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传讲学习、图片科判
学习笔记,仅供参考:
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一下《修心七要》,对大家修行上应该有非常大的帮助。虽然看起来文字非常简短但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非常多的窍诀钥匙,有特别多的殊胜教言。大家也应该重视。
我遇到很多道友边哭边说:“《修心七要》里面的窍决太殊胜了,不然我都不想活了。”所以这个《修心七要》也许救了很多人,因为里面的一些内容的确特别特别尖锐,也很殊胜。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依靠《修心七要》都能转为道用。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听到了《修心七要》的话,那何时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这里面确实有特别殊胜的修菩提心的教言、违缘转为道用的教言、大乘佛教学处的教言、大乘佛教的前行和正行的教言。
格 式 一
格 式 二
《修心七要》传讲(2019年08月0506日)
《修心七要》传讲(1)
堪布2019.08.05
今天讲《修心七要》,明天继续。《修心七要》的颂词准备用两天的时间跟大家讲完。
星期三讲莲花生大士的一个简修法,也是祈祷文。以前第二世敦珠法王造的,我最早大概九十年代的时候看过这个祈祷文,当时感觉非常好。最近我想大家应该念《莲师祈祷文》,很重要!虽然祈祷文很多,但是有些祈祷文有特别的加持。所以后天我想讲一下这个莲师的祈祷文,相关的修法传承给大家传一传。
然后星期四和星期五没有课,星期六有世出世法的一些教言,前辈大德们的教言也传一些。怎么说呢?就是有一些修行方面的,也有一些为人处事方面的。我们现在很多修行人有点堕于极端,要么一味地修行,要么与世间混为一谈,所以讲一些掌握分寸方面的教言。
星期天没有课,下个礼拜一开始我们正常讲《维摩诘经》《宝性论》,还有《论语》。这是课堂上的一些计划,是这个礼拜和下个礼拜的。
还有一件事情,昨天各个地方为了生日祝贺也好、节日也好,放了很多生,我发自内心地特别特别感谢大家。虽然我们这里没办法放生,但是在别的各个地方都有,所以这一点我非常欢喜,也非常感恩。我觉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我们有生之年当中能救护一条命的话,我觉得活在人间也好、离开人间也好,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实际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生命,如果生命予以保护的话,这是最大的功德;如果生命予以摧毁的话,这是最大的过失。
我记得去年这期间放生大概是8个多亿,钱也是8000多万吧,当时是统计一天的。今年因为比较特殊,要求大家不一定非要六月初四这一天放,前前后后都可以放,8月10号之前的放生都包括在生日放生当中,大概8月10号的时候再做统计,然后我们10号晚上或者12号晚上做回向。所以这次的生日放生规模也比较大,也是特别感谢。
而且各个地方都是自愿的,大家都知道,整个过程当中我基本上没有跟大家提起。去年我是专门发微博说“所有的生日礼物当中,放生是我最喜欢的”,但说多了也不太好,大家压力也比较大,所以今年没有说什么。但是大家还是自觉地放了一些生,而且个别地方的一些视频也好、音频也好、照片也好,我也看到了很多,非常感恩,也很感动。好像短短的一天时间当中,我们住在这个世间,或者说对这个世间还是有一些意义的。
所以自己也非常开心,在这里也再三地说,有关昨天或者这几天参与做无畏布施的那些善心善念的信男善女,大家非常的伟大!我们大家共同组成了这样的因缘,实际上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将我们共同的善根、共同的善愿回向于菩提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我课前要稍微提一下的。
《修心七要》两天讲完的话确实时间比较赶,但是如果时间太长了,我看我们这里个别道友事情也比较多,可能不一定有时间,所以我打算就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讲。今天和明天的课也许比以前的稍微要超一点时间,但也超不了多少。我一般不愿意拖很多时间,也就是以前如果是一个小时的话,这次可能要增加23分钟、24分钟,有这个可能性,现在也确定不下来,到时看情况,对吧?
先跟大家念一下《修心七要》的藏文传承,今天念一部分、明天念一部分。
(上师念《修心七要》藏文传承)
接下来我们讲《修心七要》。这个《修心七要》曾经大概是2006年的时候,离现在应该有14年吧,好像刚好也是普贤云供法会的时候讲过,当时总共讲了八堂课吧。主要是用无著菩萨,就是《佛子行》的作者,他著的讲义,用那个讲的。讲了八堂课,现在应该立成了文字,在《妙法宝库》十八册里面。如果有兴趣或者有信心的话,你们自己看一下。
我希望下半年你们好好学一下《修心七要》,因为《修心七要》对大家修行上应该有非常大的帮助。平时我们讲的《入菩萨行论》《学集论》,还有《大乘经庄严论》,这些都是理论上讲菩提心;那么实际修持的话,其实《修心七要》《修心八颂》,还有像《佛子行》,这些都是大乘修心最殊胜的窍诀。虽然看起来文字非常简短---今天也发给大家,只有一、二篇,很少很少的,但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非常多的窍诀钥匙,有特别多的殊胜教言。所以我想大家也应该重视。
《修心七要》除了藏地以外,弘扬得不是特别理想。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不管是哪一个教派,大家都非常重视,各教派都有修行和讲述的传承和传统。而在其他很多地方,包括汉地,弘扬得不是特别好。
(上师问座下道友)我们学会课程里有没有《修心七要》?什么时候学?(答:加行结束)密法班之前是吧?对!现在我有点迷迷糊糊的……如果在课程里面的话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不听课的人更多!所以也好不了多少。听课程的人应该说是沧海一滴,不听课的人,怎么说啊?无边无际是吧?可以这么说。
确实很多人对《修心七要》里面的窍诀并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今天也是非常冒昧地、非常低声地,不敢特别多地请求、建议,我们希求大乘菩提道的人,像这样的《修心七要》能不能学一下?
我以前翻译过的注释不多,文字很少,讲解还算稍微多一点,《妙法宝库》里面也有,网上也应该有。我们这次两堂课只不过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法,指点一下,其实里面真正甚深的窍诀没办法学完。这样的话,看看能不能……
有些人还是比较听话的,以前要求大家学《中观庄严论》《宝鬘论》,包括中观其他相关的书,有些人一直很认真地在看;有些人我课堂上说完了以后就当耳边风也忘完了,接下来没啥感觉---当然我不是对这种人说的。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两个人听话,那看看下半年能不能看一下?只有八堂课嘛。
不过可能只有音频,那个时候还没有视频,视频基本上是2006年开始摸索,然后慢慢慢慢……其实有视频也许好一点。我有时候看一些新闻的时候,有音频的视频的新闻,一般先点一下视频,有时可能有这种感觉。但到目前为止视频的资料是没有的,可能只有音频资料。这样的话,看看能不能有兴趣学一下。
西方这边,去年有个心理学教授发心翻译,我也答应了,听说他们基本上已经翻成英文了。其他文字可能也逐渐逐渐会有吧。其实这个《修心七要》很重要的,以前在西方, 好像九十年代的时候,顶果法王在法国、在其他地方都有弘扬。后来陆陆续续地,大概有二十多个讲记和二十多个不同版本的译本。包括蒋果贡智仁波切,宗喀巴大师的弟子的弟子,有个《修心七要》的讲义叫《加持日光》,我以前在一个堪布面前得过传承,那个讲得比较广一点。诸如此类的很多注释已经翻译成以英文为主的不同外文,在西方很多人确实特别特别喜欢修菩提心,喜欢修《修心七要》。
我们也希望大家把它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法,因为里面的内容确实特别殊胜,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依靠《修心七要》都能转为道用。我遇到很多道友边哭边说:“《修心七要》里面的窍决太殊胜了,不然我都不想活了。”所以这个《修心七要》也许救了很多人,因为里面的一些内容的确特别特别尖锐,也很殊胜。
这一堂课可能也讲不了多少,我们今天念了一天经,现在又给大家讲的话,可能有些打瞌睡,有些可能身心都特别累,我也不忍心。但不管怎么样,为了佛法而苦行是很重要的,前辈大德们为了四句的一个偈颂,经历什么样的苦行大家都应该清楚。所以我们为了求得大乘佛法,有时候不吃不喝,或者说再劳累、再辛苦、再忙碌也非常非常值得。生命当中求得大乘佛法对我们来讲是特别特别有意义的事。
这样的话,我今天就对颂词字面上简单地按照蒋果贡智仁波切的藏文注释讲一下。以前我是按照托弥桑博,也就是无著菩萨的注释来讲的,今天我根据贡智仁波切的窍诀来讲,科判这些基本上跟托弥桑博的相同。
修心法实际上佛经当中也有,尤其是莲花生大士的教言里面,所谓的修心两个字经常提到,包括《空行心滴》这些当中特别多。
《修心七要》意思就是通过菩提心来修自己的心,总共有七个要点,它在藏地是非常兴盛的窍诀,是阿底峡尊者从金洲大师还有达玛绕杰达---把自己的身肉布施给众生的,还有一个自他交换修得非常成功的叫慈氏瑜伽,这几个大德面前求得的。后来他传给仲敦巴,仲敦巴据说是观音菩萨的化现。然后仲敦巴传给博朵瓦,博朵瓦的弟子有夏拉瓦、朗日塘巴,然后夏拉瓦和朗日塘巴他们传给恰卡瓦。所以在后弘时期,恰卡瓦的这个教言……有些说是恰卡瓦撰著的,有些说是恰卡瓦当时修行的窍诀后来他的弟子笔录的,有不同的说法,但不管怎么样,在藏地一直流传着这种传承。
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得到这种传承以后,有生之年当中,最好能将这里面完整的法也好、个别的教言也好,传给别人。比如有因缘的,什么辅导员或者法师的话可以完整地传;如果实在《修行七要》不能全部传的话,那一个要点或者里面的一句,有意无意当中传给别人也可以。像国外以前有这样的,比如说做一些卡片,里面的一句、一个道理,下面还配一些注释、注解,放在卡片里、放在其他的书签里,这样传给别人,这种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关键是看你自己能不能领受,如果你自己领受的过程当中感觉很好的话,你肯定愿意传给别人;如果你自己没啥感觉的话,肯定也没有传给别人的想法。就比如我们到哪个地方去吃了个火锅,觉得特别特别好的话,你肯定对亲朋好友说,“某个地方的火锅特别特别好吃,要不要我们一起去吃?如果我没有时间的话你们去,那个地方什么什么什么”,他会指点的。如果自己去了一次觉得没啥感觉的话,从此之后自己也不想吃,也不愿意推荐给别人,这也是我们世间的一种规律吧。
《修心七要》我想我们很多人在修行菩提心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特别有感受。
