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觉受的属性是精神 | 稻秆经系列 · 236 返回

觉受的属性是精神 | 稻秆经系列 · 236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2-01-18


《佛说稻秆经》节选 ▷▷▷

如眼识生时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就是五个感官,我们前面讲十二缘起触缘起支的时候,讲过三法。

三法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眼睛看东西的时候,第一个就是我们所看的外面的物质,这是第一。然后是我们眼睛的肉体的物质部分,眼睛的结构,比如说视网膜等等,这叫做眼根,除了这两个以外,还有一个,佛教里面叫作眼识。我们有六识,第六识叫作意识,除了意识以外,眼耳鼻舌身都有识,眼识就是我们的视觉,世俗人讲视觉,佛教讲识,世俗当中讲的这个觉、觉受都是,它们的属性就是精神。

物质我们前几天讲过,佛教里面讲的物质当中,我们世俗的物质、精神都包含了,都叫物质,在佛教里面都叫作物质,但是我们有些时候,以我们世俗的这种说法,物质是指这些没有知觉的,比如砖头、楼房、家具等,这些东西叫作物质。我们前几天讲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物质,精神也在这个物质当中;狭义的物质,就是除了精神以外的,没有知觉、没有感受的,这些叫做物质,这样的物质它没有觉受,所以也不叫觉,所有的有这个字的,都是精神方面的。

精神在佛教里面分六识、八识、九识,六识是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我们的意识,意识它没有办法直接感知到外面的世界,直接感知的是眼耳鼻舌身这五种感官的五识,或者说这五个觉受,它们去感受外面的世界。然后这个世界它们感受到了以后,发现佛教讲的跟科学讲的不一样,脑神经科学讲的都没有错,但是佛教讲这就是意识的工具而已,你们现在讲的都没有错,都是对的,是这样子,但是这个只解释人对大自然了知的一部分,只讲了一部分,只解释了一部分而已。

比如说哭泣,人哭的时候在掉眼泪、有声音、有脸上的表情,大家都看得到,这个叫做哭泣,但是内在的,他为什么要哭呢?激动、痛苦,里面还有一个内在的东西,这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只能看到外面的流眼泪、有声音、有脸上的表情,只有这些,内在的更重要,他为什么哭呢?内在的东西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内在的感受,但是这个没有办法知道,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外面的,如果解释,只能解释比如说流眼泪,然后声音、表情,内在的解释不了,还有一个更重要,在人的精神当中。




- END -


往期回顾


聪明不等于智慧 | 稻秆经系列 · 235

无我之法,无我我所,犹如虚空,彼诸幻法。| 稻秆经系列 · 234

成千上万众生在中阴徘徊,为什么是你?| 稻秆经系列 · 233

宏观世界是微观世界的一个变化 | 稻秆经系列 · 232

自性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31

一切用缘起来解释 | 稻秆经系列 · 230

因为空性,一切皆有可能 | 稻秆经系列 · 229

心的最原始的面目 | 稻秆经系列 · 228

错误的宏观世界 | 稻秆经系列 · 227

在微观中,去看它的真实面目 | 稻秆经系列 · 226

大圆满前行甚深的一部分 | 稻秆经系列 · 225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怎么能发挥作用呢?| 稻秆经系列 · 224

两个同时存在的事物,无法建立因果关系 | 稻秆经系列 · 222

从理论上理解不生不灭 | 稻秆经系列 · 221

因和缘的工作 | 稻秆经系列 · 220

佛教通过因明来推理 | 稻秆经系列 · 219

缘起的本质是空性 | 稻秆经系列 · 218

创造成佛之因 | 稻秆经系列 · 217

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 稻秆经系列 · 216

下一世的轮回的方向 | 稻秆经系列 · 215

自然规律 | 稻秆经系列 · 214

爱则能润种子之识 | 稻秆经系列 · 213

无明及爱,以烦恼性为因 | 稻秆经系列 · 212

识者,以种子性为因 | 稻秆经系列 · 211

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 | 稻秆经系列 · 210

生活当中的解脱 | 稻秆经系列 · 209

看得远,才想得开 | 稻秆经系列 · 208

三观颠倒后,没有幸福感 | 稻秆经系列 · 207

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 稻秆经系列 · 206

自我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05

轮回无始无终 | 稻秆经系列 · 204

生命不简单 | 稻秆经系列 · 203

错误的人生观 | 稻秆经系列 · 202

物质不灭,精神不灭,生命不灭 | 稻秆经系列 · 201

学了《佛说稻杆经》的结果是什么?| 稻秆经系列 · 200





慈诚罗珠堪布

智慧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