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标题 bcdef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转了三次法轮,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归集起来就是三藏十二部,三藏十二部再归纳就是戒定慧三学。可以说,戒律、禅定、智慧就是佛法的全部。
——《戒定慧与人生幸福/江西财经大学演讲》
八万四千法门
法,指佛陀所揭示的真理,可以让人们离苦得乐。这种真理以文字形式存在,叫经律论三藏;若在人的内心现前,就叫戒定慧三学。
我们有了戒,才能生定;有了定,才能生慧。若想获得觉悟,这三者是任何人都不可缺少的。
——《佛教的人生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戒定慧
末法时代的恶相就是戒律逐渐隐没,如果想护持佛法,就必须从清净戒律入手。现在已经到了末法时代,总的教法尤其是戒律如意宝已经接近唯持形象期了。大慈大悲的佛陀曾说:“边地魔军蜂拥而至之时,首先律藏如意宝会隐没。“
真正能代表佛教的就是戒定慧三学,尤其戒律是佛教的根本,如果这些隐没了,佛教就隐没了……按照汉地的说法,佛法要灭尽时,《无量寿经》仍会留存在人间一百年,但由于那时已经没有戒定慧三学,因此也不能说真正的佛法仍然住世。所以,我们一定要从佛法的根本戒律入手来护持佛法。。
——《藏传净土法/ 第二十八课》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佛经云:“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从在家众来看,有些居士虽然学佛多年了,对佛教很有信心,也经常供养三宝,但相续中连一分戒律都没有。即使文字般若和佛陀的法相依旧存在,如果人们只是表象情感上的崇拜,心相续中没有得到改变,这也不是真正的信仰。
戒律是对心相续的保护, 是积聚福德资粮夯实往生善趣的基础。
《等持王经》云:“经恒沙数劫,无量诸佛前,供养诸幢幡,灯鬘饮食等。若于正法坏,佛教将灭时,日夜持一戒,其福胜于彼。”此是说往昔佛法兴盛时,在百千万劫中,于十方诸佛前,守持圆满戒而作种种供养的功德,不能与在末法时代一日中受持一学处(戒律)的功德相比。
汉土古德蕅益大师亦在《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中说明了持戒的功德,彼云:“持戒如地,万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远离。
——《慧光云聚/持戒功德如意宝树》
只要守持善戒, 必定会往生人天善趣。然而,没有以菩提心和出离心摄持的缘故,不能以此趋至究竟解脱之地,仍然需要重新入道。因此,必须要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而受持净戒。
问:守持戒律以及修行二者,到底何者重要呢?
答:从获得善趣的角度来说,戒律重要;依靠无间道直接断除所断、远离烦恼方面而言,修行更为重要。
如果想获得人天福报或者善趣等,守别解脱戒非常重要。没有别解脱戒,很难获得善趣。
《三主要道论》讲到,菩提心和出离心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一定要修无我的智慧,否则不可能断除轮回的根本。仅仅守持戒律是不行的,光是利益众生的菩提心也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本,必须通达无我并实地串修以后,才能真正脱离轮回。所以说,修行非常重要。
——《俱舍精钥 / 第101课》
问:有人认为守持戒律不是很重要,只是转生善趣的因。断除烦恼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因明和中观,这才是真正断除轮回的根本,是最殊胜的。
答:这种说法不合理。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虽然很多经典中说,破戒者也有功德,但是有关破戒的过患,《赞戒论》详细地分析过,如果没有忏悔必定会堕入恶趣。所以我们不能把经论里面讲的教证,完全相应自己的烦恼来理解,也不能随便引用,这是现在社会当中最大的弊病。
龙猛菩萨在《亲友书》中也讲过,智慧和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因,离开此二者不会产生功德。因此,想获得善趣和获得离贪果位的人,一定要精进守护自己的根门,守持清净的戒律,尽心尽力地抓紧时间修持断除烦恼的无我空性和无上大圆满。
——《俱舍精钥 / 第101课》
《三摩地王经》云:“纵然精通一切法,若以闻慢不持戒,破戒必将堕恶趣,多闻无法救护彼。”
对于自己以往所造的种种罪业,从今天起应该精进忏悔、努力修持善法。否则,就像萨革拉说:“若妄说神通,虽不乐受报,兵器砍头颅。”如果恣意妄为地说神通,自己虽不愿感受它的果报,但在业果面前任何人也无法避免,一定会遭受兵器砍割头颅的痛苦。
——《赞戒论讲记 / 第七课》
问: 具体讲讲, 什么是戒定慧?
答:“戒”: 是行为规范,用来规范人的言行举止。
“定”: 做任何一件事,心都需要安定下来。如果一直处于浮躁、散乱的状态中,那什么都做不成。
“慧”: 有了行为规范,心也定了,才能产生取舍的智慧。否则,不知取舍、不会辨别,所作所为就是颠倒的。。
——《佛教的人生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佛教修行的普遍架构是戒、定(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精神平衡状态)、慧。戒是获得定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在戒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苦的本质及其根源——苦,脱离苦及苦因的可能性——集,以及解脱之道的探索——道,而生起智慧——灭。
菩萨在加行道位,要断除贪欲、嗔恚、昏睡、掉悔、怀疑五盖。一般讲五盖是戒定慧三学的违品,其中,贪欲和嗔恚是戒学的违品,昏睡和掉悔是定学的违品,怀疑是慧学(真实谛)的违品(有些注疏也把怀疑安立为真实谛的违品)。
——《现观庄严论释 / 36课》
向左滑动👈
一切功德依靠戒生长,依靠戒安住,若具足清净的戒,则一切功德自然而然会增长。如果我们闻思阅读过戒律方面的经论,知道了持戒的功德与破戒的过患,则会对持戒产生兴趣,即使没有他人督促,自己也会护戒如眼。
智悲佛网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