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6):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六课2
(接上文)
既然是无常的,自己现在有这种机会就用它来修正法。如果现在好就应该用它来修善法,尽量多积资净障,不要飘飘然也不要用它去造罪业。好一天就用这一天修善法,好一个月就用一个月修善法。什么时候衰败了就用衰败修法。所以,好也可以修法坏也可以修法,这个心态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心态在世间也是一样。如果心很稳定就可以东山再起,是有资本的。如果心态不稳定一下打垮了,那就没办法了。好的时候居安思危,心态很平静,不好的时候也有一个平静的心态,这样的人是有准备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有机会时就抓得住,如果没有准备好机会来了根本抓不住。佛法也是这样,好的时候怎么修,坏的时候怎么修,都有准备。这方面对我们的修行有很大影响。如果掌握了无常的话,对我们修行、工作生活,哪方面都对我们有利益的,都可以关联。
观修无常不单是要知道无常,而且无常的智慧是很强大的。无常的智慧可以平息,可以让我们的心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只要我们的心稳定、平和,就可以如理思维,不会做一些极端思维。只要如理思维,对我们对大家都是非常好的。
有些时候的确是世间人的想法,福报弱了心态就变了,开始颠倒思维等等。
与之相反,也有许多人以前无有智慧,见识浅薄,往往被人贬为骗子、虚伪者,后来当他们获得了财富、受用时,便赢得别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之人。
这是相反的情况坏变成好。有些人以前是无有智慧的,很笨很傻,什么问题都抉择不清楚见识也浅薄。贫穷的或没有势力的人,很容易受欺负,被别人说这是骗子,虚伪者。一方面,对于这些弱势的人,世间普遍的风气都会有一种天然的鄙视、看不起的心态。另一方面,为什么这些人比较容易被别人说成是骗子虚伪者,因为他们的福报的确不够。从这个角度来讲,福报很少的话就没办法让别人尊敬,让别人说你是个很好的人。当然这不是百分之百,因为业本身很复杂,只是从比较普遍的情况来看,大至是这样的。后来获得了财富和受用也是因为福报开始显现了,名声也大了,也慢慢开始赢得了别人的信任,被看成是精明能干、见多识广的成功人士,到处去讲座、剪彩、题词。有了这些之后就完全变了,坏变成好。一方面,大家天然地崇拜这些有钱、有势的人。从因的角度讲,福报增上了,之后这些名声等都慢慢好转。
正如俗话所说的:“狡者年老成主人”。
俗话中讲狡诈者,早年的时候被大家看成是狡诈者、骗子、虚伪者、衰者。【年老成主人】,年老开始发达走好运,福报开始成熟,成了主人。【主人】,一方面来讲主人可以统治有权利;另一方面来讲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所以狡者年老成主人也是无常的,这一切也是无常的自性。这些是从世间法的侧面来讲的。
从出世间法方面而言,有这样的俗话:“具证年老求学问,舍事年老积财物,法师年老成家长。”
【具证年老求学问】,【具证】是具有证悟的人,具有证悟的人年老会求学问吗?完全证悟了心性,彻底圆满证悟了的不会。【证】有低层次的证有高层次的证。尤其是处在低层次的证悟,就是修行有些觉受。这样的话,年轻的时候致力于修行,但是到老年的时候就不愿意修了,开始去求学问,觉得学问很重要。这就是一种颠倒。【舍事年老积财物】,舍事者年老的时候开始积累很多财富。后面还要讲【法师年老成家长】。
许多人虽然上半生是抛弃一切世间琐事的舍事者,下半生却努力集聚财物。
很多人上半生看破轮回,知道这一切没有意义,抛弃了一切的世间琐事包括工作、家庭、感情、财富、身份等等,一心一意地修法。【舍事者】舍弃一切琐事而修正法的人称为舍事者,很多在深山老林修行的苦行者叫舍事者。舍事者也有真假。真的舍事者是从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都已经舍弃。有些是假的舍事者,就是外在显现上舍弃了,内心中对世间法的贪着却非常炽盛。还有一些舍事者身在红尘中做很多事情,但是内心中对这些已经舍弃了。上半生是抛弃一切专修的舍事者,但下半生思想转变了,本来是好的思想,但是开始耽著并努力去集聚财物,一点点赚钱的机会都要想去赚。这方面也是好坏无常的一个表现。
也有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阇黎,下半生却成了猎人、窃贼或强盗;
还有一些人上半生是为人传法的阿阇黎,下半生却变成了猎人等的恶人。为人传什么法呢?就是讲因果不虚、杀生、偷盗等很多过患,教诫大家要做因果的取舍,不能做业际颠倒的行为,或者发菩提心、修空性见等等。但是因为没有坚持修行或者业际颠倒的缘故,相续中的福德耗尽恶业开始成熟,下半生变成了猎人。本来告诉别人不要去打猎杀生,那是很大的罪业,可是最后自己变成猎人了;告诉别人偷盗的过失很大,自己却变成了盗者,甚至变成了强盗。这也是内心中的一些修法的状态好坏无常的事例。
还有些上半生是持戒清净的戒师,下半生却子嗣成群。
还有一些人上半生守持戒律非常清净,乃至于眼不看女人,不和女人接触。但下半生却结婚了并且子嗣成群。本来是清净的,最后反而变成了很多子女的一种人,这也是无常的。这是好修行人变成坏的一种状态,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些是示现的,在八十四成就者中也有这样一些示现。示现的今天就不讲,关键就是说这个现象。对凡夫人来讲,很有可能好和坏在相续中不停地转变。所以,后面还会讲怎么样对治这种现象,要非常的小心谨慎,在没有登地之前都要非常认真。
