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心引导17 | 观察多体:无惭、无愧
第 十七 讲
第二段落观察:二十种随烦恼
这里要和知惭对比认识无惭的状况。知惭就是有自重的心,见善思齐,在有过失时会奋发勉励,往善上走。也就是每当知道是过恶,他有一种心理作用,就是向上尊崇善而奋起的心态。对照就明白,无惭即是不顾自法,没有自重之心,造恶时轻拒贤善。总之,无惭的境是过恶,相状是轻拒贤善,在有过恶时不是见善思齐,向好的方面奋起,而是拒绝贤善,这就是无惭。
举例来说,比如对于妄语的过恶,知惭就是知道自己不对,这个不诚实是很坏的,非常尊崇诚实、尊崇真,有一个见善思齐、奋起勉励的心,感觉惭耻,“我一定要学好,要学到真诚”。而无惭,就是对于这样的妄语不诚实的过恶无所顾忌,轻视拒绝诚实的善行。又如落在骄慢的状况里,没有感觉这是不对,拒绝谦下的善行,这是无惭。落在肆意贪著五欲上,无所顾忌,拒绝无贪的善行,这也是无惭。
境指过恶,包括失去清净、趣向染污的种种行为。在心落于染污的恶劣状况中时,内心拒绝回归贤善,就是无惭。
观察1分钟
举例来说,比如一个屠夫,一生当中天天操刀宰杀,每一次杀的时候,他都是拒绝仁慈的,心态上没有一种奋起向善的状态,而是一个排拒善的状态。每个时候都有这样一种杀生拒绝仁慈的姿态,一时是这种表演,另一时又是另一种同类的表演,就好像每一次有一个同类的动作,但是每一次都有的缘故,次次都不同,这是多体观。
我们观察,比如说已经学会了尊重自我、推崇自我以后,像不断地发病那样,每一次都会陷入这个无惭状态中。每当推崇自我的时候,是排拒无我、排拒谦虚的,每一次有一个状态,他是要拒绝谦下的。或者说,每一次这样一个恶现行的时候,一定是一种支持我、推崇我、扩大我的状态,那么心的状态上面,隐隐微微地他是拒绝我要缩小的。就在一个推崇自我的过恶上,观察在时间之流上有无数次的无惭的现行,也就是无数次发生这种病态姿态,虽然这些是同类的,但前后是不同的法,不能说是一体,这样观察多体。
观察1分钟
再观察动嗔的过恶。本来以天良,当嗔一起的时候,自己就会有一种惭的心态,然后会遮掉的;但是由于恶性坚固了以后,已经出现无惭的心态,当动起嗔恚的时候,他有一个无惭的心理去排拒,一方面是挡住惭,一方面他拒绝往无嗔的上面走。当时的态度他是不认错,而且拒绝贤善的,那么这样子就出现了对于嗔恚的无惭。而在每一次造嗔恚恶的时候,有这个无惭在里面。比如这个时候劝他别嗔,他是非常地不高兴的,那么实际上他是无惭的一种相的展露。就像这样可以观察,他经常是动嗔、动气,其实是过恶,他看不惯不满意的就动嗔。那么就像这样,每当动一个嗔的时候,那个时候天良不发现的,是一种无惭的姿态,次次病发次次是一个新的无惭的心,前后不能混成一体。要像这样,观察对于嗔恚无惭时间上的多体。
观察1分钟
又如嫉妒,无法容忍他人的盛事,而喷发出一种忿怒之情。当起这个嫉妒的时候,拒绝随喜的善,而且他有一种态度说:“还随喜他什么!”就像这样,他一定有一种排拒的状态。细心观察,每一次嫉妒一起的时候,有一种排拒随喜的心态,次次虽是同类,但是不同,就像一次一次地发红眼病那样,它是多体的。
无惭的相状就是轻拒贤善。依程度门来看,有轻度、中度、重度、极度,从中可以看到,无惭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那样一种排拒、抗拒的度数是有差别的,好比一个人拒绝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有轻轻地拒绝,有中等地拒绝,有严厉地拒绝,有非常大地拒绝,那这样子当然是不同的法了。
