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回顾】《入_行_论》152(第九品)
#694
丑三、结合时义:
幻境非实有,能见心亦然。
中观宗对唯识宗驳斥:色声香味等色彩斑斓的外境,你们虽不承认为实有[1],但是可以作为所见。同样,能见的心识虽然丝毫实有的成分也没有,但可以像你们把无实的对境作为所见一样,无实的六根识作为能见。
#695
癸二(破除若迷基不成则无轮回之过失)分二:一、辩论;二、破彼。
子一、辩论:
轮回依实法,否则如虚空。
对方说:轮回是能取所取的本性,六道众生皆以分别念而流转生死,这一定要依靠实有的法——依他起。依他起分为清净的依他起(显现清净的涅槃法)、不清净的依他起(显现不清净的六道轮回)。如果没有依他起,就如同没有泥土不能做出罐瓦、没有毛线不能织出氆氇一样,轮回中的苦乐显现全部化为乌有,变成了虚空、龟毛、兔角。
#696
子二、破彼:
无实若依实,云何有作用?
汝心无助伴,应成独一体。
寂天论师破斥他们的观点说:若按你们所许,远离二取的实有依他起是轮回和涅槃的现基,一切万法依之而现,轮回却是无实法,这样一来,无实法依于实有法,又怎么会起作用呢?就像石女的儿子与美女成家生子,或者用手拿兔角来挖水沟、挖虫草一样,这是根本不成立的。(藏地的挖虫草,大家知道吗?挖过没有?我没有挖过虫草,但挖过贝母。小时候一边放牦牛一边挖贝母,当时贝母好像是一块多钱一两。当然,不能用兔角挖,而应该用小锄头,这个道理要懂啊!)
#697
若心离所取,众皆成如来。
施设唯识义,究竟有何德?
中观宗继续遮破:如果依他起远离了所取,只是水晶球般的明清心,以此推理,能取也绝对不可能有。比如没有黄色对境,执著黄色的眼识也不存在,因为能取与所取观待而安立,若没有所取,就不会有能取。假如二取都没有,那所有众生都变成释迦牟尼佛那样远离二取的如来正等觉了。
#698
庚二(修持有境正道)分二: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
辛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分三:一、真实宣说;二、所修道之自性;三、修道之果。
壬一、真实宣说:
虽知法如幻,岂能除烦恼?
如彼幻变师,亦贪所变女。
对方辩争:纵然你们通晓万法如幻,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无实有,胜义中是空性,世俗中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阳焰、如乾达婆城等以幻化八喻来形容,但也不一定能去除烦恼。难道你知道空性后,相续中就没有贪嗔痴嫉妒傲慢等八万四千烦恼了吗?你听到空性法门后,烦恼就能减少吗?(如同有些世间人所说:你学习佛法以后,是不是就没有烦恼了?你剃了头以后,还有贪心吗?……)
譬如,古代的幻化师,他对自己通过木块、石子等幻化出的栩栩如生的美女,虽然明知是幻化,但分别念没有转为道用的情况下,仍会对之生贪心,产生不清净的染污意识。同样,你们虽然知道万法是空性的、如幻的,但是对境现前时,烦恼仍会自动涌现,这种无实抉择对断除烦恼毫无作用。
敬摘录讲记159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