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出家人的父亲节 返回

出家人的父亲节

Larung BHC 喇荣饭店 2021-06-20

0
编前语

佛陀说,父母是我们的恩田,是严厉对境——你孝顺父母,功德很大;违逆父母,过失也一样大。所以,不管父母有没有学问,一个有教养的人,无论你在家或是出家,都要孝顺、恭敬、供养父母。


——索达吉堪布《漫谈弟子规》




父亲节专刊
正 见 师 
01


“别怕,我一直支持你!”

正见师出家前,父亲会这样告诉她。

当她倦了,回头看时,

父亲总会在那里!



小  编:父亲对您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正见师:影响很大。因为他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支持我。


小  编:您到这边四年了,当初离开父母来学习,您的初发心是怎样的?


正见师:我跟父母感情很好,很有孝心。但在家时看多了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用世间的方法去利益他们,但能力很有限;学佛后,很希望用出世间的方法带给他们究竟的解脱。


小  编:是您引领父亲学佛的吗?


正见师:在家乡,佛法不是特别兴盛。但可能是他宿世的因缘,对出家人,对观音菩萨就比较亲近。父亲最初就知道我信佛,所以他遇到与佛法相关的总会想到我。有一次,别人结缘了一张观音菩萨像给他,他第一时间就想到我会喜欢,就带回来送给我。


小  编:从最开始父亲就支持您出家吗?


正见师:对。只要是教人向善的,他都会比较支持。


小  编:在您出家前后,对父亲这个名词的理解有不同吗?


正见师:会不一样吧。佛菩萨里面也有男性的形象,像莲师他也是父亲,给予我法身慧命的恩德和解脱的加持。希望依靠莲师这尊众生慈父的加持,可以让我跟世间的父亲成为同行道友!




这是大乘修行人的共同心愿。

唯如此方能真正离苦得乐,

还有比这更大的孝道吗?


“我们用一种生生世世对他有利的方法,

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 索达吉堪布《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父亲节专刊
正 知 师



02


出家五年的正知师一生只见过父亲三次,

是佛法弥补了他没有父亲的人生缺憾。

他从小爱好和平,

喜欢大家开心和睦地在一起。



小  编:您父亲的离开对您的出家有什么影响吗?


正知师:说因为父亲的离开导致我出家是不准确的。小学三年级父母离异,在我的人生中对父亲没有太多的印象。父亲去世时,我去做最后的告别,看着他离开。当时请了很多高僧大德为他念经。其实,从小到大,父亲完全没有给予我应有的关爱和教导,这造成了我性格上的缺失。


小  编:您学佛前后对父亲的印象有什么转变吗?


正知师:转变很大。没有学佛前,我反复告诉自己,即使没有父亲,但我的人生是完整的;学佛后,会慢慢把内心中的伤感或缺失挖出来,尝试着去接受父亲,但内心还会有些埋怨;出家后,加上父亲的离世,反而会常常去怀念他,对父亲更多的是感恩、理解和原谅。


小  编:如果再给您一个机会对父亲说一句话,您会讲什么呢?


正知师:好好学佛!




即使没有父亲的关爱和教育,

但仍对父亲怀着感恩之心,

希望他能“好好学佛!”

这表现的正是佛教的大孝。


“儿子将父母扛在左右双肩上,

围绕大地承侍,

也难以报答父母之恩,

若使父母趋入正法,

则能回报父母之恩。”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父亲节专刊
正 念 师
03


少言寡语的父亲是正念师的大山,

父亲的每一句话陪伴着她走到了今天。



小  编:您来这边学习半年多的时间了,和父亲联系多吗?


正念师:不多。父亲跟我说过,那边会很忙,你有事就来找我,我不会打扰你。


小  编:在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正念师:我印象中最深的有三件:

◆ 从小父亲常跟我说:做人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这一直影响着我,努力去帮助别人、去付出、去贡献。

◆ 第二,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从小父亲很重视培养我的责任心。还有一次,我上小学,父亲给家里房子刷浆,突然“咣”一声,父亲从三层凳子上摔下来了,后脑勺着地,这个场景我一直都记得,父亲一声不吭地爬起来,我当时特别害怕,都吓哭了,觉得在我心里特别伟岸的一个人摔倒了,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没事没事的”。从此父亲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不哭!


小  编:您父亲非常慈悲、坚强、有担当。今天是父亲节,又是莲师圣诞,您想对父亲和天下的父亲讲些什么吗?


正念师:我跟父亲之间是心的连接,不需要太多语言。日常孩子要嘱咐年长的家长的,他们都做到了。如果对父亲说一句话,那就是:“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开心就好!”

不一定所有父亲都能像我父亲想得那么明白。我有时问他:“为什么这么支持我?”他说:“我从小培养你,相信你不会出太大的差错,你去过自己的人生,我支持你就好。”

所以,劝天下父母:不用太担心你的孩子,不管过成什么样子,他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您过好自己,就是他们最大的福报。



父亲

提到父亲

正念师几度哽咽,

谁还能说出家人无情!


佛法非无情,而是最多情。

正确地学习佛法必能更好地行持孝道。



最后引用索达吉堪布在《亲友书略释》的教言来结束今天的采访:

“不管在佛教中,还是传统文化中,

孝敬父母都是最重要的,

依此可看出一个人的人格和德行。

无论你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

父母如果仍健在,

自己应尽心尽力地照顾,

倘若实在照顾不上,

也要经常安慰他们、问候他们。”







4
编后语

《心地观经》:“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欢迎在留言区内分享您与父亲的小故事~






喇荣饭店


扫码关注我们

人物照片、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
转载请标记来源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