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脚印 >> 很多人修行之所以不成功,最大的违缘就是懒惰、不精进。 返回

很多人修行之所以不成功,最大的违缘就是懒惰、不精进。

智悲脚印 2020-11-06




修行,最大违缘

懒惰、不精进


现在有些人既不念咒,也不观想,每天就是说些废话,对人生真是一大虚耗。这么珍贵的人身,如果什么咒语都不念、什么法都不修,每天只是像老猪一样,早上起来就呼噜呼噜吃,晚上又睡得特别久,别人都已经上班了,自己还在一直“入定”,这怎么行?!



要知道,修行不能懒惰懈怠,否则修学很容易磨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云:“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渐不堪用,以火焚之。”一个人如果太懒惰,一方面对修行提不起兴趣,同时还不能真正把握自己。 


很多人修行之所以不成功,最大的违缘就是懒惰、不精进。如果不精进,说明你没有无常观,如此一来,早上肯定会呼呼大睡,睡几个小时都没问题。以前的高僧大德不是这样,他们有了无常的鞭策,心里始终有一种力量,晚上怎样也睡不着,白天从来不愿散乱,无意义的事情根本与自己无缘。




对治懈怠懒惰
须忆念死亡无常


懈怠懒惰:尽管渴望学修正法,但每天都懒洋洋的,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明日复明日,对求学一拖再拖,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对于懈怠,有一本书里说,西方人和东方人截然不同:东方人的懒惰是每天晒太阳,或一直躺着、卧着,而西方人则是整日忙忙碌碌。 


但现在,东西方的懒惰几乎差不多了,都是城里人以忙忙碌碌而懈怠,山里人天天以睡懒觉而懈怠,皆不求善法。世间人懈怠还可以理解, 但修行人如果很懈怠,对解脱确实有影响。 


对治:要对治懈怠懒惰,必须忆念死亡无常。只要一观修无常,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又岂敢轻易懈怠?见别人啰啰唆唆聊些琐事,自己也会想:“啰唆这些干什么?还是修法重要。人生如此短暂,何必浪费时间呢?”


所以, 无常修得好的人,时间掌握得非常合理;而无常修得不好的人,自己时间也掌握不好,这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得出来。





人生难得
有了动力/轻而易举


所以,大家在观修时,一定要细心琢磨。你什么时候感受到了人身难得,什么时候修后面的磕头、供曼茶才会轻而易举,因为你相续中有人身难得作动力,有了动力的话,什么事情都好办。


但如果没有人身难得的理念,你就会觉得做生意很重要、赚钱很重要、睡懒觉很重要。 


我以前住院时,认识一个医生,她每天早上坐两三个小时的车上班。我问她:“你不累吗?路途那么远,早上两三个小时,晚上回去也两三个小时,但你每天都来得那么准时。”


她回答说:“哎,虽然累一点,但还是能克服。现在工作不好找,我这个工作太难得了,再怎么累也不能放弃。只要早点起来就没事了,我每天在路边买一个馒头,边吃边坐车,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我们对自己这个人身,也能像她对待工作那样觉得很难得,早上肯定起得来,对忙碌的世间琐事也不会感兴趣,有了这样的动力,修什么法都没有问题。


反之,假如你觉得人身并不难得,尽管法师说了、佛经里讲了,但你仍睡得特别香,日上三竿才爬起来,而且天天以工作忙为借口,把修行一直往后推,觉得自己的事业很重要,而人身修行不值一提。这种价值观就完全颠倒了,在此理念的推动下,你短暂的人生中,肯定不会好好修行。以前是忙忙碌碌的,以后也是“忙盲茫”,此外不会有“明明明”。



在修行的过程中,得到定解相当关键。比如“人身难得”这一修法,凡是学佛的人都会讲,可是有多少人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修证得来的?谁又能在白天做事、晚上睡觉,乃至行住坐卧等威仪中,始终对此念念不忘? 


