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缘起支里面包含了其他所有的缘起法
另外一个,再接下来按照这原文念,“从于罪行而生罪行识者,此则名为行缘识。”这是对的,行缘识。但不仅仅罪行才是这样,罪行、福行、不动行都是这样,这三个都一样,都是行缘识,不光是这一个才是行缘识。
还有比如说后面按照原文的话,“从于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则名为识缘名色。”这是明显的错误,这根本不是识缘名色,这个是行产生什么呢?产生识,识不是名色,这明明是行缘识,而不是识缘名色,所以这是很明显的错误。
我们先不改经文的原文,我们也改不了,但是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可以作为一个笺注,改了以后是这样:
“如有无明故,能成三行,所谓福行、罪行、不动行,此是无明缘行。从于福行而生福行识者,从于罪行而生罪行识者,从于不动行而生不动行识者,此则名为行缘识。”这就对了。
然后这个原文里面掉了一句话,要加上,应该是这样:“从于识而生,与识俱生,非色,色蕴即色,此则名为识缘名色。”就是这样,这样就对了,这个我们可以作参考,这样才讲得清楚。这个地方我昨天也讲过了,如果我们不这样是没办法理解,讲不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这么几个版本,也许还有其他的版本里面是这样子的,藏文的版本就是这样的。
然后我们接下来讲今天的内容,昨天 “如暴流水而无断绝”我们讲过了,虽然有十二缘起支,它像一个河流循环不断,但是这个里面有四个缘起支包含了所有的缘起法,就是这个意思,有四个非常重要。
有其四支,能摄十二因缘之法。
能摄就是摄受,佛经里面经常讲能摄,意思就是这个里面可以包含。四个缘起支里面包含了其他所有的缘起法这个意思。
云何为四
这四个是哪四个呢?
所谓无明,爱,业,识。
第一个是无明。第二个就是爱,爱不是慈悲心,不是爱心,这个爱就是欲望。然后业,我们之前说的“有”叫做业。然后识,就这四个,这四个当中可以包含十二个缘起支,这四个当中都可以包含。
识者,以种子性为因。
这四个有什么不同的特性呢?首先,我们的意识是以种子的方式作为因,这后面都有“因”这个字,十二缘起法都是因,所有都是因,前面的都是因,后面的都是果,所以它们都是因,都是因果当中的因。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作为因呢?它以种子的形式。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前世的无明造了业,这个业造了以后,业储存到什么地方呢?就像我们电脑里面的这些数据需要储存到它的硬盘里面,数据的载体就是这个硬盘,然后它在前一个电脑当中的数据可以带到另外一个电脑上面。我们的意识就像这个硬盘。
然后是业,前面讲的福行、罪行、不动行,这些都是善业,恶业和不动业,这三个就像电脑的数据一样,这个数据储存到硬盘,然后通过这个硬盘带到另外一个电脑当中。
同样的,上一世我们造的这些各种各样的业,储存到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然后这个阿赖耶识从我们的身体上可以移动到另外一个身体,所以它把上一世各种各样的业,带到下一世。所以这个十二缘起当中的意识——识它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前世,另外一部分属于今生,属于现世。
比如说这个硬盘装在前一个电脑里面的时候,它属于前一个电脑,然后从这个电脑当中拆下来,装到另外一个电脑的时候,这个硬盘属于下一个电脑,它可以属于两边。
所以十二缘起当中的识,有因的部分和有果的部分,因的部分是上一世的这个识,果的部分是这一世的果。然后这里面就讲,上一世的意识它是种子的形式,因为它从上一世再到另外一个下一世,造了什么的业,然后它就开始生长发芽这样。所以这个意识,它是以种子的形式作为因。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