我们念经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在楼梯间看一些这样那样的,希望你们管家或者大人还是要管一下。本来这里常住的任何人都不允许的,但是法会期间有时候……因为现在正在放假的时候吧。但是他们不好好念经也不好好待着,经常十几个人全部趴在那里看iPad,在楼梯间等地方。所以你们管家有时候还是要管一下,这些小孩如果实在那个的话,就稍微给他……(上师打了个响指,众笑)
我们大多数人念经还是挺好的,整个课间大家还是很认真的。如果实在是自己累了或者不愿意到经堂里面的话,最好自己待在卧室里,不要到处乱跑。我看我们有些人到这里来不知道是……肯定不是来开法会的,他可能有其他目的---不知道什么目的,就一直转来转去,也不是转坛城。念经要像念经,闻法要像闻法。做什么就要像什么,有这种说法吧?……刚才那个小孩唱歌,所以引起了我这样的思考。
刚才讲到什么?(“自己有感觉才可以讲给别人”,众人回答。)自己有感觉才可以讲给别人,对!我是有感觉的,所以我要讲给大家。因为那天谁都没有说让我讲,但是我自己觉得“哇!这个很好!讲给别人听的话别人肯定会欢喜的。”我是凭自己感觉的。所以刚才说的是对的,自己有感觉会讲给别人听的,就像我一样。(上师笑)
下面我们就讲一下《修心七要》。
前面有“顶礼大悲尊者”,这应该是无著菩萨的顶礼吧,颂词里边好像没有。
《修心七要》总共有七个要点:前行、正行、恶缘转为道用、终身的修行,还有圆满修行的标准,然后是誓言和学处,总共有七个要点。七个要点里面包括了修菩提心的所有窍诀,所以我们应该对《修心七要》特别重视。经常修行的话到最后就特别的熟悉,对教言的熟悉,对教言的重视,这个很重要的。
首先讲“当修前行法”。
第一个要点是要修加行。当然这里的加行并不是密宗里边的五十万加行,不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前行,指我们修任何一个法之前要修上师瑜伽,噶当派也是这样认为的。藏传佛教当中,一切悉地的来源、一切功德的根本,实际上就是传承上师,如果传承上师的加持没有得到的话,很多法难以修行下去。
所以在自己的顶上观修上师,然后在上师面前一心一意真诚地祈祷:“祈祷上师如意宝,加持我自相续中能生起无伪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这种菩提心未生令生起,生起不退失,并且蒸蒸日上,然后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样真诚地祈祷。
如果有一些上师祈祷文的话就念,念了之后,就像我们上师如意宝的上师瑜伽一样,念完了以后上师化为光,融入自己的心,然后自己的心跟上师的心无二无别当中安住。这是一般的上师瑜伽修法,对我们修什么法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每次课前也要念一个上师瑜伽的原因也是这样。
然后开始修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和轮回过患、业因果,这是我们所谓的四种共同加行。四种共同加行我在这里不广说,大家应该多多少少有所理解——这个一定要理解!修什么法你都一定要修人身难得。
前两天听法王的课当中也说,我们转生于南瞻部洲,遇到了佛法,遇到了殊胜的善知识,然后有了今生成就的窍诀,如果没有修的话特别可惜!我们的人身确实超越了所有地狱、饿鬼、旁生道的众生,包括天人的身体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特别好的修行机会。所以首先应该要想到,自己的人身在修行方面是非常难得的,应该有一个强烈的难得之心。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想:我这个难得的人身不知道能活多长时间,寿命都是无常的,何时死亡也不知道,如何死更不知道。那这样的话,我现在身体强壮的时候一定要求到正法,像大乘的菩提心那样对所有众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的法我一定要求到,不然生命是无常的,来不及了,没有等待的时间了。自己要有一种紧迫感,这样来修行。
寿命无常我们都知道,人死了之后并不是现在无神论所说的那样一无所有,全部都变成断灭,不是这样的。随着业力的支配,还要在六道轮回里面去转生。六道轮回那么痛苦,虽然我们人算是善趣当中的,还可以;但是人生实际上也是很苦的,不管什么身份的人,苦真正才是人生。所以我们要懂得轮回的痛苦。
轮回的痛苦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主要是我们自己的善业和恶业感召的---大多数是恶业。这样的话,我要小心谨慎地取舍因果,尽量地行持善法,不做恶法,否则所有的恶法成熟在自己相续的时候,确确实实是非常难受、难忍、难熬的。
我今天语速有点快,不知道他们(指翻译)能不能跟上。应该可以,是吧?有时候他们很“傲慢”的---“没问题!”没问题的话我更快。以前法王讲课我同步翻译的时候,有时候口水都没办法吞下去。
怎么讲啊?任何一个法我们都要好好地修前行。我也希望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人是新的面孔,你们如果真的想好好学法的话,从《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开始,自己真正地放下一切执著,先好好地从修人生难得开始,修共同加行,然后从皈依开始修不共加行。这样的前行很重要!如果前行修得很好的话,基础打得很稳固,上面的墙和花纹一定会永远保留下去。所以对我们修行人来讲,前行的基础的确特别重要。这是讲前行法,第一个修心要点。
第二个修心要点叫正行,主要是正行菩提心。正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一个是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什么呢?就是佛、菩萨相续中证悟空性的境界。那我们没有证悟的话能不能修胜义菩提心呢?我们不能如理如法地修,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前辈大德和圣者们的遗教,比较相似地随顺他们来修胜义菩提心。
这里胜义菩提心的修法分入定和出定两个方面来讲。
入定是什么呢?就是“视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对治亦自解,道体住普基”---应该是“道体”,但这个不同版本比较多,有些是“道体”、有些是“本体”,我们这里是道体;也可以是“住赖耶”,就是阿赖耶的意思。
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一切万法从本体上观察,虽然显现,但实际上如梦、如幻、如阳焰、如水月般现而无自性,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得出来的;然后这样的如梦如幻的心是不是存在呢?其实观它本性的话,心也是无生无灭无住的;或者说没有来源、没有住处、没有去处;或者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本性、没有任何的性质等等。
这样的话,诸法也是如梦如幻的,自己的心也是无生空性的,那对治它的空性智慧是不是有自性呢?实际上对治的心、对治的智慧也是自然解脱的,它从来没有本体,是自性解脱的。这三句话主要讲观察修,胜义菩提心是通过观察来修行的。
下面是“道体住赖耶”,道体就是道的本体,实际是住于阿赖耶上面。这里的阿赖耶叫自性如来藏,也就是说,我们修道的时候,安住在阿赖耶或者是自性光明。
这里的阿赖耶,不像密宗当中的说法,有时候密宗里面讲修阿赖耶是不正确的修法,是无记的一种状态,有这样的说法。这里的阿赖耶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光明如来藏,也叫做阿赖耶,在这里它是正面的一种名词。这里意思就是说,观察修的时候要修如梦如幻,离戏论的空性;安住修的时候,这种修道的本体,你安住在光明如来藏、光明阿赖耶当中,是显而无自性的。
那么这样的话,前面三句是观察修,这一句是安住修;或者前面是第二转法轮空性的修法,后面的道体安住修是光明,就是第三转法轮的教义。这是胜义菩提心入定的修法。
然后是“坐间修幻化”。出定的时候怎么样修呢?你刚才入定的时候安住中观不可思议的境界当中,那坐间出定的时候怎么修呢?要修幻化。不管是吃饭也好、走路也好……你不可能天天都是入定,你要出来,闭关的话要出来,出来的时候要怎么样?跟别人聊天也好,那个时候不要太实执了,要修幻化。不然有些修行人入定的时候都是很好的,然后出定的时候、坐间的时候跟别人吵架,把事物当作特别实有,那样不行的。
你不是刚才闭关么?闭关出来的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实有的执著呢?你还是要如幻修,不要这么执著,应该这样想。坐间的时候、出定的时候,因为刚才是如梦如幻的,那你出定的时候也要不离前面入定的境界。这是胜义菩提心的修法。
下面是世俗菩提心的修法,它也可以分为出定和入定,入定的话“杂修二取舍,彼二乘风息”。修菩提心主要是轮番修,就是取和舍。怎么取呢?要去除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舍弃自己的快乐,自己所有的快乐、善根、所有的一切布施给众生,这就是自他交换法。
自他交换法不是那么容易,自他平等比较容易些---他也需要离苦得乐,我也需要离苦得乐,这样来想,换位思考好一点。但是真正的换位思考就是自他交换,别人的痛苦我来承受,我的快乐别人来承受。这对我们确实很难很难,但还是要这样修行。这个过程当中还讲到为什么这样修,讲到阿底峡尊者的知母、念恩、报恩等等。修悲心,修七种窍诀,这个时候应该修这样的自他交换修法。
还有一种修法就是呼吸的自他交换:出气的时候观想把自己的快乐、善根、一切的福报,变成白气融入别人,通过鼻孔向外排,自己发自内心地非常欢喜,别的众生都已经获得了快乐;然后吸气的时候,别人的痛苦、疾病,包括艾滋病这些,全部都吸过来。我那天教艾滋病的志愿者自他交换的方法,然后有些志愿者有点害怕,我说:“没事,这是观修方法,不可能传染你的,你没有那么大的功夫。”
众生减轻痛苦,而自己非常欢喜,非常勇猛地祈祷和修行,吸气、出气……我们在医院里面做核磁共振还是什么的时候,里面推来推去,医生在外面说“吸气、出气、憋住”。有时候他说“吸气”,我就故意出气;他说“憋住”,我就“哈--”这样,但是他发觉不了。其实这个对他也没有什么,但是我想“到底他知不知道?”这几年我好多次是这样的,有时候那种吸气、憋气的时间很长的——这也可以做一个观修自他交换的修行吧,吸气、呼气……憋住的话怎么安住在阿赖耶上?(上师笑)刚才讲的是呼吸的观修方法。
出定的时候,这里讲“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为促忆念彼”有些版本里面没有,有些版本里面有;还有“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这里三境就是悦意的对境、不悦意的对境和不乐不恨的对境,分别有贪心、嗔心、痴心,实际上叫贪嗔痴三毒,这些贪嗔痴如果我们断除或者转为道用的话就是善根。
不管是别人的贪嗔痴还是自己的贪嗔痴,按照小乘是断除贪嗔痴,我们是转为道用,那这叫做三种善根。这三种善根经常忆念,意思就是“所有众生的贪嗔痴我来接受,我的无贪无嗔无痴的善根赐给众生”,这样的想法、这种忆念就是我们世俗菩提心出定位的一种修行。
我们的修心教言当中经常有,“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但愿我经常生病;如果我身体健康对众生有利,但愿我经常健康;如果我离开人世间对众生有利,希望我早一点死去”,这样来发愿。不知道我们敢不敢这样发愿?(敢!)真的吗?哇,你们厉害!
