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行的功课没有做完,还有发心的事情要完成,怎么平衡?
问:顶礼上师,外境是心的投影,这心是否仅仅指阿赖耶识?
上师答:是,主要是阿赖耶识。
问:顶礼上师,请问上师,意识与精神,以及阿赖耶识、心识可以划等号吗?如果不能,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上师答:意识、阿赖耶识、心识,比如说阿赖耶识它是海水,意识就是大海的波涛,海水跟海浪可不可以划等号?从心识的角度来讲不一样,本质的角度来讲一样。
问:顶礼上师,之前如果发愿终身守了八关斋戒了,可以改受为短期的吗?
上师答:他为什么要改成短期?最好不要改成短期,这样实际上就是开始退步了。
问:顶礼上师,为什么说心是光明呢?包括在《西藏度亡经》中也提到,人在死亡以后,在中阴身中看到光明的指引,请上师开示光明在佛教的具体意思。
上师答: 光明在佛教中具体意思很多,光明有些时候叫作光,光也叫光明——明亮的光。心的本性是光明,这个就不是这种光,心的本性光明意思就是说:因为它本质上没有这些烦恼,没有任何的染污,是非常纯净的,所以叫作光明,这跟平时的光没有任何关系。
《西藏度亡经》里面讲的这个光,这两种都有,有些时候它讲的是心的本性光明,有些时候讲的就是光。人死了以后,他也会看到一些不同的光。
问:顶礼上师,这是一个现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初学者发愿挣更多的钱来发心帮助更多的众生好,还是发愿好好修行,哪一个更重要?
上师答:这两个都好,但是自己修行比较重要。修行有一定境界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去帮助众生;如果没有修行,暂时去赚钱帮助人,钱虽然可以帮助到很多人,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烦恼、自私自利,这个可能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利他,所以个人的修行先是最重要。
但是这个也可以这么讲,所有的利他都是这样,不仅仅是赚钱。先是个人的修行最重要,然后这个阶段过了以后,利他最重要,这也有时间的不一样,时间的阶段。
问:顶礼上师,修五加行的时候,专心只修五加行,还是多闻思?有时候需要发心,但是想到加行的功课没有完成,又放弃了,很矛盾,还请上师开示,我应该怎么样平衡?
上师答:我们大部分的人可能是只做一件事情,比如说修五加行,跟五加行相关的闻思需要,除了这个以外,发心、其他工作都不需要做了,专修五加行,大部分的人应该是这样。
有一部分人还有其他的责任,比如说发心、还有其他的,因为修五加行不发心,可能也不对,因为发心不修五加行,这也不对。这两个时间怎么样安排,自己应该有一个比较妥善的处理,比如说发心发一两年,然后再去修五加行,或者是每一天的时间当中,有一部分用来发心,有一部分用来修行,这样也可以,这两个都非常重要,两个都不能放弃。
问:顶礼上师,这是网络问题。极乐世界的众生长相虽然无差别,但是彼此之间仍然可以互相辨认和区分,仍然有你,有我,有他的概念,这种情况和佛教无我的观点是不是相矛盾?
上师答:不矛盾,身体上、还有他们的思维、神通,从这些角度来讲,当然有很多生命的个体,但是他们的内心当中没有这些执著。比如说我们今天所有人证悟了,不会大家都变成一体,但是没有这些执著了,这个不矛盾。
问:顶礼上师,请问上师,极乐世界不是没有痛苦吗?上师在《慧灯之光》中说,极乐世界会有行苦,请上师开示其中的原因。
上师答:这个不矛盾,佛教讲三种痛苦,三种痛苦当中的苦苦,变苦,极乐世界不会有的。但是有行苦,实际上这个也不是一个痛苦,就是一个变化无常,变化无常在大乘佛教里面有些时候叫作痛苦,非常非常细微的痛苦,但它不是感觉上的痛苦,所以这个不矛盾的。
问:顶礼上师,请问上师,地水火风也是心的投影吗?如果这一世发了真实的菩提心,来世会由于胎障而忘记吗?那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到时候有办法回忆起菩提心吗?
上师答:比如说我们发了菩提心,没有修好的话,这个基础不扎实那会忘掉的,胎障就会让我们把所有东西都洗得一干二净,但是下一世,跟没有学习、没有修行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下一世的进步很快。或者因为菩提心的力量,下一世我们一定会遇到,比如说大乘佛法、大乘佛教的善知识,这是因缘,会遇到但是中间有一部分他有忘失菩提心,会有这样子的时候,所以像《普贤行愿品》以及很多大乘佛教发愿文里面都发愿,我们每次也都要发愿: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要发愿,否则会忘掉!但是修行到了一定的境界以后,永远都不会退失。
问:顶礼上师,佛教经常讲,定能生慧,无色界的众生天生就处于禅定的状态,为何不能断无明?
上师答:不是所有的定都能够生慧,有闻思的话,戒定慧当中定就可以生慧,因为他本身就有开悟,然后在这个禅定当中开悟,他可以上升,他可以提升。
或者有一定的闻思的话,那这个当中他也可以开悟。但无色界和色界的这些普通的众生,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过空性,连空性的概念都没有,所以这种禅定时间再长也不能生慧,这两个禅定是不一样的。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