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初见上师就痛哭流涕,莫非有特殊缘分?丨《慧灯·问道》上师与弟子篇 返回

初见上师就痛哭流涕,莫非有特殊缘分?丨《慧灯·问道》上师与弟子篇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0-06-18

《慧灯·问道》第四季 上师与弟子篇 第2期


善知识犹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灯,遇见一位具德上师,并且依止其学习、修行,乃至获得证悟,这是每一位修行人最渴望的事。“上师与弟子篇”解答了关于上师与弟子之间的种种疑问,愿弟子们都能与上师心心相应,并藉由此殊胜因缘,见到自己内在的真正上师。




Q1

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上师?


主持人:欢迎大家收看《慧灯·问道》。对于弟子来说,上师是非常特别的人,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关系,往往很微妙。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慈诚罗珠堪布,一起来聊聊依止上师的话题。

堪布,您在不同的场合给大家讲过,不能盲目地去灌顶和依止一位上师,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一位上师呢?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首先,在密法修行时观察上师非常重要。如果依止上师之后再去观察,很多时候都是来不及的。所以在没有依止之前,也就是还没有接受灌顶、没有听密法和窍诀之前,要先观察上师。密法里面也一再地强调观察上师的重要性。

至于观察上师的方法,涉及好几个方面,详细内容我们应该看《普贤上师言教》,里面讲得很清楚;无垢光尊者《大圆满心性休息》的颂词原文和注解里,相关的内容也很多;还有智悲光尊者的《功德宝藏论》,其中也有很多细节的内容。我们需要去学习这些内容。

大致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上师,最低、最基本的标准是一定要有世俗菩提心。如果你确定这位上师有世俗菩提心,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第二,如果你要向上师学习大圆满等可以使你证悟的法,就一定要找到已经证悟的上师。禅宗也有类似的要求。因为如果上师自己没有证悟,也就没有办法使他人证悟,所以传讲证悟之法的上师,自身必须要证悟;第三,依止上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上师给我们传法,所以上师必须要懂得怎样去诠释法的意义,也就是说,上师需要有能力把这些法传给我们。我想,观察上师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三个方面。


主持人:也就是说至少需要观察到这位上师具有世俗的菩提心,才可以去依止他?


堪布:对。一些佛经中也提到,上师的最低条件就是世俗菩提心,如果其他都不具备,只要具备这个条件,弟子就可以去依止。如果你确定这位上师有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那你依止这位上师一定会有一些收获。所以这样的上师是可以依止的。



Q2

只有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证悟的上师,能给弟子带来什么?


主持人:佛教希望佛弟子都可以证悟,达到最终的境界,如果这位上师自己并没有证悟,只是有菩提心的话,他能给弟子带来什么呢?


堪布:他如果有菩提心的话,一定会考虑先让弟子获得菩提心。

如果他自己没有证悟,是没有办法直接让弟子证悟的,但是他会想办法给弟子推荐其他的上师,或者邀请其他上师来给弟子指点,他是一定会为弟子着想的。所以只要真的有菩提心,那就完全可以依止。



Q3

依止上师时,作为弟子,自身有什么注意事项?


主持人:有很多佛弟子经常说:“我找不到一位好上师,我去哪儿找这样一位上师啊?”有的也会说,自己在寻找上师的过程中,遭遇过一些被骗的经历。那么,除了在依止时要观察上师之外,作为弟子自身来说,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比如,大家要不要去检视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要依止一位上师,想要从上师身上得到些什么?


堪布:这个肯定是需要的。依止上师之前,首先要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这方面的要求在智悲光尊者的《功德宝藏论》里面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依止一位上师,并不是想从上师身上得到什么名利,如果有这种想法,那从一开始,依止善知识的缘起就被破坏了,在依止的过程中,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要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想依止这位上师。是不是为了解脱,为了慈悲心,为了证悟?如果是,那就是正确的;如果在其中掺杂了一些其他的世俗想法,那依止上师的动机就不纯正。作为弟子,也要观察自己依止上师的动机是否正确。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依止上师的时候,需要看自己的发心。比如有没有想要解脱,有没有想要拥有慈悲心,有没有想要证悟。那么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发心,对吗?


