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音声海FM >> 遇见最好的自己 | 入行论篇 返回

遇见最好的自己 | 入行论篇

圆明 音声海FM 2019-11-03









前 言:


首先我们介绍修学菩萨道必备教材《入菩萨行论》,《入菩萨行论》是对于菩萨道就像北大的中文系,南翔的挖掘机。《入菩萨行论》就是这样一部殊胜的论典。 






《入行论》说什么?


课颂大家都念过“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展转益增长。”如何一步步生起菩提心,如何使生起菩提心日益增上。这就是《入行论》主要讲述的问题。此论所述内容,精辟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的必经之路;而且其偈句简明流畅,平淡言词中蕴含着深刻义理,是各大菩萨的必修之法。


(一)未生者令生之三品(利益品、忏悔品、受持品)

主要讲如何让没有菩提心的人生起菩提心。很多人都说我有菩提心啊,我每天都受菩萨戒,念菩萨戒仪轨能绕地球三圈,我怎么没有菩提心呢?这是我们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喜欢在形式上下功夫,觉得修行就是在数量上把自己感动。抱歉,菩提心不是靠嘴修的,也不是天生的,是必须扎扎实实,一步步修证才能生起的。发心不难生心难。生起菩提心的人离菩萨就非常接近了,烦恼也很轻微,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呢?如果感到比较心虚,那还是得扎扎实实修起来。



1.利益品

第一品也就是利益品,发菩提心有哪些利益,修出来有什么好处?财神修成能发财,修文殊菩萨能开智慧,菩提心修出来有什么好处呢?有比发财开脑筋更重要吗?答案我不能告诉你(实际上是因为相关内容太长写不下)学完这一品你自己就知道了,肯定哭着闹着要修菩提心。


2.忏悔品

菩提心不是免费的,是笔巨大的资产,是修行的高架桥,上去了就可以开120码了,还不堵车。但是无始以来我们都欠一屁股债,都上老赖名单了,能过得了收费站吗?所以需要修修忏悔,把资产负债表收收,这样才能顺利修菩提心。通过忏悔品,遣除障碍。


3.受持品

这一品告诉你通过什么仪轨,受菩萨戒,然后你就是菩萨了。恭喜你已经挤进了菩萨的行列,虽然还没有登地,还不能飞,但那一刻也不会远了。现在你是预备役菩萨、准菩萨、常务副菩萨、管培生菩萨、储备菩萨,平时自己可以骄傲的宣称自己是菩萨了。然后你需要接受菩萨的训练、承担菩萨的责任,等待转正公示。



(二)已生者不退之三品(不放逸品、正念品、安忍品)

转正是需要接受考验的,菩萨学校也是宽进严出,不是说以后就万事大吉了,能不能转正需要长期的考核,考核标准就是的你心行。某些储备菩萨,刚开始很高兴,真正做起事了就忘记自己的身份了,放飞自我了,怕累怕吃苦,打退堂鼓了,经不起考验这可不行。所以必须得在考核期内好好学习这三品。


4.不放逸品

虽然受了菩萨戒,但俗事还是很多嘛,周董发新专辑了,得怀念下青春。又上新电影了,豆瓣评分还挺高,得观赏一下提高一下精神品味。假期去哪朝(旅)圣(游)呢?夏威夷貌似法王驻锡过,就去这了。作为菩萨这样是混不过考核期的,菩萨的日常是利益众生,把自己心放在正法上,所以要好好学不放逸品。


5.正念品

然后呢,你要小心翼翼的修持正念,取舍因果,做菩萨身为人天之师,三界应供处,转正的时候是要弘(混)范(饭)三界的。作为众生的标杆,行为一定要如理如法,这样才对得起众生。不偷盗、不打蟑螂、不占众生便宜......一些生活作风还是要抓紧的,正念品讲的是菩萨应该如何取舍。



6.安忍品

最难莫过忍,菩萨终极考验之一。有时候看到老公恨不得弄死,陪孩子写作业暴走想生二胎。抱歉,菩萨不能这么做,嗔心是菩萨最大的违品。贪心对于菩萨而言还可网开一面,嗔恨基本上是一票否决制的。据说这一品是众多客户反馈最受益一品。很多朋友都觉得学了这一品后可以放老公一条生路,家庭和谐了许多。这是最实用的一品。


(三)不退而增上之三品(精进品、静虑品、智慧品)

修安忍后还要增上,怎么增上?