今天的课可能内容比较佛教化。以前我们是注释上讲的,这次颂词上讲,以前也没讲过,所以你们也可以看看颂词字面上是怎么解释的。
这里督促什么呢?督促忆念菩提心。我们平时所有的威仪当中,行住坐卧当中,都应该持诵。就像以前朗日塘巴的教言当中讲的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或者我们上师如意宝经常讲的自他交换的一个教言“利乐施有情”---利和乐布施给有情,然后“利乐遍天下,痛苦自取受,干涸诸苦海”,干涸所有的苦海。(上师唱诵藏文偈颂)
我们也可以修断法,比如平时遇到一些违缘、魔障、做噩梦,这样的时候,一边修自他交换。前面加上一个“南无”,刚才念的“利乐施有情,利乐遍天下,痛苦自取受,干涸诸苦海”。这个大家要记住啊!自己要经常念诵,“所有的快乐施给有情,让快乐遍满整个世界;所有的痛苦我来接受,所有的苦海尽快干涸”,这是非常伟大的一种发愿。
一般上师如意宝出去的时候,路上如果出现一些妖魔鬼怪兴风作浪或者是遇到一些……大家就停下来念一些舍施法。刚才那个偈诵,其实很多教言的道理都集聚在里面,可以经常念诵。
这种自他交换实际上并不是理论上说说就可以,接受的话也是次第性地从自己开始---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讲的“从我做起”,对吧?也就是说将来如果产生痛苦的话,希望即生当中这些痛苦成熟在我的身上;如果其他众生产生痛苦的话,希望这些痛苦成熟在我的身上;如果明天产生痛苦的话,希望今天这些痛苦成熟在我的身上。这样的发愿实际上你不但不受痛苦,而且还遣除了你自己所有的痛苦,这是特别殊胜的一种自他交换的修行。
表面上看,“哇!修自他交换好可怕啊!我是不是会得到所有的痛苦?人人都喜欢健康,喜欢快乐,这样修的话我自己可能是最痛苦的。”其实不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修行,让众生离苦得乐,自己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心的力量马上成熟,然后利他心越来越强大。
这是修正行,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的正行修法,每一个正行都有入定和后得两个方面来修。这是第二个修心要点,已经讲完了。可能今天要讲五个。
第三个修心要点,就是恶缘转为道用。分为总述和别述,总述就是“罪满情器时,恶缘成觉道”,意思就是罪恶遍满整个世界---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器世界的话,我们整个环境,天灾人祸、自然灾害,环境非常不好,很罪恶的;有情世界的话,每一个众生,五浊恶世啊、烦恼猛烈啊、痛苦蔓延等等,特别痛苦。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环境不好、整个趋势不好、形势不好,现在的整个大环境不好、世间的格局不好。所以恶缘蔓延整个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时候,所有修行过程中的这些恶缘,修行的违缘、生活的违缘、工作的违缘、感情的违缘……所有这些恶缘要转为什么呢?菩提道,也就是觉道---恶缘要转成菩提道。
作为一个好的修行人,世界上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没有一个是违缘,全部都可以变成顺缘。就像一些高明的医师,山上所有的草木都可以变成药。所以修行很好的人,别人赞叹、别人诽谤都是一样的,都是修行人。别人对你特别好的话,你是修行人;别人对你特别不好的话,你也还是修行人。但我们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的,别人赞叹的时候就开心得不得了,载歌载舞;别人稍微说一下就愁眉苦脸,然后就“哇哇哇”地哭,哭三天三夜、三个小时,对吧?
所以对一个好修行人来讲,全部器情世界所有不好的恶缘全部都可以变成顺缘。
下面具体分三个方面讲转为道用的方法。有世俗菩提心转为道用,胜义菩提心转为道用,还有四种殊胜的加行转为道用。这个很重要,我们很多人经常怕出违缘,其实修行人来讲不怕出违缘,什么都是顺缘。修完《修心七要》以后,我们不能说出现违缘怎么办,应该是什么都能变成顺缘。
首先是依世俗菩提心来将恶缘转为道用,也就是“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不管是身体上的痛苦、心里的忧愁,或者别人对你的流言蜚语、抵毁、诽谤,各种各样不顺的逆缘,当这些出现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这是无始以来自己造的恶业今天成熟在自己的身上。外面只不过起到一个因缘的作用,实际上是怪自己,所有这些报应归根结底不是别人的事情。
“报应归一”,“归一”指的是我执方面,就是无始以来因为有了我执,自己以前造过这些业,所以现在我执这个根本因和外在的缘结合起来,就感受到了这些不顺心的事情。所有的罪魁祸首就是我执,是它惹了那么多的麻烦。
所以当我们遇到任何不悦意、不开心事情的时候,不要去寻找别人的错误,应该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报应全都归在自己的身上。我们经常说的“不怪别人,是我自己业力深重。”“不怪你,是我自己的我执太重了。”“我不怪别人,都是自己无始以来造的恶业。”等等,其实这是很好的修行人的说法。
有些人特别伤感,说是“不怪你们,都怪我自己。”其实真的也是这样的,说的也是对的,就是你自己的原因,应该这样讲。所以所有的报应归于自己,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所有的众生,分别与你结缘的这些众生,对你都是非常有恩德的。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当过你的父母,是有恩德的;而且未来他们是你成佛的因缘,因为六波罗蜜多全部都是依靠众生来修的。尤其是修行过程当中对你制造违缘的,真的是你的善知识、你的好上师。
所以不管是对什么众生,都要有一个感恩之心。凡是众生就要特别感恩他,你的敌人也罢,你的朋友也好,以前对你好的人、不好的人,对所有的众生都要有特别大的感恩之心。
看我们能不能做得到?有些可能做不到---“对某个人倒是有感恩之心,对那个人,不但没有感恩,他对我阻碍很大,他就是我修行路上的提婆达多。”(众笑)
你们每个人的身边有没有提婆达多?(上师提问,众说有)有啊。有几个提婆达多?1个?哇,有一个人是有5个提婆达多!好呀,那你可以有5个特别感恩的众生,对吧?
这是我们讲的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或者是因为我执的原因带来的各种麻烦,通过这种方式转为道用。这样的话,很多事情都是不怪别人、怪自己,那真的是很容易解决问题,这个修行殊胜就在这个地方。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以胜义菩提心来修行,就是“迷境观四身,空护为最上”。迷乱的对境面前实际上你可以观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是不生、不灭、不住、不二的。
意思就是说,比如我今天受到别人的诽谤,别人给我带来各种违缘,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迷乱的心,就像我们前面分析的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如果具体来分析,实际上这种心,这种外境的迷乱现象,它的本体是空性的,这就是法身;然后它的本性也是带有光明的,这个叫做是化身;然后这种空性和光明是不分开的、无别的,这个叫做报身;这三者全部是一味一体的,这个叫做是自性身。
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不顺,用智慧去观察的时候,啊!原来这只是一个迷乱的现象,这个迷乱的现象没办法超出自性、空性、本体这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修行过程当中的法报化三身,还有自性身---“哇,我不修,我今天出现一些违缘的话,法报化三身就出现了!”其实这三者的本体就是大空性,而修行过程当中最能保护自己的就是“空护”---空性的保护是最殊胜的,最好的一种窍诀。
所以所有我们遇到的不管是魔鬼也好、敌人也好,或者工作不顺利也好,家庭不平安也好,所有我们认为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一种迷乱现象。而这些迷乱的现象如果我们再分析的话,就是法报化三身,或者是空性法无二无别。这样的空性智慧,实际上是能保护我们的最大的一个修行。
我今天看到一个新闻,好像是有一个女的在桥上要跳河,其他人拉她,但她还是掉到河里了,后来救上来了。如果这个女的通达空性的话,“何必跳啊?没必要跳!”但是可惜不懂空性。我们有些人真的不管说话也好、做事情也好,不懂空性的人真的非常可怜!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人,遇到这么好的佛法的时候,对空性法门能不能有一点点的理解啊?不说通达或精通,对于空性法,要知道你所执著的这些全部都是假立的,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你今天执著的明天也许真的不算什么了,再过了明年的时候更不是什么了,再过了十年以后更觉得可笑!所以不懂空性的人,所作所为特别的……不管你痛苦也好、实执也好,所作所为有很多迷乱的现象在里面。
这样的话,我们修行最好的方法就是修习空性,因为空性法就像龙猛菩萨所说的那样,是所有万法当中的甘露妙法,是最好的。
你看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面修行的时候,他出去捡柴回来,有一个眼睛特别大的魔女出现在那里。他用各种方法都没办法,最后安住在他的上师给他讲的光明空性无二无别的境界当中的时候,这个魔女就跑了。
所以我们生活当中遇到一些违缘的时候,其实观空性是最好的。胜义菩提心的方法如果能使用的话当然很好,但有些人没有胜义菩提心,连世俗菩提心也没有。那怎么办呢?那就用下面四种殊胜的加行修法:四行胜方便,所遇修道用。
因为世俗菩提心观众生为父母的能力没有,然后胜义菩提心的空性境界也没有,这两个都没办法。那四种加行是什么呢?是我们平时很多人需要做的,是没有修行境界的有些信徒经常用的。
第一个叫做积资加行---积累资粮。当你遇到一些违缘的时候,你要观察到这种苦和乐的根源跟你做的善事、恶事有关系。所以你现在遇到的痛苦,实际上可能要增加善根才能够消除,这样的话就要多积累一些资粮。比如说供养佛、供养僧众、转塔……我们生病的时候经常去转塔,去交钱念经。其实这些也是管用的,虽然没有刚才讲的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那么灵,但是你临时抱佛脚也可以,是吧?我们有些藏族老百姓也是特别喜欢,我看汉地也是这样,有些平时根本不念经,有些领导信都不信,平时嗤之以鼻的,一旦上面查他、自己出现违缘的时候,马上拿出一些钱,“给我念个经。”(众笑)平时反对,那个时候就要依靠三宝了。
有这样的一些人,平时根本不信,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开始做一些善根,当然这也不是没有用,还是可以积累一些善根。这是一种方法,这种积累福报的方式也是可以转变的,就像我们生病的时候马上吃药、马上打针有时候也是会有用的,虽然根本上不一定能解决,但还是有用的。这是第一种方法。
第二个是忏罪的加行,就是忏悔罪障。因为我们做了很多恶业,前面有这种因,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忏悔自己的罪障。比如我现在身体不好,或者别人对我诬陷的话,肯定是我无始以来害过他,我要好好地忏悔,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安住空性忏悔、修菩提心。马上励力忏悔的话,这个罪业可能很快就消除了,因为这个原因,可能你的很多因缘也会转变,这是忏悔加行。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生病以后,“没办法,我现在正在忏悔。我以前不懂,杀了很多生,这次肯定是冤亲债主来找我了,我现在正在忏悔当中。”有些病人特别精进。(上师笑)
第三个是布施食子。比如对一些魔众,通过布施来缓解违缘。有两种情况,比较上根者的话,他在遭受一些违缘、魔障的时候特别开心:“啊,病魔违缘,欢迎你们来害我!你们不断害我,我不断将安乐给予你们。”这是比较上等的一种。
但一般中等的话,做一些火施、火供、烟施,念一些咒语,布施、水施一些食子给冤亲债主。还有一种,经常回向善根,希望修行能善始善终,“你不要给我制造违缘、不要加害我”,就是“求求你,你要好好的。”
以前我去马尔康安居的时候,他们经常说“好好滴哦,拉乌尼!拉乌尼!”不知道“拉乌尼”是什么?我们这里马尔康的有没有?(观众:谢谢你)谢谢你?(观众:麻烦你)麻烦你?(观众:谢谢你)是吧?拉乌尼是四川话吗?是汉语吗?(观众:感谢你的意思。) “拉乌尼!”他们经常爱这样说,然后“求求你”,我们跟魔众也可以这么讲,“哎,你不要害我,谢谢你,求求你”---“拉乌尼!”(上师笑,众笑)是吧?可以这么说吗?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就是供护法,出现一些违缘的时候依靠护法神的保佑、护持,很管用。比如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经常要么自己开始供护法,要么交钱请僧众念经。我们学院都最爱这样的,就是“现在又要什么什么,过一段时间什么什么,大家一起来供护法啊!”很多人特别精进。然后过一段时间又不念护法了,过一段时间又“大家念度母啊,念观世音菩萨啊,念护法啊!……格萨尔王哪里去啦?格萨尔王!”(上师笑,众笑)还有什么“紫玛护法神啊!……”