举例来说,比如陷在虚诳不实的过恶当中拒绝老实,有稍微地拒绝,有中度地拒绝,有重度地拒绝,有极度地拒绝。极度地拒绝,他的状态是非常明显的,“哈哈!还什么老实?什么诚实?”那么就像这样子的话,当然是拒绝诚实的贤善,这是一个重度的无惭。或者还要重一点,他就认为老实就是愚痴,那么这样的话,当然已经是理都不理什么诚实。现在就拿这个做例子,落在虚诳过恶当中拒绝老实,这个上面的度数从轻度到极度如果有一千个程度,去观察一种度数是一种病态程度,这样子可以看到,就像发病的轻重度不等那样,是许许多多个不同的无惭之心。
无愧——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
这里要对比愧来认识无愧的状况。愧是依世间正言增上,轻拒暴恶,羞耻过罪。世间正面言论有一个影响力量,也就是正方有一种不认可、不欢喜的影响力,自身具天良的话,也就会顾忌而拒绝暴恶,说“这个是不好的,这个是正人君子不喜欢的,是圣贤不喜欢的,是三宝不喜欢的”,那么这个就是有愧,对于自身的过恶有一种愧耻的心态。反过来,在造过恶时有一种推崇过恶的心理,就是无愧。
前者从轻拒贤善上认识,后者从崇重暴恶上认识,总之,一个是轻善,一个是重恶。起任何恶行上,都同时会有无惭和无愧两种姿态。造恶的时候回拒善,根本不理的,那个是无惭;同时他是保护这个恶,支持这个恶,推崇这个恶,这个是无愧,会有两个姿态。每一个造恶上都有这两个姿态,所以无惭和无愧两个烦恼遍在一切的恶行上面。
境是过恶,包括身语意的种种失去清净、趣向染污的罪过;相是推崇,每一次造恶的时候都推崇它,是这样的病态状况。
依照上面的启发在自身上观察,各种各样都是陷在染污里、失掉清净的方面。自身本身是一个法身佛,现在陷入这样的颠倒当中,由于邪的熏习坚固成性了,对于这些非常推崇的,丝毫没有什么愧耻,没有感觉无脸见佛菩萨等,就像这样就是种种的无愧。那么就看到,各种的过恶上有各种的推崇它的病态,一个推崇就是一个病,多个推崇就是多个病。就好像同属心脏病,有各种各样类型那样,同属无愧病,有在各种的过恶上发的病态心,从中区分多体。
再细致到就在一个过恶的领域上,又可以按照各种小的支分分出无数多体来。比如是一个上网放纵烦恼的过恶,这上面由于总的一种推崇心理,就陷入在无愧当中了。那么在这上面,在上网的各种过恶上,每一种都是推崇,那又是出了各种的无愧,这是多体的。比如上网绮语无愧、上网妄语无愧、上网散乱无愧、上网看不清净影视无愧、上网到处无聊搜索无愧等等的上面,从中辨认出这个是很多个崇重过恶的病态的心。
观察1分钟
比如一生当中,发生了无数失掉清净、趣入过失的表现,那么在每一次这样造恶的时候,都有一个推崇的心,实际就是发一次无愧的病。就像这样,无愧的病不断地发作,不断地出现这种对于暴恶的支持心理,实际上是无数多体的,就像这样看到一个一个的无愧的心。
再细致到观察其中的一项,比如推崇自由个性,那就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得着吗?而且,我就是要有这样的个性,要突显这样的个性等等。自从崇尚了这个过恶,颠倒以后,时时都会病发,每一次的时候有各种的面貌出现,都是崇尚这样的个性、那样的个性。那么,在这样子崇尚个性、突显自我的暴恶当中,非常地推崇,还不只是支持。那么这样子一种大的推崇的心态,时时都会现,每一次是一次病发,像这样,每一次都是发作一个很重的无愧的姿态。那么像这样就可以看到,一次就是一个病,无数次实际是无数多体。
最后要看到,从我们这个五取蕴的染污中心,不断地失掉清净、陷入染污,在各种造恶中有一种颠倒的崇重的心态,是崇拜的、支持的。那么这样子会发现,从这个里面出现了无数无愧的病态的姿态,也就是在无数的造恶中,不但有一个拒绝善的姿态,还有一个推崇恶的姿态,的确这个是一个染污中心,这个五取蕴里面出来的东西非常可怕。
观察1分钟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音频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