7.精进品

精进不是强迫症,不是说我每天在外相上念咒语比别人多,扶老太太过马路比别人多,折磨自己最狠。真正的精进是对善法的欲乐,比如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助人为乐,就是行持善法,一天不修菩提心我就浑身难受,一天我要是没帮助别人我觉得虚度了。这就是精进。



8.静虑品

这里讲了菩萨高阶课程,首先是如何修禅,在此基础上如何修世俗菩提心。这一品有着寂天菩萨最不共的菩提心修法,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这也是我们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修法,划重点了,必考题。 


9.智慧品

第九品讲智慧品,讲的是万法实相。菩萨必须要了知万法的实相才能有真正的力量自利利他。智慧品是《入行论》的精髓,开始趣入般若智慧。标准的一地菩萨的终极考核就是能否证悟空性。友情提示对于没有闻思过空性的道友,智慧品是有难度的,超凡入圣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发愿一定要圆满智慧品。


(四)如是善果利他回向之一品(回向品)


10.回向品

就是把整个菩萨行的内容回向给众生,让众生都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利益。暂时的利益包括求财得财,有病治病,满足众生的愿望,让众生远离痛苦。究竟的利益是要让众生获得圆满的佛果,解决根本问题。


以上就是入行论的大致内容。







为什么要学《入行论》?


(一)修行成功的捷径

有很多道友把在世间的焦灼带到修行上,上来先修个本尊,没感应,再换个本尊,修一段时间,念念咒语,不灵。感觉这个教派不好,再换个上师,换个传承,汉传不灵换藏传,藏传不灵换南传,换着换着成外道了。或者上来先修个最高的法,大圆满开始,法本保密也偷偷摸摸弄一本,月黑风高的时候修,像武侠小说里偷武功秘籍练习一样。没办法,我们习气如此,特别喜欢注重表象,刚开始情有可缘,时间长了就是蹉跎岁月。大家要知道,只要是内道佛教,仪轨、传承、修法会有所不同,但内核是一致的,其中对于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内核就是菩提心。不懂得心法,外相上再努力不能说没功德,但也就那么回事。菩提心就是一切大乘法门的精华要义,一切修行,从顶礼、念诵,再到修本尊,修大圆满都不能离开菩提心的摄持,否则再高深的法到你手里就会修成三脚猫功夫。菩提心是任何大乘法门的标配和捷径,而《入菩萨行论》是快速修成菩提心的方法。所以如果要想修成任何大乘法门,一定要精通本论。



(二)菩萨速成手册

前面跟大家说过,《入行论》是培养专业菩萨的,一步步修起菩提心是很快的。我们修行的时候有时比较激进,想着一步登天,当下开悟,立地成佛。但有时候又比较怯弱,对法没信心,对自己没信心。哎呀我这么一个烦恼深重的凡夫,连个好人都不算,怎么能成菩萨呢。我们见庙里的菩萨都是跪着磕头的,这行我做不来吧。大家要对法有信心,扎扎实实学好《入行论》,你就知道什么是“菩萨的自我修养”,如何一步步从一个烦恼深重的凡夫,一步步改变自我,成为新一代菩萨。庙里磕头的菩萨只是一个代表而已,是为了让大家生起信心,积累资粮用的。真正的菩萨是我们内心能达到的境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且很多真正的菩萨就在身边,以各种形象在利益我们。



(三)修好心,做好人

《入行论》的培养标准是很高的,成菩萨是最终目标,但阶段性可以让我们压服很多大大小小的烦恼。比如,以前你经常不快乐,看这个不行,看那个不行,特别敏感,一点点刺激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多痛苦,但又控制不住,感觉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这么可悲,人生就是悲剧。或者你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好人,但大家都不这么认为,自己也经常伤害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学习这部论典后,你就会发现你所谓的性格弱点都是可以改变的,每学一节课,你都会学到一些调服自心的方法,最后你会发现你有一颗坚强的,柔软的,宽广的心。很多男师兄自己学加行,但都推荐自己的夫人去学《入行论》。


