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一法归零(1) 因缘和合的两个世界
返回
一法归零(1) 因缘和合的两个世界
http://m.ximalaya.com/zhubo/16703261
01
因缘和合的两个世界
昨天讲“万法归一”,“万法”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宇宙、太阳系、银河系,还有佛教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具体地讲,我们五种感官的感受就叫作大千世界、宇宙。除了五种感官的感受以外,没有宇宙、没有三千大千世界。我们不管走到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最后还是通过五个感官去看、感受世界。如果没有它们,似乎宇宙就跟我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昨天,我们讲得比较清楚:物质就是颜色和形状,这两个是我们的视觉创造出来的。比如说,电子存不存在?电子的高速运动制造了一个错觉,我们的视觉没有能力去辨别真假,它看到的就是一个真实静止的东西,然后,我们的意识误以为它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先是我们的视觉错了,之后我们的意识也错了。这两个错误加在一起以后,我们就一生都生活在这样一个错误的世界里面。临终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发现这个是错误,也永远不知道错在哪里。
就像做梦的时候,醒过来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是错觉。正在做梦的时候,任何人都不知道这是错的,都把梦里面的一切当作真实的。因为我们把它当作真实的,所以做梦的时候,它在我们的面前就显得非常真实。实际上,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也没有比梦里面更加真实。
有没有这么一天:就像从梦里面醒过来一样,我们也从现实生活中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也就是跟梦里面一样。有!这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的那一天。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证悟、明心见性。藏传佛教的大圆满、大手印讲的证悟、开悟,和禅宗的“明心见性”都是一个意思。从梦里面彻底醒过来的那一天,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也就跟梦没有任何的差别。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这样子的境界。我们正在做梦,可能还要走一段时间,在这当中,世界在我们的面前就显得非常地真实。
通过昨天的这种方法去观察的时候,我们虽然还没有从梦里面醒过来,但是理论上非常明白,视觉看到的形状、颜色确实都不存在。那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一种无中生有。怎么样无中生有呢?第一,因为电子的高速运动,然后因为我们视觉的灵敏度不高、比较迟钝,这两个因缘和合的时候,在我们的视觉里面,就产生了一个这样子金黄色的法轮。佛教里面讲缘起、因缘和合,这不是造物主、上帝创造的,而是一个自然规律。两个东西因缘和合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就是视觉的一种错觉。
佛教徒都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就是物质。除了精神世界以外,大多数的物质世界,在佛教里面叫作“色”。“色即是空”,“空”并不是说一无所有,“空”在我的眼前还是存在的,但实质上不存在,这样子叫作“空”。我们昨天讲过这个确实非常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进一步去探索、探讨、研究。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没有什么比这些东西更重要。从我们的生活、生存的角度来讲,工作、婚姻、家庭这些对我们都很重要,不能说我们不需要这些。但是,有没有比这些东西更重要的呢?有!只不过我们没有发现而已。为什么没有发现呢?因为我们的价值观非常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忽略了价值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比这个这么重要的东西更重要,但是我们就认为是非常非常地重要,那是我们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的价值观为什么变成了这样子呢?一个是跟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另外,跟每一个人生生世世的无明、无知、愚蠢也有关系,跟这两个都有关系。
现在,我们的教育里面介入了佛教的教育,佛教的教育提升了我们的智慧。我们用提升了的智慧来看世界,就获得了另外一个结论。就像科学家用显微镜看物质,就获得了一个比我们肉眼看到的更加清晰、深入的微观世界。因为有肉眼和显微镜两个工具,所以就有两个不同的结论,我们肉眼的结论叫作宏观世界,显微镜的结论叫作微观世界。
现在,我们有了佛教的智慧和自己原有的智慧。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讲,眼、耳、鼻、舌、身,可以看得到、听得见,所以也是一种智慧。但是,它是世俗的智慧、非常有局限性。我们现在有两个工具:原有的眼、耳、鼻、舌、身是一个工具;另外,佛教的智慧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工具。因为有了两个不同的智慧、两个不同的工具,所以我们就得到两个不同的结论:一个叫作“世俗谛”,一个叫作“胜义谛”。
科学家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后来又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之前是肉眼,所以,他得到了显微镜和肉眼两个不同的结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佛教就有两个智慧、两个结论:一个叫作“世俗谛”,另外一个叫作“胜义谛”。
慈诚罗珠堪布
喜玛拉雅电台
http://m.ximalaya.com/zhubo/1670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