堪布:对,非常关键。


主持人:谢谢您!现场的观众朋友们有没有问题想要请教堪布?可以提问。



Q4

如何判断上师是否具有菩提心?


观众1:刚才您讲到,我们能否跟随一位上师学习,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菩提心。可是从外表很难判断一个人有没有菩提心,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呢?


堪布:一个人有没有菩提心,在短时间内当然有可能看不出来。因为菩提心不是一个外在的形象,而是内在的境界,所以短时间内是很难判断的。但是,如果你能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去接触,那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观察上师本来就是一件长时间的事情,密法当中讲,观察上师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虽然我们现在可能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观察,但是也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去接触、了解,必须要有这样的过程。

之前的节目中提到过“六上师”。如果我们与其中的一般传承上师只是结了善缘,没有长期依止的打算,就不需要观察那么久。如果你打算把某位上师当作以后自己修行的主要引路人,就必须要花一点时间去了解。经过长时间的了解,你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真实想法。有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假装自己有菩提心、慈悲心等,但是不太可能长时间伪装下去。所以必须要长时间地去了解,这样你应该就会知道他的菩提心是真还是假。


主持人:确实如此,选择一位上师之后,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跟随他学习,所以在前面花一些时间,近距离地观察这位上师,还是非常必要的。


堪布:这个非常重要。比如牙疼时要找牙医,我们一般也不敢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去看,因为我们会担心医疗器具有没有消毒;如果没有消毒,它会不会给我们传染艾滋病病毒,等等。尤其是要做稍微大一点的手术时,一般就更不可能去不正规的医院,找没有资格证的医生给我们开刀了。如果世俗层面上的牙疼,做一个小手术,都需要这么谨慎的话,那么解脱的道路肯定要更加谨慎。所以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观察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


主持人:谨慎和花时间去了解,都是值得的。


堪布:对,值得的。



Q5

与素未谋面的上师相见时痛哭流涕,是否代表与我有特殊缘分,可依止他修行?


观众2:如果见到一位上师,虽然素未谋面,但是却莫名地痛哭流涕,这是否代表我和这位上师有特别的缘分?可以依止他进行修行吗?


堪布:见到某一位上师时特别有感应,比如热泪盈眶、很激动等,有些人会有这种情况,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位上师可以作为自己的根本上师。这些激动、一时的冲动,可能来源于其他方面,不能代表你跟上师有什么特别的因缘。还是要理性地去观察才比较可靠。


主持人:正如堪布之前讲到的,解脱这条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真的不能只凭感性,还是要理性地去观察。


堪布:对,要理性。



Q6

是否可以依止多位上师为根本上师?


观众3:我的灌顶上师离我距离遥远,无法传授续部和窍诀,那我是否可以依止其他的根本上师来完成修行?有的人说不能依止太多上师,这样会影响修行效果。请问堪布,我该怎么办?


堪布:三大恩师,指灌顶的上师、讲解密法内容的上师、指导具体修法的上师,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三个人。所以比如一位上师给你灌了顶,那么对你后续具体的修行指导是不是也一定要由他来完成?这是不一定的。

另一方面,一个人能不能有几位或者更多的根本上师呢?理论上完全没有问题,但实际上要看你自己的信心。如果你对这些上师都有信心,而且信心特别强大,那你有十位、二十位,乃至上百位根本上师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平时对上师们的信心不是很强大,那么根本上师的数量稍微少一点可能会好一些。


主持人:所以还是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如果心比较清净,具有信心,依止很多上师也可以;如果不具足这个条件,多一位上师,有的时候就可能会多一分烦恼。


堪布:是的。我们的传承上师当中,有些上师依止过很多的上师,有些上师则没有那么多的上师,这要看个人的情况。其实上师多一些、少一些,都没有问题,只要自己的心清净,有信心,一位上师也可以代替几位上师或者所有的上师。当然如果有好几位上师,一位上师来灌顶,一位上师给我们讲解佛经的内容,还有一位上师为我们指导具体的修行,这样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有一些弟子会没有安全感,可能觉得多一些上师,自己就会像抓救命稻草一样,多一些依怙。但实际上,哪怕只有一位上师,弟子也可以具备证悟的因缘,是吗?


