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你的命运,是吸引而来的? 返回

你的命运,是吸引而来的?




无论生活中,还是屏幕上,总有一些小故事,开头和结尾,不同的画风。


口碑不错的泰国公益片,平凡的开头却有一个反转的结局,脑回路很大。



原来,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的善良里也会住着你的“贵人“,当你陷入困境时,“他”会伸出援手,让你的人生柳暗花明。



其实,那些令人感动的“反转片”,全都是善良感召而来。性格良善之人,往往都有这一颗成人之美的心,能于危难中化作行动,最终迎来良性的循环“反转”,迎取“共赢”的格局!




弗莱明,本是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救的哭声。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了里面,就连忙把他救了出来。


隔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走下来一位优雅的绅士,自称是那个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一命。”农夫拒绝道:“我救人不求任何回报。”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屋外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骄傲地回答:“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农民于是答应了。


后来,农夫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他在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正是青霉素救了他的命。那位绅士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个农夫的一点点善良,就给世界带来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可见,善良的力量不可小觑。《水木格言》中说:“心善所做俗事,亦皆趋入正法。”比如你每天在单位上班做事,或者在家为亲朋好友操劳,只要有了心地善良的基础,最终定会成为解脱之因。



真正的善良,不是坐垫上那份虔诚,而是在生活细微处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积德不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可曾记得去年刷屏的那则短片么?



孩子们用自己最天真的善良,无声地演绎着:真正的善良,在物质层面解决别人困难;同时,于精神层面,照顾到对方自尊心。


生活中,所谓的善事,也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小事。著名作家杨绛在散文《老王》里,流露出对拉车夫老王的关心与尊重,保护着老王的自尊心;明星刘德华在卫生间遇到不会使用感应水龙头的王宝强,本已洗好手了的他假装没洗干净,又再洗了一次,其实是以示范方式避免草根明星的尴尬。


古话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在有实力都还要刷流量、刷存在的时代,杨绛先生的名望、刘德华的“红”,都超越着世间对平凡人的限制,然归根到底一切都是善良与勤奋的使然。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彼此关联的社会中,帮助他人也就是成全自己,了达这一点对你们的将来,真的非常有用!


 

《吃亏是福》一书中说,湖南有个贫穷的家庭,两姐妹高考时都考上了大学,姐姐一看家里的窘况,就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偷偷藏起来,说自己没有考上,而让妹妹去读。后来在妹妹偶然机会发现了姐姐的录取通知书。令人震撼的是,姐姐录取的学校比她的还要好。这个时候一家人才发现,姐姐为了成全妹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宁愿一辈子当个农民。


真正的利他心,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姐姐、妹妹,或者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凡是有生命的众生,我们都要全心全意地帮助。所以,大乘菩提心的精神,是世间任何善行都无法相比拟的。


《高僧传》中记载:元朝有位行秀禅师,他文才出众,人非常善良。有一次朝廷要举行僧人考试,对这次考试的夺魁者,大家都瞩目于老少两个人:老的是靖恩和尚,少的就是行秀禅师。考试之前,有些人问靖恩和尚,这次夺魁的人应该是谁?他说应该是行秀禅师,因为自己老了,智慧日减,可能夺魁无望。行秀禅师听后,很同情靖恩和尚,觉得自己年纪尚轻,何必去跟他争个高下呢?因此他决定让步,但形式上的考试又不能不参加,于是只作了一篇文章交上去,就退场了。


当时的主考官见到这篇文章赞叹不已,让人把行秀禅师的其他文章也拿来看,但怎么也找不着。尽管如此,行秀禅师一生的弘法事业却非常广大。


人与人之间对利养的嫉妒非常可怕,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不但没有嫉妒心,反而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这样做的结果,也使自己的前途很光明、很快乐。


本期课堂提问:如何具备前途光明的善?


□依靠善的教育


要具备善心,也并非无因无缘,需要依靠一定的教育来培养。所以不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应当致力于向人传递善的能量。尤其对于下一代,从小给他灌输善的理念至关重要。


遵循吸引力法则


如今科学界所讲的“吸引力法则”,本质上也是佛教的因果律什么是吸引力法则?举例而言,如果我非常慷慨、宽容,经常布施别人财物,给予别人帮助,这叫“富人心态”,以这种心态会吸引来财富。而佛教的因果论,则会探究更加长远的因缘果报。


修学四无量心


佛陀身体上的所有庄严都是从善因中出生的。作为佛教徒,我们要在因上努力,随学佛陀的四无量心。而四无量心,若用一个窍诀来归摄,就是要心地善良。因此,我们要始终如一地修学心地善良。


终极的善良需要智悲双运


慈与慧相辅相成。一个人只有慈悲而没有智慧,慈悲就容易偏堕,不懂得取舍。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那这个智慧很可能转成邪慧,就像有些人会造原子弹,却害了很多的人。如果能做到智悲双运,今生和来世都会充满光明。


万千世界,所见必有因果,所遇必有渊源。你是什么样的人,便会吸引那样的人。一切的发生都是自己内心的映照。 


愿所有善良的心地   
都能开出安乐之花,
结出菩提之果。


本文教言出自  上师仁波切《入行论》等讲记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