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9课-脉络&难点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De61MQ3Ra1AaMjuxbaVVQ
提取码:968q
JPG文件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mQhoFV1kTExnrwJsOxfcQ
提取码:0evc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一、回顾器世界无常
二、无常需要实修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一、了知道理
(一)步骤一:了知必死无疑
(二)步骤二:了知无常迅速
二、消归自心
(一)指出问题:不知“死期不定”,执着常有虚度人生
(二)解决问题
三、总结:以上内容,首先从道理上明白,然后在实际行动中修持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
一、回顾器世界无常
二、无常需要实修
(一)了知道理:世间虽然有无常观念,但并不像佛教深入抉择并修持
(二)如何修持:
1、修行:一定要在观无常方面下功夫
1)反面说:偶尔觉得世事无常,谁都生得起来
2)正面说:若想无常观长期不退,要长期串习
3)结论:《前行》甚至比正行更重要
例说:对基础法不屑一顾,修行并不理想
2、标准:观修无常到量的标志
1)正说:自身确实有一种觉受是修行的量
2)必要:品尝过它的味道就不容易被改变
丁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
一、了知道理
(一)步骤一:了知必死无疑
1、正说
1)必死:所有众生没有一个能逃脱死亡
2)无疑:教证《解忧书》
2、解释
1)必死:一休的公案说明必死
2)无疑:解释《解忧书》教证
3、结论
1)教证:《无常集》教证说明,没有不死之地
2)例说:学因明的僧人投宿老太太家,说明没有不死之地
3)总结:人们了解终有一死,但不知死期不定
(二)步骤二:了知无常迅速
1、 总说
南瞻部洲人寿短暂,死亡很快临头
2、分说
(1)寿命无增唯减
(2)了知死期不定
A. 总说: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会死,谁也没有把握明天或今晚、甚至仅仅现在呼吸之间,自己会不会命归黄泉
B. 分说;
a. 谁也无法确定何时何地会死
a1. 教证:《地藏经》:“无常大鬼,不期而到”
a2. 例说:
b1. 举例:上师超度的死者有一定准备
b2. 结论:很多人来不及准备
b. 谁也没有把握明天或今晚自己会不会死
a1. 教证:《因缘品》
a2. 如何做:经常忆念死亡无常
c. 甚至仅仅现在呼吸之间,自己会不会命归黄泉
a1. 总说:龙猛菩萨《亲友书》: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
a2. 分说:
b1. 呼气吸气沉睡间,能得觉醒极稀奇
c1. 解释
c2. 遣疑:
d1. 疑:身体好好的,睡觉怎么会死?
d2. 遣:
e1. 假如地震来了,突然死亡不是不可能的事
e2. 例说:禅房闭关突然着火,如果提前知道可以做些准备
别说:提前准备
f1. 每个人很快都会死,应尽快做好打算
f2. 有无常准备和无准备的区别
b2. 寿命多害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
教证:《宝鬘论》教证说明稀奇的原因
a3. 补充:有些法师解释方法不对
二、消归自心
(一)指出问题:不知“死期不定”,执着常有虚度人生
1、错误观念:很多人虽知总有一天死亡,却没有“死期不定”的观念
2、错误行为:
1)古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说明浪费光阴的行为
2)现代:很多修行人执着常有的生计,虚度人生
3、旁述:
1)正说:每天讲的内容要反复阅读,以理解真正含义
2)别说:强制性生起厌离心,对万事万物不会特别执着
例说:无常修的好与不好,遇到违缘时结果不同
(二)解决问题
1、反面说:死亡时无有救护
1)自身角度
①. 拥有再多也无济于事
举例对比:
A. 未修无常的人:想用钱换取活命机会
B. 修过无常的人:面对死亡时态度淡然
② 躲到哪里也无济于事
2)他人角度:任何人无法救护
遣疑:加持做佛事的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正面说:应诚心修持正法
1)正说:明白无常后,切不可懒惰懈怠,应诚心修持临终时决定有益的正法
2)别说:懒惰懈怠的过患
① 果的角度:修行不会成功
别说:辨析实际修持时间,不要奢望低质量而成功
② 因的角度:不能把握自己(没有无常观)