堪布:可以的。多一些可以,少一些也可以,这个以自己的信心来决定。



Q7

上师很多,祈祷时如何快速获得所有上师圆满的加持?


观众4:我有好几位非常好的上师,所以我在祈祷的时候常常会比较纠结和混乱,不知道该祈祷谁;要是全部观想一遍,又耗时比较长。所以我想请教一下您,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得到全部上师的圆满加持?


堪布:看来你的上师是很多的(众笑)。


主持人:这样想一遍确实要很长时间。


堪布:这个没关系的。你观想一位上师时,比如观想法王如意宝的时候,就主要观想法王如意宝,其他的上师,十位、二十位、一百位、两百位,全部与法王如意宝观想为一体,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想,可以观想法王如意宝包含了所有的上师,或者替代了所有的上师。有些时候,当你观想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或者其他的上师时,也可以主要观想一位上师,其他的上师都包含在这位上师当中。因为他们的功德完全可以由一位上师来代表。

实际上,自性上师才是最根本的。自性上师就是指上师们所证悟的境界,也是我们自己证悟的境界。在这个证悟的境界当中,所有的上师或者佛菩萨没有任何区别,全都是一体,无二无别,所以把所有上师观想为一体是可以的。平时我们观想本尊时也是如此,比如观想金刚萨埵、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时,主要观想一尊佛菩萨,然后其他佛菩萨、上师全部包含在这位本尊中,以这位本尊来代替就可以,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观想。



Q8

观想时,为何要把上师和佛菩萨观想在一起?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观想佛菩萨的时候,也可以把上师与佛菩萨观想为一体,为什么要有这样一种观想呢?佛菩萨的功德已经圆满了,为什么还要把上师与他们观想在一起呢?


堪布:从显宗的角度讲,佛菩萨们的功德非常圆满,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不可能有比佛菩萨更高境界的人。但是如果我们要得到佛菩萨们的功德,这中间还需要一个人,是谁呢?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很多人直接听释迦牟尼佛讲法,佛陀直接把智慧传递给当时的人。而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报,现在要听佛陀的教法,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完成这个工作,这个人就是上师。如果没有上师,佛陀的智慧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得到。正因为有了上师,才将我们与佛菩萨之间的距离缩小,直到距离为零。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要将上师与佛菩萨观想为一体。

从密法的角度讲,如果有一天佛菩萨真正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会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比如金刚萨埵、西方三圣等会以我们平时看到的唐卡上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吗?不可能的。一定是以一个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人或者动物等生命,佛菩萨是我们的眼睛没有办法看到的。如果佛菩萨要度化我们,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也是以人的形象出现。

当我们回顾这一生,如果真有一位佛菩萨在我们眼前出现过,那应该是谁呢?肯定是上师。因为是上师给我们传法,为我们引路,指点具体的修法,让我们走上了解脱道。这些就是佛的工作,而完成了佛的工作的人就应该被称为佛。这个人就是上师,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其他人了。

因此,有佛菩萨还不够,需要有这样的上师,我们才能够获得佛菩萨的智慧,所以应该把上师与佛观想为一体。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视师如佛”,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现在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涅槃了,只有通过上师,我们才能够从深奥的佛经当中,学习到真正的智慧。


堪布:对,是的。


主持人:实际上,无论上师离我们或远或近,无论我们有一位上师或者多位上师,刚才堪布给大家教了一个窍诀,就是信心。当大家有信心的时候,一定能够得到上师圆满的加持。

感谢各位,也感谢慈诚罗珠堪布。我们下期再见!



下期预告(6月25日)

上师与弟子篇 第3期

Q1 慈诚罗珠堪布亲述依止法王如意宝的经历和窍诀

Q2 对于法王如意宝布置的“扫厕所”的工作,慈诚罗珠堪布是否会有埋怨?

Q3 承侍法王如意宝的时候,慈诚罗珠堪布会觉得很辛苦吗?

Q4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

Q5 什么样的信心是对上师真实的信心?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上师”的称谓竟然有这么多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