反之,有些人上半生唯造恶业,下半生唯一修持正法而获得成就,或者即使没有获得成就但也已经皈入佛门,死后往生清净刹土。
还有些人上半生一直造业,成为屠夫、伤害众生的人、或者打仗的将军等等造很多罪业。但下半生幡然悔悟唯一的就是修持善法,内心中的种姓苏醒就开始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像这样就获得了证悟和很高的成就。即便没有获得成就,但因为皈依佛门、精进修持的缘故,死后也有往生净土的情况。
米拉日巴尊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他在求法之前放咒杀人,放冰雹摧毁别人的庄稼,造了很多罪业。下半生一心一意地修行获得了成就。后面我们讲到大家都熟悉的奔公甲格西也是这样,他以前是个很强势的盗贼、经常去恐吓、打杀众生,一旦皈依学佛之后非常精进,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修行者。这方面的情况也非常多。即便是我们身边的人也是这样的。有些人以前非常恶劣,脾气很暴躁,在世间中经常惹麻烦。一旦学佛之后,对众生非常的慈爱,经常放生,劝别人修善等等变化了很多,这方面也是好坏的转变。
所以,现今的贤劣显现可以说瞬息万变,没有任何现象是始终不渝、牢不可破的。
所以贤和劣,好和坏的显现,可以说是马上就变了。有些人今天还是很好的修行者,很虔诚的佛教徒,第二天就不学了,开始变成外道诽谤佛法的也有。有些人今天还是很顽固的诽谤佛法,第二天一个因缘触动马上就转变了。所以这些都是变化无常的,没有什么现象是始终不渝的。有些刚学佛的居士很热情,大家都说:哦,他们的信心不得了啊!他们很精进。反而这个时候,大恩上师就会体醒我们,这种短期的精进我们都可以做到,要看长期的。因为大恩上师老人家是圣者,这方面的道理非常清楚,因为大恩上师看到这种现象太多了。所以当看到有些人非常热情时,他的心也是不为之所动;当看到有些人刚开始很恶劣时,他也是知道以后他会变得很好的情况也有。
我们和人交往时也是一样的。没必要说你看这个人这样的不听话,这个人又怎么怎么样。因为不知哪一天,等到种姓苏醒了之后,这个人又变得很好了。这种人在世间做事情会成为左膀右臂;在佛法中可能也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修行者,很致力弘扬佛法的人,这也有可能的。现在我们看来很恭敬要好好培养的人,有可能过几年就变了,这都是无常的。如果我们内心中没有无常观就接受不了这种现象。突然变化时,我们的心会波动的很厉害。对于好人变成坏人我们会觉得很难受,当然对我们来讲坏人变成好人,也许就比较喜闻乐见。但有的时候也会想,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假装的等等。只要有无常的观念,对这些都可以接受。的确这都是无常的,都不是牢不可破的。
可是,有些人偶尔生起一点点出离心和厌世心,只是装模作样地修行似是而非的法,世间人也将他看作是了不起的人物,后来又有了施主和弟子在足下恭敬顶礼,这时他们本人没有详细观察自相续,反而真的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以傲慢蒙蔽相续,内心飞扬浮躁,一反常态,而认为“我什么事都可以做了”,这种人真正是鬼迷心窍、着了魔。
有些人偶尔通过一些因缘生起了一点点出离心和厌世心,在这偶尔的出离心、厌世心的驱动下,装模作样的修行了一点相似的法。可能修的时候是比较认真的,也有可能是装模作样修一些法,获得修行贤善的名声。世间人也是把他看成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些施主、弟子在足下恭敬、顶礼、供养、赞叹等等。如果是一个有修行的人就会反观:这样的恭敬、赞叹,我有这样功德吗?一观察就会觉得很惭愧,他们这样恭敬我,但我自己其实是没有这样功德的。有这样的心态,就会有抵御力。但如果没有这个心态,觉得别人恭敬、赞叹,好像自己就真的是这样的。比如有人说,你是个大菩萨、你一定是个佛、是文殊菩萨、是什么什么。自己也就觉得,可能应该是吧,内心中开始觉得自己是这样了不起的人。通过这样傲慢蒙蔽相续,内心中开始不安静,飞扬浮躁一反常态。以前还是对因果有一些见解和正见取舍,现在完全颠倒了。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因果没那么严格。这种人就是鬼迷心窍、着了魔。我们修行过程中没有真实的境界,但是却被一些假的、肤浅的觉受蒙蔽,觉得自己真是有大成就了,这个也不行。所以后面也讲,没有证悟之前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不可靠的,我们千万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所以下面这一段也很关键,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在尚未断除我执,没有生起无我之智慧获得圣者果位之前,贤劣的表象都是无常的。
