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迷梦 >> 烦恼发生的机制---万惑一根,所有烦恼的根源
返回
烦恼发生的机制
万惑一根,所有烦恼的根源

这里引用《广论》中的一段文,补充说明如何依萨迦耶见出生各种烦恼。此复由其萨迦耶见,执为我已,遂即分判自他差别。如是分已,贪着自党,嗔恚他品,缘我高举,执我常断,于我见等及彼相属所有恶行执为第一,如是便于开示无我之大师,及师所说业果四谛三宝等法,邪见谓无,或复生疑为有为无,是耶非耶。烦恼,是指各种心理波动的状态。首先了解非常重要的一点:萨迦耶见是烦恼的根本,所有烦恼都是从这个根源产生。贪嗔等根本烦恼,以及嫉妒、散乱等随烦恼都是从这个根本因中产生,因此说“万惑一根”。如果明白这一关要,就知道如何断除烦恼。也就是说,只要能断除一切烦恼的根源---萨迦耶见(我见,我所见),一切烦恼支分就会随之寂灭。这就好比一棵毒树,无需一一剪摘枝叶,只要斩断树根,它就彻底枯萎。同样,只要断除萨迦耶见根本,一切烦恼就随之止息。众生由于有萨迦耶见,而将无常、多体的蕴执著为常、一的“我”。一旦认定了这个虚假的“我”,就会枝枝节节地蔓延,出现各种妄动、执著,由此变现出迷梦般的世间相。由于有这个“我”,就会有相对的“他”,这样就分判出自他的差别,如果详细观察这个“我”,就会发现它根本不存在。因为只是五蕴相续,只是刹那生灭,因缘生的客观现象,根本没有一个常住、一体的“我”。没有“我”就没有相对的“他”。我自己是如此,其他有情也是这样。只是一堆五蕴假合的现相,随因缘忽起忽灭,其中也根本找不到实实在在的“我”。如果在一切有情上,认识到本来没有“人我”,那就不存在愚痴心缘“我”的种种增益假立,即不可能有真正属于“我”的事物(我所)以及与“我”的关系亲疏等的分别。导致一切造作与流转的根本就是烦恼。由于心没有相合无我实相,以执著“我”而引起心上各种倾向的妄动。既然有我,心自然就会认为要保护自己,谁伤害“我”,我就要抗拒他,打倒他,绝对不能让别人伤害到“我”;有人对我好,支持我,我就该拉拢他,让他成为自己的人。基于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就会出现各种虚妄不寂静的心理活动,这些都是烦恼。现代人的一系列执著,都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上。比如说,应该把“自我”包装成什么形相,“我”有怎样的性格,“我”是什么星座,“我”有多少资产,“我”的人生经历如何等等。这些都是源于“我”而生起的不同烦恼相。因为推崇“我”,所以在“我”取得成功或有一些殊胜功德的时候,自然就有高慢的心态。为什么呢?由于认为有“我”,所以在别人面前要表现出类拔萃的“我”,这就是慢烦恼。相反,“我”不如人的时候,由于这个“自我”表现不出来,就会现出一种“我”很卑微的样子,感觉“我”受到压抑,认为我被埋没了,被贬低了,会出现这样的自卑感。或者竞赛的时候,我一定超过别人,要比他更成功、更优秀,这样就出现了竞争心。再者,当我不如人的时候,心里没办法忍受他比我更耀眼、更圆满,就会产生嫉妒心。由于一直执著这个“我”,当出现不同的境缘时,内心便会产生各种妄动,或者想抓取,或者去排斥,或者要推崇,或者感觉到被压抑等等,在“我”上面建立了这些林林总总的烦恼。仔细看看心态上起各种妄动的状况:比如好东西来了,为什么贪著在上面紧抓不放?或者说,得到荣誉职称时,为什么那么粘着不舍?因为这些顺合自己的心意,让自己很有脸面。为什么穿一件衣服都会非常计较呢?因为要用衣装突显自我。为什么提到某人,心里就不舒服,很讨厌他呢?因为他不顺我的心意,对我有威胁。为什么心忽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因为认为自己获得了成功,远远高于众人。为什么突然就失落了呢?因为无法接受别人的成就。为什么突然觉得自卑,畏畏缩缩,直不起腰来呢?因为感觉自己很卑微、很渺小……这些心上的妄动,叫做非见烦恼,它们都是不寂静的心态。想想看,这些不寂静的妄动,不都是因为执著有“我”才出现的吗?一旦知道本来没有我,就不会为“我”起心动念,没有“我”怎么会执著有“我”的容貌?