这是四加行,对吧?个人是这样的,集体也是这样的,以前法王在世的时候其实也会这样,包括我们学院或者是老人家自己在修行当中有时候遇到什么的时候。因为如果前面的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转为道用都没有、有但是不管用或者怎么的话……那么这四种方法就是:积资、忏悔、给魔众施食、供护法。
护法神还是很厉害的,很多因缘通过他的关系可以转变(上师笑)。他还是关系比较不错的,很多方面能力也比较强,这样的话我们有时候通过念护法……其实自己也可以念,成办一些特殊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念护法。我看我们这里念护法大家每天都念得不错,男众女众每天都在念护法,很多事情善始善终的话确实是有护法神的加持和威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是讲的违缘转为道用,很好的,这是第三个窍诀。
第四个就是终生修行---生前的修行和临死的修行,分两个方面。
生前的修行:“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人活着的时候,其实终生当中最重要的修行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所有窍诀的要诀,大乘佛法归根结底就是菩提心。现在很多人---“愿我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有些可能是装着的,有些是真心这样讲的。
所有修行的窍诀就是菩提心,那这个菩提心要怎么修呢?通过五力来修行。五种力我这里简单讲一下,到时候你们自己看注释。
第一个是引发力。引发力是什么呢?就是“愿我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有生之年当中,生生世世当中,乃至成佛之前,我一定要具足菩提心。”自己发自内心的有一种誓言,这个就是引发力。
第二个是串习菩提力。“我的这种菩提心依靠正知正念千万不要忘失,不要离开,我一定要具足这个菩提心。”这是串习菩提力,不断地串习,不断地修行。
第三个是善种菩提力。善种力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一样,积累善根。因为菩提心要具有的话需要福报,没有福报的人刚开始好像有一点菩提心,然后过一会儿就没有了。但是如果我们平时念经、放生,做很多善事,这样你的福报越来越大的话,菩提心也是不会离开的。这叫做善种菩提力。
第四个是破斥力,就是“我要破除我执”。因为一切菩提心修不好的根源就是我执,我执很强、很厉害的话肯定菩提心修不好,因为自私自利心很厉害。这是第四个。
第五个是发愿力。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发这种誓愿,“连梦中也不舍弃菩提心,尤其是我遇到违缘的时候,千万不能舍弃菩提心!”自己这样发愿,这叫做发愿力。
所以我们人活着的时候,要依靠这五种力来修行。
(弟子拿上来一个橡皮泥捏的作品,上师给大家看)好看吗?(大家回答好看)他亲自做的。(上师捏了几下)哇!烂了。(上师又继续捏)这样,我也可以做……我做个什么?(弟子回答一匹马)一匹马是吧?(上师捏了一匹马,大家都鼓掌,上师笑)好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我看你们有些人有点困,所以故意这样的,我也可以玩……其实这个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做山羊也可以,可以做很多动物……不做了。
下面讲临终时候的教言,只有两个偈颂,“大乘死教言,五力重威仪”。大乘的教言,尤其是死亡、临死的教言,也是刚才前面讲的五种力,五种力要重视,还要重视它的威仪。
人死亡的时候要有哪五种力?
《修心七要》里面讲:首先是善种力,人在临死的时候,最好所有的贪爱对境都不要存在,包括他的财物,都上供下施,让他不要有这个贪念;对亲朋好友也不要有贪念。这是第一个力,善种力。
第二个是发愿力,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应该好好地祈祷上师、本尊、护法神,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在临死的时候一定要有这样的发愿,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就是破斥力,因为临终的时候,最根本的危害就是我执。没有自私自利的心,断除我执,在利他心的状态当中死去,是最好的一种破斥力。
然后引导力、引发力,“不管是我在中阴的时候还是临终的时候,希望自己不要离开菩提心”,这种想法叫做引导力,也就是刚才讲的引发力。
最后一个是串习力,你自己要好好地修行,如果实在是没办法发愿的话,旁边有一些道友来给你提醒:“你好好发菩提心,不要有自私自利的心。你现在马上要离开人间了,你应该好好忏悔,不要去执著了,要好好地发愿。”旁边的可以给他提醒,这叫做串习力。
通过这五种力离开人间的话,那你一定会是生生世世快乐的。
还有一些威仪,也就是说人死的时候,狮子卧式或者金刚跏趺坐式等等状态当中死去的话,不会堕入恶趣,可以获得解脱。
最后一个,修行圆满的标准(第五个要点):诸法摄一要,二证取上首,恒当依欢喜,能散即圆满。
菩提心修法的圆满---实际上这是第五个要点,也就是“诸法摄一要”。所有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如果我们摄集在一起的话,就是破我执。“一要”就是“破我执”这个要点,我执减少了的话,说明我修行好。
这里一个要点当中有四个标准。看修行好不好,首先第一个,有些修行教言里面讲的“像秤一样”,过秤,我执太重的话,修行绝对不好,这没有什么说的;如果修行很好的话,不管在任何时候,它不会因为“我”引起争吵、“我”引起争论、“我”引起是非。所以这里“摄一要”,就是你的修行好的话,“我执不重”这个很重要。
我们很多人修了好多年好多年,而且认为自己修行很不错,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像发疯一样,那从这个方面可以衡量,什么高深莫测的境界根本谈不上。一般正常人的心态都没有的话,那具足菩提心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就是“二证取上首”。我们修行好不好要么是别人来证明,要么是自己来证明。这两个证明当中,别人的证明不一定可靠,因为别人来认证你,说你修行好不好可能不一定正确。因为别人可能会因你一时行为的好就认为“哇,你的修行很好!”或者你一时的行为不好就认为“哇,你的修行不好!”比如一次你的行为有些不如法,经常就被认为修行不如法,可能你内在的功德和内在的过失他不一定能发现。
人有自知之明,自己应该是最清楚自己的。所以说在两种证明当中,最好是“取上首”,“上首”指的是自己为主。自己修行好不好问别人不一定清楚,自己应该清楚的。“啊,我表面装得很好,但实际上我真的贪嗔痴特别重、嫉妒心很强,我特别懒惰,只不过别人面前我不得不装成修行人,但实际上我真的很糟糕。”别人不一定说,你也不一定说,你装得很那个的。
现在在一些特殊场合当中,有些工作人员心里很痛苦的,但是表面上一直微笑。外表是这样,内心怎么样,你自己清楚。尤其是我们有些人经常欺骗别人,欺骗别人都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专业。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完全是骗人的,因为这个他已经学了很长时间。最后跟别人说的一些事情,到后来一看,肯定是他用这一套……所以自己应该清楚的,“啊,我是故意骗别人的,实际上我没有这个功德,没有这个能力,我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到了一定的时候,自己也会知道的。
所以这二种证明当中,自己是最最重要的,不用别人来说,自己衡量自己。这是第二个标准。
第三个是“恒当依欢喜”。作为一个修行人,遇到任何的违缘,他不会扰乱自己的心,也不会扰乱别人的心,经常处在一个非常欢喜的状态当中。
当然我们遇到顺缘的时候,大家都是开开心心的,这个没有什么说的;但遇到违缘的时候,关键的时候,你的欢喜心会不会丧失?如果没有丧失的话,就是“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入行论》当中讲的,不管遭到任何事情,都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那说明是真的修行,菩提心修得很好;如果不是这样,快乐的时候装得特别像,痛苦的时候比世间人还要差,那这种修行真的不算有什么菩提心啊!所以恒常要有一种欢喜心。
这几点确实我自己觉得很难做到,通过这种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时候,自己的修行境界很多都暴露无遗。我相信我们这边的很多人,自以为修行还比较不错、时间也比较长的,经常处于一种自我满足状态当中的这些人,听到这些话以后也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这是第三个衡量的标准。
第四个衡量的标准,“能散即圆满”。“即圆满”是一个全部的总结,一个圆满修行的标准。能散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在散乱的状态当中,你也可以修行。比如我们平时闭关、平时念诵,门全部关上,任何人都见不到的时候,“哇,我修行还是很好的!喇嘛拉加森秋……”这样有信心、有祈祷、有境界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你处于一种非常散乱的、恶人的群体当中,或者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比如你一边上班、在一些恶人当中做事情,还能不能一边修菩提心?如果在散乱当中真的能修的话,那说明你的修行是很好的。
一边上网一边修菩提心,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游戏,然后这些上面你一点都不会执著,你菩提心的状态越来越增上……可能我们是不行的。如果真的菩提心修得很好,修心教言里面有比喻,就像特别精通马术的人,虽然心有时候散乱,但是他不会从马上面掉下来。因为特别娴熟,对运作特别熟练,熟能生巧的原因,即使有一些变化,很快的时间当中会恢复。可是我们不行,我们可能掉下去摔在地上遍体鳞伤了,在散乱当中根本不行。
我们在寂静的地方门关上,那个时候修菩提心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接触一些人,接触一些事情,尤其遇到、听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脸也红了,眼睛也变了,泪水也不断地出来了,最后心的业、口的业、身体的业可能全部都造了。这就是修行真的很差的一种。虽然表面看来发了菩提心,要度天下无边的众生,实际上你遇到一个恶人的时候,你所有的修行暴露无遗。所以能够散乱修行也是一个标准。
这以上讲了修行圆满的四种标准。
今天可能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是应该也是很好的,对吧?我们讲了修行的五种教言。
《修心七要》传讲(2)
堪布2019.08.06
正式讲《修心七要》之前有一两个事情说一下。第一个事情,我智悲学校这边需要几个发心老师,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发心的话……当然你们要很好地去考虑,如果能发心的话,要教英语的和教汉语的,还要教音乐的,大概需要这么几个老师。如果你们有人发心的话,待会儿下完课的时候到我们这里的咖啡厅,在那里做个简单的面试。
太突然了吧?(众笑)好多人举手是吗?……确实我们那里的教育比较落后,尤其现在英语如果没有从小教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再学很麻烦。所以我要求今年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否则以后可能根本没办法跟得上。
如果有老师发心的话特别感谢,当然要求的时间可能要执教两年左右,最好是学师范的,有教师资格证的,还有爱心、有发心的意乐。这是小学这边的,需要好几位老师,英语的、汉语的、音乐的,等会儿你们看看有没有人发心。或者有网络报名的话,我们网上有一个链接,你们到时候看一下,这是第一个事情。
第二个事情,我这几年在我学校附近建了一个图书馆,主要珍藏一些比较珍贵的书,汉语的、藏语的、英语的都可以,各种语言都可以。如果你们自己愿意捐书---当然是捐新书,如果是旧书,只接受特别珍贵的。除此之外,你们家里面没办法处理的东西不要寄到我这边来(众笑),放我这边也没有珍藏价值。如果有非常好的,各种语言文字的都可以。如果有愿意发心的话,过两天提供地址,然后自愿地……当然是自己愿意!
