络





  • 贪执家畜、财产、受用及友伴的过患。

  • 思维万法无常,放弃一切贪执。

  • 发愿对故乡、属地、房屋无有贪执。



 脉络展开 






.贪执家畜、财产、受用及友伴的过患。


1.贪执家畜的过患。

①死后会转生于家畜之中。

②【公案】贫穷施主因贪执有背伤的牛,死后转生为牛背伤上的小虫舔食脓血维生,每天经历七次生死。


2.贪执财产、受用的过患。

①是痛苦的根源,不仅障碍来世解脱,即生中也会使自己遭殃。

②【公案】《毗奈耶经》:老人因贪执佛陀口中如毒蛇般的金瓶,被关进监狱差点被处死。(详见法本P231-232)

③不仅不会带来利益,反而会毁坏自身和他人。

【教证】《因缘品》:“愚者为财毁,不寻求来世,毁愿以贪欲,亦可毁自他。”

【教证】《法句经》:“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财爱故,害人亦自害。”

④要有佛法的财富观,对财富有正确的认识。

A.现代人的误区。

a.金钱是一切快乐的来源。

b.财富能解决一切问题,有了财富一定可以获得快乐。

c.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财富。

B.财富带来的痛苦。

a.财富并不是容易获得(求时痛苦)。

b.得到财富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I.喻理:药用不好反而会丧命。

II.除了有智慧的医生,其他人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C.守护和失去财富更痛苦。

a.正确使用财富。

I.上供下施。

II.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b.【教证】《因缘品》:“如同手持黑蛇腰,将毁彼等非法者。”


3.贪执友伴的过患。

①贪爱女人,死后将转为女人腹中的寄生虫;贪执亲友,将转为亲友身边的恶魔。

【公案】一人与他人的妻子行邪淫,导致被对方的丈夫杀死,因为贪执那个女人,他死后转生到女人的胎中。

【教证】《宝积经》:“如鸟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

②不贪执友伴之理。

A.除了善知识以外,众生在轮回中没有真正的友伴,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B.在轮回中,生时独来,死时独去,一切痛苦都是自己承受,没有人能分担。

【教证】《律藏》:“出生独自生,死亦独自死,独自受痛苦,轮回无友伴。”

【教证】《无量寿经》:“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教证】《生经》:“在三界中,独来独去,无一随者,祸福追身,如影随形。”

【教证】《大圆满前行》:“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

③教诫远离恶友。

A.比喻:像舍弃尸体、怨敌般舍弃一切凡愚恶友。

B.恶友过患:夺走自己闻思修行的善根,逐渐染污自己的相续。

C.远离舍弃恶友,保护好圣者七财。

D.【教证】佛经:“若未见凡愚,将恒时安乐。”

二.思维万法无常,放弃一切贪执。


1.无常四边。

①无常四边也叫四堕,即生际必死、积际必尽、聚际必散、高际必堕。

②轮回中一切都是不可靠的,都会被无常四边吞噬。


2.万法无常,世间没有可靠的。

①【公案】《毗奈耶经》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辉煌时期具有强大权势,没落时期不仅王位被篡夺,最后被灰尘呃逆而死。(详见法本P235-236)

②【事例】台湾陈水扁由昔日风光无限的总统到如今身陷囹圄的囚犯,在狱中感受无常的痛苦。

③【事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因受贿下台,在后续十几年间扔被审查,乃至去世仍未洗清罪名。

④【教证】《正法念处经》:“色种姓财富,及以诸乐具,一切皆无常,智者不应信。” 


3.应恒时忆念诸法无常、因缘不定之理。

①修行人临死时不要对家人、财产、地位耽著。

【教证】寂天菩萨:“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

②显现的一切皆是无有实质、如梦如幻。

【教证】佛经:“三界众生如梦境。”

【教证】龙树菩萨《亲友书》:“如是无常与无我,无依无怙无存处,轮回无实如芭蕉,人君汝心当厌离。”

【教证】佛经:“三界皆如梦。”