当然不会为了让“我”变得更加青春美丽、更加富有吸引力而去化妆、美容。不会因为“我”的相貌好而产生自豪感,也不会因为“我”貌不如人而产生自卑感。不必维护自我,就不必有意识地贪著对我有利的东西,不会去吸引、拉拢别人,也不会去打倒敌人。没有了“我”,就不再发起各种造作,维护“我”、推崇“我”的各种惑业妄动就会自动止息。以上这些心理妄动是非见的烦恼,见方面的烦恼也是如此,执著实有补特伽罗我之后,围绕这个“我”就会衍生出各种不正确的见解。有我,随之就有对于它性质的判定,就出现了执著常、断的边执见。认为“我”永远存在,即使肉身死了,但“我”还会一直延续到未来所有生世,这就是常见;认为死亡之后,“我”就没有了,一灭永灭,这就是断见。有的人执著与我见相连的各种见解非常殊胜。比如说,我要做一个有个性的我,做一个潇洒、英勇、敢作敢为的我,或者要做一个什么都不在乎、敢于及时行乐的我,或者做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我……这些都是基于“我”而形成的见解,叫做见取见。再认为“我”能做出种种标新立异的行为,这才超人一等,这就是戒禁取见。另外,有的人熏习了多年世间学说,建立了坚固的见解体系,所以他根本不愿意全盘否定自己,不愿意接受开示无我的大师和教法,只想要维护自己的主张,建立有我,他们会怀疑宣说无我的导师---佛,难以信受无我、空性、三世因果、四谛等的道理,因此就可能产生邪见。有的人得到过世间的各种荣誉和成就,一旦接受无我,就等于彻底瓦解自己的见解体系,等于承认自己过去建立的观点都一文不值,所有的努力通通被粉碎,错到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有的人会生怀疑心,不愿意相信就干脆否定佛的见解。这整个一套都是莫名其妙的,根本没什么道理。所谓的看法、观点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在我见上添加一大堆的错误认识而引起的吗?离开了“我”,怎么去建立这些见解呢?为什么要走出世间的还灭之路呢?因为由执著有我而引起的,无论是见还是非见,这一切心态都是烦恼,都以不寂静为相状。以此不寂静的心为因,产生出的全部是苦的法。我们原先的认识、心态和行为都是颠倒的,依靠妄执而出现了这一切,这些都只是枉自烦恼受苦而已,丝毫没有意义。只有从根本上息灭虚妄的我执,如水融水般地契合本来无我的实相,一切的烦恼妄动才会止息,一切苦恼才会随之而灭尽。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解脱道。总而言之,整个轮回运行的机制,就是像前面所说那样,除此之外,再不必去寻找其他的原因。如《释量》云:“有我知有他,执嗔自他分,与此等系属,生一切过失。”《释量论》这一颂也在说这个道理,我们认为有“我”,在此基础上就会认为还存在着“他”,由此就有了对比,从而建立起自方他方。随后以为合自己心意的、支持自己的、顺从自己的就是自己这一边的,这样执取就是对自方贪著。而另一方面,认为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威胁自己的、损害自己的,就认为是敌方,就加以排斥或破坏,这便是生了嗔烦恼。以有“我”存在的见解为中心,根据种种不同的所缘境相,会做出种种不同的反应,产生八万四千烦恼,所以说“与此等系属,生一切过失”。“我”与贪嗔为主的种种烦恼相连,产生出各种虚妄的造作,这叫做业。烦恼是错乱地起心,业是错乱地造作,苦是错乱地变现。这些都是有过失的法,没有一样是如理的、值得赞赏的。在这些烦恼的驱使下,身体做出各种行为,口中说出各种语言,心里出生各种想法,这样就会生起轮回因因果果的一切过失。轮回唯是虚妄,不具任何实义;唯是具过失的法,没有任何功德;唯是苦性的法,不存在真实的安乐。 以上讲了烦恼生起的机制,也就是以萨迦耶见为根源,缘不同方面现起不同妄动,这样就形成了见与非见的无量烦恼。一旦不再执著有“我”,就能止息这一切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