我以前去过一些欧美国家,他们有些私人的藏书,或者说是图书馆,里面藏着非常珍贵的各种不同语言文字的书,还有其他的包括一些艺术品等等。这是我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以后有一些自愿发心的,有一些比较好的书放在我图书馆的话也可以,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我们藏地现在安多、卫藏、康巴三个地方,好多的衣服、饰品现在逐渐逐渐可能消失,有这种情况。所以我也收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服装---藏装,不是其他的。包括那里的历史……这是以后可能要做的一件事情。
比如说安多那边,各个地方不同,虽然是藏族,但是藏族当中有不同的一些衣服,如果他们愿意发心或者需要请的话也可以。卫藏的话像阿里、林芝,不同的地方也有藏族内部不同的服装。然后多康,包括我们康区,可能嘉绒地区、理塘和马塘,我们藏区牧区的有些服装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想,也是自己的一种好奇心吧,想收集一些放在一个屋子里面,到时可以看看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服饰---主要是藏装,个别其他的服饰也有。
这些如果有的话,到时候我也提供一个联系方式,然后你们有些研究者也好,有些人珍藏有一些的话……其实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保存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现在我们没有保存的话,就像现在很多西方国家,他们很多的文化慢慢慢慢都会消失,我们亚洲这边也是一样。
希望这方面如果有一些自愿的……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要求什么,也不是依靠这种方式让大家做各种各样非法的事情,这是不合理的,我也不接受。
这是我在这里课前要稍微说一下的。
还有一个事情,我们明天的课不变,讲莲师的祈祷文。然后原来说的星期六的课可能要改为星期天,就是我那天说的10号晚上的课改为11号晚上,因为中间有其他事情。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这边工作人员也许对我有意见,有意见的话当面说,不要背后说(众笑,上师笑)。没事,开玩笑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修心七要》。昨天前面已经讲了《修心七要》当中的前行和正行,恶缘转为道用、终生修行的方法,还有修行圆满的标准。当然这里修行圆满指的是达到一种修行的境界,并不是再也不用修行。因为真正的修行圆满是获得佛果,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圆满。
所以诸大德都讲到,我们有了比如昨天讲的最后四个---经常处于欢喜心、能够散乱、自己做证,还有减少我执,这些只是修行到达一定境界的一种象征,并不是因为减少了我执所以再也不用修行,不是这样的。一直乃至佛果之前我们的修行是不能间断的,一直要蒸蒸日上、不断努力,这是昨天讲的。
今天的内容可能也稍微多一点,大家跟昨天一样,应该还是很认真地听,如果有笔的话就记录。我们讲考班的跟一些居士有点点不同,刚开始居士是特别激动的,但是到了后面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讲考的压力,最后就有点……怎么说啊?闻思修行的时候要像饿牛食草一样专心致志,这个很重要。
(上师念《修心七要》藏文传承)
下面我们讲《修心七要》。
《修心七要》当中第六个是修心的誓言,总共有十六条誓言。
第(1)条:恒学三总义。这里每一个句子都是一个意义,我一个一个讲。恒学三总义,学大乘修行法门的人应该要学三种总义。
第一个总义是不违承诺,以前承诺的受别解脱戒、受菩萨戒、受密乘戒不违背。
第二个总义是不疯狂行。修大乘法门的人不能行为无有正知正念,什么喝酒、抽烟、践踏绿地、摧毁森林,做各种各样超出平凡人的、特别过分的疯狂行为。现在有些所谓的密宗瑜伽士、成就者,他们到底有没有这种境界不知道,但有些人在别人面前做各种各样的疯狂行为。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行为应该要清净,不能做违背世间规则的各种不如法的行为。
第三个总义是不偏袒,也就是对所有的众生一视同仁。不能对人类可以忍受,其他动物对你的危害就不忍受;或者是上等人对你的危害能接受,下等人对你的危害就不接受;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对你不满你可以接受,其他毫无关系的人对你不满无法接受,等等。这样的偏袒行为,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也是不合理的,不应该这样的。
所以经常要学习这三种总义,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如理如法,常年如一日。不要今天非常寂静,明天特别疯狂,不能这样,这是第一个。
第(2)条:转欲自稳重。修了大乘佛法以后,我们以前的欲乐要从根本上改变。改变什么呢?以前我们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要把众生放在首位,把利他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行为来对待,所以要转欲。
还有自稳重,修行过程当中不是经常炫耀自己的功德、在外自我吹捧等等,不是这样的。应该具足内在的功德,在自己的同行里面,在志同道合的群体当中,默默无闻、非常寂静地、如理地修行,而不是在外面特别高调地宣传。
现在很多人动辄各种各样的宣传,其实除个别的一些高僧大德真正是为利益众生的目的---在别解脱戒、菩萨戒当中有开许的,除此之外的自我炫耀,佛教历来并不是非常赞叹。
所以应该低调稳重,以利他心为主,把自己原有的特别不良的习惯改变。我们世间大多数人自以为是,认为自我中心是非常合理的,但实际上我们无始以来因为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主,造了无量无边的业,最后一直在轮回里没办法获得解脱。这是第二条。
第(3)条:不应说缺陷。我们修佛法的不应该说其他众生世间方面的缺陷,包括身体方面如果是聋子啊、哑巴啊,或者跛子啊,或者胖子、矮子、高个子等等,以缺陷来称呼是不合理的。或者修行方面,比如说这是破誓言的人、破戒律的人、破见解的人等等,这样的称呼也是不合理的。即使别人有这样的过失,你也没有必要在公众场合当中,或者在别人面前说这种过失,这是非常不好的。
我们有些人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前世业力,也不是管理者也不是辅导员,然后经常一开口就说别人的过失,这个修行不好、戒律不清净,那个的脾气不好,说起来好像只有自己像佛一样,其他众生都像魔一样看待。其实这是不好的,如果自心清净的话周围的对境都是清净的;如果自心不清净的话,可能就觉得只有自己是好人,除此之外全是坏人。这也是自心的一种投射,自己的心是什么样,自己外境的显现也是如此。
第(4)条:全莫思他过。我们不能总是思维别人的过失,别人这里不合理、那里不合理。我们经常说的“别人的脸上有虱子也看得出来,自己的脸上有牦牛也看不出来”,有这种说法。别人有一点点过失就开始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找骨头;然后自己有天大的过失也不会外露,其实这也是不合理的,不是修行人的行为。
第(5)条:先净重烦恼,先应该清净自己最重的烦恼。有些人可能贪心非常严重,欲望很大,干了很多坏事;有些人嗔恨心非常严重,他发脾气的时候整个须弥山有时都会动摇,这样就是嗔恨心非常重;有些愚痴特别严重,特别愚笨,特别特别愚昧无知;还有些人嫉妒心严重、傲慢心严重或者狡诈的行为特别可怕等等。
我们着重先要铲除自己这样的烦恼深重。比如说嗔恨心非常严重的话,就把所有的修行法要对治嗔恨方面,比如说学《入菩萨行论》的安忍品,还有《学集论》里面也有很多教言;如果贪心非常严重的话,那像《宝鬘论》或者《入菩萨行论》第九品当中的有些教言来进行对治。所以我们要观察自相续当中的烦恼哪一个是最可怕的。
也可以这么想:我这个人,本来修行还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我嫉妒心太强了,我对谁都看不惯;或者我的傲慢心太可怕了。有些人是:我五毒齐全,我是五毒的一个很好的袋子,我的肚子里面全部是贪嗔痴慢疑,而五种智慧我一点也没有。自己这样观察自己,哪一个烦恼严重就去对治和清净这个烦恼。
第(6)条:断一切果求。断除对世间的一切希求,什么希求名闻利养、希求健康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大乘佛教里面,对今世也好、对来世也好,如果我们没有带着众生的话,那这是错误的追求。即使你想获得解脱,自私自利的解脱在大乘佛教里面是不赞叹的。
所以今生当中你的名声、财富、健康也好,来世你的天人、人间的福报也好,你自己想要得到美好的话,这种如毒一样的自私自利的心是不被认可的,而应该要追求利益众生的心。所以要断除这样的果。
第(7)条:舍弃有毒食。有毒药的食物谁都不敢食用,一食用肯定无法消化,最后毁坏生命;同样的道理,自私自利的心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是最可怕的。
有个毒药叫做哈喇毒药,这个哈喇毒药身体一旦接触马上身坏、心坏,全部都毁坏。同样不管是听经也好,或者讲经说法也好、转经轮也好、拿念珠也好,如果自私自利心非常重的话,那所做善根就像《般若摄颂》里面讲的,是“杂有毒的食物”一样。所以我们应该断除有毒的食物、有毒的自私自利的心。
当然我们作为一个凡夫,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也是办不到的。有些经典当中也讲,就像不净粪本来就是有臭味一样,凡夫地的时候自私自利心是俱生的方式存在的。但是我们通过学习大乘佛法以后,可以减少自私的心。有些特别自私的,通过大乘佛法的学习,能减少或者慢慢慢慢消失,当然并不是听了一堂课就马上没有了,不是这样的。
所以有些特别自私的,利他心一点都没有的,这样的修行要改变,这是第七个法。
第(8)条:莫学重义气,不要像世间人一样特别重义气。
我们经常说的护亲灭敌是一种世间的规则,世间对怨敌要报仇,对亲人要报恩,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以前我们两个小和尚在经堂门口打架,然后我用念珠打在他们身上,好像重了一点,我很后悔。后来那个小东东---不知道现在他在哪儿,他当时说“今天在堪布面前我不敢打架,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到时候……”真的世间是有这样的。
前一段时间看到新闻里面,好像有一个13岁的孩子,他的母亲被邻居的三个男人非常残忍地杀掉了。后来过了22年,那个孩子长大之后,他有机会报仇的时候,把那三个男人同一个时间当中全部杀了。22年当中他一直耿耿于怀,最后把他们全部杀了,后来他也被判了死刑。很多学者和一些辩护律师,大家有些觉得不应该判死刑,有些说应该。但不管怎么样,他22年的仇恨一直在心里面,也没有人受报,也没有人解决这个案子,这样到了最后,开始有这种特别不好的恶性循环。