这一段很重要。断除我执、生起无我智慧和获得圣者果位,这三者是平行的。获得圣者果位一定会断我执、会生起无我智慧;生起无我智慧一定会断我执,会获得圣者果位。当我们获得圣果之前,在没证悟之前,所有的贤和劣的表象都是无常的。我们修行修不动时,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希望了?这段时间的恶心频频生发,是不是没有希望了?也不要这样想,这个也是无常的。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慢慢走出这种陷阱。如果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这段时间修行非常好,千万不要得意,过两天这种状态也许就没有了。这个智慧和理念对我们长期修学佛法非常有用,因为我们就是没有这种理念,在修行不好的时候一下子就把自己完全打垮了,就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希望了,非常颓废。当修行状态好的时候你也要注意,可能过一段时间也会无常的。所以我们要有无常观,好的时候要知道也可能是无常的,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坏的时候也是无常的,只要我们继续修这个无常,这个坏的状态也会过去的。有这样的见解不会耽误我们总体往前走的心。否则从某种意义上讲状态好和状态不好,如果我们没有无常观,都会不同侧面地障碍我们修行。因为我们状态好时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超胜所有道友。这就是心浮躁,没有了知自己当前状态,这本来就和修行不相应,以这种方式障碍修行。如果状态不好,沮丧干脆不做了,这也是障碍。因此通过贤劣无常的思想来对护持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应当恒时修习死亡无常,审察自相续的过失,常常身居低位,生起厌世心与出离心,三门寂静调柔、谨小慎微,观修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思维轮回的痛苦,恒时处于强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厌离心之中。
获得圣果之前,到底怎么做才保险?这一段就给出了对治的方法。既然一切都是无常,有些人就觉会得没有希望了,反正都是好坏好坏地这样来来去去,这样还有没有稳定的修行?我们如果这样对治,就可以保证不受这种的影响。那怎么做呢?恒时修习死亡无常。这非常重要,因为恒时修行死亡才能把我们的精进心提起来。不管是好还是坏,反正是无常,你就会一直修下去。修习死亡无常也可以培养我们刚刚讲的平静心态。审查自相续的过失很重要,尤其很顺的时候。经常观察自己的过失,如果不观察,当有一点点小小功德时很容易沾沾自喜,从而蒙蔽我们的心相续。本来是凡夫众生,但有点功德就忘掉了身份,不再愿意按凡夫众生的身份做了。觉得自己高道友们一等,这个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常审查自己的过失。经常了知自己的过失才不会傲慢。
【身居低位】就是说处于吃亏的位置,不管是出行,还是见上师把有利的位置让给别人,坐车时好位置让给别人。让位并不是别人坐沙发我们就坐地板,身居低位也不是一定缩在角落里,当然这也是一种表现。但关键是心要居低位,不要傲慢的意思。所以说我的心要和道友比起来,这时候要善于观察别人的功德和自己的过失,这样就容易把我们的心处在一个比较谦卑的位置上。这不是假装的,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对方每个方面来讲都超胜我。像这样的话容易让自己的心来决定,心处于低位是很容易产生功德的。如果自己觉得很高举,心态很高,这很难升起功德。后面来讲低洼的地方很容易囤积水,地势越低洼的地方水就越容易充满,越容易囤积,最先囤积的地方就是最低洼的地方,高处的水是往下流的,是留不住水的。让我们的心就像水的低位,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的身体和心之间互动,如果你刻意的把自己行为上排在第一位,对我们调服心也有辅助作用。所以当我们做了很多的时候,高举、傲慢的心慢慢也会延伸出来的。当然心处低位是主要的,身体处在低位也是有一定的必要。
【生起厌世心与出离心】。厌世心是知道一切轮回没有什么可以耽著的,出离心是要解脱。【三门寂静调柔】,我们的身语意经常处于寂静调柔状态。这个方面主要是正知,观察我们的身语意,把自己的心处在寂静,调柔状态这是正念。【谨小慎微】是指不放逸,要非常小心翼翼,要观察自己的过失。因为真正修行就是从小的事情,小的细节方面去落实,如果在这些方面都能做的好,那么总体修行就会变得很好。【观修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所有有为法都是无常的。苦乐、地位等等都是无常的。【思维轮回的痛苦】,整个的轮回都是痛苦的,所以轮回中的这些没有什么可靠的。【恒时处于强烈的信心和深深的厌离心之中】,对上师三宝生起强烈的信心,还有一个是对轮回产生深深的厌倦。如果经常通过这些法来调伏自相续,经常处于这个状态,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好坏的变迁无常,让我们的修行失败。这是告诉我们在登地之前,这些要素条件做到了,在这个基础上闻思修行,就会把可能让我们退失的因缘都排除掉。
如米拉日巴尊者亲言:“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
【无人山谷岩洞中】,这是说我们的应该处在寂静处,当然作为舍事者来讲,这是最佳的一种修行所依。外在的环境对我们内心中的修行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所以首先来讲一个外部的所依是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恒时的具有出离心和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这个是指信心。上师是三世诸佛总集,对于上师应该有强烈的信心。【永不离】,经常白天将上师观在头顶,夜间观在心间,走路观在右肩,吃饭观在喉间等等,强烈的信心永远不离上师。我们这样观想的话其实就是上师相应,就是上师瑜珈。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上师,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获得加持。
