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07:智慧品之六 返回

经典解读|《六祖坛经》07:智慧品之六

HDZGGW 正觉海 2023-03-18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禅宗真正传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内涵,所谓心心相传,意思是用心传。

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等,是以修行心心相传,不是用文字心心相传。


“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尚未证悟的人,将空性、光明、佛性、清净等词汇像口头禅一样挂在嘴边;而智者——真正证悟的人,如惠能大师,话不多讲,内心却已了悟。

“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这句与前文提到的“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是同样的意思。一些还未证悟的人,打坐时心里无善无恶,任何念头都没有,却说这是大般若。其实根本不是,只是停留在阿赖耶识而已。

藏传佛教有很多这方面的批评。一部分修大圆满、大手印的人,并没有证悟,只是在修寂止的禅定,内心非常平静,没有明显的执著。因为执著本身是意识在起作用,而禅定时意识已经消失在阿赖耶识中。具体而言,前面的意识已经消失,后面的意识尚未出现,处于没有意识、只有阿赖耶识的状态。此时的状态与大圆满、禅宗所讲的空性,至少字面上看一模一样,甚至可以从佛经里找到类似相应的描述,于是他们以为佛经已经证明了我的境界,从而更加认定自己已经证悟。其实佛经讲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们理解错了。



“空心不思”四个字,仅从字面很难理解。没有其他佛教知识,尤其是不了解大圆满、大手印,直接去看这四个字,不可能正确理解。过去的禅师们有传承,一代一代心心相传,自然明白何为“空心不思”。密宗之所以格外重视传承,就是因为很多东西必须由人来解释,仅从字面无法获取正确的含义,更不知如何将“空心不思”落实到具体的修行上。因此,对于禅宗、大圆满、大手印这类非常深奥的修法,传承格外重要。

接下来“此亦不是”,意思是前面的“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是不对的,不要以为这叫大,不要以为这就是摩诃。

“心量大,不行是少。”如果不修行,就无法懂得何为真正的心量大,何为真正的摩诃。因此,实修是不可或缺的。

“若口空说,不修此行,非我弟子。”倘若只是嘴上说,而不去修行,就不是我的弟子。

惠能大师为什么这么说?难道是为了敦促大家修行,吓唬大家?不是。如果不修行,就没办法给你传法。禅宗真正传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内涵,所谓心心相传,意思是用心传。

如果停留在文字上面,比如,师从一位法师学习中观或五部大论,不修行,也可以称作是他的弟子,因为他把这些文字教授给你了。而禅宗、大圆满、大手印等,是以修行心心相传,不是用文字心心相传。因此如果你不修行,惠能大师只能说:对不起,我无法给你传法,你不是我的弟子。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佛经对智慧有不同层次的定义,有时把世俗的聪明称作智慧,有时认为达到很高的境界才叫智慧。

每个念头出现时都看得清清楚楚,充分了知其空性的本质,如此长期修持智慧,叫做般若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