(四)改变你此生命运的一部论 

很多师兄开始学习佛法的因缘可能是一种不悦意的事情,但自从学佛以后命运开始改变了。首先是人生目标,其实很多人是没有目标的,或者是一些错误的目标,大家觉得什么是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这些都是欺惑性的嘛,很多人都在不停地追求,得不到满足,最终两手空空离开这个世界。你的痛苦很大程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学了本论,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然后,学习过程中你会学习如何积资净障,如何用佛法的黑科技搞定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最后搞定轮回。






学习《入行论》的注意事项


课程很殊胜,但也不是没有难度的,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闻法要不知疲厌

我们闻法经常是图个新鲜感,一个法学了下感觉懂了,就这么回事,然后再换个法学。现代人对佛法的尊重比前人要差得太多,古代大德为了求个传承翻山越岭,苦行求法。我们现在法都送到嘴边了,还懒得吃,法得的太容易就不珍惜,难生起恭敬,这样也很难得到加持。《入行论》有十品,我们能否珍惜每个颂词?大家从开始就要好好发愿,一定要圆满。


(二)法要入心

《入行论》虽然是一部需要细细闻思的论典,法本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在细微处见精华,不是说看几遍就能完全领会的,有时随着你修行增上,回过头再看《离幸福很近》,都会发现很多自己没有领悟的地方。另一方面,一定要将所学的法用在心上。闻思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迷之自信,觉得看到的境界就是我的境界,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距离。很多道理需要在心上反复练习,法才能入心,只有法入心,才能真正体会法的价值,发自内心的感激这部法,对传法上师生起信心。



(三)平常心,欢喜心

学习过程也是改变自己的过程,修行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个长期的过程。初学一定要有平常心,脸皮要厚,修行好好坏坏再正常不过了,要淡定一些,不能说今天我又发脾气了说明法不管用,闻思白费了,这是很不成熟的想法。另外长期学习还是要培养自己的欢喜心,今天上课没睡着,值得欢喜,今天打老公比以前下手轻了很多,有进步。像这样,有欢喜心就有好缘起,功德也会变大,会越来越好。


(四)习气难改,要发愿不离师法友

改变习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修行像长线投资一样需要时间。学习《入行论》最大的障碍就是退失,我们都是烦恼深重的凡夫,很多还不知道违缘障碍有多可怕,觉得自己一个人单兵作战就能搞定一切。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困难的,千万千万不要离开上师、法、善道友。哪怕你违缘再重,心情再差,也最好赖着学,他们就像航空母舰一样,茫茫大海中你抓着不松手,总有一天能上岸。你自己拿个救生圈想跨海,一个浪就打翻了。所以大家最好不要离开学佛团队。








《入行论》适用人群


 




(一)希望成为一个好人

最低标准,成为一个好人。不是表白失败姑娘给你发“好人卡”的那种。这里好人的标准是,首先你自己要幸福快乐,烦恼要明显减少,自己心灵健康。其次,能够给周围的人起正面的作用。翻开法本第一页时你是个Trouble Maker,学到最后一页你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


(二)希望全方面的闻思

我们很多师兄其实并没有一个良好的闻思习惯,说是学佛很多年,但佛法基本的道理也是一知半解,东一本,西一本,不求甚解,吹牛显摆倒是什么都学过,内行一听都是笑话。这样是不行的。闻思是很细致的,更是要讲方法的,需要接传承,自己要思考品味,要研讨,这样才能消化。至少经过系统的学习本论,我们能大致了解大乘佛法的修学体系,出去跟人聊佛法不会被人笑话,自己修行也会有一个方向。



(三)希望实修缓冲

很多师兄向往修加行,但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学生住宿舍没空间顶礼,工作的要996没时间修,总之会有些因缘不成熟的情况,也有自己下不了决心的情况。这些师兄可以先学习《入行论》缓冲一下,先闻思教理,一边积累福报,一边增强信心,到时候因缘成熟再开始修加行。


(四)希望成为菩萨的人

当然,我们最欢迎这样的人。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供参考


遇见最好的自己|连载


1、加行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