③发愿:愿我们对任何事物无有丝毫贪执之心,从现在开始全然放下。

A.内心要真正放下世间一切,而不是口头说说。

B.尤其要放下特别执着的对境。

C.所执着的一切死时都不能带走,只会障碍解脱。

三.发愿对故乡、属地、房屋无有贪执。


故乡属地宅,

犹如梦境宅,

愿知不成实。




释义:故乡、属地、房屋犹如梦境一样,但愿了知其不成实有。


1.了知贪执的过患而断除贪执。

①转为这些地方的小虫以上的旁生。

【公案】老妇人因贪执自己的家,感得死后转生为家中母狗日夜看家护院。

②很多家畜、宠物都是亲人的转世,因特别贪执家,死后转为旁生回到家中。(公案详见法本P239-240)

【公案】舍卫国富人都提因吝啬、贪执家中钱财而转生为家中白狗。

【公案】一老妇人因偷丈夫银子,死后转生为儿子家中的驴。

【公案】一父亲因吝啬而变成猪。

③法王如意宝教诫:不要杀自家门前及附近山里的动物,他们都是亲属转世。

④发愿:但愿了知故乡、属地、家宅如同梦中的显现一样不成实有,进而断除对它们的贪执。


2.断除贪执的殊胜窍诀。

喻理:轮回中一切显现都是无明睡眠所遮的梦境。

A.前世的业形成的。

B.本体不成立,如梦幻泡影。

②以遣除四边的理证观察,便会认识到一切皆无实义,从而自然远离贪执。

③断除贪执的两种方法。

A.胜义之法——远离一切戏论。

学习中观,依靠破除四边的理证分析,最后知道:原来自己执著的万事万物连芝麻许实质都没有,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执著它们呢?

B.世俗之法——如梦幻泡影。

即认识到轮回万法虽有显现,但与梦境或者幻师变现的象马没有差别,也没什么可贪执的。

C.具有两种见解就不容易贪执世间。

D.要对二谛生起真正定解。

④断除实执的方法。

A.明白轮回是心描绘的显现,没有必要将其执为实有。

【教证】龙树菩萨:“如同某位绘画师,描绘恐怖罗刹像,彼像令自生畏惧,轮回患人亦复然。”

B.经常思维三界轮回一切显现无实、空性之理,逐渐断除相续中的实执。

【观想】世间的一切都是梦,无有实质,完全是空性,与梦幻泡影没有差别,自己为什么要贪执呢?

C.明白空性道理,并经常串习。

D.空性法的功德。

a.甚至对空性生起合理的怀疑,也有极大的利益。

b.【教证】圣天论师:“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

c.听到一个空性的偈颂或对空性稍有认识,也有极大的功德。

【教证】《宝积经》:“若如是了知,诸法唯空者,彼解脱众苦,及灭于诤论。”

d.如果能了知诸法空性之理,世间的很多诤论、斗争都会消失。

E.观想串习以断除贪执。

我什么也不贪恋,一切都没有必要,这些无有恒常、无有稳固、无有实质、诱骗凡夫的虚幻之法有什么用呢?

⑤断除贪执的必要性。

A.【教证】《中观四百论》:“贪有从因生,亦有从缘起,从缘所起贪,易纠治非余。”

B.贪心是颠倒虚妄的,通过精进修行定能断除。

⑥断贪而往生极乐。

A.不断贪的过患。

a.生前一直贪执,临终很难放下。

b.所以活着时贪执什么,中阴时就会以九倍的程度贪执。

c.从即日起我们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忆念往生极乐世界。

B.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净土,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破瓦法。

a.修行就是将自己的心转入正道。

b.每天一边用中观对治贪执,一边观想:我不贪财、不贪人,什么都不贪,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

c.很多人没有能力做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传统的破瓦法的复杂观想。

d.如果能做到什么都不贪执,死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往生净土,这就是最殊胜的破瓦法。

C.断除贪执对往生很重要。

a.尽管佛教有其他的临终教言,但如果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恋,再好的教言也发挥不了作用。

b.思维:世间是否值得贪恋,如果贪恋不值得的对境,那就太愚痴了。

c.活着时能坦然面对,临终时能在平静的心态中往生。

d.修行人的特点是在死亡降临时做到坦然面对。



  •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93 * 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92 * 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91 * 笔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