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しあわせ】解除痛苦的方法集锦(二) 返回

【しあわせ】解除痛苦的方法集锦(二)

しあわせ



解除痛苦的方法集锦(二)

*****     *****     *****




4、修行中面对痛苦的办法


问: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佛陀当年正是看到众生的苦,为了想办法解决,才出家修行,最终成就了佛果。那我们学了佛以后,尽管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现在的心力不像佛陀那么大。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痛苦怎么办呢?



答:经常遇到痛苦的话,容易生起出离心,把它变成一种成就的动力,这就叫将痛苦转为道用,此举对我们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大德并不希望成天顺顺利利,否则,修行就没什么进步了。作为大乘修行人,一旦遇到敌人、生活中出现不顺,绝不会像世间人一样痛苦,而是像拾到了如意宝般开心,以此可检验自己的修行境界如何。


犹如高明的医生,能将山上所有的草,都配成良药,同样,真正有修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痛苦,都可以把它转为道用,变成解脱的一种助缘。


——节选自:2011年7月29日香港理工大学问答




当痛苦出现的时候,不要特别执著它

要知道,痛苦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能是好事,应从痛苦中发现人生的真相,让它产生正面的作用。


比如,事业一时不顺,也许正是日后事业趋于完善的基石。


藏传佛教中,修行人往往能把痛苦视为财富,把痛苦当作最重要的修行。

这种方法非常殊胜,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节选自:2013年4月12日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ttingen)演讲




5、为父母尽孝




问:作为一个在家居士,如何去好好地尽孝和修行?念一些什么经文和咒语才能让现世父母得到幸福安乐 、减轻病痛?他们去世的时候,让他们能保佑他们往生佛国净土这些好的地方?



答:为老人的话, 在藏地通常是会念很多观音心咒。 有些人甚至会念到上亿,最好是多念观音心咒。

我曾接触过禅宗的一些教义,叫以心传心, 当然这也是藏传佛教的一部分。 


——节选自:剑桥大学问答




问:我最近两年经历了两位亲人的离世,偶然间看过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但我不知道,当亲人离去时,如何实际地帮助他们解脱痛苦?

我还搜索了颇瓦法,据说普通人在没有上师的引导下没法自己修行。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如何摆脱亲人离世的痛苦?



答: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很多人学习后的确很受益。里面有些内容,是根据《西藏度亡经》的道理撰写的——《西藏度亡经》译成英文以后,在欧美受到极大欢迎,包括心理学家荣格,也非常乐意接受这本书。


索甲仁波切通过自己的智慧,把这些古代思想跟西方生活相结合,指导人们如何解除死亡和疾病等痛苦,对很多西方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这本书最主要的内容,讲的是要正确面对临终和死亡。


大家知道,很多人不敢提“死”,一提起来就想回避。包括有些老年人,本来离死不远,但却不想提,只是一直等死。然而这样等着,死亡还是不得不面对。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是一定会发生的。年轻人也不一定不会死,从一些死亡统计来看,他们的死亡率也非常高。

因此,面对死亡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很多人说,结婚是“人生大事”,其实死亡是更大的事。因为死时的痛苦,对来世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死亡,索甲仁波切在书中讲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教言。而且,郑振煌教授翻译的文句非常优美。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看,里面既有一些学术理念,又有实践指导。

通过学习,既可以了解藏传佛教,又能明白现代人如何运用藏传佛教找到面对死亡和人生的态度。


你刚才提的颇瓦法,为什么相关资料讲没有上师不能修呢?因为它是一种具体的实修,如果没有上师引导,光是自己修,有时候可能会出问题。就像开车,没有培训,光看个说明书就上路,行不行呢?表面上似乎也可以,但实际上真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出事故。如果经过培训,有经验的人把一些窍诀教给你,得到驾照以后再开的话,会更有把握一些。


佛教的修行也是这样——经过上师的传讲之后,才可以去修行。因为上师修过,有经验:在修行过程中,万一出现问题怎么样应对,怎么样遣除不必要的歧途,这些上师都知道。


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修,应该在有传承的上师面前,了解修行方法以后再去修。当然,根据书籍直接修也可以,但佛教的修行并非那么简单,自己修的话,你走的道路和获得的感应可能完全不同。


——节选自:2013年11月07日首都经贸大学问答


文字整理:一意

图片拍摄:一意



公众号

求学足迹

~ 一起温习上师的金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