当然世间法来讲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少数民族,认为报仇是非常好的一种事情,是一定要报仇的。但我们通过大乘佛教的学习,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话,那你的方式要改变。不要像这样,以前别人对我怎么怎么样,我一定要报仇——报恩是可以的,尽量不要报仇,《弟子规》当中怎么讲的大家也应该清楚。所以“别人对我不好,我一定要报仇”,这不是大乘佛教的理念。我们不要跟世间人一样,一定要有一种突破,应该对世间法的规则有一种超越,这样才是大乘佛教---当然世间也有不同的规矩。
第(9)条:莫发粗恶语。平时交谈的过程当中不要说粗语,不要谩骂别人,不要以恶口骂人。有一些语言特别难听,不管你什么身份,你如果在众人当中说出一些特别难听的语言,一方面可能语言对别人的攻击也比较大;另一方面,确实也间接说明说者的人品和人性特别粗暴野蛮,能看出来。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说一些温和的语言。净土教言的注释里面,喇拉曲智仁波切说了很多粗语的过失,讲了很多的公案,你们应该也记得。
第(10)条:勿候险阻处。
有些人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可能暂时不会报仇,一直等机会,一旦因缘成熟就会进行报复---就像世间人,路比较好的地方让他直接过,有人想找他报仇的话,会在路非常危险的地方等着他,然后跟他决斗,有这样的规矩。同样的道理,我们有些人可能表面上非常好,但实际上你的不满情绪在某一个时段可能会爆发出来。
以前文革的时候,有些高僧大德的弟子也站出来批斗他,说是以前你对我如何如何不好……确实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可能有些领导他的下属平时非常听话,但一旦上面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那下面的人就开始站出来了,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机会。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从大乘的修行人来讲是不应该的,这是世间的一种做法而已。当别人遇到一些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你应该更加地重视或者帮助他,这才是真正修行人的行为。
第(11)条:莫刺要害处。不要刺伤要害地方,不管用语言还是用其他方法。别人本来遇到一些困难和痛苦,你还故意揭露别人的过失,或者是用语言来击中要害,说一些特别刺激人的语言来打击别人;或者像对一些非人,用一些猛咒---猛烈的恶咒开始诅咒……不管怎么样,每个人应该用爱心、信心、欢喜心来对待;而不是因为你口才很好,经常谩骂别人,或者别人最软弱的地方你用最尖锐的语言来进行刺激,让别人遍体鳞伤非常痛苦。尤其现在这个时代当中,很多人是玻璃心,如果你语言有点不当,很有可能他因为没办法承受,最后选择自杀,那你一样有杀人的过失。
所以我们在世间当中说话,应该最好用一些文明、温和的语言来沟通。当然特别的时候可能也需要一些特殊的语言,在不同的一些场合当中,如果不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好像非常软弱无力的样子,那别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有些人就会对你进行歧视和侮辱,有这样的可能。
今天的内容多一点,但应该可以,有些人讲课四个小时都可以讲。我也不会讲那么长时间,对吧?
第(12)条:下面讲犏载莫移牛。
犏牛所载的物件,不要移到黄牛身上。好像有些译本当中是“犏牛所驮负的行李不要移到母牛、奶牛上”,有这样的译本,但这种说法可能不对。犏牛一般有公牛也有母牛,主要用于耕耘。你们可能知道,它的牛角是那样的(上师比划),身体比较纤长,尾巴也是长长的那种。黄牛和其他牦牛身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不能直接耕耘,耕耘的话基本上不听话。一般在牛里面,犏牛叫做牛王,它的价值也是很高的。
这里意思就是说,犏牛驮载的是它的责任,没有必要转移到别的牛身上,别的牛也不一定能撑得起,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自己负责的就应该好好地去承担,没有必要推到别人身上。我们有些人做事情,成功的话,“这是我做的、这是我做的!”事情不太成功的话,“这不是我做的,应该是他做的。就是他!就是他!”
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人让我签字,我也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主要是让我背一些黑锅(众笑)。因为现在很多人比较聪明,明哲保身,一旦遇到什么……包括我们现在世间当中的有些领导,很多事情都推推推、一直推,不愿意承担;稍微有一点贡献的时候“这是我做的、我做的”;不是他做的也会说“我也参与到里面的”;事情稍微有一点受关注“这个跟我没有关系,应该是他吧,这不是我签的”……有各种情况。
所以一般来讲,自己该承担的应该有胆量承担,不应该推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大乘佛子应该有担当,应该有这种心量。我们不是要代众生的苦吗?应该自己承担的重任如果你没有去承受也是不合理的。这是第十二个。
第(13)条:不好强争先。像我们世间当中,比赛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强好胜,争先恐后地去争、去抢、去夺;但实际上,对于我们世间当中的名声也好、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对于这些不应该特别地去抢、去竞争,这样是不合理的。
本来我们人需要有一种竞争心,正当的竞争佛教也是不会否认的,但是为了自利损害他人,以这样的一种心态去争夺、去竞争没有多大的实义。
第(14)条:断除诸邪命。邪命当中有邪见,断见常见;也有邪修,邪命的修行;还有邪行,邪的行为。在生活当中应该断除这三种邪命为主的一切名闻利养,等等。
第(15)条:天莫沦为魔。本来是天人,如果你去供奉的话他会赐予福德,如果你没有很好地依止,他可能会变成魔来危害你。我们修行正法也是这样的,如果如理如法地修我们会获得解脱;如果我们没有如理如法地修,就像帕丹巴尊者讲的,正法没有如法而修反而成为三恶趣的因。这也是很可怕的。
我们有些人依靠正法最后自己堕落了,比如说诽谤三宝,自己法没有入于心、心里面入了魔;本来是天人,但是最后变成了魔鬼;本来是正法,给我们带来快乐、断除痛苦,可是你没有好好地修,像破誓言,或者造各种恶业,最后变得非常可怕。这是第十五个。
第(16)条:誓言当中最后一个,为乐莫求苦。我们为了自己的安乐不要让别人痛苦,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不能建立在众生的痛苦上面。
有些人可能自己的敌人受到一些违缘很开心;有些人自己的施主如果生病的话觉得自己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机会就很开心;有些人竞争对手死了的话特别开心;有些人竞争对手生意不好破产了就特别特别开心……
实际上我们的快乐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别人的痛苦自己应该尽量地去承担、承受。即使自己没有能力,也应该尽量去感受,或者回向,或者发愿,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以上总共有十六个法。有些注释当中是把前面三个总义分开,就有十八个,是吧?如果没有分开的话就是十六个法,这是讲的誓言。我们修行需要这些誓言,自己也应该好好地观察一下。
(第七个是修心的学处)接下来讲学处。
誓言和学处,一般来讲密宗的誓言,显宗的学处。但实际上我们前面是誓言,发誓愿的意思;发了誓愿以后,下面在实际行动当中有这些学处,也就是有这些戒律的意思。
总共有22个法,如果22个法讲完了的话我们就可以休息,这个没有结束之前你想休息也没办法。如果想休息的话可以睡懒觉,我是允许的,但是我等一会有一个方法……
第(1)个:诸瑜伽摄一。这里的瑜伽是平时的威仪,平时我们的行住坐卧,包括吃饭也好、睡觉也好,所有这些瑜伽、所有这些日常行为。“摄一”就是修大乘佛法修心法门的人唯一要有的利他菩提心。白天也好、晚上也好,吃饭也好、走路也好,跟别人聊天也好,时时都挂在心上,时时都挂在嘴上,时时都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身口意身体力行,全部摄在这上面,这样就是大乘佛教。
第(2)个:遇违缘修一。修行过程当中任何的违缘、病魔、怨恨的敌人,或者一些鬼神,或者我们平时情绪比较波动、痛苦,凡是我们人间有什么天灾人祸等等,遭受各种各样违缘的时候,你唯一地修一个法,修什么法呢?也是利他菩提心。
病魔来的时候,想这些病魔是希望得到快乐,我痛苦没什么的;别人对你诽谤,对你做一些不合理事情的时候,你也发自内心地想,虽然今天别人害我,但这跟我的前世有关系,希望他过得很快乐……
我们很多人经常在生活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遭受各种危害的时候心里就这样想。这是第二个。
第(3)个:初后行二事。初指的是早上,早上起来的时候心里要发愿,我要好好地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然后白天所作所为当中也不离这样的发心和行为;晚上睡觉之前也要想,我今天做的事情当中有没有违背这两个菩提心?如果有的话励力忏悔,没有的话对自己点赞,“我太棒了,我今天一天做的全是利益众生的事情,我现在离成佛不远了。我应该好好地吃一顿!”(众笑)自己对自己应该有一种安慰、赞叹。
所以早晚都要有这种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第(4)个:二境皆应忍。遇到了两种对境,也就是逆境和顺境,这个时候应该能安忍。
如果我们遇到逆境,比如变成穷苦潦倒、病魔缠身,或者说是损害名声等等,凡是世间当中各种各样的遭遇,你一定要能忍受。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什么的,虽然我今天遇到这样的痛苦,但是跟昨晚的梦没有什么差别,再过几年以后这些逆境全部都没有了——这样来修安忍。
遇到顺境,比如你美名远扬、身体健康、财富圆满,应有尽有——有些人说“我现在太幸福了,我现在要钱有钱,需要什么都有”,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能太自高自大,不能太张扬。很多人在逆境当中能忍,在顺境当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傲慢心,最后失坏自己。以前一些恶世的时候,有一些修行人遇到最大困难的时候他都能忍下来,后来得到自由,各方面的资源都很好了,但是这个时候他的修行反而容易损坏。
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快乐的时候或是痛苦的时候都要坚强,不能快乐的时候就特别张扬……有些富贵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然后痛苦的时候又特别伤心、特别伤感,不应该这样的。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什么的。在这个世间当中,快乐也是待不了很长时间的,痛苦也是待不了很长时间的,我们有时候真的要想:快乐、痛苦都是没有什么实质的!