经常这样观想也是提起正念的一个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得到加持,另一方面观上师在我们的头顶,喉间等处,或者把一切观为上师的幻现。当我们这样观时,是没离开正念,没离开善法,没离开心性,没离开佛法的作意的。如果不观,当时就会抽离出来,如果忘失的时候,心态就从正法状态剥离出来,就会缘烦恼或者其他的庸俗的对境。
我们也务必要依此而实地修行。(这个是讲的窍诀)否则,由于暂时的分别念是无常的,根本无法确定将来会变成怎样。
对我们来讲暂时的分别念的确是无常的。可能今天的状态特别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特别的差,心情就很糟糕。或者睡觉之前心情很糟糕,起来的时候心情大好,这情况也有。这方面是无常的,根本无法确定我们将来会变成怎么样,因此必须要非常小心谨慎地修行。
从前有一人,由于密友成仇、众叛亲离而步入佛门,经过一番修行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飞行。
这个比丘是因为嫉恶成仇,众叛亲离生起了出离心而步入的佛门。我们不好说他的动机是不是对的,因为很多修行者也是因为这个或那个违缘而开始学佛,开始皈依。这位比丘通过修气脉明点,【风心获得自在】是一种修行,通过观修风脉、控制风脉明点而获得自在,身体很轻就可以在虚空中飞起,也就是获得某种成就。
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此人心想:如果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就足能消灭那些敌人。由于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导致他后来还俗成了军队首领。
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时候,很多鸽子飞过了,吃他抛出去的食子,看到这么多鸽子他就想:如果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以前欺负我的密友,以及众叛亲离的人我就消灭他们。恶念升起来时没有控制住,就慢慢地扩散遍满整个相续,导致他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这个念头太强烈了,然后就还俗成了军队的首领,带领军队进行复仇之战。
这就是典型的修行失败的例子。没有登地之前贤劣也是无常的,登地之前我们的分别念是无常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即便获得了能够在虚空之间飞的这种世间的成就,又能怎么样呢?心不调服是没用的。这个也给我们传递信息,修行佛法时关键是心调服,心调服了好修行。如果心没有调服,即便暂时获得一些神通,让人觉得能飞行了一定是了不起的大德。如果在咱们城市中有个人在上空飞来飞去,顶礼的人到处都是,人们会去找他皈依他,自己的上师根本就不管了,首先拜他为师。最震撼众生的就是神通,但是即便有神通,分别念没有转为道用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佛陀和上师们对于神通方面还是做某些打压的,因为有了神通也不一定是圣者。即便这个唐巴比丘能在空中飞行又怎么样呢?他的恶念转不了道用,最后还是还俗成为军队的首领,以前的境界都会消失。所以我们不要去追求神通,应该以调服分别念为主,要以无常的这种基础法要来调服分别念。我们相续中无常的法修得很好了,就不会对这些有羡慕的心。当苦乐转变,分别念转变时不会有什么。有无常的观念可以对治住恶念,我们可以把这个转为倒用。无常是一种很深邃的智慧,恶念升起来了,我们可以通过无常的智慧来对治,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暂时依靠良师益友的助缘,使我们拥有了修法的时机,但是,凡夫的想法没有恒常可信的,所以应当夜以继日勤奋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暂时依靠良师益友的帮助,使我们拥有了修法的时机】,大恩上师和很多道友的帮助,有些提供道场的,有些提供法本的等等,这个平台让我们拥有了修法的时机。凡夫人的想法的确是没有恒常可信的,现在我们有修法机缘的时候,应该知道人的信心和修法的机缘也可能是无常的。所以现在有这个机缘时,应该认认真真夜以继日地修法,祈祷、发愿、回向、忏悔、集资尽障、闻思修等等。要有一个长久学佛的心态。【活到老,修到老】,大恩上师经常教诫我们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活到老修到老。千万不要说两三年,三四年,绝对不要这样想。活到老修到老,甚至没有成佛之前一直都要修学,此处是说没有登地之前都要修学。
