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共同学习】能断 021:不执著有,更不执著无(十四品)
返回
【共同学习】能断 021:不执著有,更不执著无(十四品)
凡夫之所以无法解脱,是由于执著相状,不是执“有”,就是执“无”,以至于被贪嗔痴一直束缚,而圣者并不会这样,他的境界中无有任何执著,现见了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
——索达吉堪布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之四
不执著有,更不执著无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所谓的实相,并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如来称之为实相。
在藏文中,此句之前还有“何以故”。连结上文,这句是在解释:为什么生起实相是第一希有呢?因为“是实相者,则是非相”。
凡夫之所以无法解脱,是由于执著相状,不是执“有”,就是执“无”,以至于被贪嗔痴一直束缚,而圣者并不会这样,他的境界中无有任何执著,现见了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
炯尼夏智仁波切说:“无有任何实执的境界,才叫实相。”假如执有、执无,都不是最究竟的,《中论》云:“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智慧肤浅之人,只能见到诸法有相状,或者没有相状,而无法见到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
那怎么样才能达到实相的境界呢?《入行论·智慧品》中说:“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先要长时间观修空性,断除执诸法实有的习气;然后进一步观万法无所有,断除对空性的执著,最终达到“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的离戏境界。
总之,在真实义中观察,任何相状都了不可得。佛陀在了义经典中也说过,胜义中没有真实之相,所谓的“相”,只是在虚幻的世俗法中暂时安立的,因为如来从来没有说过一个成实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