……今天我讲得会不会太广了?不会啊?(众人鼓掌)
第(5)个:舍命护二事。就是舍命也不舍弃总的誓言和别的誓言,总的誓言就是前面讲的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密乘戒,别的誓言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十六个法,十六个誓言。
第(6)个:当学三种难。就是应该学习三种难。三种难是什么呢?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认识烦恼很难,然后中间对治烦恼特别难,到最后消灭烦恼也很难。所以我们刚开始应该认识烦恼的本性,中间进行对治,最后断除所有的烦恼。
第(7)个:取三主要因。修大乘菩提心的时候要有三种主要的法,这三种主要的法是什么呢?第一个是给自己宣说慈悲菩提心的善知识,这个是不可缺少的;第二个就是自己的心对大乘佛法方面要有信心,要堪能;第三个就是你要修菩提心的话一定要有顺缘,吃的穿的等等,就是要因缘具足。
这三个法是主要的因缘,如果其中一个没有的话可能修菩提心的机会都没有。比如说没有很好的上师的话你不会修;有上师但是没有信心也没办法;有上师和信心,但是你的生活资具顺缘没有,住处也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也没有,虽然菩提心很殊胜,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离开。我看有些道友确实很想修行,但是福报不够……就是福报不够!唯一就是福报不够,但那也没办法。要有这样三种主要的因。
第(8)个:修三无失坏。意思是要修行菩提心的话就有三个不能失坏的,第一个是对上师的信心不能毁坏。如果对上师的信心坏了的话,菩提心是修不成的,整天都是生邪见、产生嗔恨心,连念上师瑜伽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这样的话,上师是三世诸佛的总体……
以前一个独觉还是什么,他跟上师有矛盾,然后跑到青海去了,在一个山洞里面准备住下来修行。他也懂一些道理,“哦,我要修行,要修上师瑜伽。”然后忆念上师的时候,有矛盾的上师在眼前显现出来了。他心里想:“这样观修有矛盾的上师肯定得不到悉地。”后来不得不离开了。有这种说法吧,法王如意宝经常讲。
所以第一个是不能舍弃对上师的恭敬心。第二个是对大乘佛法的信心不能失去、不能失坏,如果信心失坏的话也没办法的。第三个是对整个佛教的戒律誓言威仪不能失去,这也是修行当中很需要的。
第(9)个:成就三无离。就是身语意都不能离开善法,身体经常行持磕头、转绕、供养等善法;语言的话念咒语,经常诵经、背诵等等;心的话就是日日夜夜修菩提心、利他心、慈悲心。这些都不离开,这叫做三不离。
第(10)个:于境修无偏。就是修无偏的大悲心、平等心,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境就是有情的对境和无情的对境。
有情我们知道是对所有的众生要修大悲菩提心,那无情怎么修悲心呢?就是对无情也不能有嗔恨心啊!有些人特别特别生气的时候,把所有的气撒向无情的对境。现在有些嗔恨心非常严重的,把手机摔在地上,或者是把气发泄在门上,把门摔得“啪!啪!”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主要是跟电影和电视学成坏人的,真的!因为电影、电视里面,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好、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好,稍微有点不对的时候就开始搞各种各样非常愚痴的行为,然后现在很多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也这样做。其实真正稳重的、有涵养的人,生气的时候——凡夫人有时候是会生气的,但是没有必要无情法上面还要进行惩罚。我们佛经里面讲的“对木烬也不要生嗔恨,否则果报无量”,它的异熟果报是特别可怕的。所以这里说的是对有情法和无情法,不管是对什么,对众生也好,对无情法方面也好,都不能产生邪知邪念、嗔恨心、恶心、发恶愿。
有些人特别生气的时候……我看现在汉地很多这样的,西方是不是这样?可能也是吧,不知道是不是……凡是家里吵架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扔来扔去——那有什么用?这些东西也没有惹你,对吧?现在电影里面很多人就是把碗、把各种各样的东西全部打砸抢,这就是很多人的一种表演,人生当中的表演。
其实我觉得凡夫人生嗔恨心是肯定有的,但是你生嗔恨心的时候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这种“修行境界”推到无情法上面。推到无情法上面的话,可能更是一种愚痴的现象,我是这样认为的,对吧?
所以对各种对境都不能这样,应该修无偏的平等心。
第(11)个:遍且深修习。其实跟前面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对无情法和有情法修大悲菩提心的话,要普遍地修,不是在这里修,那里不修,不是这样的,对所有的有情无情都要修。而且修的时候要非常深入,而不是表面地修一个平等心,不是这样的,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对所有的众生都有平等心。
当然完全的平等心是有一点困难的,但是当你不高兴的时候,自己应该有一种控制能力。很多学大乘佛法的人,自己都已经失控了,自己没有控制能力,其实这是很可怕的!我去过很多监狱,监狱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烦恼没有控制最后犯了法。那地狱里面肯定更是这些人了,地狱里面失控的人更多!因为监狱里面只是被发现的人关在里面,还没有被发现的人也没办法关的。所以我们一个人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呢?就是不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是最大的一种毛病。
所以这里说要深入地修行,深入地修什么呢?就是对无情法和有情法不要产生极大的、严重的烦恼,最好应该对他们有无边的菩提心和慈爱心。你看以前高僧大德的修行,因为他的慈悲心感化,山里面所有的植物都念金刚橛的这种“嗡班杂 格勒格拉雅吽 啪的 ”,整个山河大地都在异口同声念这样的咒语。所以如果是一个修行很好的人,有情和无情法都可以感染到善法;而一个人心特别恶的话,那有情法和无情法会感染恶法,这也是自然规律。
其实《修心七要》应该特别能对治我们的烦恼,所以我们学习《修心七要》的话,很多人可能觉得“堪布是不是天天都在骂我?”我其实没有针对任何一个人,但是如果这里面的很多教言入于你“伤口”上的话,这也不是我,应该是恰卡瓦格西,是他“骂”你的,因为我只是把前辈这些高僧大德们的语言重复一下。
其实我自己也修不好,里面的很多话也是针对我自己的。我自己看的时候有时候也觉得很惭愧,给大家讲这样甚深的法,我好像也确实不具足这样的条件。但不管怎么样,即使是盲人,他拿着灯的话虽然自己看不见,但是别人也许依靠这样的灯光就能看到路,这也是《华严经》里面讲的。所以说也只有这样。
因此,我们学了这个法以后,看看对自己的这些烦恼能否控制?这是第十一法。
第(12)个:于厉境恒修,在严厉的对境面前要恒时修慈悲菩提心。
这里的严厉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经常损害你的一些……好像有一些注释里面讲“业力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你有一些恶缘,经常你们两个之间扯不清,一直没完没了地纠缠着,就是跟你有一种恶的业缘---业力人,这是一个严厉的对境。还有一种说法,严厉的对境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父母,还有对自己有恩德的长辈,等等,这些也是非常严厉的对境。还有就是一些长期的病人、圣者,包括一些说法师,就是经常宣说佛法的这些人,也是严厉的对境。
把他们作为对境的话,自己不应该有害心、嗔恨心,应该经常修慈悲菩提心。如果把他们作为一个严厉的对境,然后自己产生了恶心的话,那自己今生来世都不会有快乐的。所以对于严厉的对境要长期修慈悲菩提心。
第(13)个:不依赖他缘。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有些人顺缘具足的时候,修行特别精进;恶缘具足的时候,修行就有借口了,就不去修了。
有些人因为身体不好,因为天气不好,因为心情不好,因为环境不好,因为太忙了,因为最近事情太多了……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都是修行不好的。顺缘具足的时候,天气也好、心情也好、吃得也特别特别好,什么工作压力都没有,那个时候特别精进。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是随着外缘的,外缘稍微有一点不好的时候,修行就抛之脑后;违缘不太具足的时候,好像自己修行还可以---这种人其实修行不好的。
按理来讲,真正修菩提心的人,不管是任何的外境下,外缘不管是身体不好、心情不好或者说环境不好、最近吃得不好,各种各样的情况对他的修行是不会有任何障碍的,都是持之以恒、夜以继日地修,根本不会受丝毫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不依赖他缘!而我们很多人是依靠于外缘的,外缘条件好的时候才会修。其实以前很多大德的传记里面,他们的修行比我们现在难多少多少倍,真的是……我们现在,我觉得如果自己身心堪能的话,应该是有很多顺缘的。虽然每个人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琐事、烦恼的事情,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讲,只要自己有信仰,有这方面的因缘,自己能控制自己的话,应该各方面的因缘还是有的。但是如果你一直依赖于外缘的话,那修行永远都不会好,所以不能依赖于他缘。
第(14)个:今当修主要。无始以来我们流转在轮回当中,现在获得了暇满的人身,我们一定要修行。那修行的话,为今生的修行重要还是为来世重要呢?为来世重要。为自己修行重要还是为他人修行重要呢?应该为他人修行重要。那这种修行是修其他的法重要还是修菩提心重要?修菩提心重要。菩提心有一些理论的修行和窍诀的修行,哪一个重要呢?应该是窍诀的修行重要。所以,以前的佛经里面很多的教言,龙猛菩萨、无著菩萨还有寂天论师,他们在不同的论典当中都有叙述;后来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尊者,他们是以窍诀的方式来修的。
所以我们现在修菩提心真的是很方便的,我们有特别好的修行方法,仅仅看这个《修心七要》,我想一个人如果修行真的好的话,都已经可以了。就像开车,专门有一个说明书一样,你看了的话,修菩提心的方向很明白的。而且这是高僧大德们一直传到今天的,还是有窍诀性的。佛法倒是遍于整个世界,但是真正修菩提心的窍诀,有没有你们可以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上,你们自己也看一看,整个显宗密宗的经论……所以修菩提心的窍诀是很重要的,对吧?!