A. 对比:没有无常观呼呼大睡/有无常观不会散乱
B. 例说:很多人虽散乱但有惭愧心
3)劝诫:如何做
①. 目标:不要太过懈怠
②. 如何做:
A. 生起无常观:无常观的好,修行自然有动力
B. 如何生起无常观:祈祷上师三宝,真正生起无常观
三、总结:以上内容,首先从道理上明白,然后在实际行动中修持
本课难点
迷之自信和“英雄主义”
“人都会死的”是谁都知道的。可是明明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死,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拖着脆弱的不堪一击的身体,孜孜不倦的追求各种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潜意识中总认为自己一定会活到七老八十,把所有要办的事情都办完了才会死,别人的意外是他们不幸,跟自己无关。其实仔细想想,这种迷之自信来自哪里呢?就像一群待宰的羊,看到别的羊被拖出去杀了或者被狼吃了,其他的羊摇头叹息说它太倒霉了,然后扭过身去继续悠哉悠哉的吃草看风景,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
静下心问一问自己:拿什么保证我明天肯定不会死?即使眼下无病无灾,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吗?谁也不敢打包票。甚至眼下,下一秒敢不敢打这样的赌都不敢说。客观的说,我们的生命没什么保障,每天面临的危害多之又多,生或者死的几率各占百分之五十,但是为什么偏偏乐观的觉得,自己一定是那幸运的那50%呢?即使今天幸运了,明天幸运了,难道就意味着自己会永远幸运下去?看看身边,医疗再先进也挡不住每时每刻的死亡,再养生,头发再黑,冻龄十八岁,过了几十年都化成灰,谁还记得谁?
有的人说,这么想会疯,即使明天真的死了能怎样?我今天还是要做好我的事业,照顾好我的家人。这种想法看起来很英雄主义,无奈但令人敬佩。可是如果你知道其实你有的选,你其实可以选择寻求能够解决生死的道路,在这一世,把自己和他人的这个根本性问题予以解决,今后不用再流转生死。可是很多人往往回避甚至忌讳这个问题,掩耳盗铃,反而追求一些没什么实质性帮助的事物,死亡来临时只能眼睁睁的把一切积累留在人间独自离去。两相比较,生而为人,难道还有别的选择吗?
把“错的离谱”的心稍稍拉回
有些人觉得,“无常”只是佛教的说法,是一种消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什么都是无常的,留不住的,那还追求什么?还做不做事情了?实际上,大多数人为了和无常作战,已经拼尽了全力,那些超贵的美容仪,面霜;昂贵的医疗手段;健身房、保健品;各种不同类型的保险……可以说,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没有帮助,但如果真的以为自己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可以通过累积的人生经验排除一切险情,越过所有的沟沟坎坎,终有一天会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那真的只是停留在想象中的美好童话。
无常并不是佛教的说法,它是一种客观规律,不管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它就是这样。观修无常,不仅不是消极的做法,恰恰相反,懂得了无常,反而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遵循了规律,心变得坦然,开放到可以接受任何改变,不再像以前一样患得患失,处于好的境况时拼命想留住,处于不好的境况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和其他人的关系也不再僵硬对立,因为了解了人与人之间就像两粒灰尘相遇一样碰一下就会离散,既然如此何必起争执呢?因为懂得了无常,在不断的改变中可以敏锐的发现新的机遇,而不是当变化来临时痛哭流涕,坐以待毙。
所谓的皈依就是投降,为什么向佛菩萨,向上师投降?因为发现了他们确实说的对,自己那套行不通。用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指导思想看待自己和整个世界,扭转常有的错误观念转而体会无常,终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原来错的那样离谱。而此时,你已经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 定解B06
档案编号B05029-定解B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