以前我看到在藏地一个第三世多智钦活佛的传记,第三世多智钦仁波切非常勤奋,每一个时间都在学习。他的弟弟白玛多吉也是一个活佛,看哥哥经常看书就问:“你这样要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学完啊?”他回答弟弟说学到成佛为止。他弟弟显现上就接受不了。要学到那么长时间,乃至于没有成遍智之前都要学,这就是真实的修行人修学的心态。我们觉得修两三年就够了,后面还要讲绝对不需要学恰恰就是是需要学的标志。以上大德到了那种程度还需要不断地学。反而我们这些浅薄的人觉得我这一点已经够了,可以不学了。长久学佛的心态对我们来讲很重要,有这种心态后,中间我们遇到好的坏的,才有一种抗打击的能力。学佛是长期的,暂时的起起伏伏,暂时的状态好坏不重要。没有成就之前好的、坏的一概不管,这些过渡肯定是有的,如果有了长久学佛的心态,就有很强的抗击打能力,中途出现违缘时也能够渡过,否则中途遇到违缘,没有这心态一下就被打垮,那就很可惜了。
对于以上道理,一定要认真观想,深深思索。
这里又告诉我们要认真观想,这是让我们打座观修。哪怕是公案,能够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这方面也可以观修。我们通过观修把这个理念完全地渗透到自己的骨髓中。
经过这般思维各种喻义,我们应该深信,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无有丝毫恒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
第五个大科判就要结束了,通过各种思维各种喻意而修无常。我们就要深信【上至三有之顶】,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非想非非想是最高的了,无间地狱是最低的了,从最高的到最低的整个轮回中所有的状况没有丝毫的稳固,全是无常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所以知道一切轮回无常的状态之后,内心应当升起不共的智慧。观察身心的一切机遇、状况、好坏、衰败、兴盛等等,有无常的智慧就都可以面对。心态很强大都能面对,就能减少很多痛苦,这对我们修行的作用非常大。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堪布更多文章: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上师瑜伽速赐加持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一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二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二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三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三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四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四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五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六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六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七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七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八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八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二十九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0):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一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1):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一课2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2):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二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三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4):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四课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五课1
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35):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三十五课2
备注: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听闻辅导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