第(15)个:不颠倒是非。
这里有六个颠倒:一个是安忍颠倒。有些人该忍受的时候不忍受,不该忍受的时候忍受,比如看连续片,两三天不吃不喝。包括我们有些修行人,听说修行很差的,背一部论典都很难,然后看世间的这些特别有兴趣,很有耐心、韧性,不用吃、不用睡觉的,这叫做颠倒的安忍,知道吧?或者做一些世间各种各样没有意义事情的时候,特别能忍受。这是第一种,安忍颠倒。
第二个是意乐颠倒,就是对善法方面一点兴趣都没有,就像饿狗面前放青草一样,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对世间无有意义的一些事情特别有兴趣,特别有欢喜心。
第三个叫做品味颠倒,对闻思修行佛法的甚深美味一点都品尝不到,对一些世间八法也好、五欲六尘也好,对这些就很愿意品尝。
第四个叫做悲悯颠倒,对真正苦行的、修行的、在山洞里面闭关的,对这些特别好的修行人产生悲悯心,“哇,这个人很可怜啊,那个出家人好可怜啊……”然后对真正被业和烦恼束缚的、造恶业的、整天都是杀生的人,就觉得“哇,他挣的钱很多啊,很不错啊!”这就叫做是颠倒的悲悯。
就像以前米拉日巴尊者,他苦行的时候七位美女就对他说:“你这样可怜的人啊,世界上都是没有的。”然后米拉日巴尊者说:“你们这些可怜的人啊,世界上是没有的。”米拉日巴传记里面好像有个特别好的对歌,就是互相开始宣说。实际上众生真的是很痛苦的,应该对他们产生悲心是对的。
第五个是营求颠倒,就是对相熟的这些人,不让他们求正法,让他们整天搞一些世间法、追求一些世间法。有些有能力的人,身边的人不要整天让他们造堕落的因。有些上师身边的人,也是做跟解脱没有关系的事,整天都是忙这个忙那个,我觉得也是营求颠倒。作为弟子,应该是做闻思修行佛法相关的,或者是利益众生相关的,除此之外一些没有实义的事情,不应该特别注重。
最后一个叫做随喜颠倒,比如敌人遭到了危害就兴高采烈,“哇,我的对手今天倒霉了,太高兴了!我们应该庆祝一下!”原来“911”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是,“哇,太高兴了!”有这种恶心、害心,这样并不是很好。即使是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些对手,他在遭受一些痛苦的时候,你心里也应该默默地发愿:“虽然他对我不好,但最好他不要遭受这个痛苦,愿他获得快乐。”我们内心要这样发心。不然我们凡夫人有些看起来好像很慈悲,但是心很黑的,对吧?就像我们昨天讲的一样,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是最清楚自己的。表面上拿着念珠、拿着转经轮,一直“嗡玛尼叭美吽、嗡玛尼叭美吽……”然后内心当中对这个也恨、对那个也恨,口是心非,这是不合理的。这也是一种随喜颠倒。
以上四种颠倒都是不应该有的。
第(16)个:不时停时修。我们修行的时候不应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好好修一下,然后明天就不修,过一段时间又开始修一下。其实细水长流,恒常修一个法的话会有力度、有进步的。我们有些道友刚刚出家的时候,两三天根本就夜不倒单,特别精进,早上三点钟起来;再过了一段时间,再过了几年以后,一点精进都没有了。其实真正的修行,一定要恒常。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恒常,而不是短短的时间当中就立竿见影,不是这样的,应该有恒常心。其实世界上最伟大的这些人他们都是有恒心、有耐心的。所以我们修行不能一会儿修、一会儿停、一会儿修,不能这样,应该长期地修行。
第(17)个:当坚定而修。“当坚定”就是我们修行一直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不松不懈,不是短短的时间当中坚持,不是这样的。自从你发菩提心之后,自从你皈依佛门以后,一直要往这个方面努力。我经常看到一些道友,他们十年前、二十年前就是很努力的,现在还是这样。有些可能还是福报有关系吧,一直不会退心、不会失去信心的。这是很重要的,这是坚定而修。
第(18)个:以二观察解。意思是观察自己的我执,观察自己的烦恼,有二种观察方法,这样来解读;或者是观察自己粗大烦恼的阶段,还有观察自己细微烦恼的阶段---到底有没有烦恼,通过观察以后慢慢慢慢发现,发现以后进行对治,对治以后消灭,这样获得解脱,应该以这种方式来修。
第(19)个:不好大喜功。这个好像藏文里面有不同的版本,一个是不自怨自艾,可能这个意思也比较通;但是也有一部分版本里面就是不好大喜功。
不好大喜功,就是不应该自己做了一点功德就到处去宣扬、炫耀,然后自己赞叹,别人面前经常去邀功,经常说自己的功德,不应该这样。
或者说不自怨自艾,修行也好、利他也好,其实是你的职责,不应该说别人,“为什么你们不理解?我如何如何辛苦啊,为什么你们不关心我?不关注我?……”修行过程当中,很多人认为是“你应该对我怎么怎么”,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你自己应该要建立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行为不管是利他也好、修菩提心也好,你自己发的愿,你自己发愿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抱怨别人、不理解别人,甚至特别不开心。整个修行过程当中不应该有这种自怨自艾或者说是抱怨别人的心态,应该是自己能承受一切的一种心态,这才是修行圆满。
所以这个“不好大喜功”应该这样来解释。
第(20)个:不暴躁易怒,在修行过程当中不应该暴躁易怒。有些人平时行为都是文质彬彬的,但是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暴跳如雷,表演各种各样的行为。其实佛教徒应该尽量对治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出家人,如果在不同场合当中穿着出家人的衣服,然后在别人面前破口大骂或者说一些话,真的会让其他的一些非修行人、非出家人对佛法的信心很快就失去。
作为一个居士也是这样的。所以这种暴躁易怒真的是很可怕,如果一个人在公众场合当中特别地表演自己的这种行为,从此之后别人对他的看法也会一落千丈。平时认为这个人应该是修行人,结果一次的行为……其实人有这个毛病,一次好的行为别人可能会对他有好的看法,但不一定改变很大;一次不好的行为,别人对他的看法可能就从根本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会被这样看待。所以情绪特别容易变化的人,尽量控制是很重要的。
有些注释里面讲,我们人不应该变成卫藏的厉鬼一样。卫藏的厉鬼是什么样的呢?当地的老百姓稍微做一点事情的时候,这个厉鬼就马上生气、马上激怒、马上让他们遭受各种不快乐的事情。所以《前行》里面不是也讲了嘛,他的忍耐比嫩肉还脆弱,特别脆弱的。就像现在的有些年轻人一样,说一句话做一点事情……也许他有原因,但实际上这种原因特别简单,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因缘,就可能选择自杀、选择特别不明智的行为。所以说这种暴躁易怒真就像卫藏的厉鬼一样的。
第(21)个:不喜怒无常。我经常说我们人不应该像春天的天气一样,一会乌云密布,一会万里晴空。万里晴空的时候笑逐颜开,开心得不得了,就像天人和天女一样;一旦乌云密布的时候,变成什么样都应该清楚。所以像春天的天气一样的喜怒无常很不好的。
第(22)个:最后一个,第二十二个就是莫追求声誉。不管做什么事情,真正的修行人是不追求名声的。虽然有名声很好,也许它能利益众生,也许它能做成很多事情;但其实名声也是一种虚名,如果你没有这个功德,如果你的功德配不上,那这种名声也是虚妄的。所以我们有些人自己内在的功德不具足的话,没有必要外面一直追求一些虚名来养活自己、充实自己,这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一种行为。
所以说作为一个修行人,他一般不会特别地追求名利,就像前面讲的一样的,特别地道的,尤其是修菩提心的人,好像不会把自己放得特别高。这一点跟其他有些宗教和其他有些世间的信念是不同的,有些人觉得自我不重视的话,尤其是西方有些人,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才是成功之母。但其实我们对自我太重视的话,给自己也带来无穷的烦恼和痛苦,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也是不利的。你看现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是非常自私的,领导也是非常自私的,那么里面所有的人们也是非常自私的话,最后我们活在这个地球上不一定有安全感的。这一点凡是有智慧的人也可以推出来,这种推理非常简单。
以上已经讲了二十二种修行的学处。
接下来是后面的结文。
将此盛五浊,转为菩提道,窍诀甘露藏,乃传自金洲。
五浊恶世的时候,将恶缘转为菩提道用的方法就是特别殊胜的一个窍诀,像甘露经藏一样。甘露谁饮用的话,都能断除所有的病困和痛苦。
那么我们这个五浊恶世的时候,依靠阿底峡尊者的这个窍诀传下来了,在这个世间当中真的能将违缘转为道用。而我们其他的修行不是这样的,其他的修行出现违缘的时候大家真的把它看成是违缘;但是像这种窍诀当中,当你出现违缘的时候,违缘越来越多,你越来越开心——“哇,我现在修行肯定很成功!”而其他人不是这样的——“我现在违缘很重啊,你加持我啊!”其实对修菩提心的人来讲,违缘是不怕的,违缘越多的时候就像火上加油一样,燃烧的火焰也越来越高的,那修行就越来越成功。
这是来自于金洲大师的传承---是阿底峡尊者和金洲大师的传承。
由昔修业醒,自众信为因,能轻苦讥毁,请调我执教,今死亦无憾。
因为前世修行的善业苏醒了,以自己众多的信心为因,能轻毁所有求法过程当中的痛苦、讥毁、毁坏,请到了能调伏我执的教言。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修心教言《修心七要》,是格西他通过自己的福报,通过自己的信心,通过自己的苦行,才得到断除我执的这么好的一个教言,所以如今死亦无憾---得到这个《修心七要》,即使明日死的话也不用遗憾。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面讲的,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学一下,虽然这句话还有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听到了《修心七要》的话,那何时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因为这里面确实有特别殊胜的修菩提心的教言、违缘转为道用的教言、大乘佛教学处的教言、大乘佛教的前行和正行的教言。
所以我们这次短短的两天---实际上是两节课吧,我也是根据前辈大德们的言教,给大家传授这个法。希望大家铭刻于心,然后在实际行动当中尽量地、力所能及地做饶益众生的事情!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