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人身难得,那就像亲手摸到了熊熊烈火,即使别人说它很凉、不烫,你也不会随他而转。同样,假如人身难得在心中油然生起,哪怕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你面前,说人身容易得、人生很快乐,你也不会被这些谎言所惑,不可能耽执眼前的享乐,而会马不停蹄地追求解脱。


这就是所谓的体悟。“悟”字, 是“心”和“我”结合起来的,所以不是别人说的,或者外境上的,而必须是自己内心的感 受,这才是真正的悟。




因此,得到人身之后,不能随随便便空耗, 一定要把每天的时间用上。其实珍惜人身就是珍惜时间,应将时间看作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行持善法。比如这里的发心人员,天天发心不能缺,此外有空余时间的话,也没必要懈怠懒惰、睡懒觉,否则修行绝不会成功。 


虚云老和尚的传记中说:有两个和尚,认为大方丈不在,就一直睡懒觉,结果鬼怪来了,把他们狠狠处罚了一顿。可见,不珍惜时间好好修行的人,鬼怪也会找你麻烦。而善法意乐特别强的人,无论对生病、出违缘都不在乎,非人即使想为难你,也无从下手。


早已成就
若/能/精/进/修/法



其实,我们从无始以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世间琐事上,一辈子只关心成家生子,孩子长大后再成家生子……却从不为来世作任何打算,这样在轮回中没完没了地流转,上演种种恩怨情仇,可结果呢?只是痛苦而已。


许多人为了今生的目标,上半生和下半生都在百般努力,这份精进若能用于修持正法,恐怕现在早已成佛了。即使没有成佛,也绝不至于再度感受恶趣的痛苦。 


像我们学院的出租车司机,每天三四点钟就起来,晚上十一二点还在那边。他们一天的所作所为只为赚钱,甚至晚上都不回家,一直睡在车里,第二天一早就起来招客人:“阿可、 阿可,到不到炉霍?”“阿可、阿可,去马尔康吗?”试想,他们若是每天三四点起来发菩提心,为众生而努力修行,那么短短十几年中,成就必定不可限量,即使没有成佛,至少也能看破世间了。


还有《云水谣》的那个女主角,如果用近年一直观想佛陀,而不是对一个男人朝思暮想,生起次第肯定早已修成了。 


然而,世间人把心思和精力,全都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尤其是他们最执著的感情,正如一本书中所言,它是耗尽光阴、耗尽青春、 耗尽钱财的魔术,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当你面对死亡时,究竟得到了什么?一无所有!纵然你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离开人间时一分钱也带不走;纵然你是亿万人之上的国家总统,死时一个眷属也无法跟随。


因此, 佛陀所讲的生老病死等道理,完全是以理服人, 不是以势压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能接受,因为这也是他们有目共睹的事实。



因此,真正的智者会为自他着想,并为此而精进。如《大宝积经》云:“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智者恒时精进地修持清净之道,令自他都离苦得乐,这种行为不仅是世间人,乃至十方诸佛菩萨都会赞叹。


所以,我很羡慕精进的人,不论是闻思修行,还是发心,精进者是很让人随喜的。


其实,精进者与懈怠者,虽然表面上差不多,你也吃饭,他也吃饭,但即使是在吃饭时, 精进者也能同时观修或者发心,而且睡觉也不多,可以说,他与懈怠者有很多不同。


不信的话,你和他住一个房间看看,晚上他一直打坐,中间只睡一会儿,你早上起来他还在坐着。为什么会这么精进呢?因为他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等生起了坚定信心,于是就不愿意浪费时间了。 


所以,精进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大智 度论》云:“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这里讲的擐甲精进,就是先发下誓言以作铠甲:“我一定要努力闻思修行,有生之年决不懈怠,为证佛果、为度群生,立志苦行。”有了这种擐甲精进以后,还要作加行精进。



敬摘录《前行广释》



回     向   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智悲脚印 ∣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